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悄悄努力,然後驚艷所有人(1 / 1)

加入書籤

武英殿。

朱元璋考較諸王。

「你們在外歷練三個月,可有什麼感觸?」

肅王朱楧:「民風淳樸,人敦本業。」

遼王朱植:「百姓充實,府庫衍溢。」

岷王朱楩:「好玩好吃的地方很多!」

朱允炆道:「上下交足,軍民胥裕,百姓安居樂業,不愧洪武之治!」

朱允熥:「民生多艱,百姓不易。」

朱允炆立馬抓住漏洞:」洪武盛世,中都鳳陽府治下,何來民生艱苦?」

專挑好聽的說?

朱允熥反擊道:「惠王少出中都,自然不知軍戶失田之苦,更不懂匠戶為工錢而發愁,甚至喪命。」

眼瞅著老朱臉色不好看,自己說的好像噴子。

朱允熥忙補充道:「我朝天下初定,天災頻發,百廢待興,民生多艱,但也正因為如此,皇爺爺才能宵旰圖治,以安生民,有了治世局麵。」

「然而不乏仍有奸臣欺民,給朝廷抹黑,挖國家牆角。」

一番話下來,即將引出勛貴侵占軍田之事、以及江夏侯殺匠戶一事。

哪知,朱允熥失算了。

朱元璋壓根不問:「有感觸就行,你們這三個月沒算白跑一趟。」

下麵直接換了個話題。

「我大明內外共有多少衛所?」

朱元璋目光在諸王身上掃視一圈:「知道的出來說話。」

全國那麼多地方,誰知道啊。

一個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一時間無人答出。

上前一步,朱允熥答道:「回皇爺爺,我大明內外衛所三百二十九,守禦千戶所六十五。」

「好!」

朱元璋又問:「全國軍隊總數多少人?」

這次,朱允炆上前一步搶答:「回皇爺爺,全國軍隊總數共一百九十一萬餘人。」

衛所數量知道了,乘以每個衛所的固定人數,就是總人數了。

這麼簡單的算術題,玩的就是速算!

自上次大本堂算術輸給朱允熥,朱允炆便開始苦學算術,今日終於大放異彩,在皇爺爺麵前露麵。

這裡唯一的變數是守禦千戶所,因為人數不一定。

有的守禦千戶所下轄是兩個普通千戶所,有的下轄三個千戶所。

所以朱允炆回答是一百九十一萬餘人,誤差在一萬人以內。

幾位親王驚訝地看著他,佩服他的算術能力。

朱允炆則沾沾自喜,坐等皇爺爺誇獎。

哪知,朱元璋說道:「允熥,你說說。」

朱允熥不暇思索,脫口而出道:「孫兒所知,我大明全國軍隊總數是一百二十一萬四千九百二十三人。」

都數量精確到個位數了?

朱允炆微微一驚,旋即道:「與額定兵員差了近七十萬人,這怎麼可能!」

打臉的場麵來了。

朱元璋麵露驚疑:「允熥,你是如何知道的?」

顯然,老朱肯定了這個答案。

朱允熥回道:「孫兒在鳳陽府練兵,向開國公、魏國公等人學習軍陣戰法,又對我大明全國各地的衛所,都有了解過。」

魏國公徐允恭在中軍都督府任職,主管的就是衛所。

隨便一問就知道了。

沉迷於自己算術成就上的朱允炆還是不服氣,質問道:「按照全國衛所數量,軍隊總數約有一百九十萬,為何差了這麼多?」

朱允熥笑了笑:「這就是現實與理想的差距。」

軍戶逃亡,吃空餉的現象總歸存在。

一向理想化的朱允炆或許很難理解這些。

當然,明初的軍官吃不了什麼空餉,頂多侵占軍戶田地。

因為朝廷養軍隊,壓根不花錢。

明朝衛所兵製中的軍屯製度就很好地解決了軍隊財政、糧餉的問題。

屯田是軍隊各級官員的重要職責之一,餉糧基本上自給自足。

朱元璋自豪地道:「國家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全仰軍屯。」

直到嘉靖年間,明軍屯田才大壞、屯田收入不及洪武年間的三分之一,衛所製度基本崩壞。

到了明末,因沒錢沒餉沒糧,明軍的戰鬥力變得十分拉胯。

沒錢誰還替朝廷賣命?

