第467章 真是樹欲靜而風不止(1 / 1)
大周。
皇宮,禦花園。
湖邊玉石鋪墊的小道上,周晨緩步而行,時不時的隨手拋灑著手中的靈物,投餵著湖中的金龍魚。
身邊,諸葛亮這位朝堂上的中相緊隨左右,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
周晨卻視而不見。
他大體也能猜得出這位中相想說什麼。
作為一個帝王,而且還是一個勤政的帝王,周晨很少有這樣清閒的時候,本來他打算來禦花園偷得浮生半日閒一會,可誰曾想這位中相是一點空閒都不想給他啊!
走了一段距離後,諸葛亮忍不住的開口說道;「陛下,如今朝堂上的官員多是前朝遺留,這些人身居高位卻庸碌無為,多是屍位素餐之輩,而且他們結黨營私、貪贓枉法者不在少數,這還是朝堂上,各地方上這樣的官員估計更是不知道有多少,所以,臣覺得應當立馬清查這些官員。」
治國先治官,這是諸葛亮這位中相的治政理念。
尤其是如今大周開疆擴土,正是奮力進取的時候,需要的是清正廉明的能吏,而不是這些屍位素餐之輩。
「然後呢?」
「把這些官員都清查了,他們空出來的位置誰來填補?」
周晨沒有回頭,繼續的向前走著,一邊拋灑著手中的靈物投餵著湖中的金龍魚,一邊隨口的問道。
諸葛亮聞言,立即開口回回道;「然後朝廷可以開科取士,如今我大周開疆擴土,剛剛一統了整個東域皇朝,正是陛下恩科天下的時候,一來可以收攏天下人材,以示陛下皇恩浩盪,二來可以填補這些官員的空缺之位,可謂是一舉多得。」
對於這些,諸葛亮早就預想到了,這是作為一個朝廷中相最基本應該具備的能力和遠慮。
總不能說了要清查這些官員,卻沒有想過後麵怎麼填補這些位置,這可不是一個好的謀臣該乾的事。
聽到了諸葛亮的話,周晨的臉上沒有任何的表示,拋下了手中最後的一道魚餌,轉身看向了諸葛亮;「孔明,你知道一位官吏從進入朝廷官場到一步步步入朝廷中樞需要多長時間嗎?」
諸葛亮一愣,不明白周晨這位陛下為何有此一問。
不是說清查官員的事嗎?
怎麼又問起了官吏步入官場的時間了?
周晨沒有理會諸葛亮的愣神,繼續的說道;「一位官吏想要從一介白身進入官場,再到朝堂中樞,沒有數十年得光景是根本不可能的,在你眼裡,朝堂上的那些官員或多或少都是屍位素餐之輩,他們貪贓枉法,結黨營私,拿下他們沒有一個是冤枉的。」
「可你有沒有想過,拿下了這些官員,朝廷需要多久才能把這些空缺補上,而補上空缺的那些新官員又需要多久才能有足夠的執政經驗和治理能力。」
「再說,你能保證換上的這些官吏就一定是清正廉明之輩嗎?」
「那些朝堂上的官員,他們或許就像你說的那樣,結黨營私,屍位素餐,可縱觀各朝各代,你有見過哪個朝代沒有朋黨,哪個官員沒有私欲?」
「朕知道,你孔明清正廉明,才能就更是不用說了,但不是每個官員都能像你孔明一樣,有你孔明這樣的才能得。」
周晨的一番話讓諸葛亮震耳欲聾。
諸葛亮張了張嘴,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是啊!拿下了這些官員,誰能保證換上的其他人就一定是清正廉明的,就一定不是屍位素餐之輩。
「可……」
「可總不能明知道這些官員貪贓枉法,結黨營私而無動於衷,放任他們不管吧!」
諸葛亮張了張口,還是不甘得說道。
在諸葛亮看來,既然知道這些官員屍位素餐,結黨營私,那就應該拿下,而不是置之不理。
周晨搖了搖頭;「不是放任不管,是時機不到,大周現在需要的是安穩,是沉澱,而不是再起波瀾,讓朝堂內外人心惶惶。」
位置決定腦袋。
如果周晨和諸葛亮所坐的位置互換一下,周晨不是大周的皇帝,而是大周的中相,那或許周晨可能也會像諸葛亮一樣想著整頓吏治,拿下這些屍位素餐之輩的官員們,因為他不需要再考慮其他。
但可惜,周晨是大周的皇帝,他要為整個大周負責,要全盤考慮,而不能因為個人喜惡或是一般人所謂的公平正義去決斷一件事,這不是一個皇帝該有的政治目光。
「況且,大周剛剛一統了整個東域,拿下了青龍皇朝還沒有多長時間,就對那些主動投降的舊臣動手,你讓天下人怎麼看朕。」
諸葛亮的意思,周晨又怎麼會不明白呢!
