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劉備放棄徐州,劉羽入主徐州的名義!(1 / 1)
「報!~~~啟稟陳校尉,劉備大軍敗退,但據斥候回報,他們在呂縣收攏潰兵,似乎有卷土重來的姿態!」
彭城州牧府邸內,如今易主由徐州世家占據,陳家在世家中為主導地位。
他們將這裡當成參謀部發號施令,同時也是在州牧府穩定軍心和民心。
「不能讓劉備走脫了。」
陳登聽到傳令兵的回報後,神色並沒有輕鬆多少。隻有他這位劉備的知己,方才知道劉備的能力,絕非表現出來那麼平庸,而是有雄主之姿。
這樣的雄主,若是放虎歸山,未來必定後患無窮!
「必須設下陷井,引君入甕!」陳登的父親陳珪咬牙切齒的回道。
自從徐州世家反撲後,陳珪自然而然從牢獄中恢復自由身。
回想起當初被劉備的羞辱,回想起他們徐州陳家,名門之後,名滿天下的名望,在劉備操作下一朝盪盡,陳珪對劉備的恨意宛如滔天,隻想要將之抽筋剝皮,生吞活剝了!
「劉備豈會那麼輕易中計?!」
「劉備、關羽和張飛三兄弟,確實是有勇有謀的軍事奇才。若非我們打的他們一個措手不及,利用袁術在背後夾擊他們,此戰哪裡那麼容易獲勝!」
「劉關張三兄弟果然勇猛,不愧是曾經三英戰呂布的豪傑。若非袁術來得及時,彭城根本就守不住了!」
「唉~~~不曾想我們徐州世家與劉備,也走到這一步。明明可以相安無事,各取所需。最後走到兩敗俱傷的地步,不利於我們家族未來啊!」
「事到如今說這些有什麼用處?你們還不如想想怎麼引君入甕?怎麼設計甕中捉鱉啊?!」
「……」
徐州世家代表,瞬間議論紛紛起來了。
這時候陳珪陰鷙的雙眼一睜,沉聲說道:「劉備的妻女不是還在城中嗎?不如……以此為餌?!」
「萬萬不可!」
反對的是陳登,他沉聲說道:「吾等雖然與劉備走到這般田地,但還沒有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
「劉備雖然對吾陳家下手,但其實還留有底線。若是換成趙王劉羽,估計直接在徐州就給父親定罪,直接斬立決了。哪裡還要拖到呈報朝廷,廷尉審問的地步?
「劉備留了一線生機,吾等也不能斬盡殺絕。對劉備妻女不僅不能下死手,反而還需要保護好她們,這是吾等與劉備回旋的餘地了!」
眾人頷首!
這其實就是劉備給陳家的一線生機。還有對陳登的生路。
以劉備三兄弟南征北戰,戎馬一生的軍事能力,不知道以絕後患嗎?不知道防範於未然嗎?
他們顯然知道!
但他們在此之前,並沒有對陳家趕盡殺絕,給了陳登逃離的機會。
並且對陳珪,也沒有立刻斬立決,給了一個回旋的餘地!
這就是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陳珪心下暗恨,對劉備恨意滔天,但也知道「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的道理,他咬牙道:「既然動不了劉備妻女,那就從那個賤婢家人下手吧!」
眾人神色一凝!
陳珪口中的賤婢,顯然就是被他杖斃的美人紙。而她的家人,顯然就是狀告他的李姓中年人。
比起劉備妻女,此人還真的是最完美的選擇。既可以勾起劉備的憤恨,也可以留有一線生機!
陳登想了想後,頷首道:「那就用他滿門屍身,來換劉備引君入甕!」
徐州世家的商議,就決定了一家黔首庶民生死和未來,連征詢過他們的意見都沒有,完全生殺予奪。
在這個命如草芥的時代,底層百姓的性命不比牲畜強多少!
