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軍製改革,封賞功臣,戰前動員,聯姻穩軍心!(1 / 1)

加入書籤

「主公,洛陽傳來急報,國丈董承在朝會上,提議調曹操牧野豫州任刺史,滿朝文武十之七八反對……

「觸目驚心啊!滿朝文武,或曹操部屬擁躉、或曹操利益相關、或與曹操有千絲萬縷關係,這些利益同盟凝結起來,站在曹操哪一邊,反抗陛下的詔令!」

郭嘉將京師的情報遞上來,笑道:「這下子估計陛下會很震驚!」

「當初討董之戰,曹操不顧一切追殺董卓,以至於被徐榮伏擊在滎陽,近乎全軍覆沒。後麵投靠袁紹,可謂是從無到有東山再起,而後一步一步蠶食袁紹的勢力……」

劉羽望著情報,麵無表情,隻是心下為劉協悲哀:

「陛下還是沒有看清楚形式啊!曹操能力手段,遠超董卓,他召曹操入京,想要平衡京師局麵,反而是引狼入室了!

如今走投無路,又想要起復扶持太傅劉虞,可惜為時已晚。若沒有本王那五千兵馬相助,太傅如何在京師派係林立的時候站穩腳跟?一切都因陛下的猜疑毀於一旦了!」

「這件事情也可以讓陛下看看,有些事情,他是把握不住的!」郭嘉笑的很燦爛,「陛下看似穩坐宮庭,實則已經如同籠中鳥,失去了自由身了!」

「不要幸災樂禍了。」

劉羽放下情報,沉聲說道:「明日立刻召開慶功宴,既是對徐州之戰、淮南之戰的封賞,也是對出兵並州的戰前動員,我等可大膽對並州動兵了!」

「屬下遵命!」

自從劉協派遣使者下詔後,劉羽的論功行賞、封賞三軍的「慶功會」就推遲了,他們必須等京師洛陽的結果出來,再下定論。

而結果是,漢帝明顯被架空了!

漢帝劉協先斬後奏的詔令,可是已經明言調驃騎將軍曹操任豫州刺史。

哪怕詔令並沒有昭告天下,隻是私下裡傳召給趙王劉羽。但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貴為漢帝,他的詔令竟然還需要自己更改,收回去。

朝令夕改,此乃大忌!

這不僅會讓人心紛亂、無所適從。

也足以證明朝堂已經失控,連詔令這等關乎國家大體的事情,都能被左右篡改。更足以證明劉協這位天下共主、一國之君,已經沒有權威可言了!

朝堂上的勢力平衡被打破後,那就是一家獨大,架空皇權的「權臣」或者說「利益集團」又一次誕生了!

——曹係!

曹操借著滿朝文武的大勢,反抗漢帝的詔令。

劉羽反其道而行之,應詔行事,他將回歸冀州,督統四州,發兵奪下並州,而後經略並州。

這兩相對比,劉羽是多麼的忠君愛國?!

等到劉羽奪下並州之後,對京師洛陽呈「半包圍結構」圍剿時,忠君愛國的劉羽,總能找到「清君側」的名義順勢入京的!

當然。

不管有沒有漢帝劉協這份詔令,劉羽都必須奪回並州,這裡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製約河北(冀州)、河南(洛陽)、關中(三輔)所在之地!

並州,乃冀州門戶,製天下命所在!

絕對不容有失!

原本劉羽強行出兵,肯定會引起天下聲討,朝廷彈劾。但如今因為這份詔令,給了他「師出有名」的名義!

……

翌日。

淮南壽春。

劉羽部下騎兵、步兵、海軍,三軍中高層將領,盡皆匯聚。哪怕鎮守要塞無法脫身,也派遣代表參加了。

因為這不僅是一場盛會,也是一場慶功宴,嘉獎對徐州之戰、淮南之戰的功臣的慶功宴。更是一場對並州出兵的戰前動員!

這時候不參會,那是在抗議呢?還是給劉羽上眼藥呢?

劉羽可不是漢帝劉協,部下更加沒有、也不敢有「曹係」膽敢架空他。部下雖然也有自己的圈子和黨派,但一直維係著平衡關係,保持著良性競爭。

這場宴會,與其說想不想參加,還不如說能不能參加,有沒有資格參加!

