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大漢人人如龍,變化日新月異!(1 / 1)

加入書籤

大漢京師長安北郊,禁衛軍部隊駐紮於此,拱衛著京師皇城。

這一日,正是他們全軍演練的日子。其實也有通過演練測試,從普通士卒中選取精銳將士。

既是測試,也是選拔!

東南方一角,測試的項目是「力道」,一塊塊巨石橫排過去,一名名士兵對著巨石轟擊,上麵竟詭異的可以顯示數字。

這在以前是不可思議的,但自從一年前大漢京師從趙國遷都長安,天地劇變之後,一切都發生了不可思議的變化。

據陛下昭告天下所言,此乃上天賜福,大漢天運合回,三興隆盛,天地同賀,萬民同享!

從那一天開始,整個大漢天下都變了!

「轟——」

「五百斤!」

「嘶——」

「此子恐怖如斯,一拳之力竟有五百斤!必定會被精銳部隊選中!」

「他還隻是一名大頭兵,年僅十八歲,未來必定不凡!有西楚霸王之象!」

「得了吧!在天地劇變前確實不凡,但如今隻能算是中庸之輩,進不了精銳部隊,還是在軍中繼續歷練吧!」

「閣下拳力有多少?」

「八百斤!」

「嘶——閣下一看就不凡,怕是已經入選精銳部隊?!」

「別吃驚了,就這樣,全軍排名七十五萬四千六百二十一名。據說那些精銳部隊,選人標準都是十八歲千斤起步,我等的終點,隻是他們的起點啊!」

「唉,人和人的差距怎麼比人和狗還大呢?」

「誰說不是呢?我們這些士兵都如此,那些將校……唉,別說了別說了,不要好高務遠,這就是差距!」

「典將軍來了!典將軍來了!——」

力量測試的時候,身為中護軍將軍的典韋,正好巡視到這裡。

他不善言辭,隻是過來鼓舞士氣的。但這些士兵見到典韋後,回想起他「逐虎過澗」的名聲,紛紛起哄讓他來一手。

典韋也不好推辭,也是一種鼓舞士氣。

隻見他來到一塊巨石麵前,在眾人圍的裡三層外三層、水泄不通的關注下,輕描淡寫的一拳轟擊上去。

「轟隆隆——」

巨石發出了劇烈的晃動,上麵跳動的數字直接從萬開始。

「一萬三千斤!嘶——」

「典將軍不愧是中護軍將軍!不愧是曾經逐虎過澗的猛人!不愧是跟隨著陛下南征北戰、平定戰亂的絕世悍將啊!」

「一萬三千斤的力道,要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反震力反饋回來,典將軍沒有任何異樣,說明他的防禦力、骨質的問題,同樣十分強大啊!」

「這種力量也能反推出,典將軍的速度、爆發力、攻擊力等等,都是超乎想像的恐怖!原來這就是我們與將軍們的差距嗎?!」

「天壤之別!雲泥之別啊!——」

周圍傳來眾士卒自嘆不如的感慨,方才不少出現數百斤、近千斤,自以為高人一等的那些天賦不錯的苗子,瞬間黯然失色,終於感受到了現實和理想的差距。

典韋發覺自己的測試,不僅沒有起到鼓舞士氣的作用,反而有些反作用了,他隻能甕聲甕氣的說道:

「大家不要泄氣,隻要努力鍛煉,每日呼吸靈氣,跟隨軍中引氣術修煉,一定會成長強大起來的!重要的是,堅持不懈,努力不放棄!」

「好!——」

典韋不善言辭,但這麼說依舊鼓舞人心。

有士卒好奇問道:「典將軍,您也是這麼努力訓練過來的嗎?」

典韋老實回道:「不是的,我小時候就膂力驚人,十八歲已經逐虎過澗了,應該算是天生的吧!」

天生的吧……

天生的……

天生……

天……

熱烈的氣氛瞬間沉默下來,這些士卒又一次感受到,什麼叫做天賦的暴擊了!

