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整頓京營(1 / 1)

加入書籤

徐浪想都不想,緩緩說出了幾個名字:

「大名府知府盧象升,告假歸鄉的稽勛司郎中孫傳庭,遊擊將軍黃得功,曹文詔,再加上曹文詔的侄子曹變蛟。」

「這五人都是萬人敵的存在。」

崇禎的臉,頓時笑成了菊花狀。

這一回出來見仙師,他可賺大了,不但獲知了,往後自己有大把的銀子進賬,而且,找到了大明未來的出路。

盡管心中還是有一些疑問,但是,接下來的大略,已經確定了下來。

把大明建設成工業國,就可以擺脫王朝三百年亡國的宿命!

按照仙師所說,富國強軍就可以解決內憂外患!

崇禎心中,前所未有的輕鬆!

「古有諸葛隆中對三分天下,今有仙師煤店談中興大明!哈哈哈哈……」

徐浪真想賞徒兒一個腦瓜崩:

「八字都沒一撇的事情,你得意個啥呢!崇禎皇帝優柔寡斷搖擺不定,搞不好你我的小命都要丟掉。悠著點吧!」

「這些話轉告王承恩的時候,注意一下語言藝術,可別把自己的小命搭進去!」

對於徐浪這樣的態度,崇禎已經習以為常了。

不就是不相信朕嗎?

朕一定乾個漂漂亮亮給你看!

「徒兒曉得。」

懷著愉快的心情,崇禎告辭徐浪,離開了店鋪。

回到皇宮。

崇禎也顧不得吃完飯,立即召見了掌印太監、東廠提督曹化淳。

他把盧象升,孫傳庭,黃得功,曹文詔,曹變蛟的名字,告訴了曹化淳。

要求曹化淳,盡快把這五個人給他找來。

然後又立即召見了李邦華。

「李愛卿,你上任兵部左侍郎,也好幾天了,對我大明如今的軍隊,可有什麼看法?」

李邦華微微抬頭,瞄了一下崇禎,欲言又止。

「有些話,臣不知當講不當講。」

大明軍隊如今,已經糜爛不堪,但是這個話直接對皇帝說,似乎有點不妥。

崇禎一招手:

「但講無妨。」

得到皇帝的允許,李邦華也不藏著掖著,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大明如今的軍隊,積弊已久,已經弱如扶病,如果拉上戰場,將是不堪一擊。」

「特別是京營,這個大明最強軍,現在已經是空有其表。」

「哦?」

崇禎示意李邦華繼續說。

李邦華痛陳其弊:

「京營坐糜糧餉的情況極其嚴重,編製十一萬三千二百人,但是實際人數,隻有三萬多!」

「而且京營的這三萬多人,充斥著大量的勛貴各府家丁。」

「京城個勛貴家,但有事務,皆是差遣京營士兵,充當仆役。」

啪!

崇禎猛地一拍大腿。

火冒三丈!

崇禎知道京營存在著極大的問題,但是他萬萬沒想到,大明的最強軍,京營已經糜爛至此!

「豈有此理!」

「這是朕的軍隊,還是那些勛貴的軍隊?」

「朕命你,即日起,全力整頓京營!清除積弊!盡快還朕一支能戰之師!」

怪不得,大明十幾年後會亡國!

內裡都已經壞透了!

這樣子下去,能不亡國嗎!

李邦華麵露喜色:

「謹遵聖諭!」

李邦華這兩天,已經開始嚴肅京營的紀律,恢復操練。

但是他頭再鐵,也知道,勛貴集團這個龐然大物,不是他一個兵部侍郎惹得起的。

所以即使氣憤填膺,有的東西,李邦華也不敢輕易觸碰。

但是現在有了皇帝的聖諭,他就可以放開手腳,大乾一場了!

……

第二天早上。

李邦華給京營來了一個集結大點卯。

他要做一個大事情:

清理京營中吃空餉的人員!!!

太嶽公張居正這樣的強人都不敢真正去觸碰的事情,他李邦華幾天要真刀真槍的全力整頓!

