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監國太子!景泰帝的第一項考驗!(1 / 1)
殿宇之中。
朱見深此刻有些茫然。
他完全沒有料到,景泰帝竟然直接放權給自己!
這是為什麼?
他到底在想什麼?
自己一個剛剛上任的太子,這就開始監國理政了?
連半分治理政務的經驗都沒有,他朱見深該怎麼辦?
一時間,朱見深陷入了沉思。
太子監國,雖然說頂著這個名頭,但實際上屁權力都沒有,反而責任更大,鍋要背一大堆!
如太宗永樂朝時,永樂帝五次禦駕親征,留太子朱高熾監國理政。
實際上,決定的權力,還是在永樂帝手上。
金陵帝都發生的任何事情,都會由通政使復刻一份送到北平新都,畢竟永樂帝為了方便自己處理政務,特意在北平設了一處行在,與一套朝堂班子。
而且永樂皇帝一旦出征北伐,留守在京的錦衣衛將會被委以重任,時刻監視著這金陵帝都裡的一草一木,太子朱高熾哪裡有肆意妄為的機會。
歷朝歷代的太子,也就隻有在先帝晚年病重之時,才算得上是真正的監國。
但是現在,景泰帝雖然身體出了問題,但肯定不至於連視政的能力都沒有了,至少從他今日表現看來,這位大明天子依舊有著充足的精力,宰執這方朝堂!
所以,這監國之權,其實就是給他朱見深一個學習和掌握各種朝政,了解各個部門情況的機會。
景泰帝看似放權,讓自己監國理政,實則是給了自己一個學習與入手的機會!
至於決定權嘛……自然還是在這位大明天子手中!
畢竟,太子隻是太子,天子始終是天子!
想當年漢武大帝即位稱帝之後,都已經當了皇帝了,就因為政事不再向竇太後報備,想要自己親政,結果差點被竇太後給廢掉了!
朱見深不蠢,他心中清楚自己現在的定位。
事無巨細,都得呈報給景泰帝,等他皇帝陛下拿出決斷。
最多最多,他這個監國太子可以在其中施加一些影響。
不過,踏出這一步的太子,從此就能名正言順的插手政務!
並且,監國太子更可以對天下郡縣諸侯發號施令,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觀念想法,對大明朝廷的某些政策進行微調。
這就是監國太子的權力與義務!
太子還在沉思,群臣卻已經在竊竊私語。
他們同樣沒有想到,皇帝陛下今日轉變如此之大!
不但冊立沂王朱見深為太子,而且直接任命太子監國理政!
不過大明朝由太子監國理政,這是有傳統的,所以朝臣們雖然有些驚訝,但也沒有太大的反應。
自洪武朝開始,高皇帝正值壯年的時候,就開始培養懿文太子朱標,命他監國理政了。
到了永樂朝,那位永樂大帝是位戰爭狂人,在位期間五次揮師北伐,每次出征之後都是由太子監國,以致於朝廷政務幾乎都是太子朱高熾處理,這也算是永樂朝特色了。
現在景泰帝病情加重,任命太子監國理政,群臣倒是也可以接受。
畢竟太子殿下雖然年幼,但是一眾朝堂重臣與內閣大臣都在,這些巨頭大佬從旁輔佐協助,也出不了什麼大亂子。
更何況還有擎天之臣於謙於少保……
嗯?
於謙呢?
他人去哪兒了?
一想到這兒,兵部左侍郎兼左春坊大學士商輅出列奏道。
「太子殿下,敢問昨夜為何宮中異動,甚至連京營大軍都出動了?」
此話一出,全場皆寂靜,鴉雀無聲。
此刻所有朝臣都看向了太子朱見深,他們迫切地想要知道,昨夜究竟發生了什麼驚天變故!
武清侯石亨與兵部尚書於謙,這兩位朝堂大佬始終不見蹤影,更是令群臣安不下心來。
朱見深聞言一怔,腦海中劃過了一道亮光,瞬間反應了過來!
