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眾生相(1 / 1)
劉虞聽到劉辯的話,誠惶誠恐的對著劉辯說道:「殿下折煞臣了,老臣隻是一階老朽,怎可當的起殿下的皇叔祖。」
劉辯笑嗬嗬的說道:「皇叔祖可不能如此,否則讓父皇知道,父皇不得訓斥與孤。」
劉辯說完,看到劉虞還想說什麼,卻是一揮手,對著劉虞說道:「皇叔祖這是讓孤在外邊站著不成?」
劉虞這才發現,自己出來迎接劉辯,竟然一直站在刺史府大堂門前,急忙連道慚愧,然後將劉辯與郭嘉二人迎進了大堂內。
劉辯自然是坐在刺史府內的首位,劉虞坐在右側首位,郭嘉坐在劉虞下手。
劉虞在眾人落座之後,閒聊了幾句,有些猶豫的開口說道:「太子殿下此次前來是?」
劉辯也沒見怪劉虞如此詢問,畢竟自己已經來幽州許久,劉虞早就想要拜訪,但都被劉辯讓人擋了回去,而如今自己竟然主動來刺史府了,如果要是沒事才怪了。
劉辯點了點頭,然後看向郭嘉。
郭嘉會意,對著劉虞說道:「刺史大人,殿下得到消息,匈奴邀請了大漢周邊的各大異族前來會盟,又有消息傳來,匈奴兵馬異動,而且烏桓境內兵馬也在調動,因此我等懷疑,烏桓可能會借道匈奴,讓其劫掠幽州。」
劉虞本來平靜的臉,在隨著郭嘉話語的不斷敘述,也是慢慢的變化著。
等待郭嘉說完之後,劉虞一臉不敢相信的看著郭嘉說道:「此事當真?
老夫這些年來對烏桓也算是仁至義盡,想來其不會如此忘恩負義才是?」
劉辯看了看劉虞,心中也是一嘆。
想到,劉虞在前世的記憶,作為幽州牧,統領幽州軍政大權,但對於異族是各種懷柔,但對於公孫瓚卻是不斷打壓,最後死於公孫瓚的馬蹄之下。
這讓劉辯不由得感嘆,要知道,古代,或者說前世也有很多這樣的人,寧與友邦,不予同胞。
最鮮明的就是宋朝,清朝。
宋朝說起來,軍事可能拉跨一些,但實際上也不是那般弱,但隻要異族打,不管輸贏,那就是割地賠款;
要是大宋境內有個農民起義,或者什麼土匪叛亂,那是各種剿匪,打不過就詔安,然後用嫻熟的政治鬥爭滅了你!
清朝也是如此,八國聯軍,哪個打進來,那是各種條約各種簽,各種銀兩各種賠;
但農民起義呢,太平天國也罷,戊戌變法也好,那都是玩命的鎮壓。
劉虞也是這般,對烏桓是,要糧食給糧食,要布匹給布匹,最後怎麼樣?
但劉辯也不打算改變他,畢竟劉虞也是一個忠臣。
之前就說過,作為一個掌權者,沒有人會不喜歡忠臣。
因此劉辯說道:「皇叔祖莫要著急,本次孤前來見皇叔祖,也正是考慮到我等消息是否有誤。
更何況,我等隻是防患於未然。
我大漢乃是禮儀之邦,怎會無辜興兵討伐呢。」
劉虞聽到劉辯的話,心中也是大定。
郭嘉則是在旁邊撇了撇嘴。
劉辯看了一眼郭嘉,然後瞪了其一眼。
郭嘉急忙收斂表情。
劉虞又對著劉辯說道:「太子殿下,既然有可能烏桓與匈奴勾結,老臣年邁,殿下於並州大破匈奴,因此老臣會上書陛下,將幽州一並托付於殿下。」
劉辯卻是沒想到劉虞竟然會這般,仔細的看了一眼劉虞,發現其眼神清明,沒有任何對權利的留戀。
但劉辯自然不會直接接受,而是說道:「皇叔祖年輕力壯,正是大漢棟梁,孤年幼,並州一地就已勞心費神...」
劉虞聽到劉辯的話,心裡不由得暗罵一聲:「狡猾奸詐之徒,你來此地不就為了收攏幽州之權,還假托匈奴異動,烏桓借道。
幸好老夫不是留戀權勢之人,要不然真要折在你這了。」
但臉上依舊平靜,眼神也甚是恭敬。
劉辯自然不知道劉虞心中所想,因此開口說道:「既然皇叔祖如此說了,孤就先代皇叔祖施政於幽州,等父皇旨意再說如何?」
劉虞聽到劉辯的話,自然是點頭應諾,隻是心中又在嘀咕道:「還等父皇旨意,你家那老子哪有如此當皇帝的,一個太子,盡攔並州軍政大權,哪怕禁軍也是其麾下。
老夫這幽州怎麼了,有什麼特殊麼,還不是你們父子倆一句話的事情。」
當然這話,劉虞自然沒有開口說出來。
劉虞與劉辯,郭嘉兩人閒談過後,用過午餐,也就告退了下去。
別問為什麼告退下去,都說過了,他已經將幽州政權交付與劉辯。
劉辯自然不無不可。
等劉虞回到自己屋內,手下鄒靖也是跟了進來,對著劉虞行禮問道:「主公今日是為何?」
劉虞看了看鄒靖,這是自己的心腹手下,也是頗有才能,於是開口說到:「老夫乃漢室宗親,這天下都是我等劉姓的,既然儲君要取幽州,老夫如何能不給?
