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劉羽的心路歷程,帝王之心!(1 / 1)
並州上黨長子。
數月前,並州軍利用火藥炸開城牆,最後長驅直入、直搗黃龍,以至於曹軍和涼州軍大敗而逃,最後近乎全軍覆沒。
曹軍隻有易小川、夏侯惇和夏侯淵等殘兵敗將逃回京師,而涼州軍馬超、龐德、馬岱等將領,全部戰敗被俘,被關押在長子縣監牢之中。
這數月時間,長子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首當其沖的就是被炸塌的城牆,已經被修復擴建,加固加厚,更加的堅固高大。
並州軍南征北戰的同時,沒有忘記對並州郡縣的安撫、治理、建設等後續工作。
當然這些屬於文臣治理範圍,呂布等將領畢竟是武將,他們也懶得錙銖必較,那浩如煙海的賬冊政務,他們看得頭都大了,不如征戰沙場、浴血奮戰來的酣暢淋漓!
不過有一項工作,屬於他們武將範疇——那就是對降將降卒的招降納叛!
這些降將都是身經百戰的悍將,自然也有「驕兵悍將」的傲氣。他們敗給並州軍,那是技不如人,心服口服。但對於那些手無縛雞之力的文臣,不大看得上。
其實是文臣對他們這些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將領有些鄙夷,覺得他們太過粗俗不堪,不知道知書達理,不懂的四書五經。武將自然也不會熱臉貼冷屁股了。
畢竟不是所有人都像關羽,時常捧著一本《春秋》細細苦讀。與其談經論道,還不如研習兵書,實戰磨練。
這就是涇渭分明的兩種派係——文官係統和武將係統!
所以這些降將降卒的招降納叛工作,還真的需要武將來主導。他們有屬於武將自己的方式。
曹軍和涼州軍之中,有不少的將士已經棄暗投明、另投明主。但涼州軍主將馬超、龐德和馬岱等將領,卻依舊死撐到底,誓死不降!
其實並州軍知道,龐德、馬岱等將已經有些鬆動,在他們或暴力、或誘惑、或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等等技巧之下,他們已經逐漸感受到趙王的人格魅力!
但他們還是沒有鬆口!
因為馬騰一家老小,如今都在京師洛陽。這相當於人質,若是他們投降趙王,曹操必定會殺掉馬騰一家。他們若是投降,等於間接害死了自己的親人!
涼州軍主將,都是驍勇善戰的悍將,殺掉著實可惜。並且有馬超等人質,也可以離間或收買京師的馬騰,離間他與曹操、漢帝的君臣情誼。
如此一來,馬超、龐德、馬岱等將領,在長子縣監牢中常住下來,這一住就是將近半年時間。
這期間,呂布等將奪下並州西北部的河套地區,斷送了曹操的養馬之地,他們沒有鬆動!
這期間,張遼等將南下太行陘,攻城掠寨,連戰連勝,先後奪下天井關、清風寨等十多處關隘,兵臨河內野王,距離京師不過一步之遙,他們還是沒有鬆動!
這期間,涼州韓遂臣服趙王的消息傳來,涼州地區變向的投靠趙王,以趙王唯馬首是瞻,他們依舊沒有鬆動!
直到——
當曹操發起兵變,掌控北軍五校兵權,軟禁漢帝,並且軟禁衛尉馬騰和太傅劉虞之後,馬超、龐德和馬岱等將領,終於鬆動了!
他們第一個念頭是,不可能!
「這肯定是趙王的疑兵之計!曹操怎麼可能敢兵變?軟禁陛下?那不是相當於造反嗎?到時候天下群起而攻之,就憑曹操,無異於找死!」
馬超斷定道。
馬岱也是頷首:「我們雖然將涼州軍帶到並州,但叔父手中還有近千兵馬,不至於毫無反抗之力。就憑北軍五校那些蝦兵蟹將?不堪一擊!」
「就是就是,太傅劉虞譽滿天下,名望著於四海,他代表宗室力量,曹操怎麼敢行此大逆不道之舉?!」
涼州軍眾將皆是不敢置信!大漢四百多年的國祚根深蒂固,已經成為了漢人的指路明燈,心中的信仰。他們不敢相信,也不會去相信。
況且有淮南袁術的前車之鑒,曹操難道沒有看在眼中嗎?曹操膽敢兵變,那就是自絕天下!那是天理不容、大逆不道!
曹操憑什麼?!
任由並州軍將領說的「天花亂墜」,說的「掏心掏肺」,說的「真情流露」,馬超等將領先入為主,都覺得他們是在忽悠人,疑兵之計。
直到——
馬家一家老小在並州軍的協助下,從京師翻越太行陘,逃到並州上黨,並且來到監牢中親自見到馬超等將之後,他們終於相信了!
