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至陰之地(1 / 1)

加入書籤

第二天很早,宋啟明,陳寅,無為子,小武,馬老三,還有孔旭,六個人組成了探險小組離開了新城。

山間晨霧繚繞,似乳白色的薄紗,如夢、如幻、如詩、如畫,揮不走,扯不開,斬不斷,擋住了我的視線,使人有種飄飄然乘雲欲歸的感覺。

趕到目的地,太陽升起,在朝陽下晨霧緩緩地擺動著,變幻出了奇異的色彩。

小武掀開洞口藤蔓,覺得藤蔓礙事,直接用開山刀「唰唰」兩下把藤蔓砍斷,探頭往裡一瞧,說:「這山洞好深,居然還有台階啊。」

馬老三等人圍上去,馬老三說:「也不知道是什麼人在這裡修建了這條甬道,先生,裡麵有什麼?」

宋啟明笑著說:「我也不知道,所以才帶著你們進去探個究竟。」

孔旭往裡看了一眼,說:「這裡是塊至陰之地,下去恐有危險啊。」

無為子詫異的問:「你會看風水?」

馬老三笑著說:「孔先生人稱小諸葛,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孔旭略顯得意,說:「我對風水隻是略懂一二,論風水肯定比不了道長。」

無為子說:「你不用和我謙虛,你說說看,這裡為什麼是至陰之地。」

孔旭說:「陰地就是墳地。至陰之地就是陰氣太過旺盛,但是陰氣太過旺盛的地方並不適合做墳地,如果把人葬在至陰之地,後代必然男丁稀少,女人憂鬱。但這裡顯然是為活人開的路,這種路也稱為陰路,可想而知陰路的盡頭,自然是不詳之處,危險重重。」

他往洞裡一指,說:「站在路口,陰風陣陣,此路大凶!不過……」

無為子問:「不過什麼?」

「不過這座山又是來龍,陰路在龍身下麵我就不好說了。」

小武問:「孔先生,什麼叫來龍?」

孔旭笑著說:「所謂來龍,就是一條從遠方逶迤而來的山脈,這山脈必須來自遠處高大山脈且有起有伏有彎曲又連綿不斷。在找到這樣的山脈後就沿山而下在其伏地之處看是否有穴位,就象看一根瓜藤那樣要找到其分岔長葉可能結瓜的地方。」

「那這個山洞是不是就是穴位?」

「應該是。」

無為子挑了下眉頭,說:「如果這是穴位,那就是龍穴,是風水寶地了。你何來陰路之說?」

孔旭笑著說:「尋龍找穴位需要從遠處高處看,所以有「南山尋地北山觀」之說。一般有穴位的地方,前方總是開闊如明堂,左右兩邊總是有青龍白虎在護衛,遠方總是有端正的山峰作向山。凡無這幾個要素或不符合這幾個條件的地方,就不用去看,繼續尋找下一處伏地之處,或者另尋他龍再看。很顯然,這裡不合符前方開闊如明堂,左青龍右白虎,遠有峰幾個要素。」

無為子看向宋啟明,說:「先生身邊真乃藏龍臥虎啊。」

很顯然,孔旭的尋龍找穴之說都說對了。

宋啟明對此也很吃驚,因為他才知道孔旭居然還懂風水,有能尋龍點穴的本事。

孔旭拱手說:「承蒙道長贊譽,再下有一事不明,道長可否賜教?」

「先生請問。」

「按常理來說,龍脈之下風水寶地頗多,為何要在這龍體之下,選一個至陰之地開一條路呢?」

無為子笑著說:「所謂風水,就是風和水,風水可以影響改變命運,下至普通百姓,上至一個王朝。但是,風和水也是可以改變的。改變風和水的是山。這裡曾經是風水寶地,但因為山勢的改變,所以才導致了原本的寶地變成至陰之地。」

宋啟明和孔旭同時猛吸了一口氣。

山勢改變就意味著山脈改變,隻要不發生大的地震或者洪澇,山勢怎麼會改變?在縱觀歷史,北京附近從沒有過地震或者洪澇的記載,山脈怎麼會改變?

孔旭說:「道長的話,理論是存在的,可妙峰山已存在幾千餘年,從堯舜時期就已經存在,從沒有發生過任何山崩地裂之事,山脈如何改變?還有,就算是改變了,為何這洞絲毫無損?階梯上連亂石也沒有!」

無為子說:「天公地母之事,又豈是凡人能理解的。」

見孔旭還要說話,宋啟明打斷說:「咱們來不是為了看風水,而是到這裡麵看看。誰先進?」

小武自報奮勇立刻說:「我!」

眾人掏出點上燈籠,小武率先走了進去,接著是無為子。宋啟明和陳寅走在隊伍的中間。

順著階梯往下走,越走裡麵的溫度越低,石壁上濕漉漉的,有的地方還有水珠滲出,將腳下的台階打濕了。

甬道內沒有任何坍塌的跡象,連一塊碎石頭都看不見,這讓宋啟明不由的腹誹起來。

孔旭說的很有道理,在堯舜期間這裡的山就存在了,根據可查的文字記載,山脈地勢沒有發生過任何坍塌改變,風水寶地是不會變成至陰之地的。

就算發生過改變,為何這洞內為何會如此完好呢?

除非……

發生過地殼變動,但地殼變動肯定會引起強震,甚至引發災難性的海嘯,可歷史上也沒有相關記載。

還有,這地方是時候修建的?又會是什麼人修建的?

大約走了二十來分鍾,眾人終於走完了階梯。眼前出現了一個圓形空間,空間的牆壁上還有三個石門口,門口後麵依然是幽深的甬道。

宋啟明問:「我們下到地底有多深了?」

孔旭說:「估計有200尺。」

宋啟明皺了下眉頭,地下六七十米深,呼氣一點也不感到困難,真是奇怪啊。

無為子說:「先生,我們走那條路?」

宋啟明說:「先去坍塌的地方看看,然後我們在去看你說的鐵門。」

無為子點頭,說:「那請先生跟我來!」

在無為子的帶領下,一行人走進了中間的石門,石門後麵的甬道內,依然十分平整,看不到一塊亂石,一路走進去,還遇到了幾個岔口,在岔口的石壁上,可以看出人為畫出的標記,標記是紅色的箭頭。

宋啟明問:「道長,這些標記是畫出來的嗎?」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