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赤壁之戰,炮轟江東軍!(1 / 1)
漢水之上。千帆競發,百舸爭流。
荊州軍一艘艘戰艦從襄陽城出發,他們將直接順著漢水南下,而後出三江口匯入長江,進攻對岸關隘。奪下關隘後,以這裡為跳板、橋頭堡,讓後方部隊由此中轉,而後攻略江東!
這支荊州水師的主戰艦,是一艘五層樓船,戰艦的形製並無奇異,但甲板上卻有一根根黑黝黝的、粗大的炮管架設——劉羽在這艘戰艦上,安裝了九門大炮!
自從火藥問世後,大炮的問世也隻是時間問題了。
大炮的主要工藝是炮管與火藥。
火藥在炮管內燃燒產生氣體壓力推進射擊,火藥的提純、含量、配比等問題已經攻克。炮管的問題是鐵中的碳含量太高,會導致炸管。而想要降低碳含量,需要提升煉鋼的技法。
隨著劉羽十多年的科技研究投入,土法煉焦、土法煉鋼、坩堝煉鋼法、高爐煉鐵等技巧的提升,終於將鐵煉成鋼,碳含量降低到合格的範圍。
終於在數月前,火炮問世了。除了鋼炮,也有銅剛復合炮。經過嚴格測試後,已經可以投入使用。
在並州之戰,劉羽用「火藥」讓天下震顫,宣告著冷兵器時代跨入熱武器時代。
而此次的江東之戰,劉羽將用「大炮」來震顫天下,這一炮不僅是科技和武器革新的新的開始,也是天下戰亂的結束,很有重要意義!
這九門大炮是佛朗機炮和紅衣大炮。
佛郎機炮由葡萄牙在明朝正德年間傳入中國。由於特殊結構,具備了諸多優勢。
第一是射速快,由於采取了彈炮分離的設計,佛郎機炮射速快。第二散熱快,佛郎機屬於後裝炮,炮管前後相通,加上炮壁薄,增強了持續射擊的能力,同時降低了火藥自燃的風險。
第三安全性高,子炮的火藥容量恆定,避免了炸膛的風險。第四是炮管壽命長,由於子炮承擔了一定的膛壓,無形中延長了炮管的壽命。
缺點是佛郎機炮子炮和炮腹之間氣密性不佳,導致火藥氣體在炮腹外泄,造成火炮射程較短。在敵人騎兵高速沖鋒時,不足以壓製對手。射程不遠,隻有幾百米。
……
紅夷大炮是前裝滑膛銅炮。
它的射程是佛郎機炮的兩倍,達到一千米,最遠射1500米,同時,具有威力大、炮管長、精度高、管壁厚等特點,紅夷大炮的性能在明朝諸多實戰中得到了檢驗。
表麵上看,紅夷大炮性能勝過佛朗機炮一籌,其實它也有缺點。紅夷大炮質量重,不利於機動,隻能作為定點火力支撐點使用,而且紅夷大炮是前裝炮,射速慢,無法持續射擊。
兩者優缺點很明顯,但戰爭不是一定要非黑即白、不是一定要那麼極端競爭。它們可以形成互補!
兩款火炮快慢搭配,注重射程的同時,兼顧機動,擴大火力覆蓋範圍,形成完整火力體係。
此次江東之戰,劉羽要給江東一點小小的震撼!
……
在主戰艦的周圍,有眾多小型戰艦的拱衛,宛如航空母艦艦隊似得,荊州水師就這樣千帆競渡的疾馳在漢水上。
劉羽這位大漢新君,在文臣武將的拱衛下,在周圍一艘艘戰艦的護衛下,他站在甲板上遙望波濤洶湧的漢水,身側還有九門火炮坐鎮,此時也有豪情萬丈油然而生!
船舷破開波浪,在江水浪濤翻滾中,穩穩向著前方開赴。江風吹動,衣衫獵獵作響,劉羽發絲飄散,神情專注,此戰過後,江東平定,天下一統!
