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章 黃巢不是黃巢(1 / 1)

加入書籤

「從這個【草】字,就說明黃巢位實卑賤,大臣鄭妟傳檄天下討伐黃巢,檄文裡說他是【草賊黃巢,奴仆下才,財狼醜類,不利於田疇,偷食靡衣務偷生於摽奪。】」

這句話是說,黃巢的出身,是很底層的農民,他安安分分種地,反而坐起了摽奪的營生。

「老師你看,這《舊唐書》中的黃巢,其實就跟我們現在所知的黃巢並不相同!」

陳凡恍然撫掌:「是啊,我怎麼沒想到,這《舊唐書》裡麵可沒有一個字提到黃巢曾經參加科舉!」

現在很多人印象中的黃巢,都是落第士子的形象,一副「我被欺負了,我考不上完全是考場太黑暗的緣故!」

舊唐書成書時間,是五代時期,那時候距離黃巢死亡才三十多年。

然而下一本記載黃巢的史書是哪一本呢?

《新唐書》,北宋年間歐陽修等人編纂。

這本書中又是怎麼說黃巢的呢?

祝詠背道:「世鬻鹽富於貲,善擊劍騎射,稍通書計,辯給喜養亡命。」

這句話又是什麼意思呢?

《新唐書》說黃巢他們家世代都是販鹽的,有錢人家,所以黃巢這個人喜歡擊劍和騎射,略讀過一些書,能言擅辯,家裡養了很多亡命之徒。

這麼一對比有沒有發現,跟《舊唐書》相比,《新唐書》將黃巢這個人拔高了,從販私鹽的農民變成了世代販私鹽的巨富,而且還提到了黃巢曾經讀過一些書。

再有,《新唐書》裡麵的黃巢似乎也沒有提到黃巢曾經參加科舉啊?

那就更不存在考沒考上的問題了。

那到底是誰「讓」黃巢去考了科舉呢?

這一杆子捅下去,又是過了二百多年的事了,司馬光的《資治通鑒》可以說,這本書重新塑造了一個新的黃巢。

《資治通鑒》裡說:「黃巢善騎射,喜任俠,粗涉書傳,屢舉進士不第遂為盜。」

研究歷史,原則之一就是要首先研究原始史料,《舊唐書》成書在黃巢死後三十多年,那麼計算的話,那當時還是有跟黃巢同一時代的人在世的。

「一個事發後36年成書,一個事發後176年成書,對照兩本,相對來說,似《舊唐書》更為可信!」祝詠說到了自己的得意處,臉上泛起興奮的紅光。

陳凡補充道:「唐朝中後期,進士科每年錄取三十人,十四年一共錄取三百四十七人,平均一分,每年隻有二十四人,一個私鹽販子,他要數次通過州縣試,還要數次獲得州縣官員的推薦!」

陳凡笑著搖了搖頭:「不太可能!」

「那麼多世家大族擺在那,哪裡輪得到一個私鹽販子?錢再多都不可能。」

祝詠欽佩道:「老師分析的鞭辟入裡,有理有據。」

陳凡苦笑道:「我也是你提醒之後才想到的,不然,我也是個讀書不求甚解的人吶。」

一旁的顧賢眼睛翻了翻,你連黃巢造丨反前能參加幾年科舉,科舉一共考中了多少人,都已經精確到個位數了,你跟我說你【不求甚解】?那我們這些人看書都看狗肚子裡麵去了。

這時,顧賢突然皺了皺眉:「不對啊!祝公子,你說黃巢沒有參加過科舉,那黃巢不是寫過一首詩,叫,叫……」

老頭想了半天,卻想不起來了。

祝詠笑道:「老丈說的一定是《不第後賦菊》。」

「對對對,就那個【我花開後百花殺】。既然有詩為證,那還能有假?」

祝詠搖了搖頭,斬釘截鐵道:「這詩不是黃巢所寫。」

「啊?」顧賢聽書聽得多了,說到唐朝後期,黃巢是繞不開的人物,所有人都說這首詩是黃巢所寫,怎麼到了你這裡,就如此篤定不是他寫的呢?

「敢問老丈,你是從哪聽到這首詩的?」

「說書人!」

「不,說書人也是聽說的,他們的依據是《全唐詩》,這首詩收錄在《全唐詩》中。」(默認《全唐詩》已經出現哈,不要糾結!)

「但《全唐詩》可不是唐朝人編的,那是咱們大梁才成的書,這編撰的時候很明顯缺乏考據,裡麵錯漏實在太多了。」

「《全唐詩》裡麵把唐代以前人寫的詩誤收唐人名下的,數不勝數。」

「比如,那裡麵就把曹植的詩當成了李商隱的作品,甚至宋代人的詩也有不少被收入了書裡。」

「據我父親考據出來的,《全唐詩》裡收錄錯誤的詩就多達六七百首。」

「就比如書中收錄的另一首黃巢的詩——《自題像》,記得當年草上飛,鐵衣著盡著僧衣!」

「這首詩明顯是後人根據唐代元稹的詩改編的,那首詩叫《智度師》,稍加改動縫合,最後掛在了黃巢的名下。」

自動甘為背景提詞器的陳凡出聲道:「四十年前馬上飛,功名藏盡擁禪衣。」

「沒錯!」祝詠道:「還有,《全唐詩》裡還收錄了黃巢的半首詩,叫《菊花聯句》,堪與百花宗為首,自然天賜赭黃衣。」

「這半首詩是哪來的?這其實是南宋後期士人張端義寫在他的書《耳集裡》的。」

「張端義說,這是黃巢五歲時候寫的詩,可是問到他來源,他又說是他耳聞傳說,當不得真。」

「後世最有名的,流傳最廣的,就是這個《不第後賦菊》,這首詩最早的出處也是南宋末年,最先記錄這首詩的是俞文豹的《清夜錄》!」

「老師試想,那黃巢雖然出身卑微,但也是喜歡大江南北,建立過偽朝的人物,如果有這麼首氣象宏偉的詩,那為什麼唐末五代、北宋南宋這二百多年,沒有任何人,任何文集提起呢?」

「而且這二百多年,也根本沒人說過黃巢寫詩啊!」

「所以我斷定,這《不第後賦菊》其實大概不是黃巢所賦。」

顧賢心裡覺得被說通了,可嘴上還是難免求證:「那為什麼這首詩到了南宋突然出現呢?」

陳凡嘆了口氣猜測道:「我想應該是南宋時,市井之中開始流行說書,說書人為了招攬生意,編纂精彩的故事,所以編造出來的吧?」

祝詠這下子不淡定了,他本以為自己研究了十幾年方才得出的結論,怎麼也可以賣弄一番。

誰知陳凡聽了前麵,後麵竟然就猜到了他的推測。

這這這……他終於長揖到地,再次懇求道:「老師,求你收下弟子吧。」

雖然他明白,這種希望渺茫,雖然他知道自己的請求很唐突,但對於這麼厲害的老師,錯過了可就後悔莫及了。

「好!」

「老師,你別急著拒絕,我真的是……」祝詠突然愣在原地,「啊?」

「我說好!」陳凡微微一笑,別誤會,人家才不是饞祝詠這學識,才不是饞祝詠的《古文尚書》傳承,他就是單純欣賞這個人吶。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