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劉羽奪下徐州,江淮風起雲湧!(1 / 1)
像糜家這般為了活命,進獻全部家財的豪強不少。甚至就連世家都大出血,就為了可以在劉羽大軍入城後,可以保的他們家族活下來。
明明一開始,若是他們鼎力支持劉羽的賦稅改革,或許可以得到不少的優待,甚至受到重用。但他們因為家族利益取舍,選擇了反抗。
而當反抗失敗之後,他們又隻能忍痛割愛的大出血。這不得不說是一種欺軟怕硬的短視,目光短淺,完全局限在一畝三分地之中。
屬於守財奴的一種表現!
反倒是有遠見的世家,果斷的站在劉羽這一邊。因為他們看出劉羽大勢已成,鯨吞天下隻是時間問題,在大勢所趨之下,應該要順應潮流。
隻要他們順應潮流,就可以跟上潮流。哪怕此時傾家盪產,未來也可以東山再起,卷土重來。
這就是讓家族賭未來,但這種需要承擔風險的抉擇,很少有家族可以做到。
而若是他們沒有提前下注,未雨綢繆。那麼就失去先機,失去了共患難的機會。這種情況下,事後的投降是根本得不到重用的!
言歸正傳,在徐州世家豪強的裡應外合之下,深夜時分,彭城四方的城門悉數被洞開,根本沒有任何的反抗,一副簞食壺漿、喜迎王師的姿態。
劉羽統率著大軍,毫無阻礙的入駐彭城。
大軍第一時間接管了城防、巡邏、治安等軍事,文臣接管了彭城的財政賦稅等賬冊相關。
彭城世家瑟瑟發抖的各自回到家中等待最後的裁決,他們甚至連趙王的麵都見不到,隻能在忐忑恐懼、患得患失中,等待趙王最後的決定。
陳家家主陳珪在黎明破曉之前,自縊身亡。嫡子陳登將陳家數十年的賬冊,行賄,世家來往,一切蠅營狗苟的秘聞等全部上繳。
包括陳家自己的黑料,以及彭城世家,乃至徐州五郡其他世家,甚至連淮泗、京師的世家都有所牽聯。畢竟天下世家,盤根錯節,同氣連枝。
陳家這是將包括自己的家族,一網打盡了。陳登也沒有求饒,在家中靜靜的等死,但在死之前,他要拉著徐州世家陪葬!
當劉羽得到這份黑料的時候,望著上麵罄竹難書的罪證,就連他都不得不感慨,與政治圈的黑暗相比,其他一切都顯得光明磊落起來了!
裡麵有靈帝時期的黨錮之禍,世家沆瀣一氣對抗閹黨,同時以此要挾皇權的一些隱秘資料……
裡麵有世家與靈帝的明爭暗鬥,借著黃巾之亂、涼州之亂以此要挾朝廷……
裡麵還有靈帝病重,世家想要借著帝少主強,為自己的家族謀取利益的爾虞我詐……
裡麵甚至還有董卓妄行廢立,世家與其的交涉談判,最後換來袁家的鼎力支持,坐實這件事情,可憐少帝登基不過四個多月,成為東漢唯一一個被廢黜的皇帝……
裡麵還有很多很多罄竹難書的罪證!
當然這些證據隻能算是一些「空口無憑」的證據,但裡麵的一些證據、一些利益鏈條卻「有跡可循」,但你肯定查不下去、得不到鐵證如山的證據!
這就是世家、或者說利益集團的厲害之處。
他們知道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不可能不留下蛛絲馬跡。但因為利益集團太過強大,就算明知如此,他們也會讓辦案人員查不下去。
正因為這種有恃無恐,他們才可以竊國!
不過對於劉羽而言,他不需要證據,他隻需要一個理由,一個名正言順、師出有名的理由!
劉羽直接下令青州兵南下,包抄徐州琅琊、東海,世家豪強但凡有所反抗,直接搬出這些「子虛烏有」的證據,就足以讓他們「啞口無言」!
不過月餘時間,徐州淮北的琅琊郡、東海郡、彭城國,盡數落到劉羽之手,大軍與下邳的趙雲、徐晃合軍,兵鋒所指,正是在廣陵郡的袁術大軍!
至於徐州的世家豪強子弟,該殺的殺、該留的留、該冷藏的冷藏、該放過的劉羽也沒有趕盡殺絕!
身為一位統治者,他不能給人留下「屠夫」、「不講理」、「剛愎自用」等等評價。這也是為什麼,劉羽做事必須講究一個「師出有名」、一個「名正言順」!
而如今,徐州世家中但凡有立功者,劉羽也會讓他們「戴罪立功」、「論功行賞」,甚至功勞足夠,可以赦免死罪。譬如陳登!
這就會給天下人一種劉羽賞罰分明、以理服人的看法。這也會讓那些敵方勢力的文臣武將,在走投無路的時候,會選擇投靠劉羽,而不是背水一戰、破釜沉舟!
這屬於一種心理戰術!
對在野人才的招納,對敵對人才的降服,對中立人才的吸引,都有著巨大的影響!
