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逢良友知行合一(1 / 1)

加入書籤

卻說當日,子瑜從泰山郡動身前往江東的時候,孫尚香也孤身前往荊州劉表處。

別看孫尚香年紀尚幼,但自小有著和傳統女性截然不同的桀驁個性,而且才智敏捷,剛強勇猛,頗有孫策的風範。

見到劉表之後,一番『父兄雖亡,然非死於荊州之手,實亡於冀州袁紹之挑撥』的言論,成功說服了劉表。

不但歸還孫堅孫策屍首,而且還親自前往江邊祭祀兩人。

之所以如此順利,一方麵是劉表見她年幼,多少得顧及顏麵,總不能落下『欺負稚兒』的名聲吧。

另一方麵也是因為孫堅和孫策已經死了,孫家唯一能掌兵的也隻剩下孫堅的弟弟孫靜,不足為慮。

而事實也的確如劉表所料。

孫堅和孫策的葬禮結束之後,孫靜第一時間掌握了兵權,並且發書荊州,主動跟劉表言和。

欺負年幼的侄子一向是叔伯最擅長的事情。

對此,吳夫人也是無可奈何,誰讓孫權年紀太小了。

但凡孫權年滿十五,她肯定要跟孫靜爭上一爭。

事到如今,吳夫人也不願意繼續留在這裡了。

繼續留在這裡,隨著孫權一點點長大,孫靜肯定會越來越忌憚,擔心孫權會跟他爭權。

索性去投靠她的弟弟,丹陽太守吳景。

一眾孫堅舊將也都理所應當的選擇跟隨孫靜。

唯有一人例外:祖茂。

祖茂是最初跟隨孫堅的人之一,如果能夠活著,到了孫權時期妥妥的三朝元老。

當然,東吳三朝元老的頭銜含金量不太高。

運氣好的話,從初平二年開始跟隨孫堅,建安五年過年之前就能混上三朝元老的頭銜,總共還不到十年的時間。

不過祖茂運氣不好,沒有活到那個時候。

原本,在跟隨孫堅討伐董卓的時候,他就因為替孫堅引開華雄追兵而戰死了。

不過在這個世界,發生了一點變化。

引開華雄之後眼看必死之局,關鍵時刻,他覺醒了第二道天命,也正是憑借著那道天命,祖茂成功逃得一命。

祖茂有自己的想法。

早年黃巾之亂,孫堅聚義兵討賊的時候,祖茂就開始跟著孫堅。

這麼多年,絕對算是孫家元老。

可是他的能力他自己也知道。

論實力他不如黃蓋,論功勞他不及程普、韓當。

以往孫堅在的時候,作為元老,他自然地位超然。

可是現在如果跟著孫靜,過往的資歷可就沒有太大的用處了。

最主要的一點是,他一向和孫靜不和,如今若是跟著孫靜,怕是會慢慢被邊緣化。

所以,祖茂主動提出護送吳夫人一家老小。

一方麵是為了報答孫堅的知遇之恩,另一方麵也是趁機離開,也好另尋安身之處。

孫靜當然知道祖茂是什麼意思,但也沒有阻攔。

他本來也看不上祖茂,願意走就隨他吧。

有祖茂的護送,一路上自然順利。

祖茂再怎麼樣,也是『內感養神』境界的修者。

正所謂:以神禦氣氣無傾,氣裡神凝意不縈,時照上宮常內定,玄中氣化化神清。

修行一途,共分五大境界:引氣入體、守身煉氣、氣定歸玄、內感養神、神蘊天地。

每個大境界又分為九個階段。

達到內感養神境界,絕對算是二流武將了。

如果沒有大纛和軍陣的壓製,麵對散兵遊勇,足以在百萬軍中殺個七進七出!

可是人倒黴起來,喝涼水都塞牙。

吳夫人帶著一家老小走到半路上,吳景得到袁術的命令,前往秣陵攻打笮融。

前方戰亂,無法通行。

沒奈何,一家人隻好暫且在曲阿安身。

這還是孫尚香第一次體會到什麼叫做顛沛流離。

再加上她雖然覺醒了天命,獲得了吳書,可是吳書所記載的『重臣』卻沒有半點的頭緒。

如此下去,談何繼承父兄遺誌。

年幼的她開始對未來充滿了迷茫。

於是跑到江邊來排解心中苦悶。

她正漫無目的的走著,忽然隱隱約約聽到了擊築而歌的聲音,於是循著聲音找了過來。

然後就聽到了剛才三人的『瑞獸之論』。

孫尚香本以為是隱世腐儒的酒後空談,準備離去。

可就在這時,一句話讓她的腳步為之一頓。

「夫欲成大事者,必先修心,若要修心,需知行合一!」子瑜醉得越來越厲害了,以至於音量都控製不住了。

孫尚香一愣。

知行合一?

她從未聽說過這個觀點。

步騭問出了孫尚香的疑惑:「何謂知行合一?」

酒勁上來,子瑜愈發的高談闊論起來。

「似足下二人這般,隱世於此,一味空想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步騭和嚴畯麵色一僵,麵色都有些不自然起來。

子瑜罵完兩人,長袖一揮繼續高聲語道:「一味空想隻有困難,親身踐行方有答案!」

「知為行之始,行為知之成!」

「以所知引所行,以所行證所知!」

「在行中知,於知中行,此既為知行合一!」

一味空想隻有困難……在行中知,於知中行……

子瑜的話如當頭棒喝,驅散了三人心中的迷茫,撕開了他們躊躇不前的猶豫。

誠然如此!

步騭和嚴畯頓感眼前似有光芒撕破黑暗,照亮天地。

直到此時,他們才發現,原來那對黑暗的畏懼和迷茫,都隻是他們自己的空想。

一味的空想,卻固步自封,從來沒有試著走出哪怕一步。

於是,那空想越積越多,直到遮蔽了他們的心,讓他們對未來愈發的迷茫和恐懼。

而現在,子瑜的一番言辭徹底打開了他們的心。

二人正襟危坐,上身微微前傾:「敢問……」

「敢問先生!」步騭和嚴畯還沒問出,一道稚嫩的聲音響起:「敢問先生,如何確定自己所求之事是否正確?」

孫尚香早已經聽得如癡如醉,不知不覺間已經來到了近前,當即忍不住出口求教。

步騭和嚴畯雖然對忽然出現在這裡的孫尚香感覺奇怪,但他們現在根本沒有心情探究孫尚香是誰,為什麼在這裡。

因為孫尚香的問題也正是他們想要問的。

兩大一小,全都豎起耳朵,期待的看著子瑜,等待著他的回答。

子瑜此時酒勁已經徹底上頭了,他勉強睜開惺忪的醉眼,晃晃悠悠的站起來。

「致良知。」

說罷,子瑜邁著輕飄飄的步伐離去。

小樣兒!

自己都搬出王陽明先生的心學了,還拿不下你們?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