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百官齊聲合,一語書當焚(1 / 1)
躬身復讀的錢謙益將那遺旨念叨了一遍,居於臥榻上的諸葛亮便已皺起了眉頭。
這遺旨來的不早不晚,偏是在他下派官員收繳江南稅務,大刀闊斧之際。
其中必有貓膩啊!
隻是看那錢謙益篤定的語氣,諸葛亮料定若自己一口否決,隻怕又要引得朝局震動。
罷了罷了,不如就看看他們想耍什麼花樣吧!
「召群臣入宮商議,領那老農也入宮來。」
「遵旨。」
錢謙益一聽這話,老臉上露出欣喜,隨後又快速收斂,忙向那宮外趕去。
兩個時辰後,群臣基本到齊,諸葛亮也在王承恩的指引下,來到了皇極殿內。
「讓那老農上來,我有話問他。」
「是,宣老農!」
隨著殿內侍從一陣呼喊,便有一太監領著那老農上了殿來。
旁人一見,紛紛搖頭。
這老農走也掉土,跪也掉渣,渾身上下沒一處地方是乾淨的。
剛跪下,又倔強的昂起頭來,黑炭似的臉上滿是傲氣,一開口又差點讓文武百官們笑掉大牙。
「俺奉太祖之命給他的後人傳旨,怎麼到了大屋裡,連口茶水都沒喝上幾口,就讓我來這裡?」
「哎呦呦,我的老祖宗啊,這裡是皇極殿,你莫要多言,皇上要問你話呢!快行禮。」
「皇上,嘿,他得給俺行禮,俺可是奉詔而來!」
一旁的太監聽了這話,真也是被嚇得魂飛魄散。
他見過狂的,沒見過如此愣的,這會功夫還跟他倔什麼呢!
而群臣已是笑聲不斷,都在嗤笑著老農的愚鈍。
還是一禮部給事中好心,箭步上前為那老農解釋道。
「你這莊稼漢,不管奉何等詔書,麵天子跪拜那是必行之禮,否則是要殺頭的!」
那老農聽了這話,才不情不願道。
「俺參見皇上,祝皇上吃好喝好,吃啥都...倍香!」
又一番笑話說出,這回真引得眾人哄堂大笑。
諸葛亮也露出三分笑意,揮舞著羽扇道。
「老先生不必多禮,你既是奉太祖詔書前來,我自當禮遇,來人,賜座。」
這番話一出,真引得不少官員側目。
這大殿之上除了皇上,誰敢隨意落座?
除非是一些年事已高,腿腳不便的老臣,得了恩賜才能坐一坐,還得是挨邊而坐,方能心安。
可這老農不僅心安理得,而且坐得還頗為愜意,大大方方靠著背,踱著步,靜等著賞賜一般。
諸葛亮見狀,也不惱,耐心問道。
「老先生,你說你是奉詔前來,可是這詔書你又是從何處得來,又或者乃是家傳?」
「當然是家傳啦,俺可沒本事搶一卷詔書。」
「家傳,歷幾代?」
「俺得算算...俺爺爺,俺太爺爺,俺太太太爺爺...算不清了,怎麼也得十幾代人了吧!這詔書可是俺家傳的寶貝,你一會會還得還給俺,俺還得傳給俺未來的兒子呢!」
老農一番話說完,又引得不少人嗤笑。
有人聽出這話中不對,忙問道。
「未來的兒子,你這莊稼漢不會現在都沒娶妻吧?」
這番話像是戳中了老農的肺管子一般,急得他跳腳起來,叫罵道。
「沒娶妻怎麼了,俺就等著賞賜娶妻嘞!」
群臣聞言,又是大笑起來。
這老農少說也有五六十歲,這個年紀還沒娶妻,隻怕要是用不了這詔書的話,到他便失傳咯。
諸葛亮卻不曾理會群臣的喧鬧,繼續詳問道。
「老先生,你且放寬心,今日過後,自有封賞。隻是你祖上是何人,為何能得此詔書?」
「俺祖上也是莊稼漢,隻是有一年家鄉鬧災,碰上另外一個要飯的。他說他祖上乃是國公之後,遭逢大難這才家道中落,眼下更是要餓死。所以用那詔書,跟我祖上換了一兩銀子。」
老農頗為實誠道,單看這故事,大臣們都要笑瘋了。
這分明是上當受騙了啊!
