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從應天府到長安的水泥路通了!(1 / 1)

加入書籤

「恭迎殿下!」

長安城外,秦隱王朱尚柄帶著長安一係的官員,在城外迎接朱英的到來。

修建了三年的水泥路,終於貫通了。

從應天府的北河碼頭一直到長安城外,順著這水泥路可以直接進入長安城。

這是大明的第一條水泥路,修建的時間很長,沿途也遇到了不少的問題。

比如當地鄉紳的祖墳,又或者是當地的良田等等。

而為了能夠修建這一條路,也占用了一些人的良田和山林,又或者是繞了道。

直道固然能夠減少出行的時間,方便快捷,卻也會引起更大的問題。

官府不可能為了修建這一條官道而強行挖了百姓的祖墳,更不可能因此而降罪別人。

不過好在,經歷了這麼長的時間,後期有了從東膠之地押送回來的八萬徭役參與了開山,這才加快了速度。

不然,以大明以工代賑的方式,其實想要招到工匠,還是有些難度。

很多百姓舍不得自家的一畝三分地,也有很多莊稼漢舍不得自己的這個小家。

很多工匠其實都是拖家帶口,走到哪,那裡就是他們的家。

官府自然是不會管的,管了第一個,就會有第二個,第三個……。

朱英抬手道:「免禮。」

等到朱尚柄等人起身之後,他才上前,先是和朱尚柄寒暄了一下。

然後則是詢問了秦王府的屬官們,長安地界最近的一些情況。

漠北的瓦刺已經被朱英玩弄於股掌之間,到現在,馬哈木都是元氣大傷,讓韃靼趁勢崛起了。

陝西布政使李文敏躬身道:「自從和瓦刺通商一來,這陝西之地的胡商和商賈多了不少,商稅收的也就比較多,朝廷又是以工代賑,讓不少窮苦百姓有了養家糊口的機會,陝西這邊百姓們對皇上和殿下那可是感恩戴德呢!」

朱英對李文敏似有一種開玩笑地問道:「這麼說來,長安之地還算是一片太平?」

李文敏被朱英那眼神看著稍微有一些不舒服,連忙道:「回殿下,也並非如此。」

他連忙上報,陝西這邊這些兩年多來的一些狀況。

比如出現了一些麻匪專門搶劫胡商,官府幾次圍剿,卻因為麻匪們來去如風,找不到他們的藏身地。

又比如,李家莊村和隔壁的趙家溝村因為地界碑的位置問題,產生了巨大的矛盾,兩個村子的人打了個頭破血流,要不是官府去的及時,控製了場麵,可能會出現更大的傷亡。

朱英這一次聽得很仔細,並且詢問了朱尚柄是如何處理這些事情的。

相對於親王朱樉,朱尚柄這位秦王二世,要稍微靠譜一些。

回答的也算是得體,沒有讓李文敏等官員為難。

而朱英前來長安城,也並非是要調查朱尚柄、李文敏這些人,他是為了剪彩。

大明的第一條水泥路建成了。

為此,朱英還下令專門讓人在長安城外,一個水泥路邊的山丘上,建立了一座功德碑。

這功德碑采用的是黑色琉璃石,上麵雕刻了為這水泥路的建造,捐贈了錢財的商會的商賈。

當然,功德碑的正麵雕刻的乃是水泥路建造完工的時間,還有主管水泥路建造的大臣。

至於朱元璋和朱英的名字,是沒有必要雕刻在上麵的。

因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有這個功德碑在,自然就記錄了這一條水泥路建造於什麼時間。

有了時間,也就知道是出自於何人之手了。

眾人踏上了水泥磚鋪設的階梯,到達了功德碑前,這裡建造了一個小小的祭台。

由禮部的官員在這裡主持祭祀,要昭告天下。

再然後,朱英開始發表了自己的演講,在下麵的首位則是秦王二世朱尚柄、布政使李文敏等官員,然後是工部修建這水泥路的官員和一部分工匠,再然後是捐贈了錢財的商賈,再然後是百姓。

兩邊自然有禁衛軍和錦衣衛的護衛把手,防止百姓之中隱藏著什麼刺客。

「水泥乃是我大明最偉大的發明之一,有了水泥,建造長城和城牆以及修路和建造房屋,都可以用到,並且堅固無比。」

「大明主持修建這水泥路,便是為了大明萬萬子民們出行更加方便。」

「路修的寬了,修的直了,修的平坦了。」

「我們出行才會更加方便,從長安到洛陽,從洛陽到開封,從開封到亳州,從亳州到應天府。」

「以前你們可能要走上半月的時間,現在不需要了。」

朱英繼續道:「大明始終把能夠讓百姓們過上安居樂業,甚至是過上富裕溫飽的日子作為治國理政的第一重任。」

「元賊之下,我們活的太苦了。」

「而現在,我們漢民當家做主,豈能還過什麼苦日子?!」

「我相信,我們一定可以用雙手成就我們的溫飽,也可以用雙手來養家糊口。」

「我更相信,作為漢民,我們一定是最有智慧,也是最具有仁義禮智信的民族。」

「大明的以後美好未來,也一定是我們共同去創造!」

鼓舞人心。

朱英覺得作為一個大明的儲君,甚至是大明的皇上,就不應該坐鎮什麼皇宮之中。

隻有走出皇宮,走進了老百姓的心中,才算是成功了一半。

所以朱英會選擇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講述一些鼓舞人心的話,同時,也會給人灌輸朝廷為百姓而著想的理念。

如此一來,才算是真正的深得人心。

而這個長安城外的山丘,也在後來,被人取名為太孫山。

至於功德碑,一直保存,就算是後來的戰火,也沒能毀滅它,再到後來,就成為了著名的景點之一。

朱英宣講完畢之後,掌聲不斷,百姓們更是感動的熱淚盈眶。

大明朝廷竟然把他們看的如此重要,這才是真正的好皇上,這才是真正的好明君啊!

下了山丘,在水泥路的盡頭,也就是城牆前麵。

朱英剪開了紅絲帶,然後完成了剪彩儀式。

大明第一條水泥路,正式投入使用。

其實,這一條水泥路早就開始投入使用了,修一段,百姓們就跟一段。

到現在麵前通路之後,也才算是真正的使用。

從長安,有百來人的商隊開始了踏上了這條水泥路前往應天府。

而在應天府。

朱元璋其實也出麵,主持了一次剪彩活動。

幾萬人圍觀,滿朝文武出動。

不少沒機會出來的官員,這一次也跟著一起見了世麵。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