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天命候選人(1 / 1)

加入書籤

凡是神譜上的神靈肖像,除昊天上帝之外,其餘皆是依照歷史記載與民間傳說的形象,塑造出來的全身像。

劉寵壓著內心逐漸升騰起來的怒火,一個不落地把這張名為《諸夏神係譜2871》的圖畫,從頭看到了尾。

看完這幅畫,他已經猜到了《諸夏神靈源流》的大致內容。

劉寵轉過身,走回他的案幾之後,深吸了一口氣,坐了下去。

接著他隨手翻了兩頁又大又厚的書,發現該書內容與他猜想的一模一樣。

於是,他再也安耐不住胸中怒火,雙手抓起案上的三本書,奮力朝兩名內侍展開的那張巨畫砸了過去。

「氣煞我也!真是氣煞我也!!!」

駱俊額頭冷汗直流,急忙朝殿中的內侍們以眼神示意,那兩名展著巨畫的內侍急忙卷好巨畫,弓著腰退了出去,同時兩名兩名內侍撿起地上的三本書也跟著退出了殿室。

「誰給他的權力?駱俊你說說看,他劉曜有什麼資格編修諸夏神靈係譜?」

麵對正在氣頭上的劉寵之問,駱俊不敢說話。

天子言出法隨,一言一行皆為天意,所以除了天子之外,其他任何人都沒有權力封神。

即便民間私自祭拜某個什麼神,那不是官方認可的正神,等於是小神、雜毛神、不入流的神。

劉寵之所以發這麼大的火,乃是覺得劉曜的行為損了他的麵子。

想當初他自去假皇帝尊號,聽從了劉曜的建議,與劉虞一起簽下了三王停戰的協議。

可以說,他劉寵當時可並不是被一張所謂「至寶」的世界地圖所忽悠,而是看在劉曜當世聖賢的名氣與麵子,才選擇相信對方的觀點。

不管劉曜在其自己的楚王國境內搞什麼幺蛾子,那是劉曜自己的事。

哪怕劉曜在其本國境內裂土封侯,劉寵都可以不在乎,畢竟秦朝以前的諸侯國君有那樣的權力,楚、陳、魯三國就是諸侯國。

即便劉曜行僭越之事,隻要事先與他溝通一番,取得另外兩王同意,大家一起搞也沒什麼。

可是劉曜現在這麼做,劉寵無法忍受,他覺得自尊受辱!

「他還沒登上帝位呢!他隻是王!本王都沒有這麼做,那魯王劉虞上次想借春耕行祭天之事,還事先與本王商量,本王沒同意那劉虞就沒僭越。他劉曜怎敢僭越?就不怕我們撕毀約定嗎?他......(此處省略兩千字)」