自從黃巾之亂後,軍閥割據,群雄逐鹿、爭霸天下的亂世,終於在劉羽的手中完全終止,再次統一,三興大漢,此乃不世之功!
劉羽將帶著此功,登基稱帝,告祭上蒼!
……
「主公,錦衣衛發覺火藥部門有敵間滲透,經過嚴密排查,已經將敵間揪出來了。但屬下估計,軍中還有敵間的細作潛伏。」
這時候有密探將情報傳遞給郭嘉,聞訊之後,郭嘉又上前給劉羽匯報大小事宜,「這些敵間是羅網組織成員,錦衣衛正在拷問情報,反向刺探!」
「高要這是自知死期將至,與江東抱團取暖了!」劉羽不甚在意。
當初高要與劉羽還有聯係,甚至暗中通風報信。可他們兩人並不是同盟關係,也不是友好陣營。而是他們有著共同目標——易小川!
如今曹軍大敗,易小川戰敗被俘後。劉羽與高要之間自然沒有什麼共同利益,反而形成了敵對關係,這時候自然是各自出擊、各顯神通了!
高要以前可不會動用羅網組織幫助江東,但如今騎虎難下,或許也是死亡危機影響,不得不與江東抱團取暖了!
「江東傳來急報,江東軍以周瑜為大都督,分兵鎮守夏口。江東軍主力盡皆在此,甚至不顧淮南防線的徐晃大軍,不顧都城秣陵安危。圖謀甚大啊!」
郭嘉沉聲說道:「若是屬下所料不錯,江東圖謀無非就是三江口這個地形優勢!
「我軍從漢水匯入長江交匯口,江麵陡然轉窄,江流如束,形如咽喉,江麵橫寬隻有一百多丈。
「此乃極佳的設伏地點,江東軍必定將注意打在這裡。」
劉羽聽的連連點頭,但他還是聽出郭嘉語氣中的猶豫和擔憂,不解問道:
「奉孝,出征前你可是寫下討賊檄文,說的本王都盪氣回腸、心潮澎湃了。怎麼如今,似乎有些猶豫擔心了?」
「主公……」
郭嘉苦笑道:「屬下並沒有想到,你會力排眾議親率大軍出征!」
身後的文臣武將也是頭疼無奈!
劉羽如今身係萬民,兼濟社稷蒼生,哪怕沒有登基稱帝,他就是大漢新君。正所謂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哪有一國之君親率大軍身陷險境的?!
這明明是將領的職責,劉羽這位新君坐鎮後方即可。可是江東此戰,意義重大,劉羽力排眾議要親率大軍出征,文臣武將無可奈何,隻能從軍隨行!
劉羽若是發生意外,他們存在也沒有意義。郭嘉出征前討賊檄文,說的是盪氣回腸、熱血沸騰。但劉羽親率大軍出征後,他就有些患得患失,生怕發生意外。
這可是水戰啊!
劉羽不甚在意的笑道:「奉孝多慮了!我軍雄兵百萬、戰艦萬艘、良將千員,兵精糧足,還有火炮坐鎮。害怕他江東軍嗎?
既然江東自尋死路,將主力抽調到三江口,那麼正好。我們強勢出擊,直接摧枯拉朽,橫掃千軍。同時令徐晃進兵江東秣陵,直搗黃龍,長驅直入!」
「可是主公……」
郭嘉方才想要說話,原本就風急浪高的水路上,又卷起了一股西北風,吹的站在甲板上的他們,都有些釀蹌後退,行軍的戰艦立刻改變風帆方向,但速度還是受到影響了。
「主公,風太大了,萬一感染風寒就不好了,我們還是入船艙再議吧?」郭嘉提議道。
身後的文臣武將異口同聲的提議道:「請主公入艙!!!」
「……好吧。」
南方的風有些詭異,那是刺骨冰寒,可以穿透衣裳深入骨頭的寒冷。還有漢水濕度高,風急浪高,極其難受,劉羽也順坡下驢,直接進入了船艙之內。
郭嘉望向艙外的大風,沉聲說道:「西北風,我軍從漢水南下,這風向正好是處於逆風。
「匯入長江時,江麵陡然轉窄,江流如束,形如咽喉,江麵橫寬隻有一百多丈。敵軍若是順風出手,利用火攻擊之,到時候就是火趁風威,風助火勢!
