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占領陝西,李自成亡!!(1 / 1)

加入書籤

乾軍火炮鋪天蓋地,又擊中火力,不過兩輪炮轟,張獻忠就慘死在乾軍炮火之下,飛灰湮滅!

隻能說,莫裝逼,裝逼天打雷劈!

張獻忠就是下場!

張獻忠慘死,嚇壞了大西軍,十萬大軍慘敗,艾能奇緊急收攏兵馬,望夔州撤退。

不過此時,乾軍卻不願意放過大西軍了!

張禱見張獻忠慘死,毫不猶豫決定痛打落水狗,率領大軍追擊,順便攻打夔州。

值得一提的是,川蜀山路崎嶇,關隘眾多,哪怕乾軍占據火力和士氣優勢,攻打夔州也艱難無比。

艾能奇靠著夔州地利,竟在乾軍強大炮火之下,堅守兩個多月,破了乾軍敵人堅守記錄!

嗯,應該給艾能奇發個獎牌!

可惜艾能奇沒有拿獎牌的機會,他雖然在夔州堅守了兩個多月,但也在最後被乾軍子彈掃死。

艾能奇一死,大西軍士氣崩潰,乾軍順勢占領夔州。

夔州丟失,川蜀門戶大開,張獻忠和艾能奇分別慘死,讓大西軍驚慌失措,人心惶惶的同時,也讓大西軍陷入了內鬥。

主要是劉文秀和孫可望二人,為大西軍主動權,以及是戰是逃,爭論不休!

歷史上二人就不和,有張獻忠壓製,雙方矛盾還不明顯。

如何張獻忠戰死,艾能奇戰死,李定國投乾,大西軍地位就以二人身份地位最高。

劉文秀和孫可望都是張獻忠義子,手中各有一支軍隊。

不管是威望和實力,皆是大西軍最高,下麵人紛紛站隊,或投靠劉文秀,或投靠孫可望。

劉文秀認為,乾軍過於強大,當避其鋒芒,望雲貴方向逃跑,謀求生路。

孫可望則不然,他認為陝西近半落入乾軍手裡,此刻逃跑,就是把川蜀拱手相讓,白白葬送義父基業。

大西軍最好穩打穩紮,依托地利,與乾軍周旋,伺機把夔州奪回來,從而占領川蜀。

劉文秀認為對方是癡人說夢,從乾軍手裡拿回夔州,怎麼可能?

正當兩人為戰和逃爭論不休的時候,陝西戰場再次出現變化。

八月十六日,孫傳庭奇襲榆林,靠著強大軍隊和炮火,當夜拿下號稱九邊之一的重鎮。

消息傳出去,天下再次驚呼,所有人被震驚的頭皮發麻!

那可是榆林啊!

論重要性,絲毫不遜色大同、薊州、山海關的重鎮。

如此重要城鎮被孫傳庭占領,代表陝西順軍,再也無非擋住乾軍腳步。

天下人猜測,最多一個月,大乾天軍就可拿下整個陝西!

是的,到了此時,無論山陝官紳有多討厭乾軍,也該換稱呼,口贊天軍了!

也不知崇禎見到,會不會氣的從棺材裡趴出來?

哦,崇禎被燒成灰了?

那沒事了!

不出天下人所料,孫傳庭拿下榆林,對陝西順軍士氣是致命打擊,瞬間陷入崩潰。

接下來一個月,鄧天泰把優勢發揮到極致,先後拿下了臨洮府、洮州衛、西寧衛、莊浪衛等地。

對此,鄧天泰依然不滿足,在順軍沒反應過來時,又快速拿下了涼州衛、永州衛、甘肅鎮和肅州衛。

至此,陝西除了寧夏,全部落入乾軍手裡!

寧夏的劉芳亮手裡隻有三萬兵馬,知道不可能是乾軍對手,在孫傳庭打來之時,就提前放棄了寧夏,逃往草原,僥幸活了下來。

劉芳亮逃跑,孫傳庭順利拿下寧夏,至此,陝西一統,徹底成為大乾地盤!