但整頓吏治,現在還真不是時候。
大周現在最需要的是安穩,是沉澱,是人心歸附,而不是再讓人心浮動。
更何況,朝堂上的那些舊臣,也並不全是像諸葛亮說的那樣屍位素餐,他們能夠從一介白身到,一步步進入朝堂中樞,足見其沒有一個是無能之輩。
他們或多或少是有些見不得光的問題,但他們的能力卻都是毋庸置疑的。
周晨並不是那種非黑即白的憤青,聽到一個貪官就抓,見到一個貪贓枉法的就殺。
在周晨看來,隻要不造成太大的影響,不動搖他的皇權,他是不會輕易的動這些人的。
正所謂水至清則無魚,貪官是殺不完的。
諸葛亮這位朝堂的中相可以憤青,但是他周晨卻不能,因為他是大周的皇帝。
如果整個朝堂上都是包公那樣的在世青天,那可以想象一下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結果。
有時候,奸臣或是貪官,對於朝廷來說,並不見得就一定是一件壞事。
周晨重新拿了靈物,繼續得向前走著,投餵著湖中得金龍魚,而諸葛亮這次卻沒有跟上,而是愣在了原地。
諸葛亮有些不理解周晨這位皇帝得用意,在他看來,周晨說得那些整頓吏治的問題,都是可以想辦法解決得,但明知道貪官汙吏,卻不拿下,這好像不是一個明君該有得作為。
……
走了一圈後,周晨在一處涼台中坐下。
諸葛亮能不能理解他的用意,周晨不在意,周晨隻要知道,有諸葛亮、蕭何這樣的人傑在,那朝堂上的那些舊臣他就可以放心的用就夠了。
帝王心術莫過於此。
「陛下。」
這時,曹正淳這位東廠的大督主走了過來。
「何事?」
周晨拿起旁邊的茶杯輕輕的喝了一口,問道。
「陛下,最近長安城內出現了不少陌生的高手,都是從中域而來,兩界關那邊也傳來消息,還有中域的高手不斷的湧入兩界關,進入我大周之地。」
曹正淳躬身稟報的說道。
「哦!」
聞言,周晨的眉頭微微一挑,有些意外。
中域的高手來他大周乾什麼?
還不是一個兩個,難不成,是那位十三殿下不甘心,使用的手段?
