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警鍾!武夫勛臣的唯一希望!(1 / 1)
沉默。
死一般的沉默。
一眾九卿大員,內閣重臣,此刻卻是好像全都啞巴了一樣,麵對太子朱見深的詢問,全都選擇了沉默以對。
吏部尚書王直與王翱。
戶部尚書張鳳。
禮部尚書胡濙。
兵部尚書於謙。
刑部尚書俞士悅。
兼任工部尚書的內閣首輔高穀。
都禦史蕭維禎。
通政使薛希璉。
大理寺卿薛瑄。
再加上商輅、彭時、江淵、蕭鎡等內閣重臣。
這些可都是後世頗有賢名的賢臣名臣,諸如於謙王直等人說是流芳百世也絲毫不為過。
但也正是他們,如今麵對太子想要清查江南官田,卻是盡皆選擇了沉默,連一個人選都不肯推薦。
有那麼一瞬間,朱見深是真的感受到了一股寒意。
江南官田不能查嗎?
他們一個個地都在害怕什麼?
還是說這些九卿大員朝堂重臣,都與江南豪族有著利益糾葛?
朱見深深深地看了群臣一眼,隻能忍著心中的悸動,起身直奔乾清宮。
他隱隱覺得,自己好像缺乏了什麼認知,所以現在有些被動了。
乾清宮。
景泰帝精氣神還算不錯,甚至那蒼白麵容上都浮現出了一絲血色。
要是不明情況的人見了,還以為這位皇帝陛下龍體正在恢復,不久後就能重新理政了。
然而,隻有舒良、王誠這些近侍宦官心中清楚,陛下這是在透支自己的生命啊!
朱見深匆匆趕來,有些憂慮的他,並未注意到這個細節。
「陛下,這些文臣當真……跋扈啊!」
景泰帝聞言一愣,隨後示意朱見深坐到自己身前,笑著問道:「怎麼回事?慢慢說!」
朱見深這才將事情經過娓娓道來,並沒有任何添油加醋。
景泰帝聽完後,臉上笑容不減,眼神卻是逐漸冷了下來。
「太子,你有些太心急了!」
「自古當權者首重農桑,這也是我華夏能夠傳承至今的根本!」
「永樂北遷之後,包括江南等地在內的東南四地,湖廣、江西、浙江、南直隸便承擔起了兩京的糧食供給,這其中尤以繁華富庶的江南為最!」
「換句話說,江南是魚米之鄉,重賦之地,大明經濟最繁榮的地方,也是大明王朝的錢袋子!」
景泰帝嘆了口氣,「你突然讓九卿大員舉薦賢良,前去江南清查官田,催繳賦稅,本意是好的,但是你想過沒有,這些文臣會怎麼想?」
「舉薦一個剛正不阿的直臣前去,采取強硬手段,暴力催繳稅糧,一個不好若是激起了江南民變,那京師的糧食供給誰來保證?」
「但舉薦一個左右逢迎之輩前去江南,又絲毫起不到作用,反倒是會打草驚蛇,讓那些江南豪族提前有了準備,催繳賦稅一事更是難上加難!」
「所以,王直胡濙這些人才會選擇沉默以對,就連於謙這等直臣戇臣也不敢吭聲,因為此事乾係太大,他們都不敢去冒這個險!」
話聽到這兒,朱見深也明白了,難怪連於謙方才都會選擇沉默。
說白了,還是因為理念不同。
文臣想要的是一個安穩的朝堂,隻要還能過得下去,他們就絕不會同意貿然行動,生生攪亂這方朝堂。
這也是文臣為何一直拚死維護禮法秩序與祖製祖訓的根本原因!
隻有一個安穩的朝堂,他們這些文人才有爭權奪利施展抱負的機會!
朱見深這個太子想要清查江南官田,這就是插手了王朝的命脈根基——農業!
農桑田地,對王朝而言,就是命脈與根基。
隻是現在的太子朱見深,還不夠資格,對農桑田地指手畫腳。
說到底,他終究還是太子,不是天子。
連景泰帝麵對江南官田一事,都不敢輕舉妄動,更何況是他這個太子?
所以景泰帝才會說他太過心急了,現在不該插手農桑田地。
畢竟現在正值天子向太子過渡權力的敏感時期,一切以安穩為主,誰都不希望再鬧出什麼大亂子,到時候都不好收場。
正是因為如此,王直、胡濙、於謙等重臣,方才都選擇了沉默以對。
想明白了這一點,朱見深也就釋然了。
不過他還是有些不死心,畢竟江南拖欠稅糧的隱患不解決,隻會愈演愈烈,最終造成官逼,民反的可怕局麵。
「陛下,江南官田這個隱患已經到了亟待解決的時刻,稅賦拖欠嚴重,蘇鬆兩府空有重賦之名,卻無重賦之實,鬆江府更是隻能收到賦稅定額的百分之十五,甚至還不如其他中等州府……」
「普通百姓承擔不起那沉重的徭役賦稅,要麼逃亡成為流民,要麼投獻進豪族成為佃戶,百姓苦不堪言,朝廷收不上稅,如此循環下去……」
「太子!」景泰帝有些疲憊地擺了擺手,阻止了朱見深繼續出言。
他朱祁鈺禦極天下八年,做了八年的大明天子,哪裡不明白這其中的厲害關係?
但是,現在不是時候!
「這件事情,等你即位之後,同樣可做,不一定是現在!」
「朕不希望見到,在這個時候,鬧出什麼大亂子,滿朝文武也不希望看見,所以此事暫且作罷!」
朱見深聞言一怔,隻能苦笑著搖了搖頭。
這還是第一次景泰帝否決了他的提議,難道真是因為時機不對嗎?
眼見太子有些失落,景泰帝笑問道:「朕聽說你這回摟了不少銀子,也沒全調撥給湖廣戰師,這是怎麼回事?」
「陛下,湖廣戰局已定,南和伯方瑛一路勢如破竹,臣預計最遲秋收戰事就可以結束,所以要不了那麼多的錢糧。」
「哦?你就這麼看好南和伯?」
景泰帝有些納悶,滿臉狐疑地看著朱見深。
朱見深直接點了點頭,沒有絲毫猶豫。
開玩笑,大明中期最能打的名將,難道還收拾不了幾個苗蠻?
這方瑛隨父征戰,參加了四次麓川之役,屢立戰功,並協助鎮守雲南,而後多次討伐貴州、湖廣等地的苗人叛亂,前後共攻克近二千座寨,俘虜和斬殺四萬餘人。
方瑛可是這個時代最出彩的名將,同時他也是個純粹武夫。
文臣今日的集體沉默表態,雖然站在他們的角度思考,的確情有可原,但卻帶給了朱見深一股危機感。
朝堂失去平衡,文臣集團獨攬大權,這對帝王而言將會是極大的掣肘!
景泰帝提拔重用武夫石亨,就是試圖製衡於謙,從文臣集團手中奪回軍權。
隻是可恨,石亨本身是個奸佞小人。
而南和伯方瑛,就是朱見深看中的人選!
這位當世名將,興許會成為武夫勛臣的扛鼎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