「主公,我軍不得不防啊!」
「奉孝所言甚是……劉表,此乃你荊州地界,你有什麼看法?」
劉羽望向身後的劉表。他自然不會托大,水戰並非他所擅長的,自然要群策群力了,而這裡屬於荊州軍的主場!
可憐劉表,都六十歲高齡了,還需要隨軍出征。可劉羽都禦駕親征了,他還能待在後方一動不動嗎?這點審時度勢的眼力勁還是有的。
劉表說道:「啟稟大王,可令赤馬舟等小型艦船探路,掃清埋伏障礙。危急時刻,甚至可讓他們同歸於盡!」
這時候劉表手下大將文聘進言道:
「大王,或許這就是敵人的奸計!利用地形優勢,狹隘水路,來進行火攻!如此就不難解釋,為何江東令周瑜屯重兵於此!」
荊州軍將領紛紛附和。
黃祖說道:「大王,我們可以將計就計,誘敵出擊!漢水匯入長江交匯口確實是形如咽喉,水路狹隘。如今風向又不利於我軍。
「然而敵軍若是想要火攻,也需要派遣艦船接近,上裝柴草,灌以膏油,船頭釘上大釘,靠近後引燃大火蔓延我軍艦船。
「隻要我軍可以將之擊潰,火攻不成氣候!況且長江風向多變,如今是西北風,可能過會兒就是東南風了。到時候我軍順風、敵軍逆風,可趁勝追擊!」
荊州軍將領也是猛將如雲,更不用說黃忠、魏延和甘寧還卷走了近半叛軍,足可見曾經巔峰時期的榮耀和強盛。可惜劉表不懂的馭將,再加上年老體衰,立意自守,白白浪費!
說實話,若是劉表真的將荊州送給劉備,劉備接下後與劉羽對峙反抗。靠著襄陽城的堅固,猛將如雲,還有文臣齊聚,劉羽想要攻破襄陽城,必將付出慘重代價!
每每想來,劉羽都感慨自己也是氣運加持,天命在身。漢帝劉協退位讓賢,讓天下的漢室忠臣隻能選擇臣服。劉表和劉備完全不戰而降,襄陽城兵不血刃、不攻自破。
「此計甚妙!」
劉羽決策道:「就以爾等行事!此戰若勝,你們荊州軍當居首功!」
「多謝大王!!!——」
荊州軍將領激動不已。
自從劉表被革職查辦後,他們的地位處境就有些堪憂。在趙王大軍中的位置有些尷尬。所以他們也將目光放在這一戰,希望建功立業!
議定後,立刻傳達軍令。上下將士萬眾一心,等待著敵軍的來襲和反擊。
郭嘉等劉羽核心文臣武將有些擔憂,他們倒不是想不出這等計策,而是他們不想這麼做。這不是等於將劉羽置身於險地嗎?!
這可是水戰啊!
浩盪長江,風急浪高,稍不注意,一個翻船,連人都找不到。因此郭嘉等人很擔心,這就是君子立於危牆之下的表現,也是他們對劉羽的關心則亂。
劉羽自然明白,但他也相信以他如今的兵精糧足,根本不懼怕什麼江東鼠輩。若是連這種膽魄都沒有,他有什麼資格登基稱帝?!
荊州水師陸續從漢水南下,終於來到漢水與長江的交匯口三江口一帶。
這裡水流極其復雜,漢水匯入和浩盪長江奔湧而過的沖擊,形成了一種亂流,一些方向因為礁石和亂流,形成了漩渦,航行極其不便,沒有經驗豐富的舵手和水師,甚至有觸礁翻船的風險。
除此之外,江麵陡然轉窄,江流如束,形如咽喉,江麵橫寬隻有一百多丈,這其中有不少礁石、亂流、漩渦影響,可航行水路更加狹隘。
這是劉羽第一次到達三江口,哪怕他不擅長水戰,一看這個地形也明白,這是絕佳的埋伏地點,也難怪江東軍會將一切希望寄托在這裡。
可惜他們太小看劉羽的兵力了!