但是京營的官兵,顯然還沒意識到,他們將要迎來一場大風暴。

「這個兵部侍郎不懂規矩呀!」

他們對李邦華近日的嚴肅紀律,已經吐槽不止,想不到今日竟然來了一個京營大集結。

「這混球想乾嘛呀!他以為自己是誰呢!」

「拿著雞毛當令箭!現在兵部尚書是袁可立,可不是他李邦華。」

「……」

隊伍中,那些官兵用遠近可聞的音量,在吐槽著。

李邦華聞言,神情冷峻:

「督察官!把帶頭喧嘩者拉出來,各打十軍棍!」

這一下,仿佛捅了馬蜂窩。

那些京營官兵們,炸鍋了。

「你敢!」

「你算是個什麼東西!」

「……」

這個時候,京營裡的可都是勛貴子弟,不是伯爵的庶子,就是某某國公的親屬,根本沒把李邦華放在眼裡。

但是李邦華可不慣著他們:

「執法吧!」

督察官和督察隊都是李邦華為了整頓京營,專門帶過來的親信,合計500人,荷槍實彈,隻聽李邦華一個人的命令,可不管勛貴子弟的叫囂。

「啊啊啊啊……」

下一刻,操場上響起了陣陣慘叫聲。

「你給我等我!」

「老子饒不了你!」

「……」

那些被打的人,一邊慘叫,一邊兀自在那裡叫囂。

不過其他的官兵,倒是閉上了嘴巴。

雖然他們囂張,不把李邦華放在眼裡,但是明顯會吃板子的事情,他們可不會傻乎乎的去做。

打完板子,李邦華開始點名,他隨機抽出了一個名字:

「李大錘!」

「……」

回答李邦華的,是一片沉默。

「李大錘!有沒有到場!」

「李大錘休沐了!」

李邦華又查休沐表,但是並無李大錘的休沐記錄。

「胡扯!今天不是李大錘休沐!」

「無故缺勤,來日打十軍棍!」

「明日再不來報到,開除李大錘的軍籍!」

「你敢!」

剛才應聲那人,此時發出一道咆哮。

「這京營不是你李邦華的京營!」

一直以來,京營不都是勛貴子弟的養老營嗎?

同時也是勛貴吃空餉的最佳場所。

餉銀高,沒風險。

隨便掛些名字上去,隻管吃餉就行了。

這已經成了京營的潛規則,連張居正都隻能是睜隻眼閉隻眼,你李邦華算個什麼東西!

但是李邦華可不吃這一套:

「來人!將咆哮者,拉出去打十軍棍!」

轉過頭,李邦華又點了一個名字:

「劉小刀!」

還是無人應答。

「劉小刀!明日不來報到,開除軍籍!」

李邦華又隨機點了一些名字。

但是大部分都是掛名的,根本無人在場。

這樣的情況下,點名顯然已經不能解決問題了。

「督察官,即刻起,按照在冊軍籍,逐一核查官兵身份!如有吃空餉者,全部開除!」

李邦華這條命令,讓京營瞬間就炸了鍋。

「你不能這麼做!」

「你會吃不了兜著走的!」

「……」

這一下,引起了京營官兵的眾怒!

他們一個個叫囂了起來。

李邦華視若無睹,拂袖而去。

但是那些嬌貴的京營勛貴子弟,可不打算就這樣算了。

「大家都不要去!」

「對,集體不配合!看他怎麼核查!」

「明天就叫言官狠狠參他一本!讓他立即滾蛋!還想查我們?」

「……」

李邦華的做法,顯然超出了京營官兵的底線。

他們頓時鼓噪了起來。

「肅靜!肅靜!」

「再有叫囂者,軍法處置!」

饒是督察官高聲鎮壓,也無濟於事。

這個清算大核查,頓時就進行不下去了。

遠遠看著這一切的李邦華,暗暗搖頭。

整頓京營,困難重重啊!

今天這些動作,隻是他對勛貴們的一個試探而已。

整頓京營能否順利進行,還要看明天勛貴們的反撲力度,以及皇帝的支持度。

然而當天下午。

李邦華想不到,他就迎來了兩個不速之客。

「李邦華!你給我出來!」

「立即給老子滾出來!」

李邦華很懵逼。

自己堂堂的兵部左侍郎,在別人的嘴裡,成了什麼了?

