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高要碰壁,袁術僭號仲氏(1 / 1)

加入書籤

淮南壽春。

高要望了一眼壽春城樓,神色陰沉的說道:「走吧,回江東!」

「屬下遵命!」

高要進入車箱內,強忍的怒火終究還是爆發出來,無聲的爆發,額頭青筋暴起,麵色猙獰可怖。雙手緊握,指甲掐進掌中,鮮血都滲透出來。

高要這一次不遠千裡回到壽春,是請求袁術出兵阻擊曹操的。可惜遭到了袁術,及其謀臣陣容的極力反對。

……

不久前兗州大戰,曹操追殺趙雲,劉備領詔對其出手,派遣關羽阻擊趙雲。

高要想要讓孫堅出兵,從廣陵郡進攻劉備,拖住劉備的步伐。

他不是為了解救趙雲,而是不想看到趙王因此敗退,不想看到易小川那該死的家夥順利逃亡!

結果是——

孫堅陣營中,周瑜、魯肅等謀臣極力反對。他們反對的原因很簡單——

他們認為趙王若是奪下兗州等地,淮河防線將受到趙王兵鋒所指。若是淮河防線被破,他們江東就危險了!

不能助漲趙王的氣焰,反而需要抑強扶弱,趁機削弱趙王的勢力,以達到未來趙王南下江東時,他們有足夠的餘力應對!

周瑜等謀臣,完全是站在利益的角度來看待問題!

但高要看待問題隻有一個,到底怎麼樣才能讓易小川死的徹徹底底!

高要不惜發動自己的人脈勢力,但依舊沒有推動江東出兵的決策。

因為孫堅這位主公,同樣也表達了拒絕!

高要震怒!

這時候風雲變幻,兗州局勢變動,趙王大軍傾巢而出,呂布等並州軍包圍兗州。

曹操、袁紹等將敗退,想要通過軒轅關逃亡!

高要再次提出阻擊曹操和袁紹的戰略想法,依舊遭到江東謀臣陣容的反對!

他們的理由還是那一個,抑強扶弱,趙王的勢力太過龐大,正應該趁機削弱,避免未來後患無窮!

高要無奈,隻能渡江前往淮南,想要說服袁術出兵。

然而袁術已經被稱帝的野心沖昏了頭腦,整日裡關注的事情,就是打造天子乘輿,以及捧著傳國玉璽睡覺,陷入登基稱帝的美夢中。

而袁術的謀臣陣容,同樣認為不應該助漲趙王的氣焰,他們甚至比江東更有危機感!

因為兗州曹操敗退後,趙王奪下兗州,豫州。未來與他們淮南對峙淮河,隻是時間問題。

他們必須早作準備,未雨綢繆。甚至不惜暗中幫助曹操,想要將趙王托在兗州戰場,削弱他的兵馬!

高要氣急敗壞,最後隻能灰溜溜返回江東!

這時候,曹操和袁紹敗退,若是可以挑動孫堅和袁術出兵,必定可以截殺他們。

就算易小川滑不溜秋,宛如泥鰍似得,也要深陷兗州戰場,必死無疑!

可惜!

可惜啊!

「你們與我果然不是一條心的,不是一條心的。」

高要聲音嘶啞的念叨著,特別是回想起自己的血仇,他慘死的妹妹小月,他的仇恨就宛如實質,血海深仇。

「好啊!求人不如求己!你們都不幫我,你們都不站在我這一邊,那我自己來!我自己來!!!

孫堅,我可以救你,也可以殺你!江東士族,不過土雞瓦狗,你們等著!你們給我等著!!!」

高要知道,這一次袁術和孫堅不出兵,根本攔不住曹操和袁紹,更加攔不住易小川。

這千載難逢的機會,因為他們口中的利益,不符合他們的利益,就這麼硬生生放過。

甚至還在暗中幫助曹操,想要削弱趙王的兵馬!

高要忍受不住了!

看著易小川活蹦亂跳,甚至逐漸的成為焦點人物,被人左一句易先生,右一句易先生,他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

你易小川不是說歷史不可更改嗎?

你易小川不是說背後有一隻無形的幕後黑手,一直在修正歷史嗎?

你易小川輔佐袁紹,都改變多少次歷史了?現在兗州戰亂,北上京師,又是改變多少歷史了?

可當初小月被逼的身陷重圍,最後烏江自刎而死,你易小川隻要伸出援手,她就不會死的!

可你易小川說什麼?

她是虞姬!死在烏江就是她的歸宿!這就是歷史!這就是命啊!

我去年買了個表!

「易小川,你不得好死!!!」

高要終究忍耐不住,直接怒聲咆哮出來。明明活了幾百年,他什麼大風大浪沒有見過,什麼事情沒有經歷過,已經到了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地步。

但一想到自己的妹妹,一想到易小川,高要就忍耐不住,終究還是破防了!