宴會座次由內到外,分別代表著劉羽部下文臣武將的職位高低。宛如上朝似得,職位低微的文武,甚至都看不到劉羽本身。

劉羽不太喜歡說場麵話、打官腔,直截了當,開門見山的進行封賞,對徐州之戰、淮南之戰的功臣進行嘉許勉勵,在此之前,他對軍銜名號略微進行改革。

「……眾將士上陣殺敵,平定戰亂,立下戰功,有軍功者繁多,封號將軍雜亂,曾經校尉、中郎將等高層職位,反而逐漸顯得上不了台麵,如同一些將領所言,毫無逼格了……」

「哈哈哈——」

武將們傳來哄堂大笑,文臣們自持身份隻是哂笑搖頭。

其實這個牢騷倒是可以理解!

部屬一個個封號「將軍」,哪怕是「雜號將軍」,也明顯比「校尉」、「中郎將」顯得更加響亮。

一些不明白軍銜官職的士卒百姓,哪裡知道「校尉」、「中郎將」級別更高。明顯覺得將軍的位次、逼格、檔次比校尉、中郎將更好,更朗朗上口。

這就會出現一些尷尬和誤會,當一個「校尉」上級帶著「雜號將軍」部下出去,要是遇到沒有眼力勁的還會向「雜號將軍」匯報。

那時候會多麼尷尬?

這還隻是明麵上的,還可以立刻糾正,萬一要是公文上麵出現這種問題,以如今的信息傳遞問題,那很有可能因小失大,出現重大失誤了!

如今這種尷尬失誤還不多,若是隨著大漢的分裂局麵更加劇烈,勢力對峙的矛盾越發嚴重。

譬如走到原歷史三國鼎立的地步,那各個陣營的「將軍」多如牛毛,校尉、中郎將完全是上不了台麵了。

這萬一兩軍鬥將,對麵來了一個文盲將領,或者故意羞辱,來一句「你個XX校尉/XX中郎將,有什麼鳥資格與本將軍鬥將?滾回去,讓你軍將軍過來對峙!」

大頭兵哪裡會理會真假,哄堂大笑,己方將領是戰場上先解釋一番?還是調轉馬頭回去換人呢?這不管是哪一種,都是有損己方軍心士氣的表現!

所以一般而言出征,君主都會給出一個「封號將軍」的軍銜。但戰時封號、平時不常設,也顯得有些繁瑣雜亂。

為了避免這種影響,也是讓將士們更容易記住,不要混淆視聽了。劉羽決定略微的進行修改,更加大眾化,更容易記憶。

「……因此本王決定,對軍銜職位名號略微更改,從今日開始,由上至下分為——

「四將軍,即前後左右四將軍,秩中二千石。四征將軍,即東南西北四征將軍,秩真二千石。

「四鎮將軍,即東南西北四鎮將軍,秩二千石。四平將軍,即東南西北四平將軍,秩比二千石。四安將軍,即東南西北四安將軍,秩千石。

「四將軍、四征將軍、四鎮將軍、四平將軍、四安將軍,為重號將軍。

「禁衛軍分為中護軍、中領軍,統領以將軍職銜,位在四將軍之下,秩二千石。

「之後中郎將、雜號將軍、別部司馬、偏將軍、裨將軍、門下督等諸延續原本職銜……」

經過劉羽的修改之後,反正以後人人都是「將軍」了,其實大體上沒有什麼改變,就是從原本的XX校尉、XX中郎將,改為了XX將軍。

位高位低除了看「俸祿」之外,還看實權部門還是虛職。

譬如中護軍,乃是禁衛軍修改而來。如今的禁衛軍統領是典韋,他以後的中護軍將軍位在四將軍之下,俸祿還不如四征將軍,但劉羽近侍,明顯是位低權重。

聞言之後,文臣武將不管有沒有聽懂,紛紛拍馬奉承:

「主公英明神武,將繁瑣的軍銜職位簡易化,更有利於軍中行事,大大簡化了行政繁瑣程度……」

「主公才華橫溢,這簡化後的軍銜職位,那真的是通俗易懂,一點就通……」

「眾將士一直深受軍銜繁瑣雜亂之苦,大王這是呼應眾兄弟的呼聲,從善如流,乃是一大明君啊!」

「……」

劉羽左耳進右耳出,這些話聽聽就好了。這種軍銜修改,初期肯定會有一些混亂的。但按照長遠來看,還是有利於軍政行駛,政通人和的。

「好了,接下來對徐州之戰、淮南之戰的功臣進行封賞,論功行賞。將這些將領投效本王開始的一切戰績,一一列出來,為眾將士楷模,奉孝、文若……」

「屬下遵命!——」

郭嘉和荀彧出列。

他們將以前和這兩次戰役的武將的功勞一一列數出來,將他們的戰役、戰績、殺敵數量、攻城掠寨的收獲等等,全部一一道出。

這時候文臣武將明白了,這一次不僅是對徐州之戰、淮南之戰的總結,也是對劉羽崛起至今的所有戰役,文臣武將對其的付出的總結。

這是一次大封賞啊!

