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劉備奔荊州,高要拜見!(1 / 1)

加入書籤

中瀆水道與長江交匯口,劉關張率軍殺出重圍,終於從袁術大軍的包圍下,狼狽的逃入長江。

袁術大軍正將全部精力,放在淮河對峙趙王兵馬。因此追殺一段水路後,索性窮寇勿追,放劉關張離去了。

劉關張三兄弟終於得以逃出生天,但清點兵馬之後,他們手下數萬兵力,竟然隻剩下數百人!

劉備在徐州的時候,兵馬巔峰時期足足有五萬之多,若是將世家豪強部曲私兵算上,可以調動十萬大軍。

當然其中有很多後勤部隊,但也足可見劉備兵強馬壯,勉強算是一方諸侯了!

自從與世家豪強決裂後,劉備本部兵馬隻剩下兩萬多,後與袁術連番交戰,逃離徐州,廣陵交戰,兩萬兵力隻剩下數百。

劉關張三兄弟帶著殘兵敗將,喬裝打扮成商船西進。望著數百兵馬,劉備麵上保持君主的鎮定,但心下卻也發出了脾肉之嘆啊!

織席販履出身,蹉跎一生,在徐州達到高光,誰曾想不過數年,又將亡命天涯,重頭再來!

不知這一次,是否可以東山再起,還是隻能就此蹉跎餘生?!

可悲!可嘆!可憐啊!

劉備掩飾的再好,陪伴周身的關張,還是觀察出他的情緒低落。

張飛看似粗莽,但莽中帶細,感受到劉備的情緒,自然也影響到他的心情。

張飛本就藏不住事,此時也是不吐不快,不解的問道:「大哥、二哥,你們說趙王是不是故意的?

「俺們在下邳盱眙、廣陵東陽、廣陵堂邑等地方接連與袁術大戰,他們都不知道馳援,是不是故意坐看俺們被袁術剿滅啊?」

「不會!」

劉備搖頭,他軍事能力頗為卓越。原歷史中,正是他在徐州攻守立功,曹操煮酒論英雄,方才發出『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的評價,後火燒博望坡,其實也是劉備的手筆。

劉備可以看出趙王並非在坐山觀虎鬥,而是難以插手淮河以南的戰局。

「在大是大非麵前,趙王明白輕重,不會本末倒置的!況且袁術兵馬一直對趙王兵馬嚴防死守,吾等若非趙軍拉走敵軍主力,也根本難以渡河南下。

「唉!隻怪吾等能力有限,沒有把握住機會,連戰連敗,以至於趙軍創造的機會一朝盪盡,眾將士更是戰死沙場!備對不起他們!」

戰場上瞬息萬變,當初兩軍交戰,劉關張引軍來援的時候,正好找到機會度過淮河。

若是他們可以把握住,完全可以從內部打開突破口,讓袁術腹背受敵。

可惜袁術也不傻,劉關張率軍度過淮河後,立刻組織主力反撲,避免腹背受敵了!

張飛經過解釋後,隻得一巴掌拍在船首,說到底還是他們沒用,沒有拖住袁術主力,給趙王兵馬創造機會,功虧一簣了!

關羽安慰道:「大哥莫要介懷,袁術這僭號稱帝的亂臣賊子,蹦躂不了多久。

我們南下時,趙王海軍已經開赴淮河交戰,隻要趙王兵馬度過淮河,必將大開殺戒,也算是間接為我們報仇雪恨了!」

劉備反而沒有這麼樂觀,他沉聲說道:

「可是二弟,袁術竊據淮南數年,身側的汝南更是袁氏根基,經營數十上百年,他手下的水師部隊,乃是江淮有名的三大水軍之一。

「趙王手下確實是兵強馬壯,雄兵百萬。但都是騎兵,都是北方不擅長水戰的將士!趙王雖有海軍艦隊,但缺少能征善戰的水師將士啊!

「趙王與袁術僵持淮河數月,正是因為水戰不利,以至於被袁術手下精銳水師阻擋在淮河對岸,難以寸進一步!

「若是找不到破局點,怕是將陷入常年累月的持久戰。最終還是苦了徐州百姓啊!」

關羽沉默下來了。

趙王手下兵強馬壯,但都是北方將士。

就算趙王劉羽未雨綢繆,早就讓將士訓練水性、練習水戰。可畢竟隻是練習,人家淮泗、江淮的將士,都是身經百戰的水師將士。

若說北方將士是在馬背上成長,弓馬嫻熟,馳騁沙場。那麼南方將士就是在戰艦上成長,精通水性,浪裡白條。

這完全是兩種不同的戰場!