馬車外的侍衛仆從,眼觀鼻鼻觀心,假裝聽不見,但其實也在暗中竊竊私語!

高要這麼針對袁紹、針對易小川,以周瑜、魯肅等謀臣的足智多謀,再加上他們的情報結合,已經隱隱猜到了什麼。

高要也沒有隱瞞,直言不諱的、半真半假的說出來:「我相依為命的妹妹,就死在袁紹謀臣易小川手中!我與他不死不休!~~~」

眾人終於恍然大悟!

生死之仇,不共戴天!

這一切也終於可以解釋的清楚,為什麼高要這麼針對袁紹和易小川,有時候甚至不惜損害己方的利益!

因為仇恨!

但很顯然,其他人與易小川沒有生死大仇,他們在天下大勢麵前,更多的還是會考慮己方的利益問題!

這也讓高要完全死心了!

曾經還以為,可以通過救回孫堅,以「救命之恩」成為東吳的核心,引導他們追殺易小川。

但如今看來,一切還要靠自己啊!

當高要等人渡過長江回到江東後,曹操、袁紹亡命北上的消息陸續傳來。

袁紹中箭身亡,曹操近乎全軍覆沒,但還是險之又險的僥幸逃過軒轅關。

這些消息,高要隻是一掃而過,他隻想看到易小川的結果。

但根據情報,易小川、於禁、夏侯惇和夏侯淵等將,被趙王大軍包圍在官渡,後麵突圍後深入伏牛山脈,下落不明,生死不知!

雖然是「下落不明、生死不知」的結果,但高要知道,易小川十有八九是僥幸逃生了!

因為他們服下長生不死藥後,生命力極其頑強。哪怕荒野求生,也能生存下來!

「好人不長命禍害活千年啊!」

高要的神色猙獰,易小川逃入伏牛山脈,目的地顯然是京師洛陽,他什麼時候才能看到易小川死無葬身之地?什麼時候才能夢想成真?

「高叔,你回來啦?!」

一個輕靈的聲音,將高要從仇恨中拉了回來,他的神色瞬間陰轉晴,從猙獰變為了燦爛柔和到慈祥的笑容,發自肺腑的真誠笑容。

來者是一位四五歲的小姑娘,粉雕玉琢,明眸皓齒,天生麗質,已經初見未來美人坯的姿態。

但小小年紀的她,卻身著短打勁裝,手持一柄短劍,身後跟隨的侍女,皆是勁裝佩劍,宛如軍伍女軍,倒是顯得英姿颯爽。

這位女孩正是孫堅的幼女孫尚香,不愛紅裝愛武裝!

這也是整個江東中,唯一可以讓高要靜下心來的人。不是他耳濡目染,成為了東吳蘿俐控。

而是因為,孫尚香與他妹妹小時候的姿容,近乎一模一樣!

高要不知道該說命運的安排,還是老天的垂憐!

身為從小到大相依為命的兄妹,他是看著自己妹妹長大成人,此時看到孫尚香,宛如看到了已經死去的妹妹小月,遠在未來的妹妹高嵐似得,倍感親切!

……

淮南壽春。

袁術觀察天下大勢,覺得登基稱帝的時機到來了!

高要離去月餘後,兗州格局變動,曹操逃亡京師,趙王雄踞兗州,並且移駕兗州坐鎮,推動攤丁入畝賦稅改革,以至於天下嘩然!

天下世家群情激奮,就連淮南的世家豪強,都對趙王聲討指責,言明其狼子野心,圖謀甚大!

此時的趙王,已經有種被群起而攻之的姿態,四麵楚歌,危機四伏!

袁術心下暗喜,這不是天助我也嗎?!

大漢天子年幼,顛沛流離,從洛陽被綁到長安,而後又東歸洛陽。雖然已經得到了自由身,但依舊無法掌控朝堂。

並且地方軍閥割據,朝廷已經是鞭長莫及了。

劉氏江山,漢室衰微!

本來大漢已經是大廈將傾,積重難返,群雄逐鹿,爭霸天下,隻看誰能奪下天下。

袁術覺得自己最有機會,因為他得到了傳國玉璽!

這不就是天命所歸嗎?!

並且下邳佛陀甚至傳出消息,有佛陀托夢,言稱「代漢者,當塗高也。」

塗,通「途」。袁術表字「公路」,這不就是指袁術嗎?

甚至害怕讖語為人所誤,佛陀二次托夢,指名道姓,言稱「淮南袁,土承火,天命者!」

這讓袁術大喜過望,因為袁姓出自於陳,陳是舜之後,以土承火,得應運之次。

這是天命所歸!

神佛都認為他應該登基稱帝啊!

袁術激動的不能自己,暗中打造天子乘輿,每日每夜捧著傳國玉璽睡覺,隻等著找到時間,登基稱帝了!