「……趙雲封前將軍……徐晃封右將軍……呂布封左將軍……張頜封後將軍……」

此戰武將中居功至偉的是趙雲和徐晃!

他們與呂布等並州軍從青州入兗州,對曹操進行圍剿,而後轉戰徐州,攻略下邳,之後對峙袁術,平定廣陵,轉戰淮南,攻破壽春。

趙雲是最早跟隨劉羽的部將,平黃巾之亂,冀州之戰,討董之戰、對袁紹之戰,武將之首無可替代。

徐晃是討董之戰時投效部下,而後對袁紹之戰等等付出,都是功勛卓越。

並州軍呂布等將,在征戰青州、兗州、豫州的時候,立下赫赫戰功。但在對峙袁術的時候,因為淮河天險,對並州騎兵不利,水土不服等影響,功勛不如趙雲等將。

但考慮到未來對並州作戰,維持派係的平衡,再加上呂布還是劉羽嶽父,多番考慮,還是將呂布拉到與他們同級別的封賞之列,明顯是擢升了。

至於張頜,冀州之戰,他原本是韓馥部將,放棄袁紹伸出的橄欖枝,與高覽轉投當初隻是小有名氣的劉羽,之後對冀州之戰、對袁紹之戰、對兗州之戰,都是出力頗多。

官渡之戰,立下赫赫戰功。但徐州之戰、淮南之戰不明顯。如果僅以此兩戰,他是不足以位列四將軍的,但縱觀其一生戰績,戎馬一生,為劉羽浴血奮戰,他有資格。

而且張頜、高覽等部將,代表著當初從韓馥轉投劉羽的派係,其中還包括沮授、田豐等文臣,這本身也是一種派係的平衡。

「典韋為中護軍將軍……陳到為征北將軍……太史慈為征東將軍……張遼征西將軍……張繡為征南將軍……

「高覽為鎮東將軍……田豫為鎮北將軍……麴義為鎮西將軍……黃忠為鎮南將軍……

「徐榮為平西將軍……李典為平東將軍……甘寧為平南將軍……臧霸為平北將軍……

「魏延為安南將軍……高順……牽招……鮮於輔……李進……李通……紀靈……橋蕤……」

郭嘉和荀彧匯報了足足一個多時辰,這些將領的軍功戰績封賞方才全部結束,最後的結果自然是皆大歡喜!哪怕心有不滿者,也不可能表現出來。

不過從劉羽的封賞可以看出來,那些早期隨著他起家的武將,哪怕徐州、淮南之戰沒有建功立業,依舊得到了巨大的封賞。

譬如鎮守在幽州的陳到、田豫等將,因為戍邊有方,鎮守夷狄,還因此擢升了。

後麵投效劉羽的部將,在形勢不明朗的時候,識時務者為俊傑的將領,譬如張繡等將,都得到了擢升嘉許。

當然,他們也必須要有足夠的軍功戰績,不然就算劉羽重視,千金買馬骨,也是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除此之外,將領中也分成了多種派係,冀州、涼州、並州、荊州等等,除了是一種勢力的平衡,其實也代表著劉羽未來戰略重心所在!

譬如並州的呂布、張遼、臧霸、高順等並州軍,他們赫然在列高層將領,顯然是劉羽對並州誌在必得。此戰對於並州軍將領而言,也是責任重大。

若是對並州作戰獲勝,自然是皆大歡喜,他們再次立下軍功。若是失敗,怕是難辭其咎了。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除此之外,劉羽對荊州派係的將領封賞,明顯有些破格的地步了!