更何況,當今陛下雖然風評不好,但陛下平外戚,誅宦官,又開黨錮;
這四海雖然不太平,國庫無餘錢;
可並州軍掃匈奴,禁軍也是枕戈待旦。
如此想來,陛下雖不是什麼明君,但想來也不是什麼昏君。
而陛下都能將並州賜予太子,老夫為何要做那不識好歹之人?」
劉虞說的很亂,但鄒靖自然卻是聽明白了,也是明白眼前自己這個主公的意思。
明白劉虞心中所想,乃是為了大漢,為了陛下,怎會在意手下之權勢。
因此對著劉虞說道:「主公心懷天下,屬下萬感佩服。」
劉虞擺了擺手,臉上露著一抹向往之色的說道:「老夫乃大漢皇叔,自然要為大漢而拋肝瀝膽,區區一刺史之位有何可惜。」
劉虞說完之後,心中滴血的說道:「鬼才舍得刺史之位,大漢有幾個刺史,這可是封疆大吏。」
劉虞的心裡活動,鄒靖一臉佩服的說道:「大人真乃國士。」
……
幽州刺史府內!
郭嘉又和劉辯擺起來棋盤,手持白子與劉辯廝殺著。
自打劉辯的棋藝升到中級,郭嘉基本上就沒有怎麼贏過了,而郭嘉又是執拗的性子,不服輸,因此隻要有機會就和劉辯下棋。
但劉辯卻是有些興致缺缺,因為根據係統的評價等級,初級已經是人間決定,升到中級,就已經算是入道。
因為不想郭嘉太過失望,劉辯還得時不時的故意輸上一次,因此很是無奈,隻能通過聊天來緩解無聊之感。
「奉孝,你如何看劉虞將幽州交付與孤?」
郭嘉下了一子,然後開口說道:「殿下棋藝,嘉甚是佩服,但這看人嘛,嘉卻是不得不說,殿下將人看的太過善良了。」
劉辯有些疑惑的看著郭嘉,有些不太明白郭嘉的意思,但卻發現郭嘉不想再往下說了,劉辯也是明白過來,這是又感覺贏不了了,耍了個盤外招啊。
劉辯瞪了郭嘉一眼,很巧妙的將這一盤棋輸了。
郭嘉贏了棋,笑嗬嗬的對著劉辯說道:「殿下,劉刺史可不是想將幽州托付於殿下,而是不得不為之。」
「不得不為之?」劉辯有些疑惑的問道。
「孤雖有改天換地之心,但孤現在了沒有入住幽州之想啊?」
郭嘉聽到劉辯的話,哈哈的笑道:「殿下,人無傷虎心,虎有害人意啊!
世間之人,皆多是以己度人。」
劉辯聽到郭嘉的話,也是點了點頭。
……
洛陽!
劉宏坐在案幾之後,手裡拿著酒杯,看著台下的侍女翩翩起舞。
張讓躬身伺候對著劉宏說道:「陛下,有消息傳來,異族有異動。」
劉宏放下酒杯,拿過書信,看了看之後,隨口說道:「無妨,太子在幽州呢。」
張讓張了張口,想說什麼,但最後還是沒有開口說話。
劉宏看了看張讓,明白張讓是有些擔心,不由得好笑著說道:「你這老奴,朕尚且並不擔心,你這是作何姿態。」
張讓看到劉宏的臉色,知道劉宏現在心情很好,也是大著膽子說道:「陛下,請恕老奴死罪,老奴知太子有曠世奇才,但太子如今負責並州軍政,黃巾剿匪,如果再有異族叛亂...」
劉宏看了看張讓,然後嘆了一口氣,說道:「讓父,你也跟了朕許多年了,如今該有的都有了,還要掙什麼呢?」
說完之後,也不等張讓說話,又開口說道:「太子在並州主政,區區一年,但錢糧充裕,交通便利,人人有衣穿,人人有飯吃,人人有房住。這是為何?