這種心理戰術很快得到應驗!
當劉羽率軍與下邳的趙雲、徐晃合軍後,兵鋒指向廣陵郡的袁術大軍時,袁術軍中有不少文臣武將,暗中傳信求降,甚至想要裡應外合,戴罪立功。
袁軍人心惶惶、軍心晃動,人人自危!
哪怕就是袁術這位仲氏之主,心下都有些惴惴不安、擔驚受怕起來了。可廣陵郡於袁術而言,是絕對不能丟的!
——守江必守淮、守淮必守徐!
因為如今的淮河入海口,還是在廣陵郡的海西縣一帶。
未來南宋時期,為了阻擋金兵南下,決堤黃河,以至於後麵黃河奪淮入海,泥沙淤積,河床抬高,淮河爭不過黃河,隻能順著射陽澤中瀆水道南下,匯入長江了!
但如今是東漢,公元一九七年,還不是未來公元一千一百多年的南宋。因此淮河還是從廣陵郡的海西入海。
這意味著,若是任由敵人渡過淮河下遊,進入徐州廣陵郡地區,那麼他們完全可以在廣陵郡進攻淮南地區。屆時淮南必將扼守不住,必敗無疑!
所以才有「守淮必守徐」的說法!
袁術從南陽來到淮南至今,對廣陵郡多次動兵、謀奪廣陵郡的原因正是如此。
徐州廣陵郡對於淮南袁術的重要性,就是相當於淮南的門戶、命脈,他不能丟掉廣陵!
哪怕趙王劉羽親自率兵而至,兵鋒所指,大戰即將爆發,袁術也不可能退!
此戰,讓江淮地區為之震動!
哪怕對於不少世家大族而言,他們收到消息的時候才知道,徐州淮北四郡(琅琊、東海、彭城、下邳),已經完全落入趙王劉羽之手了!
徐州牧劉備,竟然利用「假節鉞」的身份,公然將徐州牧由趙王暫代,給了趙王師出有名的大義。
這個操作,是所有人都沒有想到,完全是意料之外的變局!
劉備徐州牧雖然是趙王舉薦,但他鎮東將軍、假節鉞的權利,可是漢帝親自擢升,就是用來掣肘節製趙王劉羽。甚至對抗趙王劉羽南下的。
劉備當初明明站在漢帝這一邊,反抗趙王劉羽。怎麼不過月餘時間,徐州發生這種翻天覆地的變局?簡直就是完全變天了!
淮泗地區水網密布,原本交通通信傳輸並不慢。可因為交戰的緣故,以至於河道阻塞,袁術和趙雲都在堵截敵軍的艦船。
因為戰亂,讓通信速度緩慢下來!
這種緩慢,竟出現爛柯棋局、歲月流逝、恍如隔世的錯覺。不過月餘時間,竟給江淮地區的勢力一種一年半載、數年時光的流逝之感!
誰能想象,趙王劉羽率軍從冀州南下,奪下青州、蠶食兗州、侵吞豫州,如今竊據徐州,竟然不過一年多時間。而這一年多時間,大部分還是在行軍路上耽擱。
這意味著,趙王大軍,所向披靡,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幾乎是摧枯拉朽、橫掃千軍,敵軍根本沒有任何的阻擋,就直接戰敗獻城投降了!
這樣的軍隊,如今合軍下邳,與廣陵郡的袁術大軍,隔著淮河對峙。結果會如何?他們連想都不敢想一下,以至於江淮地區出現一種死一般的寂靜!
死寂,其實就是他們最好的回答!
他們對袁術表示絕望!
這種情況下,江淮地區的世家豪強,各種勢力,紛紛尋找出路了。他們有的渡江避禍江東,有的前往荊州處,有的順江而上入益州。
當然也有的想要留下來為趙王效力!
總之因為劉羽率軍與袁術隔河對峙,江淮地區瞬間轟動起來,宛如煮沸的開水沸騰滾滾起來,讓本就不平靜的江淮地區,掀起了驚濤駭浪!
除了世家豪強等勢力之外,此事對於江東孫堅集團,也是一種巨大的打擊,他們布置在長江之上,做出一副從背後夾擊袁術的兵力調動,都在無形中撤回來。
這種後撤,其實是給袁術集團鬆一口氣,讓他們失去那種被前後夾擊、四麵楚歌的危機感,可以專心致誌、全心全意的對付趙王兵馬!
因為淮河若失,淮南袁術若敗,趙王的下一步,江東首當其沖!
若非因為袁術僭號稱帝,這時候江東孫堅集團,甚至想要聯手袁術反擊趙王。可惜袁術已經是天下聲討的亂臣賊子,而他們江東還是漢室忠臣!
這種情況下,他們唯一可以做到的地步,就是後撤,將給予袁術的軍事壓力減緩下來,讓他們可以喘口氣,全心全意對付趙王劉羽!