看看劉關張三兄弟,何其的能征善戰。一路走來,南征北戰,沙場奮戰,身經百戰,可在廣陵,依舊是折戟沉沙,近乎全軍覆沒了。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廣陵郡可是佛教的大本營,自從下邳敗退後,佛教徒等僧侶全部來到廣陵,在這些人的洗腦蠱惑下,百姓們眾誌成城,軍民一心,抵擋趙王。

這種情況下,哪怕就是趙王劉羽,想要攻下廣陵郡,都不是易事!

「主公……」

劉關張三兄弟談論徐州戰事的時候,孫乾和簡雍從背後走來甲板上。

劉備見此情況後,立刻問道:「公祐、憲和,那些將士傷情如何了?」

「大夫已經治療過了,沒有性命之憂。但一些將士傷勢過重,怕是難以作戰了,此次西進荊州,舟車勞頓,將士暈船影響,怕是會傷上加傷、病上加病。

據說江淮近段時間傷寒症爆發,瘟疫都蔓延到江東荊州了。就連揚州牧孫堅都沒有幸免於難。萬一這些將士稍有不慎感染傷寒,那絕對是必死無疑的……」

孫乾嘆息一聲。

劉備心下更加自責,嘆息說道:「吾等前路渺茫,生死未卜。不能讓這些將士隨著吾等顛沛流離了。

等到下一處港口補給,讓他們暫時安頓下來,將錢糧全部散發給他們。若是其他將士想走,也不要強留……告訴他們,若是備還能東山再起,必將歸來將他們帶回去!」

「主公仁義!」

孫乾和簡雍躬身行禮。

劉備嘆息一聲,搖了搖頭,自嘲一笑:「吾算什麼仁義?!無能之輩而已!」

「主公莫要妄自菲薄!」

孫乾安慰道:「吾等連戰連敗,但趙王不也是戰事僵持不下嗎?

袁術水師艦隊甲天下,又占據淮泗地利,有佛教蠱惑人心,此乃天時、地利、人和合一!吾等雖敗猶榮!」

劉備心下自嘲,數萬兵馬隻剩下數百人,這也算是雖敗猶榮嗎?!

一念及此,他心下越發悲涼,望著前方的滔滔江水,突然回想起趙王那首詩句「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哪怕後一句就是名揚天下的「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但劉備此時真的沒有東山再起的雄心壯誌,他已經四五十歲了!

老天爺何其不公啊!

徐州戰敗,直接讓他一朝回到解放前!

劉備嘆息一聲問道:「公祐、憲和,你們覺得趙王會如何破局呢?」

「趙王未雨綢繆,早就圖謀南下之戰,因此艦隊水戰裝備齊全,可惜手下都是北方將士,缺少擅長水戰的將領統帥,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孫乾給出了自己的意見,簡雍也是同樣看法。陸戰和水戰,這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戰略戰術,不能一概而論!

其實這與方才劉備所說,不謀而合了!

劉備嘆息一聲道:

「擅長水戰的將領,又哪裡是那麼容易培養的?可惜江東孫堅不出兵,不然以三大水軍之一江東水師的強大,足以從背後對袁術形成夾攻。

「袁術分兵防守江東水師,淮河防線的兵力必定出現漏洞,趙王哪怕水師不精,也有機可乘了!可惜孫堅不出兵!你們說若是吾等到了荊州,能否請求劉景升出兵討賊呢?

「荊州水師也是江淮一帶三大水軍之一,足以與袁術水師分庭抗禮,為趙王劉羽分擔一些壓力,給他創造可乘之機!」

「不可能!」

孫乾還是搖頭:

「據說近段時間,荊南五郡再起禍亂,劉表已經是自顧不暇、焦頭爛額,哪裡有兵力東進廣陵,馳援趙王劉羽呢?

「劉表之所以接納吾等,做出真情實意姿態,邀請吾等前往荊州。實際上是想要利用主公與關羽張飛兩位將軍,能征善戰、驍勇善戰的優勢,駐守南陽城。

「如今南陽亂成一鍋粥了,先是有張濟、張繡作亂,後張濟戰死,侄子張繡領軍投靠趙王。之後曹操借著袁術僭號稱帝,調遣李傕和郭汜南下平叛。

「如今整個南陽郡,多方勢力混戰。

「此郡乃是襄陽城屏障,若是南陽郡有失,敵軍將直麵襄陽城,哪怕有數百丈寬護城河拱衛,人心惶惶下,也難保襄陽不會內憂外患失守。

「荊南五郡地方勢力,正是看準這個時機,再起反叛。劉表如今明顯是捉襟見肘,獨木難支。這才不惜冒著荊州襄陽世家反對的風險,極力邀請主公入荊州!