太子太並州實施軍製改革,如今兵將同心,甲胄精良,弓馬嫻熟。這是為何?
太子在並州收攏土地於官府,興盛商業於民間,大行工匠之術,考核讀書人於麾下,頗有百家爭鳴之像。這是為何?」
劉宏連續的三問,讓張讓有點不知道怎麼說了,張了張嘴,然後低下了頭。
心裡嘀咕道:「死何進,咱家要是在相信你,咱家就不得好死。」
原來張讓今日和劉宏說話,其實是何進找到了他。
不要以為什麼外戚和宦官不合,那都是扯淡,這年頭,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劉辯在並州的施政,怎麼可能不得罪人,基本上除了在並州之人,其他的哪個不對劉辯咬牙切齒。
也正因為這般,何進和張讓有了聯係,其實最近不止何進與張讓有聯係,哪怕是袁逢的袁家最近也與張讓關係好了起來。
但今日聽了劉宏的話,讓張讓突然明白過來,自己可不能再這樣下去。
劉宏剛剛的話,顯然是在點醒自己,如果自己在不知好歹,估計等著自己的,就不是劉宏那輕飄飄的話了。
張讓很明白劉宏的心思,畢竟從劉宏往上數,基本上皇帝都可以稱之為高危職業,說沒就沒了,如果說沒有貓膩,哪個人敢相信。
也正因為如此,劉宏一直表現的很是昏庸。
但現在不一樣了,因為劉辯的出現,禁軍已經牢牢的把握在了皇家手裡,劉宏自然不在擔心自己的安全,雖然想要變得賢明起來,但學壞容易,學好難啊!
昏庸了這麼多年,怎麼可能突然變得賢明起來,也正因為如此,劉宏就更加加大了劉辯的權利,畢竟自己不賢明,那就好好享受生活,事情有自己兒子辦,這樣挺好。
想明白這些之後,張讓直接對著劉宏跪了下來,對著劉宏說道:「陛下,老奴有罪啊!」
劉宏沒有搭理張讓,喝了口酒,等待了一會兒,然後說道:「行了,滾吧!」
張讓如蒙大赦的連滾帶爬的出去了。
……
何府!
何進一臉橫肉的坐在首位,何苗坐在下首。
何苗看著何進說道:「大哥,陛下還沒有動靜,那張讓真的可信嗎?
要不我們去找找妹妹?」
何進惡狠狠的呸了一聲,然後說道:「老夫如何知道,我們那好妹妹,兒子做了太子,哪裡還會念著咱們自家的情意。
至於張讓那狗奴才,咱們自然是指望不上他的。」
「那大哥,我們要怎麼辦?」何苗有些慌。
何進有些恨其不爭的看了一眼何苗,然後開口說道:「其他人都無所謂,我們是什麼身份,外戚,當今太子乃是我等外甥,這等身份還要指望誰。」
何進說完之後,眼中閃過一絲精芒。
何苗看著眼前的何進,身子一抖,急忙低下頭,不敢看有些瘋狂的何進。
……
青州。
「劉將軍,今日老夫就先回去了。」孔融臉色紅潤的對著劉備說道。
劉備一臉恭敬之色的對著孔融行禮道:「那先生慢性。」
而就在孔融剛走兩步,準備上車的時候,劉備卻是湊在孔融身前,對著孔融說道:「先生這幾日就莫要出門了。」
孔融聽到劉備的話,有些詫異的看著劉備,想要聽聽劉備的解釋,但劉備卻沒有在多說什麼,隻是對著孔融拱了拱手。
孔融麵帶疑惑的登上了馬車。
夜晚,龔家府邸。
龔景看著堂下的奴仆,嘴裡說道:「你確定劉備說讓孔融這幾日不要出門嗎?」
「大人,小的是親耳聽見的,而且當時路上行人不少,許多人都聽見了。」奴仆對著龔景說道。
龔景聽完奴仆的話,心裡開始嘀咕起來:「劉備是要出城迎戰黃巾軍了嗎?
想來應該差不多了,畢竟黃巾軍這等匪徒可不是正規軍,如果時間一長,定然會去下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