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高順到來(1 / 1)

加入書籤

隻是可惜了這段時間的努力,非但沒有給董卓造成太大損失,

反而讓董卓接任衛尉一職,對於他這種野心家來說,衛尉這職位最為適合。

衛尉原本是洛陽三衛之一,負責的是宮門警衛,守衛皇宮。

但隨著劉辯登基,原衛尉長官率軍和光祿勛前往先帝寢陵宿衛。

現在三衛中僅剩下執金吾還在城內。

也正是如此,光祿勛的位置被劉辯騷操作給了自己(也就是正在組建的羽林軍所要完成的)

其餘的事宜執金吾和衛尉卿兩人協作,又因為一些其他原因,現在的衛尉卿手中還握有一座城門的守衛權。

這可是最為不妙的事情。

可眼下挽回已經來不急,也隻能走一步看一步。

不過這樣也有個好處

董卓現在大權在握,袁家必然成為他前進的最大絆腳石。

也許可憑此機會與袁家達成盟約。

人有張良計,咱就必然得有過橋梯,不然早晚不得被玩死。

想到這裡,劉辯不由得鬆了口氣。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選於《老子·五十八章》)

商議至此,諸位臣也沒了扯皮的心思,朝會自然草草結束。

在袁隗的授意下,一個小黃門捧著聖旨慢悠悠的從堂後走出。

大部分封賞和歷史還是很相符的,

劉協從渤海王進位陳留王

袁紹從中軍校尉進位西園郎(虎賁中郎將職務),成了八校的實際掌控者

唯一不同的就是董卓和盧植兩人

正史中盧植這一次隻得了個侍郎的身份,有名無權。

而董卓因護駕的大功,封為司空

可隨著劉辯的到來,盧植獲封前將軍領洛陽令。

成了名義上的洛陽市市長兼軍區司令。

而董卓雖然進位衛尉,成了九卿之一,但也和他心中所想相差甚遠。

相比這兩位,袁隗的太傅錄尚書事後麵悄然加了個帝師

也就是說,袁隗這個太傅不但實權在握,還成了劉辯的老師。

理論上權傾朝野。

餘者各有封賞

站於殿門前,劉辯恨得直咬牙。

董卓到底還是進了洛陽,

軍隊大部雖然都被安排在了北邙山大營,但眼下接替了衛尉一職,再加上重整編製的命令,也就相當於給了他近四萬人的入城編製。

這之後在以各種名義巧設名目下來,想來那個數字應該離他理想中的並不遠了。

萬幸,他現在手下也有兩隻部隊整合完畢。

一個是盧植整備的前將軍府所屬兩萬人兵馬,以及執金吾丁原手下的北軍。

這隻是洛陽城正常核算的兵力編製,並未算上當初丁原從並州帶出的三萬人並州軍。

紙麵上,在洛陽城內已經有了和董卓一較長短的實力。

實際上還是相差甚遠。

而且丁原的心思也有些難以捉摸。

從呂布一事看起來,丁原並沒有史書上寫的那麼憨厚忠誠。

可偏偏他又把高順送進了皇宮,這其中的意思著實有些值得玩味。

下了朝會,張遼終於是送來了兩個好消息。

1.高順率一屯兵馬(東漢軍製五人一伍、有伍長,十人一什、有什長,五十人一隊,有隊長,百人一屯,有屯長,二百人一曲,有軍侯,千人一部,有司馬或校尉為正司馬為副.)進了皇宮,現在張遼手下任職。

2.曹操終於有了消息。

原來,當日曹操離開大部隊之後,便去了董卓軍營,因有著典軍校尉的身份,在加上討伐黃巾時的戰友情誼。

以此為由,在北芒附近以勞軍為名,拖住大軍整整一夜時間。

不然昨裡進京的三千鐵騎,在這一夜時間裡能做多少事。

聽到張遼帶來的這兩個好消息,劉辯罕見的麵露笑容。

胡亂的吃了幾口飯,劉辯如願的見到了史子眇這個神奇人物。

隻是,和史子眇的見麵異常尷尬。

一個不敢直視當朝陛下,另一個則是靈魂易主。

二人完全沒有親昵的感覺,

將釀酒的配方傳授給史子眇後,略微叮囑幾句,劉辯就讓史子眇離開了。

「陛下,如此重大的事情,不知這史道人能……」看著史子眇漸漸遠去的背影,潘隱伏在劉辯耳邊低聲問道

「眼下除了他,朕還有別的選擇麼?」說完,劉辯飄了一眼潘隱。

潘隱聞言連忙拜倒在地「陛下贖罪,臣隻是……」

劉辯擺了擺手說道「別動什麼歪心思就好,我不是先帝」說完一個人暗自閉目養神。

少時,張遼帶著高順走近殿內

「臣,張遼(高順)拜見陛下。」

聽到聲音,劉辯連忙睜開雙眼。

伸手將二位扶起,劉辯打量起張遼身旁的這位將軍。

濃眉大眼,堅毅嚴肅

這八個字是劉辯心中最先迸發出的形容詞。

「咳咳」看到劉辯的眼神,張遼麵帶尷尬的咳了兩聲,隨即又看了看潘隱。

潘隱立刻理會,連忙退下。

「陛下,昨夜傳授的兵書臣連夜默寫下來,隻是其中……」

張遼話到這裡,連忙從懷中取出一塊絹布,絹布上洋洋灑灑的寫了近萬字。

「叮!發現羽林衛訓練手冊(殘),是否進行修補」

是(扣除2000無雙值);否。

聽到係統提示,劉辯也就有了計較,連忙接到手中

粗劣看了一遍,他笑著點了點頭,然後說道「這其中有些地方記錯了罷」

說完默默點了是的選項

良久,張遼逐字逐句的修改完,二位將領皆是一皺眉。

「怎麼?有哪裡不對?」看到兩人神色,劉辯連忙問道。

微微拱了拱手,高順直接說道「回陛下,今晨拜會張將軍,看到此兵書,當時便有疑問,隻是眼下聽陛下說完,心下疑問便更多了。」

「哦?」劉辯卻是一愣,隨即說道「但說無妨。」

拱手讓了一禮,高順說道「臣觀此兵書,乃騎兵兵法,然我皇城內騎兵……」

聞言,劉辯方才尷尬的撓了撓頭

高順一說他才想起。

當時羽林軍組建就是為了打造一支屬於大漢的精銳騎兵;甚至也可以說是為了培養中下級騎兵軍官。

隻是後期的戰陣越發緊張,羽林軍時長護衛漢武帝身側,久而久之才演變成皇帝們的禁衛軍。

想到這裡,劉辯尷尬的一拍腦門「完蛋料!尷尬料!這回可是糗大料。」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