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趙尚書的生意經(1 / 1)

加入書籤

紮堆的匠戶中,有一個身穿緋袍的官員在呼喝。

「嚴部堂!」朱允熥沖他打招呼。

那官員是工部尚書嚴震直,先前吳王府改造工程,就是他親自指揮的。

「見過諸位殿下!」

嚴震直忙的灰頭土臉,上前挨個作揖。

晉王世子朱濟熺笑道:「堂堂工部尚書,怎親自來監工?」

「臣也沒辦法啊,匠戶太多幾乎是舉家聚於京師,不方便管不說,人員太多還會造成混亂。」

嚴震直搖頭。

這些匠戶來自全國各地,口音不同,有的人不會說官話,溝通起來十分困難。

朱允熥問:「那你在這忙啥呢?」

嚴震直回道:「臣將他們編好姓名、行業,準備上奏陛下改為每家抽一人服役,餘者各回家鄉,平日在家勞作,往後有役按籍輪番召用。」

匠戶的家庭,往往是一家幾口都是匠戶,乾活了全家出動。

「嚴部堂,你這法子好啊!」

朱允熥表示支持。

這位新上任的工部尚書,是個做實事的人!

嚴震直嘆氣道:「哎,便是這樣,如此多的匠戶也用不完啊!」

蓋十六座酒樓而已,二十多萬人確實多了。

用不到的人,朝廷自然不會給他們工錢,長此以往,怕會在京師造成隱患。

用不完?我可以幫你用啊!

朱允熥笑吟吟道:「孤給他們安排任務。」

「願聽吳王殿下指教。」嚴震直一副洗耳恭聽狀。

「吳王殿下!」

「吳王殿下!!」

一處工匠紮堆人群中,突然跳出來一個瘦弱的老頭。

他驚喜中帶著急切,不斷呼喚:「吳王殿下!是小人啊!」

老頭聲音急促,聽起來像是說:吳王殿下是小人。

引起了更多人的關注。

「是他?」

老頭撲倒麵前,朱允熥看清了模樣,想起了此人。

鳳陽府修中都外城門的那個老工匠!

「你們退下!」

朱允熥伸手製止了上前抓人的王府護衛,和顏悅色地道:「老人家,怎麼回事?」

自從老朱賜下一百八十個王府護衛,他每次出來,明裡暗裡跟著幾十個保鏢。

「吳王殿下,小老兒終於遇到您了啊!」

老工匠留下了辛酸的淚水。

「老人家,有話慢慢說。」朱允熥神情凝重。

......

戶部尚書,趙宅。

「老爺,鳳陽府那邊出問題了!」

老管家推門而入。

書房內,戶部尚書趙勉正在作畫,神情淡然道:「慌慌張張成何體統,且慢道來。」

老管家放緩了聲調,說道:「有匠戶上訪到京師,在江東門遇到了吳王殿下......」

趙勉手中的毛筆一頓,一滴墨濺在宣紙上,栩栩如生的畫卷,幾乎要作廢。

匠戶本來受工部管轄,之所以和戶部扯上關係,自然是因為錢的事。

上次鳳陽府工匠討薪被周德興殺了十人,朱允熥以王令從鳳陽府的庫房中取來銀錢發給工匠們。

這筆錢,引起了鳳陽府和戶部之間的扯皮。

最終戶部把錢給了鳳陽府,填了這筆漏洞。

結果工部又到戶部要錢,說是中都那邊匠戶的工錢又得結了。

戶部說已經發給鳳陽府了。

工部說那是之前三個月拖欠的,近兩個月的還沒給。

而戶部堅持說發給鳳陽府的那筆錢就是最近兩個月的,包括年後一個月的工錢。

因為各衙門即將放假提前預支了,加起來正好也是三個月。

總而言之,上次吳王從鳳陽府取的錢,戶部不認賬!

各衙門之間扯皮,這就導致匠戶們的工錢再次被拖欠。

這次匠戶們沒敢鬧,擔心自己也被殺。

幾個工匠按照先前吳王的指示,進京告狀。

他們頂著大誥,默默上訪。

然而走到半路,被抓了回去......