黃忠封為鎮南將軍、甘寧為平南將軍、魏延為安南將軍等等……這些人的戰功除了叛離劉表,為劉羽帶來數百艘水師艦船之外,則是在三江口與黃祖一戰立功。

黃忠在平定淮南袁術的時候,雖然最後給了袁術致命一擊,屬於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的。但問題是,那時候袁術已經處於走投無路,心如死灰的地步了。

黃忠的功勞無疑要被削弱一點。封賞鎮南將軍,明顯是破格了。封一個平南將軍或者安南將軍,更加適合!

但劉羽還是力排眾議這麼做了!

這無疑證明劉羽對荊州、對江淮的重視,也是未來他們的戰略重心焦點所在!

並且劉羽此舉也有「千金買馬骨」的意味!

黃忠、甘寧、魏延等將,在形勢不明朗的時候,叛離荊州劉表,為劉羽帶來了他急缺的「荊州水師」。

戰艦還在其次,那些身經百戰、經驗豐富的水師將士,才是真正的及時雨,宛如久旱逢甘霖。

這對未來劉羽攻略江淮地區、荊州、江東等地,有著至關重要的引導作用。並且也能為今後那些猶豫不決、想要反投的敵軍將士起到表率作用!

劉羽對降將都這麼重視,沒有差別對待,這不正是堅定那些人的心理,棄暗投明來投嗎?!

這麼重要的標杆作用,自然需要大力封賞!

黃忠這位「荊州叛軍」首功者封賞降低,無疑甘寧、魏延等將都需要降格了,這就起不到這種效果了。如此方才有此破格一事!

黃忠、甘寧和魏延等將,必定會對劉羽感激涕零,效犬馬之勞,忠誠度有著極大的提升!

當然,「荊州叛軍」降將的破格封賞,自然會引起不少將領的不滿。

這又刺激著黃忠等將,建功立業,宛如一種動力,推動著他們前進。

劉羽已經決定回師冀州後,要在淮南這裡擴建修葺「合肥」。未來孫十萬攻略數次失敗的「合肥城」,如今因為戰亂成為斷壁殘垣,一片廢墟空城。

合肥扼守淮河和長江之間的「肥水」、「施水」和「濡須水」,貫通淮河、巢湖、長江,這裡又稱為「濡須水道」。足以與廣陵的「中瀆水道」相提並論。

合肥素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齒」,「江淮首郡、吳楚要沖」的評價,乃是軍事重鎮!

並且這裡距離江東的核心,新建都城——建鄴城更近!

這也是為什麼,原歷史中,孫權進攻「中瀆水道」無果後,又六次轉攻「合肥」的原因,就是為了全據「濡須水道」。

因為這裡是江東門戶、北上要道、南北貫通的三大水路之一,兵家必爭之地!

此次破格提升黃忠等荊州降將,也有給他們加一把火,讓他們在合肥全力以赴,鉚足勁擴建修葺城池、訓練水師、對峙江東,建功立業的深層次原因!

……

武將的封賞結束後,文臣的封賞就簡單許多了。

他們不在意什麼名號好不好聽,響不響亮,依隨漢製即可,也不用劉羽耗費腦細胞想什麼名字了。

郭嘉和荀彧當居首功,毋庸置疑,無人可以反駁撼動。荀攸、陳宮等謀臣也是立下不小功勞,都得到不少的封賞。

此次鎮守幽冀的沮授、田豐、崔鈞、董昭等謀臣,同樣也是得到擢升。

除此之外,協助張繡鎮守南陽,擊敗李傕和郭汜,對峙荊州劉表,賈詡立下赫赫戰功,隻在郭嘉和荀彧之下,擢升嘉許,也好讓他未來更盡心盡力的對峙荊州襄陽。

除此之外,此次攻略淮南,劉羽得到了劉馥、蔣濟、劉曄等士子投效,正好可以讓他們因地製宜,經略淮南等地,輔佐黃忠等將。

這一次的「慶功宴」持續了三個多時辰。等到封賞過後,飯菜都涼了,但文臣武將推杯換盞、觥籌交錯,吃的是不亦樂乎,盡情盡興!

宴會結束之後,劉羽直接下令——

回師冀州,命黃忠、甘寧、魏延等將領鎮守合肥,修葺合肥,訓練水師。命張頜、張繡、徐榮等將鎮守南陽。命呂布等將經略並州!

其餘諸將諸太守各司其職!

此次慶功會圓滿結束!

