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天災不可怕,人心最陰寒(1 / 1)

加入書籤

天災無情。

人禍橫行。

本來今年應該是朱英實現大明全麵發展的一年。

卻因為七月的一場雨,耽擱了大明的發展,甚至是還把本來已經興盛起來的大明,給往後拖了。

也就是一夜回到解放前。

好在,朱英並未被這一點兒天災給打擊了自己的信心。

畢竟發展和阻礙都是隨時存在,特別是他這種隨手就能丟出超高科技技術,然後揠苗助長式的發展,更是出現了嚴重的斷層。

就好比,朱英直接甩出來定遠號的科技技術,這可是四百多年後的科技技術。

而四百多年期間,出現了多少科學家,又有多少科學家為此提供了理論支持?

這也就不說了,因為完全就統計不過來。

朱英卻是硬生生地讓人給打造出來,這過程嘛,多少還是曲折離奇,卻又理所當然。

不要小瞧了大明時期的工匠,連渾天儀這樣的高端工藝都能夠打造出來,區區一個艦船,出了後膛炮是係統直接提供意外,其他的部位,還是能夠按照圖紙給造出來。

而洪災之後,朱英派遣了亨泰、詹徽、茹瑺、平安、常昇、曹興、曹震等人前往各地,帶著物資賑災。

國庫差不多要見底了。

但是朱英不在乎。

他還有八大商,各個行省的商會在這一次的賑災中表現非常不錯。

都在積極捐款捐物,在自家的地方上力所能及地輔佐官員們賑災救民。

有了商會,朱英對大明的商賈們的掌控,那是更方便了。

誰敢不配合,誰敢在這個時候,還要飽中私囊?

那除非是不想活了。

朱英能夠分分鍾把朝廷的一些便利政策收回,直接給另外一家商賈。

再來一個簡單的禦史台調查,以各種理由封禁了你的工廠和你的作坊。

就算是你手眼通天,那也通不過朱英這個大明的皇上啊!

所以,天災在朱英的麵前根本就不算什麼。

隻是這人禍那是人為造成的,其實比天災更可怕,也更加的讓人寒心。

就比如這定遠侯王弼重病在床,即將走到生命的盡頭。

朱元璋在仙島修養,得知消息以後,派人賞賜了王弼一車香瓜。

這是他們那個年代的人一種情懷。

想當年,他們南征北戰,吃喝拉撒都在軍營,有時候,吃慣了火頭營的飯食,總覺得口味兒膩了。

而王弼又一次就去偷吃農戶家中種著的香瓜,結果被農戶給發現了。

農戶看到以官兵偷吃自家香瓜,那是敢怒不敢言。

等到王弼走了之後。

農戶聽聞這官兵是紅巾軍,就立即帶著瓜皮,找到了軍營裡麵。

王弼因此挨了幾板子。

朱元璋親自下令,然後拿出錢財,給了瓜農。

如今,朱元璋也已經老了,不負當年的英姿。

王弼也老了,不僅如此,還病入膏肓,即將走到了人生的盡頭。

他要去見一見懿文太子,也要去見一見宋國公馮勝,還要見一見中山王徐達,又或者是開國公常遇春了。

朱元璋沒有太多的賞賜。

什麼死後殊榮,那都是當今的大明皇上朱英的事情。

所以,他送了一車子香瓜。

王弼在朱英進屋說話之後,就有一些意識,等到朱英開口詢問之後,這才睜開了眼睛,迷迷糊糊地看著朱英。

「皇上……請恕……請恕臣不能行禮了。」

王弼虛弱無比,卻又似乎是回光返照,這一刻,又慢慢地變得清醒起來。

「王將軍,你為大明征戰四方一生,此時此刻,你乃是大明功臣!」

王弼笑了,「咳咳……皇上,臣也想念當初跟隨老皇爺的日子。」

「那時候,大口喝酒、大口吃肉。」

「後來,咳咳……後來人老了,也不能大口喝酒,大口吃肉了。」

「但是臣最開心的時候,還是去軍營,和那些將士們一起訓練,一起生活,一起上戰場。」

王弼眼睛開始清明,看起來也有了一些光亮。

「皇上,火炮是一個好兵器,一定要好生地鍛造,好生地改良,以後在戰場上,定然是無敵的存在。」

「臣相信,大明因為有了火炮而當真可以做到四海臣服、日照之地,皆是明土。」

朱英看著王弼那開始渙散的眼神,重重地說道:「王將軍,放心吧,朕一定會打造出來一支擁有重炮的大明神機營!」

「到那時候,戰場之上,大明再無敵手!」

王弼死了。

死在了黃昏之後。

他也是淮西貴勛中的重要人物,當年跟隨藍玉的副將,也算是一個有勇有謀之人。

臨死之時,也沒有向朱英奢求一些什麼,更沒有為自己的後代謀取什麼福利。

或許在他看來,兒孫自有兒孫福。

他就算是臨死之前拉下老臉為自己的兒子們謀求一官半職,他們自己要是沒那個能耐,守住這一官半職的,或許,還會成為他們的禍患。

一直閉門讀書的藍玉,出現在了定遠侯府。

祭拜之後,也就隨身離開了。

生老病死本來就是人之常情,他不可能阻攔的了這樣的事情發生。

而他自己也年事已高,如今每天過著瀟灑自由的日子,比之以前要愜意多了。

以前總是覺得自己軍功很大,為大明打下了這偌大的江山。

也因為狂傲的性子,總不知道收斂,還想著收養義子,為自己謀取福利。

可是,當朱英問他,如若他真的坐上了那個位置,又該讓誰來當太子?

如果他年事已高,他的那些個義子,還會不會聽從他的話?

如果他謀反,能不能抵擋擁有朵顏三衛的寧王,擁有兀良哈的燕王,擁有太原府的晉王,還有傅友德、耿炳文等武將。

又如果,他真的擋住了這些人。

那又該如何治理大明?

整日裡批閱太多太多的奏折,還有很多很多朝事要處理。

處理不好,就容易激起民憤,有了民憤,就容易被人裹挾,有了人裹挾,也就會產生叛軍,當中原各地都有了叛軍之後。

他這個皇上能夠當道幾時?

藍玉從未想到過這些。

也隻是覺得,隻要是一時興起,想要做什麼就做什麼,根本就不計較後果。

然而當朱英說起後果之後,藍玉慫了。

也不能說慫了。

應該算是悟了。

他不怎麼出麵,傅友德、耿炳文等又被朱英重用,淮西勛貴早就不是什麼威脅了。

隻不過,潛在的人禍,還是發生了。

「殿下,漠北八百裡加急!」

朱英接過陳公公手中的急報,打開一看,頓時蹙眉,心情跌入低穀。

同時,也憤怒不已。

晉王朱棡沒能逃脫他該有的命運,病死在了呼蘭城!

呼蘭城也就是兀良哈境內的重城,水泥混凝土結構的新型都城,防風防沙、堅固無比。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