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落戶桃源村(1 / 1)

加入書籤

裡正在聽聞宋芸晗的打算後,決然讓自家留下。

此消息於逃荒隊伍中傳揚開來,亦有二十來戶人家選擇留駐,多為平素與宋家親厚的人家。其餘留下之人,乃沿途無所依憑的老幼。

這些人中有路引的僅占微末之數,即使到了禮縣,能如願進城的,也寥寥無幾。

左右皆為無根浮萍,倒不如跟隨有能耐之人覓得一處青山安身,自此安享太平。

宋芸晗一路所為,眾人皆看在眼中,她家有路引尚選擇落戶此處,他們又有何猶疑?

跟風之人到底隻占逃荒大部隊的少部分,更多的還是選擇繼續前往禮縣,朝廷明令接收難民,賑災糧想來是有的吧?

望著宋芸晗一行脫離隊伍紮入山林,唏噓者有之,嘲笑之人亦有之......

皆是些莊稼地裡刨食的人家,搭建房屋自然不在話下。

圖省事的用附近的樹木和竹子作為框架,從周邊割取茅草大量覆蓋在屋頂牆壁,搭成簡易茅草屋。

或是就地取材,利用河邊的泥土混合稻草等材料,製成土坯磚。然後用這些土坯磚搭建房屋,這種土坯房相對較為堅固。

講究點的,則到山裡砍伐足夠的木材搭建木屋。

日子總算有了盼頭,即便餓著肚子乾活,人們亦是勁頭十足。

宋芸晗手頭人力充足,且不乏壯勞力,索性一步到位,組織著人嘗試搭建起混凝土房屋。

從無到有,耗時頗長,隻得暫且搭建幾個窩棚以作過渡。

別家房屋搭建得熱火朝天,她家這一反常之舉引得眾人紛紛前來觀望。

諸多鄉人圍攏至近前,隻見宋芸晗指揮眾人從河中掏來黏土,堆起土窯,又從山裡背來一批批木頭,悶燒成木炭還不算完。

更有大背簍小背簍從河灘倒騰來成堆貝殼,倒入土窯之中。

十來個土窯日夜不停開燒,壯碩的漢子們熱得衣衫盡濕,那白白的粉末自土窯而出,令眾人驚嘆不已。

「這莫非就是石灰?我隻於早些年間看到村中富戶修房時用過,宋姑娘當真能耐,居然懂得這麼多!」

宋芸晗毫不藏私,引得好幾戶人家竟自家屋子也不蓋了,專程跑來偷師。

眾人分作兩撥,除卻給土窯看火添柴的,餘下之人也未閒著。

比照著宋芸晗的示範,將黏土填進模子製成磚頭坯型,置於陰涼處陰乾數日。待石灰煆燒完畢之時,這頭的磚坯也能著手裝窯燒製了。

宋芸晗所燒乃是青磚,無論實用抑或美觀,皆勝於紅磚。

歷經十八日連續燒製,方得出爐。

磚塊燒至特定溫度後潑水冷卻,令磚坯於窯內發生還原反應,方可成青色。

接著宋芸晗又指揮人將石灰再度煆燒,而後依比例與黏土、水混為泥漿,以微火烘烤,使其自然乾燥固化,從而得來類似水泥的材料。

過程殊為不易,歷經月餘方得了閒暇。

如今人多,宋家築起一座三進院落,引得周遭羨煞不已。

青磚房落成,尚餘下不少磚塊,宋芸晗毫不吝嗇,悉數打包贈予旁的人家。

這些人家湊到一處商議,索性搭夥又燒製了幾批青磚,此乃後話,暫且不表。

男人們忙於修房之事,各家女眷則相聚一處,領著老人孩子開墾荒地。

日頭過盛時,便背起背簍進山覓食。

背倚群山,日子漸有奔頭。大夥整日疲累,沾床即睡,卻也覺格外充實。

二十八戶人家湊成此村,宋芸晗眾望所歸,本應被推為村正。可她無心管村民那些雞毛蒜皮的瑣事,遂將此名頭交予了裡正老爺子。

「你啊,」趙老爺子從裡正淪為村正也無得失心,笑著捋著花白的胡子看向宋芸晗,「丫頭,給咱們村取個名吧。」

自此村子有了名,名曰桃源村。

田地多開墾於河邊,土壤肥沃,奈何月份不佳,已然錯過一年中耕種的最佳時段。

此時已至仲秋,按理說本該選蕎麥、綠豆,黍子這類耐旱且生長周期短的品種以作為補種作物。

然而在逃荒路途,眾人隻顧填腹,哪還顧得上糧種,皆已統統進了肚子。

除卻裡正家和宋家尚存有糧種,其餘各家唯有乾瞪眼的份。

買糧種?沒戲,一來拿不出錢財,而來周邊可沒糧種可賣。

裡正留足自家所需,將可分的蕎麥種悉數分了出去,眾人走投無路,又求到宋芸晗這來。

宋芸晗欣然應允,約定好收獲時歸還半數田地所得,在裡正見證下擬好見證文書並畫押,終得來糧種以播種。

村民們被她所求半數利息所震撼,雖如願借得土豆種,卻因不明產量,心頭隱有忐忑。

胥國人此前從未聞土豆為何物,隻當她吹噓,宋芸晗除卻公開言過一次土豆產量頗大之後,便未再作解釋。

多說無益,唯有眼見方能為實。

裡正老爺子為表對宋芸晗的支持,分出家中一畝土地也種下土豆。

地頭上,趙家三個成丁埋首刨坑,吭哧吭哧將催芽完成的土豆苗挨個埋進坑裡。

碩大一個土豆被切成小塊,每塊保證有1-2個芽眼。後又將切好的土豆塊在切麵處裹上草木灰,放置合適的地方進行催芽,待芽長至1-2厘米左右才移栽到地裡。

這法子是宋芸晗手把手教的,眾人學得皆格外認真,隻盼望收獲時產量當真能如她所言。

否則等入了冬,這裡的人大抵已餓得死絕了。

溫月娘肚子愈漸大,走一步便叫人看了膽戰心驚,終日被拘在屋裡養胎。

這日她不依不饒求了許久,總算求得婆母鬆口,提著裝滿飯菜的籃子,步履蹣跚地踏入自家男人勞作的田間。

剛放下籃子,溫月娘欲呼喚自家男人前來用飯,怎料,驟然一陣劇痛襲來,她身子不由自主地彎下,歪倒於田坎之上。

「啊——!!」羊水已破,她頓覺孩子即將臨世,「當家的,快去尋家裡人來......」

周遭勞作之人旋即圍攏過來,趙有耕更是心急如焚。

眾人忙不迭將溫月娘抬歸家中,村裡有接生經驗的老婦亦被急切請來。

然而,生產進程卻極為艱難,每一回陣痛都讓溫月娘幾近昏厥,汗水浸透了她的衣衫。

時光緩緩流逝,她力氣漸盡,可孩子卻遲遲未生,穩婆麵色愈發凝重——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