……
江東吳郡。
孫堅聽從高要的建議,將「傳國玉璽」獻給袁術,獲得袁術的信任,並且得到袁術的兵馬相助,渡江為袁術奪下江東。
一開始孫堅將大本營設立在曲阿,隨著後麵東征西討,地盤勢力擴張後,孫堅又將大本營搬到了吳郡,將大本營真正設立在這裡。
孫堅在這裡頒布法令、安定民心、招攬賢士,淮泗地區因為戰亂渡江避禍的人才,逐漸的投效孫堅。
特別是當漢帝劉協,不顧三互法,擢升孫堅為揚州牧後,孫堅的地位和名望,受到朝廷的背書,終於得到了不少世家的認可。
這也讓孫堅的勢力逐漸的龐大起來,江東再也沒有人可以擋住孫堅兵馬的兵鋒所指,威脅孫堅的地位,整個江東已經落入孫堅之手。
此時的孫堅,名為袁術大將,但已經有了自立的資格和底氣!
然而孫堅的內部,並非軍事上麵這般一帆風順。
世家投靠孫堅,但也在暗中結黨營私,拉幫結派,樹立起自己各自的小圈子。孫堅原部將、文臣,同樣也有自己的勢力圈子。
江東因為世家避禍,士族林立,本地士族與外來士族的明爭暗鬥,都在影響著孫堅集團的決策。
一開始因為初來咋到,協助孫堅攻城掠寨,他們還有外敵影響,一致對外。但隨著江東近乎完全落入孫堅之手後,沒有外敵的影響,內部的矛盾也就爆發了。
吳郡四姓,會稽四姓,淮泗集團,西陵步家,錢塘全家……江東內部家族勢力林立,內部也並非是鐵板一塊,互有紛爭。
特別是吳人和越人的內鬥,本地人和北方武將的內鬥,孫家宗室和外姓的內鬥等等,總之江東全國上下都在內戰。未來還有兩宮之爭。
整個漢末三國歷史,內部鬥爭最為激烈的就是東吳。
孫堅渡江作戰的前期,給予最大幫助的力量是淮泗集團、避難江東的流亡北士。這些人文官以張昭為首、武將以周瑜為首。還有孫堅舊部程普、高要等股肱之臣。
在這些力量全力支持下,孫堅鎮壓江東,倒也是相安無事,就算內部派係傾軋,也不至於走到不死不休、不可挽回的地步。
再加上高要的權謀之術,為孫堅這位莽夫維持部下勢力之間的平衡,左右逢源,互相掣肘節製,倒也是穩步推進、良性競爭的姿態!
但問題是,孫堅生病了!
孫堅一開始出現疲勞、失眠、煩躁、頭痛等並發症,眾人還以為他渡江作戰,壓力太大、以至於出現一種類似神經衰弱的影響。
眾大夫把脈看病無濟於事,也隻是開了幾副固本培元,養血補氣的藥方子給孫堅。
孫堅舊部第一時間想到了高要,當初孫堅受到黃祖暗箭傷人,幾欲瀕死,乃是高要妙手回春,將孫堅從鬼門關救回來。但這一次,高要也無能為力了!
周瑜等謀臣隱隱約約覺得,自從他們聯手阻止高要出兵——在趙王和曹操交戰時,高要提議追殺曹操,但卻被他們以不符合江東利益為由拒絕出兵後,高要就有些變了。
曾經堅定不移的站在孫堅舊部、淮泗集團這邊的高要,似乎與江東本地士族,也有了千絲萬縷的聯係,盤根錯節的關係網構建。
若是如此,高要或許有可能是見死不救的!
周瑜等淮泗集團找不到證據,但從邏輯上麵推敲,這個猜測很有可能!
因為——
江東集團隨著孫堅病情逐漸惡化,本就有些內部紛爭的派係,逐漸的明麵白熱化。淮泗集團想要扶持孫策上位,江東本地士族想要另立人選,譬如扶持孫權。
別看都是孫家兄弟,但這種態度表現出來,就宛如董卓行廢立一般,就是一種下馬威、就是一種立威,一種展現己方勢力,鎮壓群雄的威懾!
並且扶持新主,擁立之功,也是勢力洗牌的方式之一,宛如從龍之功似得,可以替換孫堅舊部的地位,讓江東本地士族完全滲透孫堅集團!
正因此,當初淮南袁術進攻廣陵郡,攻打背叛袁術投靠孫堅的廣陵太守吳景、守將孫賁的時候,江東根本來不及出兵救援。
因為他們還忙著內鬥!
等到袁術僭號稱帝,天下聲討的時候,他們也隻是裝模作樣的派遣少量水師聲援,但並沒有真正出兵攻打袁術。
明明他們獲得最大的利益,讓孫堅集團可以名正言順的離開袁術,自立門戶。理應呼應朝廷討伐詔令,征討袁術。但他們並沒有全力出兵!
因為他們還在忙著內鬥!
直到這時候,趙王劉羽奪下徐州淮北四郡,兵臨淮河,與袁術大軍隔著淮河對峙,大戰即將爆發的時候,江東集團終於感受到危機感!
不過他們考慮的不是終止內鬥,而是出現了新的內鬥方式——
主戰還是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