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孫堅獻傳國玉璽,率兵攻略江東!(1 / 1)
袁術府邸。
「啟稟明公,已經暗中讓徐州傾向我們的官吏,攛掇陶謙求援平原相劉備。據說陶謙會允諾數千丹陽兵,以此來吸引劉備馳援徐州的決心!」
袁術謀臣閻象匯報道。
聞言之後,袁術嗤笑一聲:
「看來陶謙真的是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刻了。沒想到連家底丹陽兵精銳都拿出來求援。
「未來若是我們插手徐州戰場,就要討要下邳國和廣陵郡一些郡縣,陶謙應該也不會拒絕的!
「高先生果然是神機妙算,運籌帷幄。屆時以淮南為中心,徐州、豫州為橋頭堡,江東為立足之基。可西攻荊州,或北上兗州青州,大事可成。
「這種戰略位置,比起曾經在南陽,受到兗州曹操和荊州劉表夾攻,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袁術對高要的誇贊,讓不少謀臣神色有些難看。他們對高要有些鄙夷,雖然略有謀略,但那諂媚討好的姿態,哪有士子該有的清高和骨氣。
況且高要所說的戰略目標,實際上閻象等謀臣也提過。隻不過他們沒有高要那麼會拍馬奉承,放不下讀書人的骨氣和身段,說話直來直去,以至於讓袁術有些不喜。
自古以來就是忠言逆耳,可惜人都是喜歡聽好聽話。並且還是袁術這種好大喜功,自高自大又心胸狹隘的,更喜歡聽好聽話。
閻象見此情形後,心下嘆息一聲,趁著高要和孫堅不在,勸諫道:
「明公,高要與孫堅來往甚密,不得不防啊!他時常提起讓你經略江東,所思所想,無非是想要放虎歸山,讓江東猛虎孫堅前往江東,屆時養虎為患、後患無窮!」
正喜不自勝的袁術神色一頓,旋即皺眉說道:
「閻主簿可知道,本將軍詢問高先生何人可前往江東時,他一直避而不談,就是害怕被有心人揣測,一直避嫌!
「自從高先生輔佐本將軍之後,出謀劃策,多有建樹,戰功赫赫。若是高先生有所圖謀,何必如此大費周章?
「爾等都是我手下能臣乾將,我希望你們友好相處,相安無事。而不是這種互相揣測,在背後非議他人!」
閻象還想要勸諫,但卻被周圍好友拉住了,對其輕聲道:「明公已經心生不快,若是繼續勸諫,恐會讓明公覺得我等結黨營私,排除異己,黨同伐異。」
閻象嘆了口氣後,終究沒有再說什麼。
議事不歡而散,袁術離開議事廳後,倒是沒有當時那麼堅信,而是狐疑問道:
「高先生和孫將軍為何沒有參與議事?」
「啟稟將軍,孫將軍在對荊州劉表作戰時,被其部下黃祖暗箭所傷,傷勢極重,命懸一線。若非高先生妙手回春,恐將遭遇噩耗。今日應當是高先生給孫將軍復診去了。」
袁術近侍為其簡單解釋。但實際上還是偏向高要和孫堅。其實袁術周圍的近侍,都差不多被高要收買了。
身為曾經的奸臣趙高,自然明白近侍一句話的偏袒,對於一位主公的心理有著很嚴重的改變傾向。若非初來咋到,高要甚至要收買袁術的枕邊人。
果然聞言後,袁術恨鐵不成鋼的大罵閻象:
「閻主簿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文台為我立下赫赫戰功,開疆拓土,甚至因此命懸一線、危在旦夕,他竟然還說文台與高先生有所圖謀。
若是當初我聽從高先生的建議,不要攻打兗州,也沒有匡亭之戰的敗退了。兩位都是我的股肱之臣,竟被人如此非議,唉,若是讓他人知道,會說我袁術禦下無能?」
袁術嘆息一聲,旋即又說道:「爾等替我去文台府邸走一趟,將我的心意帶過去。張闓不是從曹嵩哪裡劫掠了不少金銀財寶,選一些賞賜給文台。」
「諾。」近侍心下有些腹誹,但沒有多說什麼。
袁術為人反復無常,明明說好了那些財寶讓張闓自行決定,誰知道還沒有過兩日,這就要轉贈他人,借此收買人心,真的是言而無信。