「大哥,父親、父親他……被曹賊害了!這是他給你的絕筆信!」
馬超的妹妹馬雲祿,生的花容月貌,不在貂蟬之下,並且自幼習武,槍法深得馬超絕學,武藝高強,是女中豪傑。但就是這樣的女中豪傑,如今哭的潸然淚下。
馬超望著自己花容失色的妹妹,憔悴狼狽的一家老小,經過他們的簡單述說,終於明白京師發生巨大的變故。他一直不敢相信的事情,竟然是真的!
他父親與錦衣衛聯手,借著「奉詔入京」之事震撼曹操之時,調虎離山,將一家老小送出了京師,而他自己獨自留在京師,笑著麵對生死!
馬超心中不知道什麼滋味,他實力強大,真正的身經百戰、戎馬一生的鐵血將領,他受過不知道多少傷,殺過不知道多少敵人,見過不知道多少屍體與鮮血。
馬超本以為自己已經足夠強大,已經不會有什麼事情可以撩動他強大的心髒,已經是鐵石心腸,直到聽到他父親被害的消息後,那心口堵得慌的感受,讓他雙眼氤氳彌漫,想要落淚。
但獨屬於神威大將軍的驕傲,不想在家人、戰友麵前露出虛弱一麵的堅強,讓他強撐著沒有落淚。可那接過絕筆信的手,卻顫抖的利害。
馬超顫顫巍巍將之打開,似乎還可以看到那位一直很少表達自己的感情,一直沉默寡言,卻一直再為他遮風擋雨的身影。
——
超兒,當你看到這封信的時候,為父已經死在曹操之手,不要悲傷,不要難過,這是為父自己選擇的道路。
我馬家世受漢祿,忠心耿耿,值此危難之際,無法上報國家、下安黎庶,無顏麵對並州父老,愧對聖恩,隻能以死謝罪,也希望以死可以喚醒天下忠臣未泯滅的良知!
為父死而無憾!
唯一放不下的,還是你們兄妹四人。以後,隻能靠你為弟弟妹妹們遮風擋雨。但為父相信,超兒你可以做到的!你已經長大成人,是頂天立地的男子漢!是為父此生的驕傲!
為父被囚數月,與太傅劉虞為伴,秉燭夜談,暢聊古今,太傅不愧是飽學之士,為為父開導,令為父混沌的思緒終於打開了嶄新的道路。
忠君愛國,是忠於大漢天下!忠於大漢天子!
但這個天子,並非一定要坐在皇城之中,他可以在天下萬民的心中,他可以在文臣武將的心中,他可以在所有人的心中,留下獨屬於他的痕跡!
那一刻,為父的腦海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陛下,而是趙王!誠然,為人臣子者,這種想法實在是大逆不道。但為父入京許久,親眼所見,實乃感觸良多。
京師首善之地,餓殍遍地,易子而食。兵餉徭役賦稅攤派,百姓活的民不聊生,命如草芥,宛如行屍走肉。公卿酒池肉林、歌舞歡慶,哪裡可曾看到底層百姓的死活?
這哪裡有大漢皇城、首善之地的繁華景象?這還不如涼州邊陲之地。涼州百姓,時常經受夷狄侵擾,可至少活的堂堂正正,可以挺直脊梁骨悍勇殺敵,何至於活的如此卑微?
這個天下到底怎麼了?!這還是為父認識的大漢嗎?!亂象漸起,大廈將傾,國將不國,天下又將陷入又一次分崩離析的動盪不安嗎?天下之大,可還有容身之地?!
直到太傅劉虞曾與我說起過冀州之事,據說那裡海晏河清,百姓安居樂業、豐衣足食。趙王的轄地,竟做到了再無餓殍。
為父所思所想,這不就是太平盛世的景象嗎?!這不就是為父認知的強漢嗎?!這不就是史書中記載的文景之治嗎?!
為父對冀州憧憬異常。可惜終究是不能親眼看到這一幕了!超兒,為父希望你替我去看一看,在天下戰火摧殘的時刻,冀州的太平盛世是何等繁華?!
趙王,或許才是一位值得托付終身的明主!
為父希望你們在冀州,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未來!
——
馬超在眼眶打轉的淚水,終究還是沒有忍住的落了下來。那個他熟悉的身影、那個為他遮風擋雨的身影,也隨著最後一個字完全的消失了。
周圍的馬家軍眾人皆是痛哭流涕、潸然淚下,但卻全都一致的望向馬超。馬騰死後,馬超就是他們的主心骨、就是他們的精神支柱,就是他們兵鋒所指的方向!
