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優越棉線廠(1 / 1)
吃完早餐,三人便乘坐三角雞來到了工業園。
這次不同於在省內,三人在粵省都屬於沒有關係也找不到路,隻好一一登門拜訪去找路。
彼時,G城的工業園區規劃約為427.78公頃,也就是4.28平方公裡。
有多寬呢?
相當於600個標準足球場,1足球場≈7140㎡。
這麼大的工業園區,莫說是謝妍,就算是馬耀和鄭仕裕也是第一次看見。
鄭仕裕由衷的感慨,內陸發展已經差不了香港許多了,甚至有些慶幸自己提前來內陸投資。
謝妍多加了點錢,包了一個三角雞師傅一整天。
三角雞師傅就這麼帶著三人在工業園區裡麵挨家挨戶的找,但凡看見一家紡織產業的公司都要進去拜訪一下。
三人都記不清楚到底跑了多少家企業,也不知道受了多少白眼和歧視。
鄭仕裕都有點繃不住了,起初還有人因為他是港商,給幾分薄麵。
但是一聽說他投資的是內陸,尤其是位於西南地區的S省,都覺得沒有談下去的必要。
的確,他們的原材料很便宜,生產出來的棉線也很便宜。
但是架不住物流貴啊,彼時龍國還沒有完整的物流係統,至少內陸的物流是接近空白。
將棉線從G城運往N城的代價,比棉線本身要貴上許多。
馬耀都已經沒有半點脾氣了,鄭仕裕氣得臉紅脖子粗。
謝妍擺擺手,無所謂。
她堅決要把整個工業園區跑完才行。
也不知道跑了多少家,總算是有一家名為優越的棉線生產廠家,老板是六十歲的中年人,管事的是他的兒子,約莫三十歲的小老板。
在那個年代,十七八歲生孩子的不少,三十歲才生孩子的,更少見。
老板很喜歡自己的兒子,小老板叫黃悅,是個女孩。
女企業家很少見。
黃悅麵對三人時,始終保持著不卑不亢的從容氣度,她靜心聆聽,直至謝妍詳盡地剖析完棉紡行業的現狀與未來展望,全程未發一言,盡顯沉穩。
她的目光中,對謝妍悄然生出幾分興趣,但商場如戰場,豈容兒戲。
謝妍提出先供貨後結算的合作模式,這樣的條件對於資金雄厚的大廠而言或許尚可接受,然而時下正值金融危機肆虐,經濟形勢每況愈下,就連國企也難逃倒閉潮,她又怎敢輕易將信任托付給一家剛經歷改製、底細未明的私企?
黃悅端坐在會議室的主位之上,手中輕握著搪瓷杯子,「謝代表,你的見解獨到且富有遠見,我深表贊同。但作為供貨商最令人擔憂的莫過於貨款回收無門。」
「金星紡織廠雖有國企背景加持,又有鄭老板鼎力擔保,可眼下的經濟局勢,想必你也心知肚明。」
話音未落,馬耀便急不可耐地插話,滔滔不絕地宣揚起金星紡織廠的國企實力,全然未覺黃悅眉宇間已掠過一絲不悅。
謝妍眼見黃悅神色漸顯不耐,終於亮出了自己的底牌,適時打斷了馬耀那滔滔不絕的介紹。
「馬叔叔,您辛苦了,要不然您再休息會?」謝妍溫言以對,遞了一杯綠茶給馬耀。
隨即從包中取出她的摩托羅拉手機,「黃經理,我明白您心中的顧慮,是擔心我們公司的持續運營能力。」
「我有一位朋友,名叫羅傑·米勒。」
此言一出,黃悅的眉頭不禁微微蹙起。
她亦是常春藤名校的金融管理專業出身,對於羅傑·米勒的家族及其聲名,自然有所耳聞。
隻是她無論如何也無法將眼前這位年幼的女童與那位聲名顯赫的羅傑·米勒聯係在一起,更不敢相信她們之間竟會有交集。
「哦?」黃悅神色平靜如水,眉眼間未泛起絲毫疑惑或懷疑的漣漪,隻是語氣平淡地反問一句,「你所說的,莫非是沃瑪超市龍國總裁羅傑·米勒?」
謝妍嘴角微微上揚,勾勒出一抹淡淡的笑意,卻並未即刻作答。
她隻是默默地掏出手機,撥通了那串號碼,聲音輕柔而清晰:「先生,我是Amy,不知您今晚上是否有空?我想請您共進一頓晚餐。」
電話那頭,羅傑·米勒的聲音微微一滯,似是對這突如其來的邀約有些意外,但很快便恢復如常:「是Amy啊,好,那晚上見。」
謝妍從容地掛斷電話,隨後優雅地轉過身,目光落在黃悅身上,輕聲問道:「黃經理,不知今晚上您是否方便,一同吃個便飯?」
黃悅聞言,不禁微微一愣。
她先是驚詫於眼前這個小丫頭竟有著如此流利純正的英語口語能力,緊接著又對她為人處世的圓融手腕感到驚訝。
這般心智與手段,若換作是一個成年人,恐怕連自己也要忌憚三分,未必能是其對手。
謝妍此舉,無疑是在巧妙地展示自己的實力與人脈。
而黃悅心中,也悄然升起了一抹好奇與期待,她倒是真想去看看,謝妍是否真的與羅傑·米勒有著那般交情。
若是真的如小丫頭所說,她認識羅傑·米勒,想必金星紡織廠的成品要進入沃瑪超市也是水到渠成。
他們優越棉紡能跟著搭上順風車自然是求之不得,不過是壓一個月的貨款,他們公司賬上的現金和流水都足夠支撐。
黃悅原本的計劃就是尋找轉型的機會,現在瞌睡來了枕頭也給送上來,何不順勢而為。
她不再多說什麼,而是讓工廠的技術管理人員帶著三人一同去參觀工廠的生產車間。
技術員引領著三人,自車間起始,至每一道工藝流程,均進行了細致入微、毫無遺漏的講解介紹。
棉線生產的工藝流程,很簡單:原棉入場,先經手工精心揀雜,剔除其中夾雜的異物。
隨後進入梳棉環節,產出生條。
接著是頭道並條與二道並條,逐步優化棉條的質量。
之後紡成粗紗,再進一步紡為細紗。
細紗經過絡筒工序,再經蒸紗定型,最終成包入庫。
隻是他們踏入清花車間,映入眼簾的是堆積如山的原棉包,空氣中塵雜肆意彌漫,仿佛置身於一片混沌之中。
老式的A035混開棉機正發出震耳欲聾的轟鳴聲,工人還需不時手動調節打手間距,以維持機器的正常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