劉羽如今有荊州水師這些經驗豐富、擅長水戰的將士。還有他帶來的北方趙軍,最重要的是,那九門大炮給了他極大的自信和底氣!
在絕對的力量麵前,有些陰謀詭計是不堪一擊的!
……
當荊州水師陸續從漢水匯入長江交匯口的時候,早已提前埋伏在三江口一帶的江東軍,果斷的借著風向出擊了。
如今刮的是西北風,正是向著漢水方向刮去。所以對漢水而下的荊州軍而言,是逆風。而對於向上進攻的江東軍而言,是順風。
周圍密密麻麻出現了江東軍的艦船,遊艇和赤馬舟居多。這相當於陸路上的「斥候」,哨探巡邏,速度極快,屬於一種小型快船。
這些密集的先鋒軍快船,就在荊州軍匯入交匯口的時候,第一時間出手,每一艘快船上麵江東軍士兵不多,隻有一兩名、兩三名,每一個都攜帶著火把。
此時天色處於下午,還沒有到傍晚黑夜,哪裡用得上打火把?事出反常必有妖,那些赤馬舟、遊艇上麵不用想,肯定是裝滿柴草,灌以膏油,船頭釘上大釘。
這就是江東軍的火攻之計!
荊州軍從漢水匯入長江,正處於水流變動,因為方向不同的沖擊,形成一種亂流。這會導致行船出現略微的波動,影響航向和速度,令人反應不及。
再加上地形狹隘、形如咽喉,這種情況下,江東軍利用快船,裝上乾草和枯柴,在裡邊澆上油,外麵裹上帷幕,隻要靠近數裡地方,就能直接點燃。
就算荊州軍察覺反擊,一來如今風向優勢在他們。二來他們不可能一一擊潰燃燒起來的快船。畢竟不管是拋石機,還是床弩,都不可能在這種風急浪高的情況下瞄準。
正是基於這種種優勢考慮,江東軍才在三江口設伏。這裡絕對是占據地利優勢的。如今還有天時風向相助。那不是天助我也,天助江東嗎?!
此戰不說擊潰荊州軍,也必定可以達到一種重創。
江東軍從未想過,僅靠一次提前設伏的火攻之計,就完全擊敗荊州軍。那是將戰爭當成兒戲了。隻要可以重創,他們占據優勢和主動,這就是最大的勝利!
江東軍將領坐鎮後方,樓船、蒙沖、先登等浩浩盪盪數百艘戰艦,已經緊隨其後,緩慢推進,就等著荊州軍火攻之後大亂,倉惶逃竄時,他們直接趁勝追擊。
江東軍見此情形,覺得十拿九穩了。眾將領有些激動之餘,不免有些意氣風發!
「趙王大軍橫掃天下又如何?那是步騎!如今水戰,我們江東水師自稱第二,誰敢言第一?!」
「據說趙王手下錦衣衛密探遍布天下,但如今看來也不過如此嘛,竟然沒有提前察覺,落入我等布置的天羅地網,成為了籠中鳥、甕中鱉!」
「這還多虧了高先生啊!」
周瑜餘光掃了一眼高要,淡笑道:「若非高先生的羅網組織,江東早就被錦衣衛滲透的千瘡百孔了。
此次錦衣衛沒有提前收到消息,趙王就算猜到這個地形復雜,我等可能會埋伏於此,但也不會想到,我等會將一切壓在這裡,孤注一擲!」
然而周瑜掃了一眼後愣住了,因為他從高要的臉上,看到了嚴肅和陰沉,以及一絲絲的不解和恐慌:「高先生,您怎麼了?」
「據我密探匯報,趙王此次禦駕親征,那艘五層樓船主戰艦,就是他的座駕。可為什麼是這艘樓船一馬當先,而不是處於後方,受到周圍戰艦拱衛?」
高要沉聲說道:「就算我等出擊,也是在周圍戰艦的拱衛下,處於核心中心,既是方便傳令,也是保護安全。但趙王這等重要人物,竟一馬當先……」
周瑜愣住了,他方才也覺得有些不協調的地方。現在經過高要提醒之後,終於想明白了!
