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一個非常好的台階(1 / 1)
在遠處。
一座茶樓的二樓雅間上。
徐孚遠和夏允彝、陳子龍淡然的這看著一切。
三位好友對視一眼,同時舉起了茶杯。
他們沒有說什麼,但是一切盡在不言中。
很顯然,崇禎皇帝的決心堅強如鐵。
很慶幸,他們選擇了配合。
早早的,在限定的時間之前,他們三家就已經繳清了所有的欠稅。
否則,很可能當眾挨板子的王時敏,就是他們的下場。
現在是,絕大多數的江南士紳,都選擇了抗稅,隻有他們三家積極的選擇了配合皇帝的清剿行動。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他們在拭目以待。
到了第二天。
張國維求見崇禎皇帝,將昨天的追繳情況,稟報給了皇帝。
「請陛下恕臣擅作主張之罪!」
報告完昨天的情況,張國維立即請罪。
因為他擅作主張,法外開恩,給江南士紳寬限多了期限之外的一個時辰。
這導致,大半的江南士紳,在這個時辰之內,選擇了補交欠稅,隻剩下一小半的江南士紳,選擇頑抗到底。
徐浪看著這一幕,微微頷首。
這個張國維做事,果然是果決而又靈活。
果然歷史上的能臣,都不是泛泛之輩啊。
崇禎沒有怪罪張國維,反而大加贊賞:
「張愛卿,你做得很好!」
「懲罰不是目的,追繳欠稅,剎住江南士紳這股拖稅漏稅的歪風邪氣,才是朕的根本目的。」
張國維這樣做,能夠挽救大半的江南士紳。
不得不說,這也是一件功德。
果然,師父認可的人,都是大才啊。
「但是,這是一個開始,新政即將推廣到南直隸,江南士紳肯定不會老實,你這個應天巡撫,可要幫朕把好關啊。」
張國維叩首:
「臣願為陛下赴湯蹈火,在所不辭!保證將新政順利推廣到南直隸各州府。」
崇禎頷首,露出笑容。
如果新政能夠順利推廣到南直隸,那麼,等於是說,他這個大明皇帝,將可以解救大明大半的勞苦百姓。
「稟陛下,此次清剿行動中,江南士紳徐孚遠,夏允彝,陳子龍,早早的主動繳清了欠稅。而且這三人,都是江南有名的大才子。接下來,這三人或許可以給陛下提供一些臂助。」
「哦?」
聞言,崇禎有些驚訝。
昨天江南士紳圍攻東園的聲勢,崇禎是親眼所見,感觸良深。
那可是大幾千人!
也就是說,幾乎江南所有有頭有臉的士紳,都選擇了和他這個皇帝對抗。
想不到,在這樣的背景下,竟然有士紳主動配合清繳,交清了所有欠稅。
「這幾個名字,朕好像在哪裡聽說過?」
隨即,崇禎突然發覺,這幾個名聽起來很熟。
徐浪在一旁笑而不語。
先前王承恩向他求助辦報事宜的時候,就曾向他說起過江南的著名才子,這裡麵就包括了徐孚遠,夏允彝和陳子龍三人。
當時徐浪給出的答案是,事不可為。
不曾想,這三人這麼快就可以轉過彎了,投入了皇帝一方的陣營。
王承恩此時連忙提醒:
「萬歲,之前奴婢也曾向萬歲提起過,這三人都是江南頂尖的大才子,希望他們能夠為萬歲所用。」
崇禎這時終於想了起來,微微頷首:
「對!你想請他們來給你辦報紙。」
「師父,既然他們現在已經主動示好,我們是不是可以順水推舟,請他們來大明日報主持工作?」
徐浪立即搖頭:
「三人也都是大才,全部放在一個大明日報,那是巨大的人才浪費。」
「依我看,隻需要陳子龍一人,就足以辦好《大明日報》。」
在歷史上,陳子龍文才斐然,在文學上建樹頗豐。但是在官場,並沒有什麼亮眼的表現。
這個時候,把陳子龍放進文學領域,讓他專注筆耕,或許更加利於陳子龍的發展。
而夏允彝和徐孚遠不僅有氣節,而且頗有整治軍事才能。日後,這兩人可以入朝大用。
「哦。」
崇禎思索著。
半晌之後,微笑道:
「把徐孚遠和夏允彝留在身邊,先做個中書舍人,再視後效漸漸大用。師父你覺得如何?」
徐孚遠即是前首輔徐階的後人,而且本身又有才華,甚至通過師父的途徑,崇禎已經獲知了,徐孚遠也是一個很有氣節的人。這樣一個存在,必須要大用啊!