「知道原因嗎?」
「這麼多中域的高手湧入我大周,出現在長安城,他們的目的是什麼?」
周晨可不會單純的認為,這些中域的高手湧入大周,出現在他長安城是來串門作客的。
曹正淳搖了搖頭;「還不清楚。」
「不過,老奴已經讓廠衛盡力的去打探了。」
聽到曹正淳的話,周晨放下了茶杯,看著曹正淳慎重的說道;「一定要弄清楚那些中域高手的目的,看看他們想乾什麼。」
周晨知道,能夠讓曹正淳這位東廠的大督主說是高手的,那實力最起碼都是聖人之境。
這樣的實力,還不是一個兩個,如果真是來者不善,想打他大周的主意,那麻煩可不小。
「是,陛下。」
曹正淳應聲而去。
「真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啊!」
在曹正淳離開後,周晨沉思中嘆了口氣。
這麼多中域的高手出現在長安城,恐怕不是什麼好事。
……
兩界關。
這段時間是熱鬧非凡,作為整個東域鏈接其他地域的門戶,本身就不是什麼荒涼之地,再加上幾個月前的那場大戰留下的法則之力,讓整個兩界關的熱鬧更勝往昔。
太史慈站在關門口的城牆上,看著下麵往來的人群,眉頭僅僅的蹙在了一起。
最近這段時間的情況有些不對勁,出現了很多陌生的高手,都是從中域而來。
而且,每天都有,人數還不在少數,就拿今天來說,短短的半天時間,他就已經看到了不下十數人的陌生高手進入兩界關。
這事情可是有些不對勁啊!
這麼多中域的高手來他大周乾什麼?
而且,這些中域來的高手都基本上沒在兩界關多待,都向著長安的方向而去。
「也不知道消息傳回朝廷沒有,陛下有何決斷?」
太史慈蹙著眉頭,心中暗暗的想著。
在察覺到這麼多中域的高手進入兩界關的時候,太史慈就立馬將消息送往了長安。
太史慈知道,東廠的耳目遍布整個大周,基本上沒有什麼事是能瞞得過東廠的耳目的,兩界關這裡的情況自然也不例外。
但東廠是東廠,他鎮守兩界關的都督府是都督府,不能混為一談,不管東廠有沒有把消息傳回長安,作為兩界關的鎮守大將,他太史慈是有這個責任上報消息的。
嗯?
就在太史慈心裡想著這些的時候,遠處一艘豪華的飛舟急速飛來。
太史慈抬頭望去,眼裡閃過了一絲詫異。
作為鎮守兩界關的大將,太史慈的記憶可不是一般人能比的,這艏飛舟幾個月前他可是見過的,沒想到今天又來了。
眨眼間,飛舟就已經在距離兩界關不遠處緩緩降落。
幾道身影走下了飛舟,收起飛舟,就向著城門關口走來。
「十三殿下?」
太史慈看著走下飛舟的那幾道身影,眼光一閃,心裡不由的猜測,這麼多中域的高手來他大周之地,不會就是這位中域帝庭的十三殿下使得手段吧!
沒錯。
走下飛舟的這幾道身影,其中為首的那位年輕錦衣的公子不是別人,正是幾個月前已經來過一次的那位帝庭的十三殿下『軒轅十三』。
太史慈沒有想到,幾個月前這位帝庭來的十三殿下想要征召他大周的聖人強者,還想打他大周擁有半帝戰力的李存孝的主意,結果卻無功而返,如今竟然又來了。
……
站在關牆門口下的那位十三殿下,看著兩界關的城門關口,神色有些莫名。
幾個月前,他帶著十足的自信而來,以為憑著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可以輕而易舉的達成自己的目的,讓那位可以抵擋半帝投影的李存孝效力,結果最後卻是無功而返。
如今,他又來了,這次應該不會再讓他無功而返了吧!