「你們怎麼了?」

典韋有些不解。但這時候親兵匆匆跑來:「將軍,陛下召見!」

「末將遵命!」

典韋對著皇城方向躬身行禮,這才準備離去,徒留一地備受打擊的士卒。

……

劉羽召見典韋,是需要出城前的準備,典韋這位中護軍將軍乃是禁衛軍統領,帝王出巡等安保護衛都需要他來執掌。分工明確,各司其職。

自從遷都長安後,劉羽這一年多時間都在處理軍政要務,畢竟遷都事關重大,很多瑣事等都需要他過問。比如京師遷都,軍防就需要相繼轉移。

長安東側的崤函之險和潼關,北側、南側和東側的關隘險隘,都需要派遣重兵,職位的任命,調遣等。還有長安城的修復擴建等。還有民生、經濟等。

遷都的同時,大漢天下十三州的軍政要務也需要處理,不可能直接放下先解決遷都。如此累加下來,劉羽如今過的是007的生活。

這種情況下,別說出巡了,連微服私訪長安城百姓民生都不可能的。典韋好奇歸好奇,但職責所在,他還是安排的有條不紊。

此次與劉羽出巡的有滿朝過半的文臣,都是私服打扮,微服私訪,避免擾民。以大司農荀彧為首。

典韋老實忠誠但又不傻,看來是關於農業民生相關的,不然不會讓陛下如此興師動眾。

大漢畢竟是農業文明,以農業為主。

果不其然,他們來到了京師北郊北邙山附近的農田,這裡屬於左馮翊轄地某縣,此時正值小麥成熟收割的季節。

已經有農民正在進行收割工作,劉羽沒有驚擾他們,遠遠觀察。

可如此興師動眾,並且一個個都是衣著華貴,後方數百的精裝魁梧漢子明顯就是護衛,百姓們顯然也知道這些人是達官貴人,天然有些畏懼,隻是遠遠觀望指指點點,竊竊私語。

當地縣令顯然知道這些人的來頭,戰戰兢兢,小心翼翼。但卻不敢多嘴,隻是指導著當地百姓的收割工作。甚至都不敢去獻殷勤,沒看到上司左馮翊都隻能靠邊站嗎?

很快糧食收割的差不多了,有稱重等操作。此起彼伏的震驚聲浪也隨之爆發出來。

「三千斤!那就是整整三十石的收成啊!」

「恐怖如斯!以前最多就是三石,畝產不過三四百斤,如今竟然有著十倍的增長!」

「上一季度收割還隻有一千多斤,沒想到這一季度直接翻倍了!極限到底有多少啊?!」

「你小子也知道翻倍嗎?」

「去你娘的,老子晚上也有去學校讀書識字好吧!」

「嘶——真他娘的神奇啊!」

「自從陛下遷都長安後,老頭子感覺吃嘛嘛香,身體倍兒棒,可連糧食收成都能變成這樣嗎?!」

「何止是糧食,不久前我上山砍柴,遇到那大蟲(老虎),那速度快得嚇人,一陣風一樣,一巴掌下去,房屋大小的石塊翻飛,幸好我跑得快!」

「你他娘就吹吧!——」

「真的……」

這些農民百姓們出口成髒、粗鄙不堪,讓不少文臣有些皺眉不豫。可劉羽卻聽得哈哈大笑,說道:「走,去其他地方看看!」

「諾!」

他們這些文臣武將又跟隨著劉羽,策馬前往其他地方觀看收成,百姓民生等等。

如果是以前,這策馬奔騰下來,文臣肯定是腰酸背痛腿抽筋的。但天地劇變後,好像有一股靈氣滋養著他們的身體,讓他們越發強壯起來。

並且隨著他們對經史典籍的研究,發出他們竟然出現了浩然正氣,這股氣宛如實質,可以通過一種修煉反饋到他身體上,讓他們得到一種不同的力量。

突如其來的變故,就算他們知道是天星的功效,但也處於摸索階段。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大漢已經有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了。

就像今日的收成日,曾經畝產最多3石、相當於三四百斤的收成,在劉羽利用天星激發龍脈,天地劇變後,一開始提升到一千多斤,如今第二次竟有三千多斤。

整整三十石的收成!

這意味著什麼?!

大漢將再無餓殍了!

更不用說天地中的那股靈氣,滋養著全天下百姓的身體,時時刻刻都在讓他們得到巨大的飛躍。

或許這就是易經中的最高境界——人人如龍!

劉羽率領文臣武將微服私訪了好幾個縣城,糧食的收成從兩千多斤到三千多斤不等,畢竟土地哪怕有著天星的滋潤,也有貧瘠和肥沃之分,收成肯定會有上下浮動。

可是這種浮動,對比曾經至少也有十倍的提升!

十倍的提升啊!

……

劉羽沒有想到,他利用天星激發龍脈,想要試試會不會反饋到天下的舉動,竟真讓大漢有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如果隻是將「天星」用來製作「長生不死藥」,先不說有「長生不死藥的配方」前提下,華佗等神醫能不能製作出「長生不老藥」。

就說可以,能製作多少顆呢?

主藥天星碎片,那輔藥其他藥材夠不夠呢?失敗的損耗要不要算進去?會不會出現貪墨呢?

整個秦朝隻出現三顆,大漢在他的指導下,醫學水平和技術有著突飛猛進的進步,那就三百顆、三千顆、三萬顆好了!

可是大漢天下,有四千多萬人口,可以分配到每一個人身上嗎?

不可能的!

能得到的隻有劉羽,隻有那些身居高位,劉羽的核心文臣武將。以及最多一些軍功卓越的賞賜!

一開始或許會蒸蒸日上,但隨著這些「不死者家族」的存在,未來將出現「階級固化」到無法打破的局麵!

因為他們這些開國元勛都不死!甚至隨著活得越久,獲得的人脈、聲望越高!他們的權勢越大,農民起義都無法推翻了!

等到他們開枝散葉後,家族的龐大人員,所需要供養的土地和資源就更多了。

最後能怎麼辦?