……
劉備從彭城敗退,在呂縣的時候重振旗鼓,準備卷土重來。
縱觀劉備這一生,南征北戰,身經百戰,後群雄逐鹿時,屢敗屢戰、屢戰屢敗。唯一不變的是劉備那顆堅毅的心,那顆越戰越勇,越挫越強的勇者之心!
彭城戰敗,不會讓劉備有絲毫怯戰絕望,隻會讓他越戰越勇,收攏潰兵,準備再戰!
這一次,彭城有陳登等世家部曲私兵,後方有袁術兵馬夾擊,劉備不準備強攻,而是以逸待勞!
趙王可是移駕沛縣,此縣可就是彭城國接壤之地,距離彭城也不過隻有一兩日路程。
彭城國南下的下邳,趙雲和徐晃的大軍駐兵,他們正在於袁術在前線交戰。肯定已經得知袁術分兵夾擊彭城之事,同樣也會分兵阻擊。
劉備和趙王雖然沒有聯盟,但他們的目的是一致的,那就是擊敗僭號稱帝的袁術,這個亂臣賊子!
劉備等得起!
隻要拖延時間,不僅可以休整部隊,以逸待勞。也可以等來趙王的兵馬插手。
反倒是徐州彭城的世家,以及分兵的袁術部隊,他們等不起。
然而就在劉備自以為穩操勝券的時候,傳令兵神色匆匆的帶來了一個讓他驚駭的消息——
「報!~~~啟稟劉州牧,前線斥候傳來急報,敵軍不知為何分兵彭城下轄的小桑村,似有詭異之處!」
「小桑村?」
劉備愣了愣,覺得這個名字有些耳熟,下意識望向堪輿圖,還沒有等劉備找到位置,孫乾驚醒過來,失聲道:
「主公,是當初我們微服私訪去的那個小桑村,就是那個李姓中年人的村莊,他小女被陳家杖斃的那個……」
轟隆——
宛如晴天霹靂炸響,劉備意識到了一個不妙的想法,猜測道:
「難道是陳家想要報仇雪恨?可報仇雪恨不應該找吾這個罪魁禍首嗎?為何去找那些老實巴交的黔首庶民啊?!」
「因為是那男子狀告陳家,而他們如今隻能找這些人泄憤,柿子挑軟的捏!」孫乾嘆息一聲說道:「甚至,有可能這是請君入甕的誘餌啊!」
「請君入甕?」
劉備仰天長嘆,旋即沉聲說道:「陳家不應該啊!這世道不應該啊!為何要傷及無辜啊?!來人!!!」
劉備咬牙切齒的下令道:「發兵小桑村,吾要與陳家他們決一死戰!不要牽連無辜百姓!」
「主公,萬萬不可,這是陽謀,這是請君入甕的陽謀啊!」孫乾勸諫。
以劉備的仁義,若是想清楚之後,一定會毫不猶豫的入局的。
「主公,萬萬不可!」眾人勸諫。
關羽和張飛張了張嘴,最後對視一眼後,還是選擇沉默下來。
他們與劉備患難與共、同生共死十多年,互相之間知根知底,明白這種情況下,劉備勸不動,他們更不應該勸!
劉備借著那個李姓中年人扳倒陳家,以此為突破口扳倒彭城世家。這就是一種恩情!
若是他坐視不管,那他還是劉備?還是那位仁義的劉使君嗎?
以戰術而論,這時候明眼人都知道,不應該入局,這是敵人的請君入甕、甕中捉鱉的陽謀。
但對於劉備而言,他過不了自己心坎這一關!