聞訊後,張闓氣急敗壞,但卻無可奈何。孫堅倒是收獲頗豐,卻被人記恨上了。倒是高要會做人,暗中又將財寶轉回給張闓,甚至又購買賠禮上門道歉。
這倒是讓張闓有些過意不去,將仇恨又轉回到了袁術哪裡,不知怎麼的,連閻象都被記恨上了。總之這人際關係,算是被高要玩弄於股掌之間。
連消帶打化解此事後,高要又親自登門拜訪袁術,直截了當、開門見山道:「明公,今日議事已經傳遍淮南,吾親自過來負荊請罪了!」
「你何罪之有?」
袁術笑罵道:「不要將閻主簿的話放在心裡,他跟著我十多年了,本就是這種杞人憂天、胡思亂想的性格。他不是針對你,而是對事不對人,你無須放在心上。」
高要心下一驚,看來閻象在袁術心中的地位還是很高的,對他十分信任,高要立刻轉換一個說辭:
「明公,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我怎麼會怪閻主簿多想?為人臣子,理應考慮周全,以防萬一,這是該有的警惕心,正所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但我與孫將軍來往甚密,這是事實。文臣武將走得太近,引人非議,這是屬下的問題。
「如今傳的淮南人盡皆知,好似屬下與孫將軍有什麼不可告人的勾當,屬下也需要過來給明公解釋一二,不然豈不是任由流言蜚語繼續助漲?離間屬下與明公的君臣情誼?」
袁術愣了愣,細細咀嚼後,恍然大悟:「你這兩句話倒是發人深省,應該是趙王劉羽的名言吧?」
高要嘴角抽搐,冀州趙王劉羽是穿越者的事情,他自然已經知道了。冀州那些發明創造,連抗生素都有了。還有詩詞歌賦不少都被抄過來了。
就算高要是烹飪學院畢業,但也知道「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是唐朝李紳寫得,畢竟烹飪學院對食物相關的知識總是十分敏感的。
但很抱歉,這一世在漢末就已經出現了,作者是趙王劉羽。世稱天下第一大文豪!
高要也不知道自己哪兩句話是出自這位文抄公之手的,他頓了頓,明白這是袁術故意緩和有些尖銳的氣氛,因此附和道:「明公果然熟讀詩書,屬下佩服!」
「唉,吾雖然出身汝南袁氏,四世三公,但比起才情,是不如趙王劉羽的!」
袁術望向冀州方向,「能將那個婢養子打得落花流水,隻恨當初討董之戰時,沒有與趙王劉羽一醉方休啊!」
「屬下雖然沒有親眼見過趙王劉羽,但也時常聽聞他的傳奇故事,聽聞當初討董之戰時,明公與趙王劉羽聯手對敵,以至於逼得董卓不得不逃離洛陽,西遷長安!」
高要頷首贊同,心下補了一句:能將易小川那個雙標狗壓製下去,趙王劉羽就是雄才偉略的豪雄!
袁術再道:「討董之戰時,我哪裡有什麼建樹?唯有趙王劉羽、曹操那廝、以及文台三將,出工出力頗多。
「文台因為性格魯莽,擅殺朝廷命官,以至於惹人非議,口誅筆伐,幸好我袁家有所人脈,為文台斡旋一二,這才讓文台感激投效,聽候號令。
「這數年時間,文台為本將軍鞍前馬後、鞠躬盡瘁,本將軍都看在眼裡,所有人都有可能會背叛本將軍,但文台不會!本將軍相信他的為人!
「先生為我出謀劃策,鞠躬盡瘁,我也是深信不疑。你們來往甚密,那是為文台治病療傷,我怎麼會怪罪呢?我袁公路還沒有那麼心胸狹隘!
「先生不必解釋什麼,本將軍對你們很信任!」
別看袁術說的多麼大度,但騙騙無知腐儒還可以,想要誆騙高要?那是癡心妄想!
孫堅為什麼絕對不會背叛?因為根本做不到!
當初殺掉荊州刺史、南陽太守,這種擅殺朝廷命官的做法,若非袁術從中斡旋,孫堅也不知道死了多少次了!
就算孫堅被保下來,已經沒有智謀之士會投效孫堅,一來是為了避嫌,二來這種性格乃是匹夫之勇,難以成就大事。絕非最佳人選。
所以袁術口中的信任,那是因為知道孫堅別無選擇。若是孫堅膽敢背叛,這忘恩負義的罵名,反而會影響孫堅的未來,人人唾棄!