短短兩個多月,乾軍就占領了整個陝西,驚的天下人目瞪口呆,同時,許多官紳再次放棄抵抗,決心配合乾軍行事,分田地,遷家族,隻求活命。

當然,那些劣跡斑斑的官紳,自然討不到好,除了僥幸逃脫者,全部被乾軍抄家滅族,田地分給無產者。

孫傳庭拿下陝西固然可喜可賀,盧象升這邊動作也不慢。

盧象同在盧象升命令下,占領汾州周圍地盤,斷絕汾州順軍糧草。

李過忍無可忍之後,決定率軍出城,與盧象升決一死戰!

九月初五,汾州天氣已轉涼,寒風瑟瑟,李過十萬大軍在城外與乾軍一戰。

此次戰鬥,雙方廝殺極為慘烈,戰場一度陷入焦灼,血流成河、屍橫遍野毫不為過。

最終,順軍在強大炮火攻擊下,血肉之軀不敵鋼鐵洪流,損失慘重。

李過戰死,順軍僅有幾千殘軍逃往太原。

此戰之後,明眼人皆知道,李自成已是窮途末路,再也沒有翻盤可能。

前後左右計幾乎都是乾軍,直隸也在乾軍手裡,李自成想要活命,隻能望草原逃竄。

可李自成並非劉芳亮,他有獨屬於自己的傲氣。

李自成好歹也是從銀川驛卒一步步成為占領山陝甚至是直隸的豪傑。

不管如何,李自成自詡頂天立地的大英雄,絕不願意屈服和逃跑!

這與歷史上不同,那時候李自成幾乎占領了天下,一片石戰敗,認為以後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因此,李自成決定逃跑,但此時大勢已去,天下人皆知道,順軍沒有翻盤可能。

李自成就算逃往草原,也不過是苟延殘喘,當個喪家之犬。

這對心高氣傲,誌得意滿的李自成,如何能接受?

於是,李自成集結了太原、山西鎮、大同鎮近三十萬大軍,決定在太原城與乾軍拚死一搏。

劉宗敏、高一功、李過等人先後慘死於乾軍手裡,雙方早已沒有了緩和可能。

太多屬下和親友慘死,讓李自成無比怨恨,他隻想報仇!

哪怕是死,也要撕下乾軍幾塊肉,最好弄死乾軍幾個大將,讓乾皇嘗嘗痛苦的滋味。

當然,李自成也並非莽夫,決戰之前,派人把部分家眷送了出去,逃往草原。

至於以後?

聽天由命吧!

九月二十八,太原城下,一場世人矚目的大戰開始了!

盧象升、孫傳庭等十多萬大軍與李自成三十萬大軍,迎來一次百年難得的大戰。

雙方大軍在太原匯聚了,光戰兵就有四十萬,若加上民夫和勞役,足有八九十萬。

稱一句百萬軍團大戰毫不為過!

這等程度的大戰,哪怕在明末亂世,亦是屈指可數。

這場戰鬥,吸引了太多的人關注!

多爾袞、吳三桂、洪承疇、高傑等人,紛紛派人打探消息,想要盡快得知大戰結果。

李自成若敗,順軍滅亡,大乾一統天下進入倒計時。

李自成若勝,可借助大同和太原步步為營,給乾軍造成威脅,拖住敵人腳步。

三天後,即十月一號,盧象升率先對太原城發動進攻。

戰場轟鳴,槍林彈雨,李自成靠著三十萬大軍和堅城,與乾軍打的有來有回。

廝殺半個月後,孫傳庭和盧象升輪流進攻,用疲兵之計,讓順軍損失慘重的同時,精神士氣衰弱到了極致。

見狀,孫傳庭和盧象升商議,此時是攻破太原最好機會,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當夜,十萬大軍發動夜襲,同時也是總攻,靠著堅韌不拔的意誌和悍不畏死的戰意,乾軍一舉攻破太原城!!

太原城攻破,李自成自殺,三十萬順軍或降或死或逃!

李順政權一朝覆滅,天下誰人能擋!!

大乾兵鋒,勢不可擋!

李自成戰死後,順軍再也沒有了士氣和戰意,盧象升兵不見血拿下了山西鎮和大同鎮!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