都說將領一馬當先、身先士卒,會激發士氣!但問題是,這種事情輪不到趙王這位大漢新君來,更逞論這是水戰,不是騎兵作戰!
所以……事出反常必有妖!
可妖在哪裡?!
周瑜想不明白,周圍哈哈大笑的文臣武將,聽到兩人對話後,也愣了愣!
「高先生多慮了吧?我們的埋伏火攻快船都靠近兩裡範圍內了,荊州水師還沒有反應。就算這時候反應,他們能有什麼反擊應對?來不及了!」
「最多就是派遣快船攔截,但他們後知後覺,已經失去了先機。我們總會有漏網之魚,以如今的風向,隻要火攻形成,哪怕隻有一艘,都能快速蔓延!」
「我也覺得高先生多慮了!這散開的快船,四麵八方都有,荊州軍怎麼去瞄準?怎麼去解決反擊?這裡地形狹隘、形如咽喉,亂流密布、漩渦橫行,他們隻能敗退了!」
「趙王也是膨脹了,竟禦駕親征,這是自尋死路……」
江東軍文臣武將對高要的擔憂,有些不甚在意。隻是他們嗤之以鼻的時候,一聲嘹亮的「平地驚雷」直接炸響「轟隆隆——」!
旋即在他們的視線之中,一艘赤馬舟直接被轟炸開來。
這些赤馬舟都是江東軍用來火攻進攻的,上麵裝滿了柴草,灌以膏油,完全就是一個火藥桶似得,一點就燃。突如其來的轟炸,直接形成一種火星四濺的效果。
周圍共同進退、並肩作戰的那些火攻的江東軍舟船,距離近的直接被火星點燃,旋即在士兵難以置信的目光之中,「騰的一下」燃燒起來。
一艘兩艘三艘……影響的範圍不是很大,可是這種「平地驚雷」卻接連出現,連續數聲「轟隆隆——」的炸響,那範圍覆蓋下來就很廣了。
一下子,那些進攻荊州軍,想要火攻的江東軍炮灰們,原本從四麵八方進攻,聲勢浩大,可隨著炮響——
那密密麻麻的快船宛如被點蠟燭似得,一個、一個燃燒起來。其中時不時還有快船被炮彈轟中炸的四分五裂,宛如煙花爆開,看起來還略顯絢爛!
「怎麼回事?!!!」
正嗤之以鼻的江東軍文臣武將愣住了,哪怕就是周瑜這位足智多謀、運籌帷幄的大都督,都一臉難以置信,不可思議!
如此風急浪高,荊州軍怎麼瞄準那些快船?這可是移動目標,如今可沒有GPS定位係統。退一步講,就算瞄準,為何會直接爆開?!
別扯什麼火箭,就這種風向,火箭都要被吹滅。並且因為箭矢尾部的羽毛,還會導致準心偏移,根本不可能射中快船的!
並且最重要的是——
雙方距離起碼有一裡多,就算互相在拉近縮短距離之中,但足足上千米的距離。什麼武器可以瞄準這麼遠的距離?!
細思恐極啊!
隻有高要,聽到這個「平地驚雷」的爆炸聲後,他直接撲到了甲板邊緣,雙手握著護欄,難以置信,顫聲嘶啞說道:「是、是大炮!——」
「大炮?!什麼是大炮?!」
「炮?類似鞭炮和煙花嗎?!這是火藥的改進武器嗎?!」
「可是為何有上千米的攻擊距離,火藥也沒有這麼恐怖吧?!而且那個威力……太強大了!」
「轟!——」
「轟!——」
「轟!——」
江東軍將領的詢問還沒有得到回答,那艘主戰艦上麵,噴湧而出的火炮炮彈,又連發擊出。差不多二十多秒三發,將靠近的想要火攻的炮灰們,一個一個擊潰。
江東軍火攻的士兵們,見此情形也是大驚失色,已經出現了未戰先怯的情況。
可他們本就屬於敢死隊、炮灰隊,已經簽下了戰後撫恤金等優待條款,再加上快船順風疾馳,有去無回,根本無法逃避,隻能麵對。
但這種麵對實在殘酷,因為時不時就有炮彈轟擊出來,將他們和快船炸的四分五裂,估計戰後連屍體都找不到了。
等到他們拉近到五六百米的距離後,更密集的炮彈轟擊出現了。
「轟轟轟轟轟轟轟轟轟——」
最先出手的是紅夷大炮,射程普遍達到一千多米。距離拉近到四五百米後,佛朗機炮也出手了!