但有人歡喜有人愁,此次慶功宴,有人封候拜將,榮耀加身,眾星捧月,焦點所在。有人期待許久最後隻是一場空,喝了一場鬱悶酒宴。

劉羽封賞之列,有兩個派係備受冷落——兗州曹操原部將,淮南袁術原部將。

兗州距離淮南道阻且長,消息還沒有來往傳遞。但劉羽如今駐軍淮南壽春,因此第一時間收到了淮南軍將士的不滿和擔憂。

蓋因此次封賞之列,淮南部將中隻有紀靈、橋蕤入榜,其他諸將或冷落或職位不顯,讓他們擔憂劉羽未來會有卸磨殺驢、秋後算賬的想法!

這件事情劉羽也沒有很好的對策。

袁術部將,都是負隅頑抗、死戰到底。

最後在袁術主動獻上「傳國玉璽」、「孫堅私藏傳國玉璽的證據」、以及「孫堅和曹操來往密信」的重要證據後,得到釋放家小和部將的允諾!

他們是被動投降!

這些將領不僅是降將,還是戰敗後的降將,地位尷尬到極點。

黃忠、甘寧和魏延等降將,那是在形勢不明朗的時候,早已經棄暗投明,主動投降,並且在戰時還立下了不小的功勞。

劉羽破格提升黃忠他們,就算將領有些牢騷,也隻是心中腹誹。

可是袁術的原部將,負隅頑抗,死戰到底,最後袁術以死殉國換來了求生的機會,他們是被動投降。劉羽若是再破格提升,那根本說不過去了。

可是不給淮南軍將士擢升,又會讓淮南軍將士患得患失,擔驚受怕的,唯恐會有什麼秋後算賬、卸磨殺驢的擔心!

這又會給江東、荊州等敵對勢力有機可乘了!

其實劉羽派遣黃忠、甘寧和魏延等將鎮守淮南,在合肥擴建修葺,本身也有這份擔憂。

淮南軍將領,畢竟不是早早棄暗投明,不是主動的投降,而是一種被動行為。甚至說不清楚到底有多少將領,是心悅誠服、真情實意的臣服劉羽的!

主動,被動,這兩者有著至關重要的差別!

如果劉羽留在淮南,鎮守淮南,假以時日,或一年半載、或三年五載,肯定會完全壓服這些淮南軍將士。但問題是,劉羽就要回師冀州了!

黃忠、甘寧和魏延等將,不足以鎮壓這些淮南軍將士。劉羽最後決定將右將軍徐晃留下來鎮守淮南,既是鎮壓淮南,也是對峙江東。

不過這麼做,大棒(暴力)和紅棗(仁慈)要並行,不然的話,未來也會激發矛盾!

大棒有了,紅棗呢?

「奉孝、文若有何良策?」

劉羽望向了他的謀主,可惜郭嘉閉口不言,滿臉的委屈無奈。荀彧欲言又止、欲言又止、欲言又止。

劉羽皺眉問道:「你們怎麼了?你我君臣交心,並肩作戰十數載,宛如知己,自當暢所欲言,言者無罪,我還會加罪於你們嗎?」

「主公,您慶功宴上的那杯白酒,實在是太香了……」郭嘉哀嚎道:「可屬下有戒酒令,喝又喝不得,隻能聞著香味遭罪啊!若是言者無罪,要不……您收回成命?」

「……」

劉羽無語了,郭嘉這是哪壺不開提哪壺啊?他那是戒酒令嗎?他那是關心郭嘉啊!真是好心被當驢肝肺了!

荀彧還是厚道,君子就是君子,哪裡像郭嘉這個小人嘴臉,他欲言又止,而後在劉羽炙熱且真誠的眼神關注下,嘆了口氣說道:

「主公,可聯姻淮南,穩定軍民!」

劉羽沉默了。

郭嘉和荀彧這是「故技重施」啊!

聯姻之事,有利有弊。但如今即將回師冀州,攻略並州,為了穩定淮南軍心民意,他隻能以大局為重了!

一個月後,趙王劉羽納妾袁術嫡女袁月、橋蕤嫡女大小喬、糜家巨賈糜貞為妾,此事淮南普天同慶,淮南軍諸將大喜過望。

趙王都納袁術嫡女而妾了,他們還擔心什麼呢?他們可以擁立袁月為主,引為他們淮南軍的靠山依仗。並且此舉,趙王也是淮南的女婿了!

此事不說完全平定淮南諸將,但也有十之七八,穩定民心,收買人心了!

兩個月後,劉羽大軍回師冀州!

……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