「此事無需再提,立刻發兵!!!」劉備果斷道,神色堅決道不容置疑。
這時候關羽方才說道:「大哥,如今我們後至已經來不及了,不如圍魏救趙,強攻彭城,迫使他們回援?」
「雲長好戰術!」劉備欣慰。
果然是心有靈犀的兄弟,這時候沒有勸他,而是堅定不移、毫不猶豫的跟著他走到底,為他出謀劃策。
劉備大軍立刻整裝待發,但還未等他們出擊,突然間有敵軍斥候靠近,射來了一封書信——是陳登親筆寫給劉備的一句話。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李家滿門,因君而死。」
劉備另一隻手拳頭緊握,指甲都要掐進掌中,不知不覺間,鮮血已經滴落下來了。
「雲長,吾等分兵,吾去救援小桑村,你圍魏救趙攻打彭城。」劉備沉聲道。
關羽這時候勸道:「兄長,萬萬不可!這是敵軍的激將法,目的就是為了讓吾等前往小桑村。此地必然有著重重埋伏,不可中計!」
「吾不能眼睜睜看著他們因吾而死,是吾將他們牽連進這等骯髒的角逐。隻要有一線生機,吾就要去試一試,哪怕龍潭虎穴,吾也要闖一闖!」
劉備堅定道:「雲長,你分兵彭城……」
「不!」
關羽卻搖頭說道:「兄長,吾等兵力不足,分兵更加不智,既然兄長執意如此,那為弟舍命陪兄長又如何?大軍全軍出發小桑村!」
「雲長!」劉備感動不已。
「俺也一樣!」張飛也堅定說道:「管他什麼請君入甕,俺燕人張飛人擋殺人、神擋殺神!」
「翼德!」劉備淚流滿麵。
當初徐州世家設計,說劉備假冒漢室宗親的時候,天下聲討,口誅筆伐。就連劉備集團中,也是人心晃盪,想要另尋出路。
但關羽和張飛,卻堅定不移的站在他身後,與他並肩作戰,與他同生共死,與他不離不棄!
而今明知道敵軍設伏,明明是自己為了心中的仁義,心中還沒有泯滅的良知,自尋死路。
但關羽和張飛,依舊沒有責怪,同樣生死相隨,不離不棄!
他劉備這一生,唯一值得自豪的事情,就是與兩位兄弟相識相知結拜!
「好!」
劉備沉聲說道:「既然如此,你我兄弟三人今日就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關羽和張飛重重的點頭。
孫乾和簡雍想要勸諫,但最後還是嘆息一聲作罷。劉備的仁義是優勢也是劣勢。
可問題是,不正因為劉備的仁義,他們方才堅定不移輔助他,不離不棄嗎?!
若是劉備真的坐視不管,為了利益著想,那還是那個他們欽佩的仁義君子嗎?!
君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
不過生死相隨而已,有何可懼?!
劉備望著眾人堅定的神色,心下莫名有些感動。他一咬牙,做出了一個足以決定淮泗地區格局的決定:「取紙筆來,取假節鉞來!」
眾人驚疑不定,但還是照做!
「主公,您……」
孫乾和簡雍想到了什麼,欲言又止。
關羽和張飛明白了什麼,想要阻止,但終究還是沉默下來了。
劉備沒有回答,自嘲一笑,笑容中有些心酸、有些解脫,提筆寫道:
——
趙王親啟!
備起於微末,織席販履出身,幸得雲張翼德看重,桃園結義,不求同生,但求同死。
黃巾之亂,備兄弟三人,南征北戰,為大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隻希望可以憑借微薄之身、盡綿薄之力,還大漢清平安寧。
後董卓之亂,十九路諸侯討董,備兄弟三人,雖勢單力孤,但依舊隨伯圭兄入京討董,隻希望可以盡一份漢室宗親、漢室忠臣的本分,還大漢朗朗乾坤。
群雄逐鹿、爭霸天下,漢室傾頹,亂臣賊子竊據高位,割據地方。備一直想要匡扶漢室,但力有未逮,隻能盡力做好本分之事,以待天下歸漢。
後入徐州,本是為救援陶謙被曹賊屠城之圍,陶謙三讓徐州,徐州上下請求,備終究難以推辭,臨危受命,擔此重任,實乃受之有愧。
備繼任徐州牧後,勵精圖治,時時刻刻謹小慎微,唯恐做得不好讓徐州上下受苦。但能力有限,執政淺薄,徐州至今還做不到安居樂業、豐衣足食。
是備對不起徐州百姓,對不起陶州牧的重托。如今因為備的一己之私,將戰禍再次帶向徐州百姓,以至於生靈塗炭,民不聊生。
備還有何顏麵麵對徐州父老?