至於高要自己,此時雖然獲得袁術信任,但從他的隻言片語,以及左一句來往甚密、右一句心胸狹隘,以袁術為人的反復無常,明顯是心有芥蒂的條件反射。
這個芥蒂若是不化解,藏在心中,未來必定成為定時炸彈,這是高要絕對不想、也不會允許的事情。
但此時多說無益,袁術都說自己沒有那麼心胸狹隘了,你還唧唧歪歪解釋個沒完沒了,那是什麼意思?覺得袁術不夠大度?還是認為袁術自吹自擂,其實心胸狹隘?
但不說又不行,因此高要心念急轉間,又換了一個說辭,這一次是語不驚人死不休,宛如平地驚雷炸響道:
「明公,屬下與孫將軍來往甚密,其實不僅僅是為了給孫將軍治病療傷!」
「嗯?!」
正表現自己多麼大度,其實嫉妒心重、心胸狹隘的袁術一愣,有些驚訝道:「高先生,你說什麼?」
「明公,屬下與孫將軍來往甚密,還有其他圖謀!」高要再次說道,望著袁術驚訝的神色,知道自己的話將他震住,令他心神動盪。
袁術沉默片刻,心思浮動,旋即皺眉望向高要道:「先生,那不知你有什麼圖謀呢?」
「明公可知道傳國玉璽!」高要緊盯著袁術,果然看到袁術聞言後神色大震,復又收斂的變幻莫測。
果然對於任何一個人,或者說有野心的諸侯而言,傳國玉璽都是足以讓他們掀起驚濤駭浪的消息!
傳國玉璽被歷朝統治者視為「天命」象征,正麵刻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篆字,以作為「皇權天授、正統合法」之信物。
秦之後,歷代帝王皆以得此玉璽為符應,奉若奇珍,國之重器也。得之則象征其「受命於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
凡登大位而無此玉璽者,則被譏為「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
漢至唐,始皇傳國玉璽,均被歷朝帝王視為開國必備要素。東晉諸帝渡江之後,因為沒有傳國玉璽,還曾被北方諸政權譏諷為「白板天子」。
袁術一直認為袁姓出自於陳,陳是舜之後,以土承火,得應運之次。又以為讖文雲:「代漢者,當塗高也。」說的就是自己,後自以名字當之,乃建號稱仲氏。
袁術早就有稱帝的野心和意圖,因此對於傳國玉璽的下落,比其他諸侯更加心動!
但袁術也不傻,神色變幻後,冷肅的望著高要,此時散發出來的氣息,宛如擇人而噬的猛虎。
可以雄踞淮南,袁術也不是等閒之輩。隻是袁術與曹操、劉備等梟雄對比,就顯得「塚中枯骨,何足介意」。
此時高要與袁術對視,立刻感受到一種鋒芒畢露、脊背發涼的壓力。高要立刻擺正自己的位置,低下頭,躬身說道:
「明公,如今劉氏天下已經衰微,海內鼎沸,袁家四代都是朝中重臣,明公更是袁家嫡係,百姓們都願歸附於明公。何不如秉承天意,順應民心,登基稱帝!」
高要蠱惑人心的言論,直接讓袁術大驚失色。但神色變幻之中,袁術竟然沒有反駁。
高要心下暗笑,但麵上卻肅容道:
「明公,此時隻差傳國玉璽了!若是明公得到傳國玉璽,得之則象征其「受命於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不就更加證明,明公已經秉承天意,而劉氏江山氣數已盡?」
袁術雙耳嗡嗡作響,心髒宛如擂鼓似得撲通撲通亂跳,整個人的情緒處於激動、亢奮的狀態!
登基稱帝!
當這個想法被高要親口提出來之後,袁術怎麼都無法壓下,宛如有什麼獨特的魔力誘惑著他,讓他想要一步一步向著那個方向努力!
足足半個時辰後,袁術才從這種激動中驚醒過來,望著一直等待他的高要,冷肅道:
「先生莫要蠱惑人心了,我袁家乃是漢室忠臣,豈會如此行事?況且傳國玉璽,這跟先生和文台來往甚密,跟先生的圖謀又有什麼關係?」
袁術就是典型的又當又立,這也是高要必須要解釋清楚的原因,否則這種反復無常的偽君子,心有芥蒂,對他未來與孫堅圖謀江東非常不利。
高要直截了當道:「明公,因為傳國玉璽在孫將軍手中啊!」
「什麼?!」袁術此時真的有些吃驚了,「真的在文台手中?!」
「千真萬確!」
當初討董之戰時,董卓火燒洛陽,西遷長安。趙王劉羽和曹操前去追殺,而孫堅在洛陽救火,後麵有傳言說他得到傳國玉璽私藏,袁紹還因此開堂會審過。
當時袁術與袁紹還沒有完全撕破臉,但已經有了嫌隙。況且孫堅乃是袁術盟友、部將,什麼時候輪到袁紹指手畫腳了?