九門大炮連番轟炸,劉羽所在的主戰艦甲板上,彌漫著騰騰煙霧,那都是刺鼻的火藥燃燒後硝煙的味道。如今風急浪高,都沒有吹散這硝煙,可見含量之大,兩款火炮快慢搭配下,火力打擊之強烈!
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
江東軍火攻奇襲的炮灰們,原本四麵八方、密密麻麻的浩大聲勢,如今隻剩下稀稀拉拉的漏網之魚,還在向前突進,已經不成氣候了!
這時候劉羽下令終止火炮轟炸,派遣小型快船迎戰。而他們主戰艦、次型中型戰艦,則向著江東軍炮灰後麵的主力部隊殺去。
「不好!快撤——」
江東軍眾將領,還沉浸在大炮的轟炸之中,被震撼的大腦空白、直接宕機呆愣當場,一時沒有反應過來。
等到火炮轟炸停止,劉羽的主戰艦在中小型戰艦拱衛下,向著他們反撲過來後,這些江東軍將領方才驚醒過來,他們可是緊隨其後,等著趁勝追擊呢!
荊州軍擁有這麼強大的「大炮」,射程距離高達上千米。若是讓他們拉近距離,大炮轟炸之下,他們這些戰艦將士,都要死在長江之上!
隻是江東軍在此設伏的惡果出現了!
江麵轉窄,江流如束,形如咽喉,江麵橫寬隻有一百多丈。這裡是埋伏從漢水而下的荊州軍的最佳之地,但若是埋伏失利,他們撤退也很成問題!
這時候調轉船頭什麼不切實際,不說船大難掉頭,風向不利於掉頭,就說這掉頭的時間,無疑會耽誤僵持拖延,讓荊州軍追上。
而隻要一拉近距離……
回想起「大炮」的威力,江東軍就脊背發涼、毛骨悚然。根本不敢去賭荊州軍還有多少「炮彈」,他們能不能達到一種「接舷戰」之類的反擊。
周瑜果斷下令,直接加速前進。
他們此時是順風,可以直接向著長江中上遊駛去,也就是洞庭湖的方向。從這裡順著湘水南下,這裡也是屬於他們江東的地盤。
並且因為荊南五郡反叛,長沙郡這裡的太守發兵襄陽,如今還沒有歸來。失去這個威脅後,江東軍有更大閃轉騰挪的餘地。
可他們沒有跑太遠,就被荊州軍追上了。
不是劉羽親自統率的這一支荊州水師,而是在陸路由趙雲統率,劉備、關羽和張飛三兄弟統率的荊州軍。他們從陸路出發,終於追上水師大軍。
趙雲、劉關張等將,從襄陽南下,過長阪坡,當陽橋,南下江陵。江陵乃是荊州重鎮,屯著重要軍用物資。他們在這裡略作休整,又兵分兩路。
一路繼續騎兵推進,一路由劉備轉乘水師,從長江中上遊向著下遊疾馳而去。而後過華容道,到達烏林。正好將逃亡至此的江東水師,堵在了這裡。(如圖)
雙方交戰與赤壁,劉備水師部隊後勤居多,自然不是江東水師對手。可這種拖延時間,無疑給了後麵劉羽統率的荊州水師拉近距離的機會。
兩軍合圍,江東軍插翅難飛!
這一世的赤壁之戰,是在大炮轟擊下落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