土地兼並,向底層百姓下手!

這不是劉羽想要看到的局麵!所以從一開始,劉羽就沒有打算要製作「長生不死藥」!

他要帶領全天下的百姓得到受益,這是屬於大漢天下萬民的,屬於華夏民族的恩賜!

而不是某些利益集團的個人的!

劉羽想要看到的是人人如龍,而不是某個集體的代表。因為哪怕在純粹在無私,集體的代表最後都會為了個人的利益、家族的利益,背叛了集體!

後世有太多太多的例證,劉羽深知這一點,所以他選擇最直接的激發龍脈,全天下受益!

這一步走的很冒險,或許最後會竹籃打水一場空,或許天星承受不住天下的龍脈激發被抽乾什麼都沒有了。或許劉羽自己也失去了可能長生的機會。

可劉羽還是做了,他是大漢之主、一國之君,他必須要為天下萬民、百姓生計著想!而不是為了那些利益集團的未來著想!

劉羽成功了!

或者說,屬於大漢基業、華夏民族的氣運加持下來,終於讓他成功了!

……

接下來數天,劉羽都沉浸在收成十倍提升的驚喜之中。一年的時間,終於來到了清點和收獲的時刻了。這是最幸福最激動人心的時刻。

除了人民的身體素質提升,土地肥力的提升,糧食收成的提升,野獸萬物的提升之外,還有其他種種的改變。譬如劉羽最關心的人口問題,去年新生人口一千五百多萬。

「生育婦女的人數沒有提升,為何新生人口有著如此恐怖的提升?前一年不是才三百多萬嗎?」劉羽隱隱有些猜測,但還是想要聽聽具體內容。

「陛下,天地劇變,靈氣復蘇後,嬰幼兒的夭折率近乎為零。孕婦的身體素質得到增強,可以反饋到腹中胎兒身上。

「據說近一年雙胞胎、三胞胎、四胞胎的孕婦增多了,最高記錄乃是右扶風一位孕婦一孕十胎。天地劇變+醫學院的醫療技術提升+偉大的母愛,這才創下了這等盛況。

「當然這一切都要歸功於陛下!」

荀彧這位道德君子,向來不會拍馬奉承,但此時真心誠意的對著劉羽盛贊不已。

劉羽心滿意足,一千五百多萬新生人口,意味著大漢如今的總人口已經超過六千萬了。隻需要十年時間,說不定可以破億了。

過億的人口啊!

當然這些嬰幼兒想要茁壯成長,可以成為國家人才,還需要十幾二十年時間。

但劉羽等得起,他也很期待!

「除了新生人口之外,據上一年統計數據表明,大漢的人均壽命已經從原本的三十五歲提高到八十二歲了,相信隨著靈氣滋養下,長命百歲不在是空談,甚至還能延年益壽的更久……」

荀彧一五一十的匯報著他的工作,人均壽命有些水份,黔首百姓和養尊處優的達官權貴平均下來,提升顯然沒有這麼巨大,但已經可以管中窺豹可見一斑了。

不過人口的提升,土地滋養的不足,也需要未雨綢繆,荀彧說道:

「陛下,近幾年還沒有影響。但隨著人口提升,資源爭奪必會出現矛盾。此事必須提前防範,未雨綢繆。避免出現的太過猝不及防,引發動亂!」

身為國之棟梁,朝廷重臣,他們的工作需要做到「走一步看三步」,需要在「當前看未來」,而不是「臨時抱佛腳」,而不是「出了事情在解決」。

荀彧這種工作態度,讓劉羽很滿意,他說道:「大漢有三條龍脈,中龍和南龍的領土都在大漢的掌控之中,唯獨北龍……」

「是該出兵遼東了!是該出兵高句麗了!」

休生養息三年時間,大漢人人如龍,糧食畝產十倍提升,三千多斤的畝產供應,足以讓大漢出兵作戰,持續數年之久都不會對大漢國力造成影響。

這就是劉羽與民休息、養精蓄銳的戰略儲備。如今隨著天星的加持,龍脈的開啟,更是得到巨大的突飛猛進的加成。而準備就緒後,他自然需要開疆拓土了。

第一個目標,就是遼東和高句麗!

當初天下四分五裂、群雄割據,劉羽可是清晰記得,遼東公孫康可是支持曹操的!

況且東北可是有肥沃的黑土地和大平原啊!

幽州遼東因為有長白山等天然屏障,路途遙遠崎嶇,再加上東北苦寒,出兵進攻勞民傷財。當時正值平定戰亂、天下統一,劉羽這才擱置。

但擱置不代表他忘記了!

如今,時機到來了!

劉羽很想看看,大漢三條龍脈全部激活,又會有怎麼樣的盛況呢?!

「臣等/末將遵命!!!——」

眾將領激動不已,對於他們而言,隻有戰爭才能讓他們開疆拓土、封狼居胥,乃是將士最熱衷、最直接的擢升方式。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