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疾風知勁草,路遙知馬力(1 / 1)
有道是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在戰場上有一良駒乘騎,自可大殺四方。
且看那從陝郡之中沖出的小將奪了馬匹以後,更是大顯神威,一把紅纓槍追魂索命,觸之即傷,碰之即死。
他一連左突右刺,在一轉身,忽然發現自己身旁出現了一片空白地帶。
那些個被拋棄的叛軍弱卒們要麼逃的遠遠的,要麼跪下磕頭,竟無一人再敢挑戰他了。
此刻浴血奮戰的他隻覺得好不痛快,又要驅使著馬匹往前方沖去時,後方忽然傳來一陣呼喊聲。
「前麵的騎兵小將,還請留步,皇上有請!」
這小將一聽這話,頓時混身一震,難以置信的回頭。
然而他看到的,是一位騎著駿馬,挎著繡春刀的錦衣衛。
錦衣衛向來是皇權特許,專門聽從皇帝差遣的存在,當年他在京城時就常常見到錦衣衛,所以一眼就認了出來。
而錦衣衛所言,則是他夢寐以求的事情。
「這位軍爺,你說的可是真的,不會騙小人吧...」
這小將遲疑的開口問道,像是頗有顧慮般。
盧劍星聽到對方如此回答,也有些奇怪。
按理來說領命出戰的將領起碼也是遊擊將軍一類的人物了,怎麼還自稱小人?
要知道小人可是無官職在身的人才會說的,但能夠堅守陝郡至此的人,怎麼可能是白身。
盡管盧劍星心中疑惑,但還是開口解釋道。
「這可是皇上口諭,我怎敢欺騙你。請隨我來吧,此處戰局不過是一邊倒而已,皇上已經下令五百騎兵迂回截其後路,想來很快就會有結果的!」
「是,請軍爺帶路。」
那小將聽了解釋,顯得更加謙卑了,緊隨著盧劍星的指引往後趕去。
等到了後方,在那一圈圈騎兵的層層保護之下,有一人已等候他多時了。
諸葛亮正身著素服,手持羽扇,立於戰車之上,微笑著靜候他。
在他眼中,僅是這小將的外貌就著實不一般。
且看他身長八尺,走上前來時步步生風,頗有氣勢。人有些消瘦,國字臉上雙頰都有些乾癟,但那明顯是營養不良所致,若是吃好喝好,必是門神一樣的麵容。
如此魁梧精壯,膽識過人的小將,何人不喜?
諸葛亮不等對方開口,便已經先一步問道。
「車下小將是何許人也?」
這小將會意上前,拱手朗聲道。
「草民孫傳庭,叩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孫傳庭說罷,叩頭就拜,盡管他每一步都盡力在克製心中的激動。
然而真到叩頭的時候,忽然用力過猛,狠狠的敲了一下,疼的直鑽他的心窩,但他還不敢發作,隻能強忍著。
這倒不能怪他冒冒失失,隻是他等待這一次機會,已經數十年之久了!
諸葛亮將他的一舉一動都看在眼裡,心中對此人的好奇愈甚,當即下了戰車,來到了孫傳庭麵前。
將其親自攙扶起以後,諸葛亮繼續問道。
「我觀你禮節周到,應當不是泛泛之輩啊,怎麼還是白丁出身,未曾謀得一星半點的功名?」
「回皇上,草民是萬歷四十七年的進士,仕途雖順,然而家國破敗,山河淪陷,草民早有北上遼東之心,卻因公職難以行動。
後來閹黨上台,禍亂朝綱,草民當時雖然已任職稽勛司郎中,卻也不堪受其辱,憤而辭官,自此再無功名在身,隻為一介平民了。」
孫傳庭好似風輕雲淡般將自己過往的故事說了出來,仿佛辭官歸隱是個非常輕鬆的事情。
然而周圍的錦衣衛們聽了,都露出了驚訝的神情。
雖說當年閹黨橫行,可是埋頭苦乾,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官吏亦有不少,他們或是委曲求全,或是避之不及,總歸都能留下來。
真有骨氣棄官而離的,壓根沒幾個。
那可是十年苦讀才換來的榮華富貴,誰願意舍棄?大不了給魏忠賢拍拍馬屁,日子還是能過的。
而眼前這位小將卻能做到不與閹黨同流合汙,足見其品性上佳,膽識過人。
諸葛亮仔細聽完,那也是連連贊嘆道。
「出淤泥而不染,千錘百煉而成器,真是良才也!如今閹黨早已煙消雲散,不知傳庭你可有心思,繼續報效朝廷?」
那孫傳庭一聽這話,剛剛站起來的身子立馬又跪了下去,再次拜俯道。
「稟皇上,草民萬分願意!」
正在此時,有一位從陝郡殺出來的副將也被召見了過來。
他在側聽完了皇帝與孫傳庭的談話,當即補充道。
「皇上,孫大哥有報效之心久矣。他可不是我們陝郡本地人,他乃是陝西代縣人,今年初聽聞陝西暴亂,兵危至晉,豫交界,這才趕來陝郡客居...」
「休要多言。」
孫傳庭聽到自己的老底被抖,當即回頭,惱怒道。
那副將頗受委屈,但也不敢再說了。
諸葛亮對於孫傳庭的過往很好奇,但也更好奇陝郡內發生的一切,當即開口道。
「傳庭勿要畏懼,還請你的部下繼續說吧,我也好奇陝郡這數月以來的進程。」
那副將聞言,當即大喜道。
「遵旨!皇上您可知,我等初時知道潼關意外陷落,不少人都是畏懼不已,隻想著撤去洛陽。然而是孫大哥出麵穩定軍心,親自指揮我等布置城防,抵抗叛軍進攻。
若無孫大哥出麵,陝郡城早破矣!」
眾人聞言,看向孫傳庭的眼神變得更加驚訝了。
這小將看起來也不年長,最多三十來歲的年紀,然而一出戰便可守矮城拒敵數月,實在令人驚嘆。
然而等那副將說完,孫傳庭又一次跪下了。
這回他說什麼也不肯起來,俯首誠懇道。
「稟皇上,草民有愧矣。戰局初啟時,草民冒充朝廷命官,這才穩住了其他守將,此乃死罪矣,請皇上治罪。」
「孫大哥,您不必這樣的,再怎麼說你也曾經是京官,平調過來我們陝郡起碼也是個同知,事急從權...」
那副將說著說著,聲音就已經弱了下去,顯然他沒有拍板事情的權力。
而有權利的人,隻有那位站定於前方,鎮定自若的少年天子。
諸葛亮聽了他二人的講述,已然知曉陝郡內發生的事情,當即順著那副將的話說道。
「不錯。事急從權,我亦認為孫傳庭無罪,不僅無罪,還是大功一件!隻是戰局尚未結束,尚不宜大肆封賞,待得此戰結束,必有重賞!
這段時間就委屈傳庭你跟在我身邊,任一千戶,如何?」
孫傳庭聞言,這才再次拜倒道。
「謝皇上開恩,臣領命!」
「好!又得一良將,實乃我大明之幸也!」
諸葛亮說完,終於是大笑起來。
自從入這陝西地界以來,他還是第一回這般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