可以說,隻要明軍足餉足糧有田地,生活有盼頭,明軍能把韃子揍出翔來!

提到軍戶,朱元璋決定深入考察諸王鳳陽歷練的成果。

「朱楩,你來說說,步軍總旗月收入多少?」

「啊這......」

岷王朱楩一陣撓頭。

他在鳳陽雖說也在歷練,參與操演,不過大多時間是在周邊玩耍。

一會兒去中都城逛街,一會兒去長淮衛住幾天。

最遠的跑到宿州,說是到孝慈馬皇後老家瞧瞧。

「允炆,你來說說。」

朱元璋開始點名。

朱允炆原以為會考軍陣戰術,故而提前準備了一個多月,哪知考的竟是後勤......

他哪裡知道這些,兀自緊鎖眉頭,看著朱元璋連連搖頭。

「允熥。」

所有人的希望朱允熥再度出來展現自己,他輕鬆回道:「步軍總旗月支米一石五鬥,小旗一石二鬥。」

「還有呢?」朱元璋神色中帶著欣慰。

朱允熥道:「民匠充軍者八鬥,牧馬千戶所一石,民丁編軍操練者一石,江陽橫海水軍稍班,碇手一石五鬥。」

「軍士陣亡如何補貼?」

「陣亡病故軍給喪費一石,在營病故者半之。」

「恩軍呢?」

充軍戍邊的罪人叫做恩軍。

朱允熥道:「恩軍家中四口以上一石,三口以下六鬥,無家口者四鬥。」

「軍士月鹽如何支取?」

「有家口者二斤,無者一斤。」

朱元璋一連問了十幾個問題,朱允熥對答如流。

他將衛所軍士月糧月鹽、戰馬、軍器、棉花、冬衣和鹽專賣等收入的供給情況回答的明明白白。

學霸的表演,讓諸王無地自容。

連朱允炆都為之嘆服。

朱允熥麵露微笑,心說這次鳳陽歷練,你們是去度假鍍金。

而我,是去提升自己!

不僅搞經濟賺錢。

還搞軍隊建設,在軍中發展人脈。

全方位發展自己的勢力!

短短三個月,朱允熥已初步搭建好了自己的幕府框架,隻等往後蓬勃發展!

「朱桂!」

朱元璋又點名代王。

「全國上百萬的軍隊,尤其是塞北之地人吃馬嚼的,當屯糧不足時該如何解決?」

朱桂想了想,回道:「當屯糧不足時,可以用民糧運往,讓商人出糧塞下,換取政府鹽引。」

邊境急需軍糧,朝廷需要從內地購買糧食。

但買糧的開銷極大,如何不花一文錢就能搞到糧食呢?

朱元璋想到了開中法,朝廷招募商人以糧換取鹽引,商人們鹽引領取對應的鹽,然後去賣。

歷代朝廷實行鹽鐵專賣,鹽的成本極低,而且生產簡單量大。

用鹽引換糧食,這買賣穩賺不虧。

朱元璋又問寧王朱權:「塞北缺戰馬,當如何解決?」

朱權道:「如十三哥所言,以開中法解決,缺糧就讓商人用糧食換鹽引,缺戰馬就讓商人用馬匹換鹽引,靈活機動及時補充了軍餉不足。」

「好!等過了年,你們就去塞北就藩。」

朱元璋十分欣慰,終於放心。

身為塞王,熟知開中法是基本操作。

若代王和寧王答不出,朱元璋恐怕會暴起揍人。

眼下,蒙元勢力雖已被趕出中國,但其軍事勢力仍然較為強盛。

他們雄踞北方草原地區,時刻準備南侵,大有卷土重來之勢,是大明的最大威脅。

再加上西北、雲南等邊疆地區也不安穩,大明的軍事壓力極大,所以朱元璋十分注重軍隊發展。

這次武英殿考較,朱允熥毫無爭議成了最優。

他在朱元璋心中的分數,由七分增加到了九分,直追燕王朱棣。

至於朱允炆,原地踏步。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