「這種情況下,就算劉表有心征討僭號稱帝的袁術賊子,也沒有餘力出兵了!」

荊州襄陽世家為何會極力反對劉備入荊州?因為他效仿趙王劉羽,推行的「攤丁入畝」、「廢除奴隸製」的仁政,已經傳到了荊州了!

這讓那些世家豪強自然極其反對,從徐州世家與劉備決裂就能看出來。當家族利益受到損失後,世家豪強是不會坐以待斃的!

但因為荊州如今的處境,劉表已經是獨木難支。這才在劉備走投無路的時候,伸出了援手,派遣艦船偽裝商船千裡迢迢相迎。想要利用劉關張,扼守南陽城。

荊州襄陽世家有自己的利益,劉表也有自己的利益。他們是互相利用、互相拆台的心照不宣的情況!

聞言後,劉備心下嘆息,不能擊敗袁術,徐州的戰亂就無法平定下來。身為徐州曾經的統治者、父母官,劉備不想看到徐州百姓因為戰亂,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劉備牧野徐州多年,也對徐州生出了不一樣的感情!

可如今無計可施,劉備也無可奈何!

若非他部下傷亡太重,隻剩下數百兵馬,哪怕有數千,劉備都要殺回去,拖住袁術大軍,為趙王兵馬爭取度過淮河的機會!

劉備不是幫助趙王,而是幫助徐州的百姓!

一路憂心忡忡的時候,劉備偽裝的商隊在秣陵的港口停靠補給,順便讓傷亡太重的將士暫時在此安頓,避免舟車勞頓,傷上加傷。

這段時間,秣陵卻在大興土木,擴建城池。

據說江東孫堅已經下令,要將揚州牧的州治搬到秣陵這邊來,目的是為了更近距離的出兵攻伐淮南袁術等亂臣賊子。

理由倒是找的很充分,可如今趙王劉羽和袁術交戰對峙淮河,已經到了關鍵時刻。江東集團若是有心出兵,這時候就應該出兵廣陵,夾擊袁術了。

但他們沒有出兵,反而大興土木。完全沒有分清輕重緩急,本末倒置。那麼他們所謂的「為了出兵討伐淮南袁術」而遷都,也不過是借口而已。

這其中的利害關係,劉備也能看出來。對江東孫堅越發失望!

曾經那位忠君愛國的江東猛虎孫文台,隨著時間的過去、勢力的龐大,野心也在滋長,已經不如曾經純粹了!

「大哥,好像有人發現俺們了,鬼鬼祟祟的,看來是孫堅部下的探子啊!」

張飛對著一碗清湯麵狼吞虎咽,含糊不清的說著他的觀察。

當武藝到達他們這種地步,直覺敏銳、耳聰目明,眼觀四路,耳聽八方,探子根本瞞不過他們的耳目。

劉備警醒,旋即又放鬆下來:「吾等與孫堅沒有仇怨,更沒有利益沖突,或許隻是謹慎觀察來往商船,見吾等人多勢眾,這才留意吧!」

「主公……」

孫乾和簡雍無奈,孫乾說道:「我們與孫堅沒有利益沖突,但與江東世家有利益沖突的!」

攤丁入畝啊!

劉備驚醒過來,旋即苦笑:「賦稅改革沒有成功,反而圖惹一身騷啊!」

「有人靠近了!」

那名探子離去不久,就拱衛著一位留著短須、身著儒衫的中年人逐漸走來。

劉備手下的將士,都是身經百戰之輩,此時立刻警惕戒備,下意識握緊了武器,隨時準備拔刀砍人,護衛劉備突圍離開這裡。

但那名中年人叮囑部下後,竟獨自一人,宛如單刀赴會似得,向著他們靠近。

「不要沖動!」

劉備趕緊喝止張飛等將,「此人非敵,揮退護衛,也是表達了善意,吾等暫時不要生事端,先靜觀其變!」

「俺明白了。」

眾人的注視下,那名儒衫中年人靠近後,對著劉關張三兄弟分別躬身行禮,而後望向劉備笑道:

「劉使君有禮,在下高要,奉命督建建鄴城。嗯,就是秣陵改名後的城池。」

……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