但誰知道趙王劉羽韜光養晦,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橫掃天下,一下子成為眾望所歸的明君!

趙王可是漢室宗親,大漢諸侯王,明明已經衰微的漢室,硬生生的被其力挽狂瀾了!

袁術不知多少日日夜夜,都在對劉羽破口大罵。他又不傻,知道若是漢室貴胄再次崛起,天下依舊是心向大漢,心向劉氏江山,他根本無法登基稱帝!

都說袁術塚中枯骨,不足掛齒。但可以雄踞一方,成為當今天下數一數二的諸侯之一,袁術自然也有其能力過人之處。

袁術有登基稱帝的野心和意圖,但也知道需要找到時機。

漢帝劉協,天子孱弱,宛如傀儡。這就是時機!

但趙王劉羽,威名赫赫,眾望所歸,這就不是最佳時機了!

袁術一直在想方設法要削弱趙王,因為他知道,趙王劉羽將成為他登基稱帝的攔路虎,絆腳石。必須要鏟除這位心腹大患,他才能安安穩穩的登基稱帝!

可誰知道,趙王如此昏聵,平白給袁術送來了機會!

明明大好局麵,趙王竟然一意孤行,固執己見的強勢推行「攤丁入畝」賦稅改革!

這哪裡是賦稅改革?這是將自己推向天下世家的對立麵!這比公然抗詔還嚴重!

因為身為汝南袁氏、四世三公家族中的嫡係子弟,袁術最清楚明白的知道,如今的世家勢力,到底龐大到什麼地步了?

每一位漢帝,都在想方設法削弱、分化、瓦解世家聯盟。趙王劉羽卻這麼愚不可及,竟然變向的將一盤散沙的世家,團結起來,擰成了一股繩!

這種力量,莫說趙王,就算是皇權都無法阻擋!

果不其然,天下群起而攻之,趙王陷入危機四伏、四麵楚歌的處境!

袁術知道時機到來,他可以借此風起雲湧的時候,登基稱帝!

說不定,稱帝建立霸業後,可以利用帝王霸業吸引人才,通過汝南袁氏的招牌,將世家完全團結起來,借此一步登天,建立屬於他的王朝!

袁術越想越是激動,直接召集群臣議事。

「如今劉氏天下已經衰微,海內鼎沸,群起而攻之,吾袁家四代都是朝中重臣,百姓們都願歸附於吾。吾想秉承天意,順應民心,現在就登基稱帝,不知諸君意下如何?」

言畢,文臣武將神色一愣,為之沉默!

袁術在淮南做的一係列大逆不道的事情,其實群臣都看在眼中。但他們真的沒有想到,袁術竟然有勇氣,登基稱帝!

若說趙王劉羽推行「攤丁入畝」賦稅改革,那是自尋死路,將自己推向世家的對立麵。

那袁術的「登基稱帝」,簡直就是自尋死路,將自己推向全天下的對立麵!

但他們不敢說什麼,心中甚至想著另謀出路!

不過袁術也有忠心耿耿的文臣武將,謀主閻象愣了愣後,沉聲反駁道:

「當年周人自其始祖後稷直到文王,積德累功,三分天下可說有他們的兩分功勞,可他們還是小心翼翼地做殷商王朝的臣子。

明公您雖然累世高官厚祿,但恐怕還比不上姬氏家族那樣昌盛;眼下漢室雖然衰微,似乎也不能與殘暴無道的殷紂王相提並論吧?!」

袁術神色陰沉下來,閻象這潑冷水,宛如當頭棒喝,讓他略微清醒過來,從登基稱帝的美夢中驚醒過來。

環顧四周,發覺有不少文臣武將,神色異常,眼神閃爍,不敢直視,明顯就是有話不敢說,並且看其臉色,顯然與閻象一樣,不贊同他登基稱帝。

這讓袁術意興闌珊,心下憤怒無比,直接甩袖而去。徒留文臣武將,麵麵相覷的跪坐原地。

袁術登基稱帝的野心,已經到了呼之欲出的地步,此時提出,不過是圖窮匕見,自然不會因為部下的反對而終止。

他打造天子乘輿,鑄造天子祭祀的祭壇,縫製天子龍袍,大逆不道,為了登基稱帝已經有些瘋狂了。

這時候,趙王劉羽麵對天下大勢,群起而攻之的聲討時,竟然沒有任何後退,反而再次推動政令改革——廢除奴隸製。

終於宛如烈火烹油、火上澆油,將趙王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

京師漢帝下詔,弦外之音明顯就是討伐趙王。天下各州各郡的太守州郡、各方勢力,都紛紛陳兵出擊,趙王四麵楚歌、危機四伏。

這時候,袁術終於坐不住了!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袁術在壽春稱帝,建號仲氏!

比起原歷史足足提前了一年多!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