左右連忙稟報:

「侍郎大人,外麵是當今國舅、都督同知,周鑒周公子,和成國公世子朱重茂朱公子!」

李邦華這下明白過來。

感情是這兩位勛貴子弟,受了自己整頓京營消息的刺激,跑來鬧事了呀。

當下李邦華讓左右侍衛,把人帶了進來。

「你二人擅闖公衙,意欲何為!」

見到這兩個紈絝子弟,李邦華毫不客氣的怒喝。

周鑒,即使當今周皇後的弟弟,國丈周奎的長子。

周皇後得道,周家父子跟著雞犬升天,周奎今年剛剛升任了五軍都督府左都督,周鑒也順勢被封為都督同知。

論品階,左都督是一品,都督同知是從一品,比李邦華這個正三品的兵部侍郎高多了。

但是實際上,明朝中後期,五軍都督府已經沒有實權。

兵部才是五軍都督府的頂頭上司。

所以,李邦華麵對此二人,根本也無需客氣。

「李邦華,你想霍亂京營嗎?我勸你立即住手!否則後果自負!」

周鑒指著李邦華的鼻子,叫囂。

周鑒和朱重茂都是聽家丁說了李邦華要清理空員的事情,氣憤不過,不約而同的,跑了過來。

京營的餉銀,是大明軍隊裡麵最高的。

他們隻需要掛一些名字上去,每個月就可以領取一大筆銀子。

這也是京城勛貴的常規操作。

沒想到李邦華這個愣頭青,剛剛坐上兵部侍郎的位置,就對他們這些吃空餉的人,舉起了殺威棒,你叫他們如何能夠忍得?

朱重茂也是麵露凶光的瞪著李邦華:

「你以為,京營是你能夠撒野的地方嗎?」

「識相的,就給我立即收手!要不然,你的仕途也就這樣子到頭了!」

李邦華大怒:

「大膽!爾等竟敢威脅本官!」

「耍什麼官威呢!」

然而,周鑒和朱重茂根本不把李邦華當一回事。

「我等皆比你尊貴!你見了我等,怎可如此無禮!」

見狀,李邦華知道,自己在這兩個紈絝的麵前,是沒有道理好說的了。

當下隻好喝令左右侍衛:

「轟出去!都給我轟出去!」

……

李邦華的舉動,毫無意外的,震驚了京城所有的勛貴。

勛貴寄生京營,這不是從嘉靖朝就開始的事情嗎?

上百年來,不一直是這樣嗎?

強勢如張居正,不也沒能拿京營怎麼樣嗎?

一個小小的兵部侍郎,就想砸他們的飯碗?

俗話說,斷人錢財如殺人父母。

聽到消息,京城的勛貴,一個個無不三屍暴跳。

於是,很快的,勛貴們就聯合了起來。

他們發誓要扳倒李邦華,讓這個不知死活的東西,在朝堂再無立錐之地!

第二天早朝。

崇禎皇帝收到了疾風驟雨一般的彈劾。

彈劾的對象,一致的指向了一個人:兵部左侍郎李邦華!

「臣彈劾李邦華濫用刑罰,戕害京營官兵!」

「李邦華作威作福,將京營搞得烏煙瘴氣,請陛下處置之!」

「兵部左侍郎李邦華自上任以來,不思報效朝廷,以整頓京營之名,大肆排除打擊異己,欲把京營變成其私器!望陛下嚴懲!」

「……」

群臣這一波輸出,足足持續了半個時辰之久!

崇禎頓時就覺得有點招架不住了。

但是崇禎也知道,自己沒有退路。

若是不能做出改變,十幾年後,等待他的,就是亡國和自縊。

然而如何妥善處置勛貴的問題呢?

崇禎一時還拿不定主意。

「此事暫且不議!」

「諸位愛卿,還有別的事情啟奏嗎?」

「陛下,京營就是我大明安邦定國之本,萬萬不可縱容李邦華動搖國本啊!」

然而,在勛貴集團的推動下,群臣們可不願意就此放過。

「臣跪請陛下嚴懲李邦華!」

「李邦華不適宜留在兵部,請陛下將其撤離!」

「……」

崇禎見群臣說來說去,隻是死死咬住李邦華不放。

已經不耐煩了:

「退朝!」

當下不顧群臣的反應,直接退朝。

這讓下方站立著的李邦華,臉色一片陰暗。

這時,他差不多是被滿朝文武孤立了。

如果崇禎皇帝頂不住壓力,將他撤離,那一切都是白忙活。

李標,範景文,徐光啟,麵麵相覷,都是神色黯然。

他們都知道整頓京營,利國利民,剛才也幫李邦華說過話。

然而,他們三個人的辯駁,根本抵不住百官,以及禦史言官們的吐沫星子。

在群臣排斥的目光之中,四人結伴退出了皇極殿。

「諸公,或許我們應該去拜會一下仙師了。」

徐光啟此時提議道。

他沒有忘記皇帝之前的提醒,遇上疑難之事,可去請教仙師。

現在他們幾個「皇黨」,可不是陷入了危難之中嗎?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