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無風不起浪(1 / 1)

加入書籤

在劉曜結束少年們集訓的同一天。

順江而下,直奔的長江出海口的唐青,已經路過了蕪湖。

唐青站在甲板上,麵朝滔滔江水,心中盡是感慨,臉上還掛著一絲名叫「春風得意」的表情。

天空下著密集的春雨,而他的頭發與渾身上下沒有一處被雨水淋濕。

這一切都是橡膠雨衣的功勞!

沒有劉曜當年對鹿角藤的重視,就沒有後來出現的神奇橡膠。

臨行之前,劉曜命令科研署調了三千件雨衣和三千套救生圈給他率領的船隊。

穿上雨衣之後,就算在暴雨之中站上一天,被雨衣隔起來的頭發和衣服,也不會被雨水浸濕。

救生圈的功用更不必說了,見過其妙用的人無不嘆服。

在唐青身後是十名身手不凡的貼身侍衛,這些侍衛一律得到過劍聖王越的指點,對於修煉劍術的技巧掌握了不少,也能主動去摸索和提升戰力。

在王越有意無意的指點下,他們對於劍之一道涉及頗深。

十人天賦極高,自創「戰陣」用來對敵,得到了劉曜的賞識,並命令他們護送唐青,前往黎洲、蕉洲尋找海外仙種。

數日之前,在建章宮前殿舉辦的朝會上,楚王劉曜頒布了新的王令,為了讓天下百姓永不再受飢饉之苦,命令神舟營第一任營長唐青,率領船隊出海。

三千人的船隊,不可謂不大!

領著十名楚王劉曜欽點的貼身侍衛,唐青與眾分隊長即刻啟程,以日行近千裡的速度,坐船順流而下,如此才能縮短時間,盡快完成任務。

看著茫茫無際的江水,唐青想到自己身後還站著十名被楚王命名為「劍衛」的侍衛,就很是開心。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知遇之恩,在唐青看來,卻是無以為報!

自十年前從滇池縣中學畢業之後,他因為對水上作戰感興趣,而被編入了船隊訓練。

經過這些年的努力,他已經不再是當年的少年,而是在向愈發成熟穩重的將領進化。

唐青憨厚仁慈,對屬下非常好,同食同睡,而且不論何時,都能保持安詳的神態,言出必行,行必果。

同時,他的聲望越來越佳,士卒誇贊他時,而他卻謙虛的說「一切都是大王的功勞」。

因此,眾多的士兵對劉曜也越來越尊敬,甚至是敬若神明。

在十個侍衛之中,有一個名叫成大誌的人,略顯與眾不同。

他的喉結下邊三寸處,長著一顆黃豆粒般大的黑痣,其色黑如漆,故其父母為之取名「大誌」,因姓「成」,故名「成大誌」。

成大誌不僅喉結下邊有黑痣,就連鼻子上,下巴上也長有黑痣,而且每一顆黑痣顏色都如黑漆般明亮。

他見唐青在觀望江水,便向前一步,恭敬地道:「使君,依照如此速度,再過兩三日,必能入海!」

唐青也不轉身,語氣平淡,神態自若,道:「此乃大王之明,若非大王指點,眾多造船匠師哪裡會發明出如此神乎其神的福船?大王將如此國之重器交於我等使用,可見非常重視我等的身家性命!」

成大誌急忙點頭,道:「使君說的沒錯。屬下有一事稟告,昨日船隊裡有好事者傳言……」

「傳言什麼?」

唐青沒有生氣,臉上看不見任何表情,很是平靜。

這還沒出海,船隊當中就有人忍不住開始散播流言,讓他多少覺得有些意外。

成大誌正欲說話,身旁竟有一人伸手去扯他的衣袖,卻被他無視。

他倔強的朝前半步,低聲細語道:「傳言使君和大王……」

唐青忽然轉身,麵帶怒意,直視成大誌,問道:「什麼?」

「有、有、有隙!」成大誌低聲道。

唐青麵不變色,問道:「流言是如何說的?」

「這......」成大誌頓時猶豫不決。

唐青臉色一沉,道:「本校尉命令你說!」

成大誌點頭哈腰道:「喏!」

接下來,他把流言的內容大致向唐青敘說了一番。

據說,五年之前,劉曜乘船前往豫章郡講學途中遇刺,而船行走的路線乃是當時操船能手唐青勘察而定。

那時百姓集團在南方的急速擴張,令許多地方富商損失慘重,生意和效益日益下降,甚至有富商資金鏈斷裂而還不上外債,被逼跳河自殺。

有人說唐青的一個親戚便是那些自殺者之一,為了給親戚報仇,唐青勾結其他對劉曜充滿敵意的人,謀劃刺殺劉曜。

幸好劉曜洪福齊天,武藝高強,又有得力侍衛朱大鴻守護,最終把刺客擊敗,更活捉了兩名身負重傷的刺客。

由於刺客重傷昏迷不醒,若想從他們口中問出幕後主使,就必須救治他們。劉曜需要如約去講學,隻好把刺客交給唐青負責照看。

受重傷之人不能舟車勞頓,所以船停在了一處碼頭,劉曜改走陸路。

可是,等劉曜講學歸來,路過刺客養傷的碼頭時,發現兩個刺客皆因流血過多而死。

有人說是唐青殺人滅口。

但唐青畢竟是劉曜的得意門生,一時間劉曜沒有懷疑到他。

等劉曜當上楚王,經歷的事情越來越多,便開始考慮維持王者的富貴。

楚王回想過去的危險遭遇,發現唐青有重大嫌疑,便以出海尋找仙種為理由,讓唐青死在詭異莫測的大海之上。

唐青聽完了成大誌的講述,再也忍不住內心的怒火。

他臉色一變,氣沖沖道:「我唐某人對大王忠心耿耿,日月可鑒,且大王聖明無比,施行仁政,民間經濟日漸轉好,世風見長。如此聖君在世,豈會與麾下臣子有隙?所謂傳言,不過是居心不良之人的惡語造謠罷了!」

成大誌一副奴才嘴臉,雙眼灰溜溜轉動,賊眉鼠眼,道:「請問使君,對於那些誹謗大王者,當應如何處理為上策?」

唐青頓時來了精神,清了清嗓子,轉身麵朝包括成大誌在內的十名侍衛,高聲道:「爾等聽著,從今日起,凡事私底下議論大王與臣子關係者,一律罰三十軍棍,誹謗之語嚴重者,直接亂棍打死!將本校尉之命令,傳給其他分隊!」

「喏!」眾侍衛齊聲回答道。

成大誌麵帶得意之色,朝剛才那位伸手扯自己袖口的侍衛擠了擠眼。

隨後,他走到船艙後麵,以旗語向其他分隊傳達了唐青的命令。

中午。

唐青與麾下士卒一起吃完乾糧,接著又巡視了豆芽生長的情況之後,才回到專屬他一人的房間,輕輕關上了門。

他從枕頭下掏出一本筆記,轉身坐到書桌前,提筆開始記錄。

「熹平三年,三月十四日。大雨已下了半日。侍衛成大誌向我報告有關大王與我之間有隙的流言。成大誌者,祖籍長沙郡,是我兒時玩伴,他雖生性奸猾,常露奴婢嘴臉,但知忠義,辨是非。故不忍我被人惡語中傷,實言相告。大王料事如神,果然有人在船隊之中散播流言,行挑撥離間之計,以此打擊我出海尋仙種的信心......」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