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本王,為何要管?(1 / 1)
「還是見一下吧。」
穆依依還是很好奇的,她的渣爹,在他們都斷絕關係的時候過來,定然有很了不得的大事。
幫忙是不可能的,但是看笑話倒是可以的。
穆尚書看起來蒼老了不少,幾天不見,早已不復以前的意氣風發。
看來,沒有了娘在給他當牛做馬,他日子過的的確是一般的。
「路上專門幫你買的,如意坊的桂花酥。依依,你小時候最喜歡吃這個了。」
穆尚書還帶了點心,穆依依倒是有幾分奇怪。
「小時候也許是喜歡吃吧,但長大了以後,怕長胖,我已經很少吃甜食了。」
穆依依好笑的看著穆尚書,她沒接桂花酥,輕笑道:
「小舅舅知道我不吃甜食,每次回京都給我買鹹味的點心。」
穆尚書的麵色有點尷尬,女兒都很多年不吃的點心,他帶過來,總感覺有幾分的……
不自然。
「依依,冉冉畢竟是你大姐姐。」
穆尚書知道親情牌打不通,乾脆說了今天來的目的。
「以後,你們姐妹還是要相互扶持的,對不對?」
「你看那溫泉莊子,本來她也極為喜歡的,但聽說你想要,冉冉想也沒想就送給你了。」
「穆尚書,那個溫泉莊子,難道不是為了堵住我母親和南陽王妃的嘴才給我的嗎?」
嗬嗬,還真是會偷換概念呢?
不過,她沒那麼傻,什麼都聽他的就是了!
「咳咳,你怎麼能這麼說呢?冉冉若是嫁的好,對你以後也是有幫助的。」
唉,聽到這句,穆依依不得不說這穆尚書果然厲害,臉皮就是厚啊。
「說吧,你到底想讓我做什麼?」
穆依依也懶得應付他了,這人滿嘴的謊言,就沒一句話是真的。
「依依,聽說太後要幫俊王選妃沖喜。」
穆尚書小心的說著,穆依依挑挑眉,好笑道:
「太後選妃,你也知道我和太後的關係,並不熟悉,貌似我說不上話吧?」
「你說不上,可皇後娘娘可以的。」
想讓她去求皇後?
穆依依忽然有點想笑,這穆尚書也不知道哪兒來的臉?
他對自己好嗎?
還是穆冉冉對她有什麼大的恩情?
他憑什麼以為自己可以為了一個穆冉冉去求皇後娘娘幫忙的?
「我就見了皇後娘娘一麵,那邊我也說不上話的。」
穆依依神色淡淡,若是這是穆尚書的要求,那她真做不到。
「而且,聽說俊王的腿,不是很好。」
她提醒了一聲,穆冉冉心高氣傲,她願意嫁給一個瘸子嗎?
「這個無礙,依依,你的醫術不是很好嗎?你幫俊王看看就好了。」
嗬嗬,還真是好算計呢?
她不但要為了穆冉冉去求皇後,還要幫俊王看腿?
你看,她的好父親,還真是幫她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依依,父親從未求過你什麼事,就求你這一件。」
穆尚書說著,似乎極為不舍的中懷裡掏出一遝銀票,遞了過來:
「府裡現在也沒多少銀子了,這些你先用著。」
厚厚的一遝,足有五六萬兩。
這穆尚書,為了穆冉冉也算是下了血本了。
「穆尚書,你還真是給好父親呢?」
穆依依擺擺手,胖萌上前接下銀子。
「王妃,你真的準備幫忙了?」
胖萌有點想不明白,小姐可不是為了一點銀子就心軟的人啊。
「是啊,畢竟還是一家人不是嗎?」
「啊,王妃你……」
「這不像是你的做法啊。」
胖萌苦惱的摸摸頭,她家小姐,什麼時候這麼的好說話了?
「好了,有銀子不要王八蛋。」
「王妃就這麼缺錢嗎?」
溟王不知道什麼時候來的,也不知道聽了多少。
「夫君。」
看到溟王進來,穆依依也沒尷尬。
想要達成穆冉冉的心願,還要她的男人出麵。
穆依依走到溟王的麵前,討好般的揚了揚手裡的銀票,笑道:
「他送來的,不要白不要啊。」
溟王撇了銀票一眼,輕嗤一聲:
「我以為雲家的外孫女,視金錢為糞土呢?」
「怎麼可能?夫君,雲家也很缺錢的。」
緊挨著溟王坐下,穆依依挽著他的胳膊:
「夫君,你看穆冉冉的事?」
「她有何事?」
「她都是俊王的人了,這沖喜的人選,自然是她最合適啊。」
穆依依無辜的眨眨眼,似乎在說今天天氣好一樣的平常。
「嗬,說起俊王沖喜的人選,本王聽到一個有趣的消息。」
「什麼消息?」
宮裡的事情,她知道的不多,沒眼線啊。
而溟王,顯然就比自己清楚的多了。
「有人推薦了你的好姐妹。」
姐妹?
吳英蘭?
有人推薦?難道是書芊柔不成?
該死的,這個女人明明知道吳英蘭不想做皇家的媳婦的。
她故意的,一定是。
可,蘭姐姐知道嗎?
按著吳將軍的性子,他未必會同意的。
可若是太後直接下了聖旨那就不好辦了。
書芊柔真不是東西啊,她還和蘭姐姐是朋友呢?
「夫君,不能讓蘭姐姐嫁給俊王。」
她和俊王可是不死不休的關係。
若是……
若是吳英蘭真的嫁了過去,她以後和她怎麼相處?
她的朋友本來就不多,她不想吳英蘭姐姐慘淡收場。
更何況那個許子俊,根本就不是個良人啊。
「本王,為何要管?」
溟王神色淡淡,眸光無悲無喜,平靜的看著穆依依。
「我……」
穆依依忽然無語,是啊,這事和溟王五官,他為何要管呢?
吳英蘭的事,吳將軍未必知道,不行,她要告訴他們一聲。
也許,他們能先給蘭姐姐找個人。
先定親也行啊。
反正她不希望蘭姐姐和許子俊有什麼關係。
「依依,那邊的人消息傳來了。」
溟王忽然開口,穆依依愣了一下,一時之間沒明白他的意思。
「是雪災,閩楠三十縣,忽發雪災,百姓餓的吃不上飯,所以才四處奔走。」
三十縣,這麵積絕對不少。
而流民入京的畢竟是少數,去別的地方的,才是大頭。
「估計消息明天就能傳入宮中。」
溟王煩躁的說著,那些的流民,本來都是普普通通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