「大哥——」
「兄長——」
「孟起——」
馬超神色漸漸堅定,身上泄露出來的氣勢,宛如沉睡中的雄獅蘇醒,給人一種百獸臣服、威壓四方的震懾,這半年的牢獄之災壓住了他的野性,在此刻完全爆發了。
他望向並州軍將領,隻是說了一句話:
「我要見趙王!」
……
冀州趙國。
天下動盪不安,風雨飄搖的時候,這裡卻宛如盛世慶典,百姓們歡欣鼓舞,奔走相告。
因為!
重病垂危的趙王,經過醫學院那些妙手回春的神醫們精心治療後,終於在最近康復了。
就好像旭日東升,他們的主心骨、他們的精神支柱、他們的信仰又再次王者歸來了!
趙王重病垂危的這數月時間,魑魅魍魎橫行,維持十多年和平安寧的生活再次被打破,又一次讓百姓們清晰的認識到,趙王的重要性!
趙王在,天下安!
趙王不在,天下不安!
正因為失去過,他們才懂得珍惜!
這一日,趙王將在趙國城樓之上,在他重病垂危康復後第一次麵見趙國百姓,他的臣民,這如何不讓百姓們激動振奮,一個個奔走相告,向著城樓湧去。
王府。
劉羽在仆從的服侍下,穿上了屬於他諸侯王的服飾。
戴遠遊冠,外著袍,隨五時色,皁緣領袖中衣、絳袴、襪,束鞶帶,佩玉具劍、赤綬,四采。要多麻煩有多麻煩。因此劉羽平時穿的是常服。
但今日意義不同!
劉羽將在趙國城樓之上,發表他「奉詔入京,勤王救駕」的宣戰!
不久前太傅劉虞大費周章轉移出來的「禦筆詔書」,終於經過錦衣衛的層層轉移,送到了趙國。
當看到這份詔書的時候,劉羽就知道他不用繼續裝病了,可以開始收網了!
曹操被趙軍逼得走投無路,最終不得不鋌而走險。再加上董貴人媾和刺激,終於讓漢帝劉協,走到了調兵入京清君側的地步!
此次不僅是劉羽率軍入京,還有對荊州劉表、江東孫堅的反撲。以及對轄內那些魑魅魍魎的鎮壓!
劉羽的裝病,不就是為了引蛇出洞、不就是為了將隱藏在暗處的魑魅魍魎一掃而盡嗎?!
現在時機成熟了!
「主公,京師有急報傳來,是關於劉虞和馬騰的……」郭嘉急忙來報,麵色有些古怪。
這倒是讓劉羽有些好奇了,邊整理服飾,邊問道:「發生什麼事情了?」
「劉虞和馬騰死了……」
郭嘉將京師發生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匯報,宛如親眼所見,顯然當時錦衣衛就在現場。
劉羽愣了愣,旋即皺眉問道:「錦衣衛沒有出手嗎?」
「曹操兩次下手,一次被戲誌才阻止。還有一次,是劉虞一心求死!」
郭嘉嘆了口氣道:「錦衣衛設計曹操和董貴人之事,有些鋌而走險,出現不少漏洞。屬下事後回溯,發覺其中竟然有眾多勢力的影子,其中就包括劉虞!
劉虞一直是忠君愛國的君子,他是恪守己身、嚴以律己寬以待人。這等仁義君子,卻做出了這等無君無父的行為,他顯然是過不了自己心中的那一關!」
劉羽心下五味雜陳。
他與劉虞神交已久,但真正見麵,還是當初劉虞即將從幽州入京,勤王救駕的時候。
那還是袁紹設計,調虎離山,將這個威望著於四海、譽滿天下的眼中釘肉中刺調走,與公孫瓚聯手瓜分幽州,對抗劉羽。
劉虞來了一手「托付幽州」的戲碼,讓劉羽兵不血刃的奪下幽州,得到這個大漢三大養馬場之一,讓劉羽勢力暴漲,騎兵在也不缺戰馬來源了。
那時候,劉羽和劉虞有過數日暢聊,不曾想竟有著共同語言,屬於相見恨晚的知己。為了感激劉虞,劉羽送上了五千兵馬,拱衛劉虞入京,其實是借機安插細作。
這讓他們建立了聯係,之後互通有無,給了劉羽不少的幫助。於情於理,劉虞是有恩於他的!雖然之後劉羽給了不少償還,但終究還是欠了他一個人情!
這時候聽到劉虞之死,劉羽心中是什麼感受?痛哭流涕?劉羽的心還沒有這麼脆弱,走到他這個地位,劉羽不說鐵石心腸,但也絕不會將脆弱溢於言表,那隻是一種軟弱!
劉羽心中隻是有種空落落的,能說得上話的人又少了一位。但同時也為劉虞不值得。他劉協不配劉虞如此付出,用自己的生命為代價去付出!