原來如此!
這是景泰帝的考驗啊!
難怪他方才下了冊立太子旨意後,直接起身就開溜了!
景泰帝朱祁鈺這是把石亨謀逆一案,全權交給自己處理啊!
其實昨夜宮變一事,真相究竟如何,大家都是心知肚明。
偏偏難題在於,該如何給石亨等人定罪量刑!
尤其是,現在主審人成了他朱見深這個監國太子!
如果處理得不符合景泰帝心意,隻怕自己這個剛剛上任的監國太子,立馬就會被他給擼了!
一想到這兒,朱見深整個人情緒瞬間緊繃,腦海中不斷思索著周全回答。
良久沉默之後,他這才聲音稍顯沙啞地開了口。
「昨夜,有臣子犯上作亂,私自調兵潛入宮城,意圖謀逆!」
此話一出,滿朝嘩然!
所有朝臣此刻人都傻了,惶恐不安地竊竊私語。
謀逆造反啊!
這可是自大明朝開國以來的第一大案啊!
以前的確有賊子犯上作亂,但這次賊子可是直接潛入了宮城,那意義可就完全不一樣了!
難怪昨夜不但禁軍四衛營全部出動,連京營精銳大軍都迅速進駐了京城布防!
隻是,此刻所有大臣心中都很惶恐,也更加好奇!
那個犯上作亂的賊子,到底是誰?
畢竟這方朝堂之上,能夠私自調兵之人,無非就那麼幾個!
再加上此刻並未出現在朝堂之上的人選,群臣細細琢磨了一下,很快就有了一個可怕的猜測!
隻怕那個謀逆賊子,不是武清侯石亨,就是兵部尚書於謙啊!
於謙於少保,可能性不大,就算不少朝臣都厭惡他太過剛正不阿,但是你不得不承認,人家於少保決計做不出這樣的事情。
那就是……武清侯石亨!
朱見深見百官議論紛紛,直接點了點頭。
「沒錯,正是賊子石亨!」
「石亨知悉皇上病情加重,所以會同王驥、楊善、張輗、張軏、孫繼宗、徐有貞、曹吉祥七人密謀,準備私自調兵入宮,試圖謀害皇上!」
「昨夜四鼓時分,石亨、張軏等人以邊關告急防守京師為名,私自調集一千叛軍進入皇城,而後一行人沖擊東華門,試圖潛入宮城謀害陛下,被錦衣衛首領朱驥與禦馬監太監成敬及時發現,現叛亂已經平息,賊首石亨等人已被打入詔獄!」
「此外,五軍都督府都督張輗與會昌伯孫繼宗在京營調動心腹將士,準備於皇城外策應石亨等人,已被範廣持兵部尚書金令鎮壓,賊首張輗孫繼宗一同打入詔獄!」
監國太子雖然隻有寥寥數語,但是滿朝文武卻是聽得心驚膽寒。
幾乎下意識地,他們都認為自己聽錯了!
畢竟這種事情,根本就不可能發生啊!
那石亨吃了熊心豹子膽,才敢犯上作亂試圖謀逆!
大明開國至今,還從未有外姓將軍敢這麼做,即便他謀害了皇帝陛下,也根本走不出這京師,天下人更加不會認可他篡位弒君!
所以,他石亨憑什麼?
然而陳循、高穀、商輅等朝堂重臣,十分敏銳地聽到了「東華門」這三個字。
幾乎一瞬間,他們就明白了石亨等人的謀劃,驚得頭皮發麻。
什麼「謀逆造反」,那不過是遮羞布罷了!
石亨徐有貞等人,那是想要沖擊南宮,擁立太上皇復辟啊!
畢竟,東華門的東邊,就是東苑南宮,裡麵住著太上皇!
這些亂臣賊子,還真是好大的狗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