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波瀾壯闊(1 / 1)

加入書籤

老祖宗留下這麼珍貴的文化遺產,可見當年老祖宗是多麼的鼎盛春秋。

此時的幾位工作人員回過神來,小心翼翼觀察著周圍的環境,可千萬不能破壞了珍貴的文物。

而在屏幕前的觀眾們更是炸了,死死地盯住了屏幕,不願意放過任何一幀的畫麵。

「原來我們的老祖宗五千年前就能修築如此宏偉的建築了,愛了,愛了,無論做什麼都要領先世界一步。」

「那群西巴棒子呢?不是我看不起你們,你們那片小地區全部挖一遍,都挖不出一座兩千年的古墓。」

「這還沒開門的,隻是看個建築的大門就讓我熱血沸騰了。」

「這簡直就是歷史性的一刻,老祖宗太牛了。」

……

那些考古人員在看到了石碑上的落款之後,大致能確定這可能是三國時期的曹魏留下的建築。

曹植流傳於後世的隻有《洛神賦》的殘篇,沒想到在這裡還能看到他的另一篇作品,《銅雀台賦》。

一些考古人員便將整篇的《銅雀台賦》抄錄下來,而林老他們則是準備進入閣樓內進行觀看。

而為了保護文物不受到傷害,就連攝像機都被要求隻能進入一台。

有不少的文物會見光死,雖然隨著技術的發展,能夠極大程度地保護這類文物,但是一些損傷都是不可逆的。

如果不是曹叡的要求,他們連這台攝像機都不會留下,這些東西隻會影響他們保護文物。

隨著他們登上樓台,曹叡再一次找到了與記憶之中銅雀台的不同。

好家夥,一個後世奇觀係統,硬是被曹叡完成了大家來找茬。

原本立在閣樓前正中的曹操塑像呢?去哪了?我要求毌丘儉修建的張遼塑像呢?又去哪了?

怎麼可以就隻剩下兩個塑像的底座了?

此時的曹叡已經淩亂了,沒想到係統這個濃眉大眼的,竟然在背後搞這麼多的小動作。

在這閣樓門前,還散落著不少的大塊的泥沙,考古工作人員迅速開始了清理。

但是為了不破壞這裡的環境,饒是他們這些進入地洞的所有人齊上陣,也不是一時半會就能清理乾淨的。

而且他們還需要將這個山洞進行加固,以免坍塌,造成人員傷亡。

林老抬頭仰望著整座閣樓,可惜大部分還被掩埋於山石之中,巨大牌匾上蒼勁有力地書寫著淩煙閣三字。

驟然,淩煙閣內傳來些許響動,雖然不是很響,可是在座的諸位都聽清楚了。

「這閣樓內有…機關?」

「不可能吧,這埋藏於地下都過去五千年了,就算是有機關,早也該失效了才對。」

「會不會是那野生動物什麼的已經跑進去了吧?」

林老聞言臉色一變,這要是被損毀了文物,他自殺謝罪都不夠用的。

「開門!」

雖然這周圍的泥土還未清理乾淨,但是他們都清楚,來不及了。

如果真的是有一隻野生動物跑到閣樓裡麵橫沖直撞起來的話…這可不是一個人心髒驟停的問題了!在座的國家考古隊隊員都有突發心髒病的可能。

在數十人的合力之下,迅速將門口清理乾淨,閣樓的大門被緩緩推開,沒有人在意撲麵而來的煙塵和刺鼻的味道。

所有人的目光,都迫不及待地看向青銅門的背後,一片黑黢黢的空間內。

在每個人的頭盔上都有著專業的冷光光源,光源向著空間內延伸而去。

門內是十分寬廣的大殿,還有著兩座塑像,正是魏武帝曹操和曹魏晉陽侯張遼。

曹叡現在就是一個腦袋兩個大,他倆的塑像怎麼會是在大殿內,不應該是擺在外麵的嗎?

到時候要好好問問毌丘儉,到底是他做的,還是係統在背後搞鬼。

此時的曹操和張遼兩人的塑像板板正正地站在那裡,但是曹叡無力吐槽了。

這兩個難道是在歷史長河之中誕生了生命?

曹叡會這麼想的原因很簡單,因為這滿是灰塵的大殿有著碩大的不明腳印。

在曹叡的記憶之中,重來沒有見過這麼離譜的事情,不過係統都有了,這兩玩意也不是很難接受。

曹叡現在有些憂心,要是自己準備的東西被這倆破壞了,那可怎麼辦?這得找誰說理去?

這玩意也沒有個什麼質保之類的東西,曹叡默默的給係統打上了一個差評。

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之中,銅雀台並沒有受到太大的破壞,就是這厚達半米的灰塵讓人呼吸有些難受。

部分有鼻炎的工作人員感覺整個人都難受了,隨時都快要死了一樣。

隨著考古人員的深入以及專業檢測機器的分析結果出來,可以肯定這裡的東西至少都經歷了五千年的時光。

在這寬闊的大殿上,曹操和張遼兩個人高達八九米的塑像十分顯眼,考古人員很快就發現了那些巨大的腳印。

隻見一眾人孤疑地看著這兩座塑像,難不成他們是可以移動的?

就在他們沉默的時候,於更正教授打破了這裡的平靜,「林老,這裡有重大發現。」

在於更正轉移了他們注意力之後,曹操和張遼的塑像悄悄地相視一眼,在心裡鬆了一口氣。

此時的曹叡擔憂的心也終於是放了下來,這於更正教授的身前正是一坨長條狀、黑乎乎的泥巴,已經有些乾燥了。

這正是簡書,可以看出來於更正手上的簡書並未被人打開過。在一旁的桌案上,還擺放著些許的簡書,不過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單純湊數。

「準備好溶液,進行編號保存。」林老果斷地指揮起這些人進行文物保存。

這些都是五千年前的文化瑰寶,任何的損失都是在林老的心中割肉。

竹簡想要保存至後世,必須在外麵裹上一層泥巴,竹簡會柔軟得像粉條,卻沒有粉條的韌性,很容易斷,所以必須一片一片編號保存在溶液之中。

在考古人員的努力之下,這一封簡書緩緩啟封。

他們,打開了一個波瀾壯闊的時代。

他們的歷史也因此而發生改變……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