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太孫到長安,秦王出城迎駕(1 / 1)

加入書籤

洪武二十七年,本該已經被朱元璋給屠殺了的藍玉、傅友德、馮勝等人,還活著。

他們不知道,正因為朱英的出現,救了他們一命。

朱英自然也不可能直接把這種匪夷所思的事情說出來,估計他們不太會相信。

就算是相信了,那也沒什麼用。

反倒還會給自己帶來不確定因素,出現一些不可控的意外。

救了他們一命,就能夠讓他們忠心耿耿,讓他們誓死追隨嗎?

這不太可能。

淮西勛貴們沒有這麼傻,就因為朱英所言的,我救了你們一命,你們本來應該會死的。

那朱英在荒島十年,遇到的怕是個老神仙?

這種事情誰相信?

他們更願意相信朱英是接受了高人的教導。

至於這位高人有多高。

那大概就是薑尚、鬼穀子、張良、諸葛亮等王佐之才的合體了。

甚至是可能,不止一位高人。

而藍玉等人沒有死,那自然還身居高位,一個一個手中握著兵權。

但是朱元璋也沒有想著殺死他們的打算,因為朱英表現的非常出色。

他是一位合格的儲君,將來也會是一位合格的帝王。

朱元璋相信朱英可以鎮得住這些老臣,也相信,這些老臣也會有一個明智的選擇。

這一次。

向番邦展出白玉狼王,然後哄抬價格,賺取他們的錢財,彌補大明收購羊毛的錢財損失的謀劃,將有朱英親自實施。

他選擇了讓藍玉還有馮勝一起跟隨,同時,帶著一千錦衣衛,以及三千禁衛軍。

朱元璋本來是勸著,多帶一些人。

邊關之地不安寧。

當然,他最擔心的其實還是朱樉、朱棡、朱棣這些藩王。

不過,被朱英拒絕了。

拒絕的同時,他又獲得了係統獎勵。

他對朱元璋說道:「我相信二伯父、三伯父和四伯父他們不會傷害我的。」

「都是朱家之人,都是留著朱家的血液,而我這個皇太孫對大明的重要性,他們不會不清楚。」

朱元璋看著似乎當真相信天家有親情的朱英,嘆了一口氣。

沒有再說什麼。

不過,他還是下令,讓傅友德、長興侯耿炳文帶一隊人馬,跟在朱英的後麵。

這還不是暗地裡跟著,而是實打實,明著來。

畢竟,朱英可是大明的儲君。

在經歷了朱雄英八歲之事,又經歷了朱標之死。

朱元璋是十分擔心朱英再一次出現意外,要不是朱英有勇有謀,需要建立起來自己的威望和聲譽。

朱元璋定然不會答應讓朱英踏出皇宮半步。

麵對朱元璋這種明著來的行為,朱英也沒辦法,隻好讓傅友德和耿炳文跟著。

他們先看了一下從應天府到長安的水泥路修建的成果,自從有了東征運送回來的白銀。

這水泥路的建造也就被提上日程,並且成為了大明的國策。

想要富,先修路。

這句話絕對沒有錯。

交通不便,從長安到應天府,又或者是從應天府到長安,單程可能需要月餘,而八百裡加急,一個騎兵換一個騎兵,一個戰馬換一個戰馬,日夜兼程,也需要四五天。

但是這也是需要大量的人力,關鍵是需要驛站的戰馬配合,損耗也比較大。

戰馬在大明也是十分重要,輕易不能買賣,更不能殺害。

而修建水泥路。

可以拓寬官道,也能架橋過河,縮短行程的時間。

不僅如此,在雨天的時候,也能行走,比以前的官道肯定好上幾百倍不止。

出了應天府,就能夠見到水泥路。

這是方便應天府的人出行,四城門的水泥路,北城門通往船廠,西城門通往馬鞍山,南城城潥陽,東城門通往鎮江。

從東城門出發,可以一直到達大橋村,這裡有個渡口,從這裡過河,就能夠見到橋工村,而這個渡口就是應天府到長安的水泥路的起始點。

途徑滁州、亳州、許昌、洛陽,再從許昌分出一條路,直達長安。

如此一來,這總路程就減小了不少。

這將會成為大明的第二大工程。

第一大攻城就是北地的長安,用的是水泥磚建造,方便快捷,還非常堅固。

如今,這水泥路才開始修建,已經從橋工村修到了蘆莊村。

每天都有不少的村民在觀望著。

而水泥路上,也有不少閒著無事的百姓,在上麵走著。

完全就是圖個新鮮。

見到了朱英的大部隊,錦衣衛和禁衛軍護送,知道這是皇親國戚,惹不起。

連忙離開了水泥路,遠遠地看著。

負責水泥路監工的乃是解敏,原都察院禦史,為人正直,也深諳圓滑之道。

解敏見到朱英,連忙走過來施禮。

朱英道:「起來吧,帶我去看看那工事。」

解敏連忙起身,一邊走,一邊介紹道:「殿下,如今正是深秋,水泥路一時半會兒乾不了。」

「監工和護衛隻能守十裡地。」

「為了不讓一些村民破壞了水泥路,我們隻好放慢了一些。」

不到一會兒。

朱英就見到了未曾晾乾的水泥路,如果強壯一些人踩上去,肯定會留下一個鞋印。

朱英從橋工村一路走來,覺得這水泥路鋪的還算是不錯。

采用的是砂石和水泥混合,一部分沙石、一部分白礫石,堅硬程度還算是可以。

但是因為沒有攪拌機,也沒有混凝振動尺,使用年限,還有質量肯定和現代化的水泥路沒得比。

不過嘛,在這個時代,水泥路絕對是新鮮玩意,這種質量也比以前的土路好很多。

這一點。

從朱英運送白玉狼王就可以看得出來。

實打實的琉璃材質,很容易碎,這要是缺了一點,或者是碎了一部分,那就不值錢了。

從橋工村到蘆莊村還好。

過了這裡之後。

那真的是一言難盡。

所以朱英一隊人馬每天走的路程都比較有限。

沿路倒是有著地方官員,還有一些鄉紳、一些富商送來物資,甚至想要幫忙,又或者是搭上朱英這位皇太孫的大船。

都被朱英給拒絕了。

物資可以留下。

人嘛。

哪來回哪去。

倒是也有攔路喊冤的。

朱英也順帶為人伸冤,懲處了幾位貪官汙吏。

如此一來。

到了長安城,已經是十二月中旬。

秦王朱樉親自帶著人,在長安城外迎接朱英的到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