「成帝機緣?」
軒轅十三不屑的笑了笑。
或許別人會信這種傳的有鼻子有眼的消息,但他軒轅十三作為帝庭的皇子,可不傻,不會輕易的信這種消息。
如果真有成帝的機緣,也不可能讓人就怎麼輕易的傳出來的。
更何況,作為帝庭中的皇子,他遠比一般人要知道的秘辛多的多,整個蠻荒界如果真有成帝的機緣,那些各大勢力的老不死也就不用都躺在那墓地自我封印,等到現在了。
不過,這大周也確實有些不同尋常,一個小世界走出來的王朝,竟然有聖人不說,還有能夠抵擋住半帝投影的聖王級別的強者,這就算是沒有成帝的機緣,應該也有不小的秘密。
「就讓本殿下看看,這大周究竟有何秘密吧!」
軒轅十三眼光一閃,嘴角勾起了一絲弧度。
他不知道是誰傳出大周有成帝機緣的消息的,不過,這對他來說是一件好事。
幾個月前他無功而返,正想著該如何炮製這個敢拒絕他這位帝庭十三殿下征召的大周的,沒想到,這機會就來了。
成帝機緣的消息一傳開,中域的那些勢力恐怕都會派人前來,接下來,他到要看看,這大周該如何應對。
抬頭看了一眼關牆上的太史慈,太史慈正好也望著軒轅十三這位帝庭的十三殿下。
兩人的目光是一觸即碰。
軒轅十三沒有過多的表示,麵無表情的收回了目光,直接走進了兩界關。
而太史慈站在關牆上也沒有動,就這樣靜靜的看著那位帝庭的十三殿下一行人進入兩界關。
在軒轅十三一行人走進兩界關沒有多久,一艘一點都不比剛剛軒轅十三這位帝庭的十三殿下所乘的豪華飛舟差的飛舟從天際急速而來。
飛舟上的旗幟迎風而展,毫不遮掩,似乎並沒有要遮掩身份的意思。
那大大的『聞』字,哪怕隔著老遠,太史慈也看的清清楚楚。
「『聞』字旗,這是中域的哪家勢力?」
太史慈眺望著遠方天際飛來的飛舟,眉頭微微的一皺。
之前中域來的那些高手,可都沒有像這樣鮮明的標誌,這還是他第一次見到中域來的飛舟有鮮明的標誌,毫不遮掩。
片刻時間,『聞』字旗的飛舟就在兩界關前緩緩的降落而下。
一道身穿宮裝的美貌女子從飛舟中走出,身上那若隱若現的氣勢,盡管已經收斂到了極致,但依然散發出了不小的威壓。
「聖人?」
太史慈心中迅速的判斷出了這位走出飛舟的宮裝美貌女子的實力。
盡管宮裝美貌女子盡力的收斂了身上的氣勢,可太史慈卻依然看出了女子的實力,明顯就是突破剛聖人沒有多長時間,還做不到身上氣勢的收放自如。
隨著宮裝美貌女子走出飛舟,第二道身影也緊隨其後的走了出來。
當太史慈看到走出飛舟的第二道身影後,瞳孔不由的緊緊一縮。
「陛下?」
這第二道身影是一位身穿錦衣的年輕公子,這位年輕公子的樣貌與如今大周的皇帝極其的相似,準確點說,應該是一模一樣。
這讓太史慈不由得脫口而出。
「不對,這不是陛下。」
太史慈神色一震,反應了過來,臉色無比的嚴肅。
如果不是那身上的氣勢和著裝有所差異外,太史慈還真差點都以為,這就是他大周的那位陛下呢!
緊緊的盯著這道與陛下樣貌相似的身影,太史慈思緒萬千。
雖然他不知道皇室太多的秘辛,但他卻知道,陛下有一個一母同胞的兄弟。
如果他沒有猜錯得話,這位和陛下一米一樣得年輕公子應該就算陛下得那位同胞兄弟。
隻是他不明白,這位陛下得同胞兄弟怎麼會在這個時候出現。
沒錯。
走出飛舟的宮裝美貌女子不是別人,正是大周先帝得那位珍妃『聞清舞,現在應該叫『聞人清舞』,而緊隨其後的則是周無道。
聞人清舞走出飛舟後,打量了一眼兩界關後,就走下飛舟,帶著周無道一行人走進了兩界關。
在進入關門前,聞人清舞抬頭掃了一眼關牆的太史慈。
顯然。
太史慈這位關牆上的聖人強者也瞞不過聞人清舞的感知。
看著聞人清舞一行人走進了兩界關,太史慈不敢耽擱,立馬踏空而出,消失在了關牆之上,向著都督府而去。
這件事情,他得立馬通知都督府,向長安傳稟報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