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解決問題的辦法(1 / 1)
在朱英看來,大明的問題很大。
一個就是北地蒙元這個最大的敵人。
歷史上,大明也正是因為他們而被亡國,導致中原之地陷入人間煉獄。
蒙元不被征服,大明想要攻打西洋,那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攘外必先安內。
第二個就是東征。
如今的東征其實已經陷入了一種進退兩難的地步。
進,要麵臨足利義滿的拚死抵抗,他的武士軍團和海上的海盜,還是非常強。
退,也不可能。
大明已經吃進去的疆土,就不可能吐出來。
不然,豈不是成為了笑話?
第三個就是民生。
在朱英看來,大明的百姓們還是太窮了。
飯吃不上。
衣不遮體。
北地處於風寒之地,土地也不肥沃,收成一直都不太好。
大江之南倒是雨水充足,但是也時長麵臨水患。
大明現在的糧食儲備還是太少了。
要不是以工代賑的措施出現,讓不少百姓們可以修築工程來獲得工錢。
現在的百姓們估計還在為了一日兩餐而奔波勞累,甚至是吃些野菜、一天一頓飯。
第四個就是大明現在的貨幣問題。
寶鈔是容易攜帶。
然而在東瀛的銀礦開始搬運到大明之後,銀錠多了起來,碎銀也多了起來。
這樣一來,大明寶鈔和銀錠之間就存在了一種排斥關係。
朱英從長安到太原,再從太原到北平。
一路上,他發現大明寶鈔遠遠不如真金白銀受歡迎,很多商賈都不要。
為什麼?
因為寶鈔是寶鈔,銀錠是銀錠,它們之間不能互換。
而官府也不會回收寶鈔。
隻負責發放寶鈔,卻不會回收寶鈔。
也就導致大明現在的寶鈔開始泛濫,已經要通貨膨脹了。
很可笑。
大明現在的市場,其實就是幾個大商賈,晉商、徽商、浙商等壟斷的時代。
就這樣一個壟斷市場,一個小民經濟,竟然也出現了通貨膨脹。
說到底,還是寶鈔多了,而大明現存的貨物量太少了。
錢財也都掌握在大明的那百分之二十的人手中,一部分是藩王,一部分是各地富商。
這四個問題是擺在朱英麵前最需要解決,卻也不好解決的問題。
楊士奇聽完,也在沉思。
他在皇莊耕種的這一年多時間,也一直在關注大明的政事。
在他看來,如今的大明已經開始興盛,超越漢唐也是早晚的事情。
而聽到朱英的話之後,他才發現,原來,朱英看到的要遠遠比他深遠,完全就是看到了大明江山社稷的本質問題。
如果楊士奇是後世人,他就可以直接說出這四個問題的關鍵。
軍事,民生,經濟,糧食,貨幣。
這些問題想要解決,那就要涉及到大明的方方麵麵,當真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事情。
朱英繼續說出了自己的謀劃,「在我看來,如今的大明,可以借助東征得到的白銀,直接舍棄寶鈔,打造銀元。」
「大宗的貨物,可以用寶鈔作為票據,而不是所有人都是用寶鈔。」
「寶鈔在大宗的貨物交易上,確實非常方便,但是普通老百姓而言,他們很多人不識字,再加上,天天都是農活兒,身上帶著寶鈔,也不方便。」
朱英從身上拿出了一樣東西,像是一個圓鐵片一樣。
「這個就是銀元,上麵雕刻了數字。」
「這個是一兩。」
「一共是一百兩。」
「有了銀元,百姓們是用起來也非常方便,而且,銀元的模子是經過了高級工匠打造出來,一般人是沒辦法造出這樣的銀元。」
「就算是有人做出來了,我這銀元裡麵也添加了特殊的金屬,減輕了銀元的重量。」
「真假,過稱便知。」
楊士奇拿著銀元看了看,從一兩到一百兩,擺在桌案上,都已經擺不下了。
拿在手上看了看,掂量了一下。
「不錯。」
「殿下當真是奇思妙想,如果能夠推行這樣的銀元。」
「的確能夠方便百姓交易。」
「同時,也就不會讓朝廷還要大力開采銅礦,而且,寶鈔在如今看來,確實有一些累贅。」
「此事,可行。」
楊士奇也是受到良好的教育,並且四處遊學,看到了非常多的弊政的人。
歷史上,他為內閣首輔的時候,也是幫助永樂帝建立了永樂盛世。
要不然,以永樂帝那時不時北征的行為,大明可能早就被拖垮了。
三楊再加上一個朱高枳,成為了永樂帝最大的後勤保障。
朱英也覺得這件事情可以施行,直接改變大明的貨幣。
以後,就讓這樣的銀元成為大明最為主要的貨幣。
畢竟在東瀛那邊,有著非常大的銀礦,銀子的儲備比較多。
而且後期如果可以南下西洋,還能獲得更多的黃金和白銀。
寶鈔這種紙幣在現在還真的不太適合,裝在上身,稍有不慎,就會成為碎紙。
朱英繼續道:「東瀛那邊,我打算調換一些戰士們,現階段,還不能讓他們真的定居在那邊。」
「東瀛還沒有被大明控製在手中,足利義滿隨時可能反撲。」
「調換之後,大明的第二艘艦船,鎮遠號也差不多會造好。」
「等到鎮遠號下海,就可以運送大量的紅衣大炮,有了大炮,還有燧發槍,就能夠強勢鎮壓東瀛。」
「等再過幾年,就能以東瀛為據點,直接從東北之地,揮師征戰蒙元。」
楊士奇再一次點點頭。
這些謀劃都是上上策。
「殿下深謀遠慮,每一步都是走的非常穩,下臣佩服。」
朱英回道:「等到今年把紅薯和玉米收了,你就來東宮吧。」
「後期,可能我不會再輕易出應天府。」
「很多事情,都需要你們去做。」
「我想把推行銀元,完成寶鈔、銀錠、通寶錢和銀元的過渡轉換這個任務,交給先生。」
楊士奇起身道:「臣能得殿下器重,此生也定當不負殿下。」
朱英起身扶起了楊士奇,說道:「嗯,那我們就一起攜手,打造一個前所未有的盛世大明!」
從楊士奇那裡回到東宮。
就被朱元璋叫去了。
「今日還有一些奏折未曾批閱,你來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