備一路從織席販履走來,歷任安熹縣尉、下密縣丞、高唐縣尉、高唐縣令、公孫將軍別部司馬、平原縣令、平原國相、豫州刺史、徐州牧、鎮東將軍、假節鉞……
備一路平步青雲,然而為政十多載,可有任何為人稱道的成就?可有為百姓做出絲毫改變的方針?可有任何萬裡肅清、群民悅服的舉措?什麼都沒有!
備今日以鎮東將軍、假節鉞的身份,代陛下下詔,著令趙王劉羽暫代徐州牧,牧野徐州,經略徐州!率軍進入徐州,平定戰亂!
這是備唯一可以為徐州百姓做的一件仁政了!
備的徐州牧乃大王舉薦,如今也算是因果循環,就此了斷了!
——
劉備落筆,望著墨跡未乾的紙張,直接封蓋,蓋上徐州牧、假節鉞的印記,旋即對著孫乾說道:「將此信與假節鉞,全部轉交給趙王!」
「主公,萬萬不可啊!」
孫乾和簡雍看完之後,大驚失色:
「陛下當初擢升主公鎮東將軍、假節鉞,乃是為了製衡掣肘趙王劉羽,不是讓主公給趙王劉羽師出有名、名正言順的進入徐州行方便的!」
「假節鉞」代表皇帝的出行,凡持節的使臣,就代表著皇帝親臨,象征皇帝與國家,可行使相應的權力。
這等於劉備利用漢帝劉協的名義,將徐州給了趙王。雖然是暫代,但對於如今的趙王而言,暫代不等於白給嗎?!
趙王之所以隻是移駕沛縣,沒有輕舉妄動。就是因為缺少師出有名的大義!
如今劉備給了他這個大義,可名正言順入主徐州!
吃下去的徐州,未來趙王還會吐出來嗎?!
可問題是!
漢帝的初心是讓徐州牧劉備,節製掣肘趙王,當初劉備接詔後,甚至出兵對付趙王。
因為在趙王與漢帝之間,劉備選擇了漢帝!
可如今,劉備心灰意冷下,竟然將徐州讓給了趙王,這讓漢帝劉協怎麼看?
劉備此舉等於得罪了漢帝啊!
「備已經無臉麵對徐州父老,更沒有資格擔任徐州主官,備不配!」
劉備回想起徐州百姓對他的認可,回想起因他而受災受難的李姓中年人,他覺得自己根本無法為徐州百姓,遮風擋雨。為徐州百姓,創造一個和平安寧的環境。為徐州百姓做到安居樂業、豐衣足食!
既然如此,劉備果斷選擇退位讓賢!
徐州牧,他受之有愧。但趙王劉羽,當之無愧!
「主公,此乃朝廷命官的任命,非吾等一言一行可兒戲轉贈的啊!」孫乾再勸。
但劉備搖頭嘆息道:「公祐,如今這個天下,哪裡還有君臣父子,哪裡還有大漢在?
「不過一群亂臣賊子,竊據天下的篡位者罷了。像袁術這等野心家又有多少?陛下遠在洛陽,鞭長莫及啊!
「為天下蒼生計,為徐州百姓計,備甘願做這個無君無父的罪人!隻願徐州百姓可以得到安寧,可以休生養息、安居樂業!
「如此,備也就心甘情願滿足了!」
「唉——」
孫乾等文臣嘆息一聲。
在趙王和漢帝之間,劉備選擇了漢帝。在漢帝和百姓之間,劉備選擇了百姓。
劉備最終還是選擇了自己心中的仁義,自己心中初心不變的信仰!
但問題是,沒有徐州這個立錐之地,他們將如同無根之萍,將何去何從?
趙王,會放虎歸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