因此袁術一直覺得,這是袁紹借題發揮,目的是想要奪下豫州,奪下豫州刺史的名號。果然後麵兩兄弟爆發陽城之戰。
但現在高要竟然告訴他,孫堅這個濃眉大眼,看起來性格豪爽直率,急性子沒有謀略的江東猛虎,竟然也有這種算計?
好你個濃眉大眼,當初孫堅還揚言,若是他私藏傳國玉璽,那就萬箭穿心而死,沒想到十九路諸侯,竟被孫堅玩得團團轉?
對了!若非高要妙手回春,將命懸一線、生命垂危的孫堅救回來,他還真的是被萬箭穿心而死,一語成讖了!
袁術神色變幻,五味雜陳,心中不知作何滋味,許久後方才道:「所以你接近文台,是為了傳國玉璽?」
「明公果然英明神武!」
高要奉承了一句,轉而說道:「孫將軍不知將傳國玉璽藏在何處,因此屬下想要勸動孫將軍,將傳國玉璽呈現給明公。
「好在此次孫將軍遭受生死危機、命懸一線,屬下的救命之恩,讓孫將軍終於有些動容,已經有了進獻給明公傳國玉璽的打算。
「這才是屬下近段時間與孫將軍來往甚密的真正原因,屬下的圖謀,就是為明公得到傳國玉璽,為明公登基稱帝的道路上,貢獻出一份綿薄之力!」
高要說著說著,聲淚俱下:「可惜屬下的忠心被人誤解了,以至於差一點釀成大禍,恐被小人離心離德,不再受到明公重用。」
「先生!」
袁術此時真的有些感動,對高要的信任和感激無限提升,主臣互訴衷腸、敞露心扉道:
「先生不要理會那些小人的流言蜚語,那些人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先生乃是我的股肱之臣,我不相信其他人也不會不相信先生啊!」
「明公!」
高要在眼眶打轉的淚水,直接奪眶而出,此情此景,就算是金馬影帝過來都要自嘆不如!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
「先生!」
袁術與高要四目相對,許久許久許久之後,方才問出心中最關心的問題:「那傳國玉璽這麼重要的物品,文台舍得拱手相讓嗎?」
高要擦拭了一下淚水,這才說道:
「明公,孫將軍也知道自己非天子之像,正如他所言,他輕而無備,性急少謀,乃匹夫之勇,願為明公征戰四方,開疆拓土,當一位大將軍!」
「好好好!」
袁術別提有多麼激動了,此時甚至有些語無倫次了,「文台對我忠心耿耿,我一直看在眼裡。以文台功勛,若是真有那麼一天,必是我手下驃騎大將軍。」
袁術頓了頓,望向高要道:「先生立下此等赫赫戰功,未來三公九卿任君抉擇,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未免不可!」
這話說的已經是十分露骨了,高要與袁術四目相對,會心一笑,高要後撤躬身行禮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袁術宛如打了雞血似的亢奮無比,這可是未來唐朝時期武則天才有的帝王專用禮儀,此時漢朝還不是這種朝議。
這新穎的高呼,讓袁術新奇的同時,也覺得有些激動振奮。對未來登基稱帝已經是憧憬萬分了!
......
一個月後,孫堅靠著高要心頭血的治療,終於完全康復過來,那位江東猛虎再次王者歸來。這一次,孫堅在高要的撮合下,給袁術進獻了傳國玉璽。
當袁術得到傳國玉璽的時候,以至於激動的隻睡了三天兩覺,幾乎與傳國玉璽形影不離,生怕到嘴的鴨子飛了,白天黑夜都在夢中登基稱帝,廣置公卿朝臣,山呼「萬歲萬歲萬萬歲」!
又過去數日,袁術召集群臣議事,任命破虜將軍、豫州刺史孫堅為征南將軍,為袁術開辟江東這塊戰略要地,高要任命監軍,監督巡查軍隊作戰。
部下不少將領謀臣反對,但袁術卻力排眾議推行下去。讓閻象等謀臣驚詫不已,不明白高要給袁術灌了什麼迷魂湯?以至於讓袁術如此信任。
隻有袁術、高要和孫堅等少數人知道,因為孫堅將價值連城、意義重大的傳國玉璽,都進獻給了袁術!
又過去一個月後,孫堅統率袁術調撥的近萬大軍,聲勢浩大的前往江東經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