唯有一向低調寡言的老工匠,趁著這次工部召集入京,找機會上訪。

「這幫刁民!不體諒朝廷的難處!」

扔掉毛筆,趙勉憤憤道。

其實匠戶都不算「民」,他們的地位比奴役稍微高一點。

拖欠他們的工錢怎麼了?

這種階層的人,告官有用?

還敢進京?

誰給的膽子?

趙勉發出指示:「你親自去一趟鳳陽府,請江夏侯務必彈壓!」

管家悄聲回道:「江夏侯來信,他已經在殺了,又殺了七八個告狀的,直接在半道動的手,扔進長江了,神不知鬼不覺。」

「嗯,很好!」

有江夏侯周德興坐鎮中都,趙勉提起的心很快放下。

捂嘴,我們是專業的!

唯一的變數是麵見吳王的那個匠戶,得找個機會除掉......

「對了,你說惠王殿下也在?」

老管家回道:「惠王殿下和晉王世子,燕王府的大王子都在。」

趙勉點頭:「備轎,去一趟王府。」

......

惠王府。

趙勉打量了一圈,皺眉道:「幾日後便是惠王殿下的誕辰,怎麼王府一點動靜都沒有?」

王府長史黃子澄道:「趙翁容稟,是惠王殿下不許大操大辦。」

大明官場上,三品以上的大員,德高望重或位高權重者,方稱之為「翁」,也有稱老先生。

他不許,你就不辦了?

趙勉直接無語,不由斥道:「你們這些當臣子的,能有點眼力?此事本官由親自操辦,你忙你的去吧!」

惠王朱允炆不在王府,應該在外還未回來。

這個當口,趙勉已經找到了京師有名的戲班子,並返回家中與戲班老板談合作。

「聽說你們來福班是江南最好的戲班子。」

班主垂首道:「不敢當,都是大家的抬舉。」

趙勉悠悠道:「三日後,也就是臘月初五,你們去惠王府慶祝誕辰,大唱三天是何價格?」

「能為惠王殿下慶賀,是我們的福氣,再者是部堂老先生您親自點名,小民哪敢收錢。」

「荒唐,是你為惠王慶賀,還是本官為惠王慶賀?」

班主秒懂,忙道:「老先生恕罪,是小人僭越了。」

說完,伸出一根手指報價:「一百兩銀子。」

趙勉搖了搖頭,老板以為他覺得多在砍價,不由心中暗罵。

來福班好歹在京師裡有名氣,一百兩銀子已經是最低價了。

哪知,這位戶部尚書卻說道:「既然班子裡有江南最好的伶人,價格肯定不低,就按這個數來吧!」

說著,趙勉伸出五個手指。

五百兩?

班主瞪大了眼睛:「太多了吧?」

市場價大唱三天最多二三百兩,遇到大戶人家打賞,也不會超過四百兩。

堂堂戶部尚書,砍價往上砍?

趙勉皺眉:「怎麼,不能唱?給惠王殿下慶賀,你要本官找個草台班子?」

「能唱能唱!」

班主也是老江湖,眨眼便懂,當下拜倒:「感謝老先生提高班子裡伶人的身價,打響小的戲班子的名聲。」

說著忙從袖口掏出一塊上好的玉佩遞上。

「這是一點心意,請大人笑納。」

「放肆!你把本官當成什麼人了?」

趙勉大怒,甩袖道:「管家,送客!」

班主惶恐,轉身離去。

又聽身後趙勉說話了:「對了管家,大功坊有一家字畫店,聽說還不錯,你送完客幫我買幾幅畫回來。」

「是,老爺。」

管家應聲,看了班主一眼。

得虧班主是生意人,不然很難領略其中之意。

「哎,現在這些當官的,真精啊!」

暗自搖頭,班主笑著離開,前往大功坊買畫。

俗話說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朱皇帝反貪深入骨髓,官員不敢明目張膽的貪,但應對的妙法多多。

這個趙尚書,為了搞外快,找戲班這點小事都不讓下麵官員去安排,足見其謹慎。

自古什麼錢最好賺?

當然是朝廷的錢!

惠王誕辰請的戲班,這銀子開銷走的是戶部公賬。

班主送禮走的是字畫店,還是管家收的,趙勉全程沒動過手。

現在戲班子賺了,趙尚書也賺了。

班主甚至懷疑,那字畫店是不是趙尚書開的......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