夏允彝沒有祖上的關係,但是自己足夠優秀,有品有行,那就行了。
隻要用好了,這兩個人,未來妥妥的會成為大明朝的棟梁之材。
徐浪有點意外的看著這個徒兒。
想不到這個徒兒,也這麼開竅了,懂得給自己培養後備人才了。
當下點頭道:
「這當然好。」
實際上,徐浪通過原本的記憶,很清楚,徐孚遠和夏允彝雖然都很有才名,但是在科舉一途,並不順暢。
都是考了幾十年,才獲得了功名。
徐孚遠是1599年出生的人,一直到1642年,才考中了舉人,古人早熟,差不多從十歲開始就參加科舉考試。
所以保守估計,徐孚遠至少考了三十年,才考中了舉人。
夏允彝的情況好一點。
他是在22歲的時候,考中了舉人,但是往後一直停滯不前。
一直到41歲,才考中了進士。
可以這麼說,徐孚遠和夏允彝人生中最黃金最美好的時光,都是在屢試不第中度過。
現在崇禎直接提拔他們做近臣,倒是免了他們跎蹉歲月之苦。不失為一個好事。
得到了師父的肯定,崇禎心情大悅:
「大伴,立即擬旨,朕要召見徐孚遠,夏允彝和陳子龍三人。」
「遵旨!」
王承恩領命。
心中大喜。這一下,他可以從大明日報中,抽身出來了。
雖然說,那種掌控輿論的感覺很好,但是說實話,他老王不是那塊料呀。
實在沒人的時候,頂一下還可以,但如果讓他一直擔任《大明日報》的總編,那就真的太為難他了。
現在好了,終於有人來接替他的擔子了。
他老王也可以從大明日報中脫身了。
當下,王承恩立即擬旨。
張國維看到自己隻是隨便提了一嘴的三個人,立即受到了皇帝的重視。
心中欣慰不已。
這算是對徐孚遠,夏允彝和陳子龍三人的投桃報李,也會對他這個新任應天巡撫往後的工作,產生積極的影響。
懷著愉快的心情,張國維告退。
送走了張國維。
崇禎又命令王承恩加派人手,加緊在南直隸各州府,建立大明皇家商貿集團公司分部以及各種工坊。
……
這個時候。
夏允彝和陳子龍兩人,正齊聚徐孚遠的家中。
「你道,我們能不能進入皇帝的法眼?」
此時,陳子龍說出了心中最關心的一個事情。
夏允彝沉吟著。
抿了一口小酒,然後才道:
「十有八九能成。」
徐孚遠和陳子龍都是滿懷期待,看著夏允彝。
「此話怎講?」
這個時候,徐孚遠和陳子龍兩人都隻是秀才,夏允彝好一點,但也隻是一個舉人。他們這樣的人,能夠直接進入皇帝的法眼?
雖然說,早早的主動繳清欠稅,他們就是沖著博取皇帝青睞而去的,但是實際上,他們並不敢抱太大的希望。
夏允彝智珠在握:
「皇帝對待負隅頑抗的人,會舉起屠刀,但是同時也需要一個積極的引導。」
「而破格啟用我們,就是一個非常積極的引導。可以借此瓦解江南士紳對抗朝廷的意誌。」
「當今皇帝有魄力有手腕,我相信皇帝會知道怎麼做,才更利於新政的推廣!」
「報!」
就在此時,徐府門子突然來報。
「欽差、秉筆太監王承恩前來宣旨!」
聞言。
徐孚遠和陳子龍一陣驚愕。
緊接著,三人相視而笑。
果然,崇禎皇帝是一個按照他們的想法辦事的「好皇帝」呀!