隻是劉羽愣神許久,卻搖頭說道:「劉虞沒有這麼迂腐!況且在他心中,百姓的地位更加重要!他心中的那一關,不是所謂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而是百姓的安居樂業!」
「那說明,劉虞想用自己的死表達什麼?」
郭嘉順著劉羽的話意,旋即猜測道:「難道劉虞想要用自己的死來證明,這個大漢,不值得他留戀嗎?或者說,當今陛下,不值得他繼續效忠嗎?!」
咻!——
劉羽頓時側首,雙目有銳利的光芒刺出,刺得郭嘉脊背發涼、毛骨悚然,讓他不由自主的跪下來,但還是鼓起勇氣的說道:
「主公,陛下做的有些過火了!
「您裝病期間,他竟普天同慶,犒賞群臣,濯龍園酒池肉林,設宴三天三夜,他可曾想過主公為大漢天下的付出?可曾想過京師百姓已經易子而食?
「陛下已經不是一位合格的君主。此次勤王救駕,理應順天而為!」
自從太傅劉虞傳來漢帝的「禦筆詔書」之後,劉羽的部下就明裡暗裡的希望他「奉詔入京、取而代之、鳩占鵲巢」!
劉羽走到這一步,勢傾天下、鯨吞萬裡,手下的那些文臣武將,那些勢力,都在推動著他向前。而諸侯王前進一步,隻剩下皇位了!
「本王自有決斷!」
劉羽收斂目光,沉聲說道:「退下吧!」
「屬下……遵命!」
方才那一番言論,已經是郭嘉鼓足了全身的勇氣,說完之後,似乎力量都被抽空,已經沒有餘力再鼓起勇氣勸諫了。
不過就在郭嘉走到門口的時候,劉羽的聲音幽幽傳來:「奉孝,本王是仁王,有些事情是做不得的!」
「唉!——」
郭嘉心中暗嘆一聲,躬身行禮道:「是屬下魯莽了!」
郭嘉退下後,劉羽望著鏡中的自己,怔怔出神,他發覺自己變了,人還是那個人,但總覺得有哪裡不一樣了,變的陌生了!
許久後劉羽方才反應過來,繼續穿戴服飾,卻發覺那些仆從正跪在一旁瑟瑟發抖,顯然被他方才的銳利目光震懾,膽戰心驚!
劉羽愣了愣,驚醒過來!
他明白了!
他的不同、他的陌生到底從何出現!
他身居高位之後,自然而然沾染的上位者的氣勢,隨著地位水漲船高,越發的使人膽顫。他想要做到平易近人,但那種滔天權勢,卻讓人望而卻步!
這樣,還是仁王嗎?
劉羽已經不是曾經的劉羽,權勢的熏陶浸染,已經讓他一步一步的走向了至高的位置,他跺一跺腳,整個天下都要顫抖起來。
此刻的劉羽,突然明白何為「帝王一怒,伏屍百萬」了!
那麼曾經那位仁王劉羽,是否也需要隨之改變,走向屬於他的位置!
劉羽不由有些深思。
曾經身為諸侯王,他的仁義是為政寬仁、愛戴百姓。但天下動盪不安,戰火摧殘,想要將仁義布施天下,終究力有未逮。
因為他缺少那份大義!
漢帝一份詔令,就讓劉羽從淮南回師冀州!就可以讓他的努力付之東流!
封建王朝的大義,就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劉羽其實是有取而代之的機會的!
但劉羽一直不願意走向那一步,他一直心心念念的是希望平定戰亂、統一天下後,帶著三興大漢、不世之功、登基稱帝。
他是仁王,他理應行仁義之舉,舉仁義之師,豈能篡位登基?!
可是……
提前的登基稱帝,劉羽得到這份大義之後,不是可以提前的終結戰亂?不是可以讓那些漢室忠臣出工出力,盡快的統一天下嗎?
仁義是什麼?是讓和平再現、天下統一,百姓安居樂業、豐衣足食。而不是繼續戰火摧殘,百姓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然後又去收復失地,休生養息。
劉羽一直局限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他覺得自己為政寬仁、愛戴百姓,就是一種仁義。但如今想來,他應該著眼天下,縱觀天下。
真正的仁義,是讓天下盡快恢復和平,讓大漢分崩離析的局麵盡快統一,而不是著眼所謂的「仁名」,擔心僭越會出現「汙點」!
如今既然時機到來,而漢帝劉協無道,自然是有德者居之。可劉羽還在猶豫不決,還在乎他所謂的「仁王」之名,其實說到底,他如今有了「偶像包袱」,清高了!
這不是真正的仁義!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為了天下百姓、為了國家社稷,哪怕背負「篡位」的汙點,隻要可以盡快平定戰亂、統一天下,恢復和平、休生養息,這才是真正的仁義!
「他劉協,不配為帝!那就有德者居之!」
劉羽心中漸漸下定決心,此次他是站在帝位著眼天下,用帝王之心去看待天下。他終究是該走向那個帝位了,有些事情終究需要做出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