要不是這詔書還有點像樣,這位老農的祖上隻怕就要氣死了。
眼看這老農越說越玄乎,故事也愈發離奇,一直在朝堂上沉默少言的英國公張維賢炸毛了,朗聲道。
「皇上,勿要與此人多言了,分明就是一騙子,拿一假詔書來誆騙我等。應速斬之!」
可惜,這話才剛落地,錢謙益便趕忙站了出來,嗆聲道。
「皇上,萬萬不可啊!這老農雖然說話錯漏連篇,可這詔書卻是實打實真的,無論縫合外貌,字跡印章,皆是宮廷規格啊!」
隨著他一開口,一眾東林人士紛紛出列,表示附和。
眼看局勢到位,就連那黃立極也領著施鳳來同出列,表示贊同道。
「皇上,此乃太祖遺照,不可不查啊!」
「臣附首輔之意...」
有了首輔,次輔兩人作保,其他人更沒了顧忌。
隻看這朝堂之上,不一會的功夫又成了站隊大會。
大小官吏,甚至有不少勛爵,都附和黃立極之言。
如此逆流洶湧而來,任憑誰坐於龍台側位,都要顫上一顫。
這些個官吏們哪裡是在勸誡,分明有幾分威逼之勢。
可若是退讓了。
今日太祖遺旨隻說是不可擅改宗族祖製,明日說不定就再冒出一個遺旨用來指點江山了。
這分明就是在用前朝的旨意,威逼今朝的皇上啊!
此刻就連那位於側位的王承恩,都感受到了個中壓力,額頭冷汗直冒,當真是山雨欲來風滿樓啊!
可他低頭一看自家新皇,卻已然是神色如常,早有決斷的模樣。
甚至於羽扇輕撫,一幅饒有興趣的樣子。
諸葛亮能有如此底氣,自然是有原因的。
因為那李國普所統領的戶部大小官吏,並未有任何的反應。
縱然有幾個官吏想要出頭,也被李國普的目光給盯了回去。
僅這一點,便足讓諸葛亮放心。
這幾月的努力,總算沒有白費。從0到1,雖最為艱難困苦。
但隻要有一人不願意卷入這黨爭之中,那就是好事。
至於那最熱鬧,最積極的禮部,便是那東林人士聚集之地。
日後定要好好修理才行。
隻是眼下這一關,還得諸葛亮去解決。
信還是不信呢?
這個中答案,他早已經知曉。
「老先生,你先到側殿休息,飲些茶水果品,一會自有賞賜送上。」
諸葛亮輕揮著羽扇道,麵對農民,他總是溫言細語,不敢怠慢。
隻是這老農看著憨厚,實則精明。
他怎麼也不肯走,還是跪在地上大聲道。
「我不走,那賞賜沒到我手上,我堅決不走。」
「這...」
太監們也難辦了,新皇未曾下令,他們也不敢強拉走啊!
諸葛亮啞然失笑,真也跟隆中時,那些個老農一樣啊。
他也不強求,寬慰道。
「老先生,既然如此,那你就在一旁聽著吧,賞賜必到你手上。」
「好嘞。」
而那老農聞言,也不客氣,乾脆就應承了下來,同時也擠進了禮部的隊伍之中,引得不少東林人士紛紛投來厭惡的目光。
待得局勢安定下來,諸葛亮也很乾脆,一指那詔書,直言道。
「左右何在?」
「臣在!」
「將那詔書焚了吧。」
這輕描淡寫的一句話,卻猶如往那油鍋中潑水一般,頓引滿朝沸騰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