劉寵如一個深閨怨婦般對劉曜進行了強烈的批評與指責。

一刻鍾之後,劉寵說的口乾舌燥,喝了些茶水後,他的怒火慢慢得到了平息。

這時駱俊逮著機會,說了一句令劉寵哭笑不得的話。

「大王,那三冊書與神譜圖的著作者,署名並不是楚王名諱,而是『天命候選人』。」

劉寵聞言一愣,他倒沒有刻意去看書的作者署名是誰,隻是下意識當成了劉曜。

「把書與圖呈上來!」劉寵對殿外內侍喊道。

他再次仔細看了看巨圖右上角的著作者署名,以及三冊書的作者署名,發現果然都是「天命候選人:劉曜、劉寵、劉虞」。

見識到紙質書的利潤之後,陳、魯兩國也在立國之初就開始研究簡易造紙術與印刷術。

但劉曜老早就強調過技術壟斷的價值,五大富商絕不會輕易把印刷術交出去。

因此,到目前為止,十個多月的時間,兩國隻摸索出了大概的簡易造紙術,本國境內流傳的紙質書,更多還是來自於楚王國。

「啟稟大王,有信使送來楚王書信一封。」

就在這時,一個內侍進入殿內稟告。

劉寵一聽「楚王」二字,下意識有點想發火,但理智讓他選擇了先看書信。

閱讀完書信後,他竟然心滿意足的笑了起來。

「大王何故發笑?」

駱俊恰到好處的問道。

「楚王不愧是當世聖賢啊,已派人給寡人送來了五十萬套《諸夏神靈源流》以及配套的五十萬張神譜!」

劉寵滿臉得意之色道。

編修史書有條件的人都可以,但涉及到祭祀封神之事,可就不是尋常諸侯有權力插手的了。

劉曜用「天命候選人」把他與劉寵、劉虞綁在一起,並以三人的名義印刷《諸夏神靈源流》與神譜,從禮製上來說沒有僭越。

「來人,把此信轉交給丞相看一看。」

駱俊看了信中的內容之後,沉默了許久許久。

劉曜通過這封信,給劉寵、劉虞植入了天命候選人的概念。

他在信中先是問候了劉寵一番,然後闡述了自己印刷神譜圖與主動編寫《諸夏神靈源流》是為了安定天下人心的觀點。

劉曜表示,既然天命之主天子不在,而楚、陳、魯三王以三王之約競選天子,自然是天命之主候選人。

一人不可行天子之人,但所有的天子候選者的權力加在一起,等同於天子,便可代行天子之事。

劉曜以三人名義出版諸夏神譜與編寫神靈源流,既沒有僭越,更趁機坐實了三人天命候選人的身份。

哪怕未來有人登上帝位,其他兩人也依然有著天子候選人的資格,倘若新帝之子孫後代無德無能,另外兩位諸侯王的嫡係繼承人,當有資格取而代之,匡扶漢室江山社稷。

劉曜告訴劉寵,他也給劉虞送去了五十萬套《諸夏神靈源流》以及配套的五十萬張神譜。

而且,他會把給兩人寫的信的內容,命人刊登在下一期的帝國時報上,讓天下人都作為見證人。

如此極大的滿足了劉寵、劉虞身為王者的威嚴,也同樣給未來輸掉的兩王開辟了一條退路,即天命候選人的身份。

既然劉曜會把信的內容公之於眾,那麼他在信中所提到的「若新帝之子孫後代無德無能,另外兩位諸侯王的嫡係繼承人,當有資格取而代之,匡扶漢室江山社稷。」這一觀點,自然也會被天下百姓所得知。

未來,新帝若對落敗的兩王揮舞屠刀,一來會有辱三王之約的和平精神,二來也會被百姓們視為無道。

所以說,劉曜的這封信公開後,將給未來落敗的兩王增加和平談判的籌碼。

劉寵是從自身利益角度出發,來思考厲害關係,天命候選人身份是退路,手中的書與圖則是錢財。

駱俊則不然,他身為人臣,要為自己君主謀劃。

他所看見的,乃是劉曜通過《天朝史概述》建立了新的史學觀點,折服了天下士人,又推出神譜圖與《諸夏神靈源流》對穩定天下人心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這樣的功績,已經讓他的聲望在民間達到了新的高度。

盡管陳國、魯國的基層官員為了粉飾太平,也有在下麵高呼其君主為聖君的。

但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劉曜的聖君稱呼,反而是名副其實,另外兩王則更像是徒有其名。

盡管三王立國之後,相互之間皆有百姓越境跑到鄰國境內定居。

可是,據駱俊所知,從本月起到目前,陳國治下的百姓,越境偷跑到楚國的人數,比上個月同期翻了近五倍!

正當他猶豫要不要把這件事告訴劉寵的時候,又有內侍前來稟告。

「啟稟大王,有信使送來一份東境的緊急軍情。」

劉寵拆開信函後,隻掃了一眼,臉上就露出了古怪之色。

隨即,他命人將信函轉呈給了駱俊。

駱俊看了之後,感嘆道:「魯國出現叛亂,實乃咎由自取也!」

「是啊,魯王就算推行官考之製,也應在準備充分之後。如此草率的頒布王命,自然會引發其國境內大世家的反抗。看來,本月從魯國逃難至我國的百姓,應該會有許多啊!」

劉寵如此說道。

駱俊有些尷尬,低頭附和了一聲:「大王英明。」

PS:求票票啊!我知道大家看慣了宮廷權謀,熱血戰爭的套路,因此才會從其他角度,創造《漢第三帝國》這種不同風格的歷史小說,希望大家可以支持本書,多多宣傳本書,九十度鞠躬感謝!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