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人才濟濟(1 / 1)
姚義平也不管金聖賢驚奇的表情,徑直拉著易清山便向龍城書院走去。
金聖賢也想見識見識這寧古塔的人才便吩咐李拾壹整理軍隊。李拾壹見狀卻也不好拒絕,隻是道了一句慢走便心不甘情不願地招呼士兵整理進城。
幾人一路上有說有笑,很快便到了龍城書院,隻見院門前正站著一位器宇不凡的人,很明顯正是吳兆弿。
原來吳兆弿早已在此等候多時。大批隊伍進城的消息哪能瞞過他的耳朵,並且已經猜出是易清山等人回來了。
時間要拉回到幾天前。
易清山跟他約定三日後將會召開科舉,但關於錢的事卻隻字未提,自己都有些懊悔為什麼要答應這件事。
但已經答應人家了,總不能反悔吧,於是吳兆弿隻好拿出了自己的所有積蓄,並且還跟親友借了許多,勉強湊了一百兩用來購買筆墨紙硯。
雖說書院內的空間很大,絕對能容納得起數百人,可是書院裡的桌椅板凳沒這麼多,總不能坐地上考試吧。
而古代的桌椅板凳一般都是請木匠師傅現場來做,並且價格也不低,但考慮到現在現做肯定是來不及的,況且自己也沒這麼多錢,因此一直沒個主意。
木匠師傅在古代是一項比較重要的職業,所以大家對木匠師傅比較尊重,往往在稱呼後麵加上個「師傅」二字。
從成本考慮,一捆柴大約是10文,而能用來做木料的木材則是50文,木匠師傅一天的工錢至少是100文。
另外建築師在古代尤為珍貴,特別是木匠,在各種各樣的木工製作上都用到木匠,比如,鉚,柳,扣等,每一步都非常非常重要。
你別看做一套桌椅板凳就是幾塊木板幾條木腿的事,寧古塔至少有數百名流放文人,個個都是能來參加考試的。
他們可沒有吳兆弿日子這般過得好,平時都餓得麵黃肌瘦,聽說參加義軍舉辦的科舉還有錢領,自然是擠破腦袋也要來參加。
這可不是大床鋪還能擠一擠,考試肯定是得一人一張桌子,不然湊那麼近還不得抄襲了,那麼科舉的意義也就沒有了。
於是吳兆弿靈機一動,將匠試安排在文試前麵,而匠試的內容便是讓他們親手製作一套桌椅板凳。
這樣一來,不僅考試的題目不需要自己另外出,而且連做桌椅板凳的錢也省了,工匠們到時候肯定會大展手藝,質量不用愁。
自己隻需要出筆墨紙硯的錢和匠人們所需的木料錢還有置辦工具的錢,另外這麼多人參加,光靠自己監考肯定是看不過來的,因此還得雇人監考。
饒是吳兆弿如此精打細算,但這一趟下來仍花費巨大,本想著找易清山報銷,等他再去打聽時,易清山早就沒了身影,隻好去了寧古塔將軍府找到姚義平。
姚義平聽說有人找他,便立馬接見了他,聞言也是一頭霧水,易清山啥時候又弄了個科舉?
但見吳兆弿說得鄭重其事,表情也不似作假,於是便將信將疑地給了他一些錢,說剩下的錢等易清山回來再說。
吳兆弿又問易清山去哪了,姚義平隻說是去建養馬場了,自己也不知道他啥時候回來,吳兆弿隻得作罷。
時間很快便來到了科舉考試的當天。
隻見人群浩浩盪盪地擁入書院,吳兆弿還是低估了前來考試的人數,看這架勢至少有數千人,畢竟這種中了就能拿錢的買賣誰都稀罕做。
吳兆弿宣布先開始考試的是匠試,然後將匠人分作好幾批,第一批考完才能進第二批,而考試的試題便是每人做一套桌椅板凳。
匠人們也沒參加過科舉,聽到製作桌椅板凳的考題也不奇怪,於是照著吳兆弿的吩咐辦,半天時間便做出了數百把桌椅板凳。
吳兆弿大喜,於是上前逐個檢查,這個摸摸那個瞧瞧,最後挑選了一百多名做桌椅板凳做的最好的匠人。
其他匠人可就不乾了,又不是隻有木匠,其他的石匠、泥瓦匠、鐵匠、皮匠、氈匠、剃頭匠、裁縫匠、火器匠等也紛紛要求考試。
吳兆弿隻好挨個出題,比如石匠讓他們做一件石器,泥瓦匠就砌一個房子的模型,鐵匠就讓他們打一件鐵器。
這麼折騰下來便花掉了三天三夜,每個人都將自己的職業工作練得爐火純青,為了這次考試也是拚盡了全力,最後吳兆弿實在分辨不出好壞,隻得全部收下。
那這麼一來木匠們又不乾了,為什麼其他工匠全收,而木匠隻收了一百多名,這太不公平了,迫於輿論吳兆弿隻好將木匠全收。
姚義平見此一幕也嚇得不輕,這吳兆弿好大的膽子,幾千名工匠竟然全都收了,義軍這麼窮哪有這麼多錢供養。
但轉念一想,義軍正是百廢待興的時候,很多地方還需要工匠們建設,於是隻好咬咬牙從府庫出錢,並且還為他們安排了住所。
接下來便是文試,這次來的人便少了許多,隻有幾百多人,畢竟古代讀書人本就少,發配到東北的也就不是很多了。
吳兆弿有科舉的經驗,因此這次考試便順利得多,他先是出了幾條四書五經裡的內容,讓考生們解釋意思。
前幾題不用說都是送分題,古人人為了考功名早將四書五經背得滾瓜爛熟,其意思也是爛熟於心,吳兆弿剛一念題目考生們便頓時奮筆疾書了起來。
最後吳兆弿說道:「爾等應該盡知義軍羸弱,兵員不過數萬,城池不過汪清、寧古塔兩城也,而今韃子朝廷勢大,各位考生對此有何妙計?」
這時候不少考生便抓耳撓腮了起來,要說背四書五經等死書倒還有兩下子,但麵對治國之道卻是不太行。
但他們之中大部分的都在朝廷做過官,說兩句場麵話還是可以的,於是他們又重新將筆頭放在紙麵上飛舞,隻有小部分人在呆愣。
很快第一個交卷的人出現了,正是吳兆騫的得意弟子姚義平陳光召,此人恭恭敬敬地將卷子遞給吳兆弿,站在原地等待其閱覽。
吳兆騫臨走前還特意囑托吳兆弿說此人是大才,一定要好好培養,沒想到他今日會是第一個交卷的人。
吳兆弿拿過試卷一看,好家夥,前麵的送分題全部答對,最後的策論題更是讓自己眼前一亮,於是滿意地讓陳光召退出考場,隨後又為其他普通考試捏了一把汗。
果然龍城書院的其他的學生見陳光召都已經交卷了,連忙也遞上了自己的試卷,陸陸續續有十多名考生交卷離場。
其他考士不禁嘖嘖稱奇,這些龍城書院的人難道都是文曲星下凡嗎。
策論題可不比前麵的送分題,靈感怎麼可能突然便迸發了出來。
看來寧古塔果然是藏龍臥虎、人才濟濟啊,剩下的考生們紛紛使出了十二分努力,搜腸刮肚般搜索著腦中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