於是徐孚遠命令仆人搬出香案,然後,三個人同時迎了出去。
「草民徐孚遠!」
「夏允彝!」
「陳子龍!」
「參見王公公!」
三個人在中堂見到了王承恩,齊刷刷的向王承恩行禮。
王承恩很意外,嗬嗬一笑:
「喲!你們三個人,都在這裡呀!」
「那倒省了咱家一番麻煩。」
「徐孚遠,夏允彝,陳子龍聽旨!!」
徐孚遠,夏允彝和陳子龍三人,鄭重其事的,齊刷刷的跪了下去。
王承恩宣旨:
「奉天承運皇帝,製曰:今有江南士紳徐孚遠,夏允彝,陳子龍主動清繳欠稅,精神可嘉,可為標榜。朕聞你三人皆頗有才學,特封,陳子龍為《大明日報》總編,負責《大明日報》日後的編撰運營工作!
封,徐孚遠,夏允彝為直文華殿中書舍人,協助皇帝處理政務!欽此!」
「……」
聽了這道聖旨,三人的心中,盡皆駭然。
夏允彝已經料到,為了樹立正麵典型,崇禎皇帝會封賞他們。
但是夏允彝沒料到,崇禎皇帝竟然如此的重用他們。
別看中書舍人這個官職不高,隻是一個七品的小官,但是,這可是皇帝近臣啊。而且,本身夏允彝也隻是一個舉人而已,徐孚遠更加隻是一個秀才。
現在皇帝直接讓他們擔任中書舍人,那屬於是破格提拔他們了。
而且中書舍人時常陪伴在皇帝左右,隻要做好了,就可以簡在帝心。
是一個非常好的入仕的台階。
陳子龍更加是驚喜交加。
此時的他,隻是一個秀才而已。
但是竟然可以擔任《大明日報》這樣的輿論喉舌的總編,堪稱是一步登天。
在江南士紳和崇禎皇帝的這一場輿論戰中,但凡是有點腦子的人都可以看出來,《大明日報》在這裡麵充當了什麼樣的角色。
尤其是在連續的刊印了這麼多期之後,《大明日報》已經成了江南讀書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
在這樣的情況下,他這個《大明日報》的總編,想把誰描成黑的,或者是描成白的,那隻在他陳子龍一念之間!
等於是少走了二十年彎路呀!
人生如此,夫復何求!
「微臣,謝陛下隆恩!!」
懷著激動和驚喜,三個人齊刷刷的叩頭謝恩。
王承恩將聖旨,交到了三人的手裡。
「走,隨咱家去麵見萬歲吧!」
徐孚遠,夏允彝和陳子龍三人隨後去麵聖,履職,自不必細說。
……
然而這個時候。
江南的百姓們,對於皇帝的新政,早已經是翹首以盼,望穿秋水。
在各個百姓聚集的地方,百姓們都在議論著皇帝今日的一連串行動。
「陛下聖明呀!真的是真刀真槍的收拾那些士紳老爺們!」
「連數百年來的欠稅積弊,皇帝都有魄力革除,這一次,新政推廣應該是沒問題了!」
「聖天子當世啊!我等百姓之福呀!」
「……」
在窮苦百姓聚集的一些建議茶樓,百姓們更加是對崇禎皇帝的新政,進行了展望。
「皇帝收拾完了江南士紳,下一步應該就是推廣新政了吧?」
「期待一個月三兩銀子工錢的活計!」
「皇帝雷厲風行,老漢我覺得,一個月之內,必有消息!」
「……」
此時的江南百姓,對於崇禎皇帝已經有了相當的信心。
因為這些日子,一直有人在身邊,給他們宣讀《大明日報》。
通過報紙,南京的百姓們進一步了解了,大明皇家農投集團公司和大明皇家商貿集團公司給百姓帶來的,不可思議的福利和待遇。
而且百姓也看到了,崇禎皇帝對耍賴的江南士紳,是真的絲毫不留情麵。
這讓南京的老百姓越來越相信,皇帝真的是來解救他們的。
沒看平時騎在他們頭上,作威作福的士紳大老爺們,都被皇帝給收拾了嗎?
看樣子,他們的好日子,真的要來了!
隻是,等待的日子,注定是難熬的。
三天過去了!
七天過去了!
十天過去了!
然而,崇禎皇帝許諾的很快要建立的大明皇家農投集團公司和大明皇家商貿集團公司,百姓們連個影子都看不到。
這天,昌隆茶樓二樓雅間裡,張溥和張采看著滿樓的人都在議論、期待崇禎皇帝的新政。
兩人心中非常的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