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有喜有優(1 / 1)

加入書籤

剛才,劉曜找程昱了解了去年推行的各項政策的進展情況。

各縣太學分院的建立,早已在去年臘月之前完成了竣工。

上個月月初,各縣太學分院甚至已經完成了第一期學員的招生。

從統計上來的數據來看,截止到上個月月底,也就是二月二十八日,劉曜治下境內共有八萬多人報名,隻錄取了六萬多人。

那兩萬左右被拒絕的人,並不是因為他們沒有通過各太學分院招生辦的考察,而是因為每個分院的教室及宿舍目前最多隻能容納一千多人。

被拒絕的人之中,包括了安南地區的一千多名學生,以及長安周邊地區的一千八百多名學生。

長安地區富人多乃是作為陪都,出於歷史原因。

而安南地區的富人數量多,便是劉曜穿越過來之後,一手創造的奇跡!

十幾年的發展,安南地區也出現了很多中產家庭!

由於安南地區在劉曜稱王後,從六個鎮改組成了臨河、廣原二縣。

當時在修建太學分院的時候,是依照朝廷下的政令,每縣隻建一所分院的標準。

否則,那些多出來的兩萬多人,絕對也會毫不客氣的被收入各分院。

可以說,各縣太學分院的建立及短期招生情況,進展的非常順利。

這讓劉曜很滿意!

眼下整個社會之中,除了世家大族與地方豪族,可以影響劉曜執政方針的便是這些中小地主,而他們不可能拒絕劉曜送上門的「橄欖枝」。

雖然這個時代的中國還沒有橄欖,更沒有流行橄欖枝的寓意,但是這些中產家庭誰不知道太學分院招收短期學員意味著什麼!

往大了說,是劉曜為了贏得三年之約,大肆培養士人的手段!

往小了說,這是一次讓中小地主家庭進化成大中地主的機會!

雖說劉曜禁止土地買賣,限製地主進化,但以權謀利他們還是會乾的!

既然太學分院的建立與招生進展順利,那麼各鄉國民學堂的建設、生育獎勵的實施,與各地讀書人找忠義學社開具士人證明的事情,也同樣推行的順風順水。

這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誰敢在這樣的事情上跟劉曜建立的楚王朝廷對著乾,士人與老百姓都不會饒他!

至於生產隊與合作社等製度的推廣也是一樣,都是給百姓謀福利的,推行之初雖有諸多問題,但總體的反對聲音很少。

唯一令劉曜心生憂慮的便是編戶民授田政策的推廣!

編戶齊民的實施,解放了大多數被大中地主隱瞞的雇工、雇農人口,重新將原先被人為隱瞞的人口統計起來,進而編成一個個獨立的戶,為劉曜的楚王朝廷增加人口數量。

人口的增長率是贏得三年之約的一個重要指標,推行這個政策,基本上沒有遇到太多阻力。

起初有楊賜、袁逢等世家大族,以及曹嵩這樣的地方豪族率先帶頭執行,其他大中地主雖然不情願,但也隻好捏著鼻子認了。

畢竟,當初各地豪強在歸順劉曜的時候,他們之中絕大多數人都已經擁有了軍功爵,家中耕田也早已賣給了劉曜,現有的耕田乃是劉曜以軍功爵所賜,屬於爵位帶來的福利。

耕田數量減少了,需要幫忙耕種的雇工與雇農也不需要太多。

編戶齊民就編戶齊民罷了,反正他們的錢財依然在自己手裡,少一些奴隸和雇工還能少交稅。

可是等劉曜推行編戶齊民第二階段,在執行授田政策的過程當中,有不少郡都遇到了這樣或那樣的麻煩,從而嚴重影響了授田的進度。

對於那些早就歸順劉曜,把耕田賣給劉曜,換來可繼承的軍功爵的地方豪強來說。

他們因為沒有了大量的土地,已經算不上豪強了,授田不授田對他們這些戶主有軍功爵的人而言,無所謂。

隻要老老實實,不違法亂紀,或者吃相別太難看,爵位便可一直由子孫繼承下去。

若是編戶民授田的話,按戶來,他們家中年滿二十歲的庶子就必須獨立成戶。

而獨立成戶的人,可以享受編戶民授田的權力,對他們而言,當然得說「這是好事」,沒理由反對。

盡管這削弱了大家族的力量,但這是兩漢一直以來的製度,他們隻能繼續配合!

何況,他們有軍功爵的人,若已有的耕田畝數超過授田標準,雖然不另外再授田,但可領取一份補償金。

這對他們而言是真正的好事。

隻有那些原先迫於壓力或形勢,並非真心歸附劉曜的人,以及那些原先把自己偽裝成中小地主實際上是大地主的人,才會抗拒和阻礙編戶民授田政策的推行。

編戶民授田的政策一旦實施,他們這些人,家中超限的耕田,必須強製出售給朝廷。

之前劉曜的百姓軍打過去,他們之所以沒有選擇換取軍功,便是因為他們除了數額巨大的耕田,家中並沒有其他可以拿得出手的產業,即便有的話,也是某些見不得光的產業。

否則隻要不是腦子有問題想不開的人,或者自以為自己吊炸天比劉曜還牛掰的人,當初都會選擇歸附劉曜,換取可世襲的軍功爵了。

當時百姓軍所過之處,善人善行、惡人惡行被編成皮影戲或舞台劇的例子,簡直不要太多。

那些懷有僥幸心的地方大地主們,就像幻化成人身,隱藏在人世間的妖怪。

而編戶民授田政策猶如照妖鏡,在照妖鏡麵前,一切妖魔鬼怪將會暴露其原形。

假如見不得光的產業被發現,那就是掉腦袋的下場。

至於每戶按丁口授田,超出數額的耕田,隻有強製出售給朝廷這一條路可走。

原先還能落得一個可以世襲的軍功爵,現在是什麼也落不到了!

許多人往往就是這麼貪心!

一方麵想送家中弟子去太學分院讀書,未來好做個朝廷命官,壯大家族。

另一方麵又不想配合朝廷的其他政策,覺得損害了自家利益。

殊不知,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朝廷更不是為他一家一姓而服務!

請問哪個男人不想廣開後宮,夜夜做新郎?

劉曜貴為楚王,他都沒有放任欲念,廣納後宮佳麗。

他極力克製,往小了說,是希望漢室江山繼續延續下去,往大了說,乃是為了華夏的未來。

至於那些阻礙朝廷推行善政的人,那就隻能對不起了!

劉曜絕不會心慈手軟!

ps:感謝潭深濱海大佬的月票!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