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兵發鴨江(1 / 1)

加入書籤

「小小朝鮮國也敢不理我義軍?大哥,這必須去討個說法。」姚義平義憤填膺地說道。

「對,朝鮮國這樣讓我等情何以堪?」李拾壹握緊了拳頭。

金聖賢搖搖羽扇道:「若是看不起義軍倒也罷,怕就是朝鮮國跟清廷暗自勾結呀,因此必須先下手為強。」

於是金聖賢拿出精心準備的地圖給大家看,隻見上麵畫著很多勾勾圈圈,見眾人一臉蒙圈,便上手解釋道。

「我們先派遣兩萬騎兵從朝鮮東北部鹹鏡道進入,沿途征收當地百姓的物資,並迅速攻占鏡城和鹹興兩座首府,則鹹鏡道唾手可得。」

金聖賢指著鹹鏡道西南方的狹長地帶,興奮道:「此處鏈接著黃海道與江源道,距離朝鮮國首都漢城府不足百裡。進可攻占漢城府,退可與其談判。」

易清山這時問道:「騎兵確實迅猛,不過敵人萬一堅守不住,到時候拖個十天半個月清廷援軍都來了。」

金聖賢笑道:「就需要有人負責帶領三萬名步兵作為後隊稍後趕來。兩萬騎兵隻是打頭陣,後麵的三萬步兵才是攻城主力。」

易清山點點頭,「確實是個好辦法,五萬大軍出征,一萬人留守在寧古塔。大軍在外以戰養戰確實減少了糧食消耗。」

李拾壹聞言連忙主動請纓道:「這率領後隊的任務便交給我吧,保證三萬名士兵完完整整地帶過來。」

金聖賢連連誇贊道:「好好,在下最擔心的就是這後隊,隻要後隊沒問題計劃就完成了一半。」

金聖賢頓了頓又補充道:「況且我看到府庫內存有幾十門神威無敵大將軍炮,這玩意裝滿火藥後威力十足,一炮能直接將城門給炸開。」

易清山也覺得這個計劃好像挑不出毛病,唯一的問題就是時間了。

朝鮮國雖小,不過徒步行走的話怎麼也得走一個月才能到鴨綠江邊,到鏡城府估計得兩個月了。

解決的辦法也很簡單,便是之前提到的強行軍,日行百裡不在話下,而寧古塔距離鴨綠江也就兩千裡路。

另外古代據說有千裡馬能日行千裡,要是真有這種馬兩天就到鴨綠江了。別說是上陣殺敵了,跑得太快根本砍不到人,就像玩遊戲把靈敏度調到最高一樣。

如果是用強行軍步行二十天就走到了,要是換做騎兵便可日行三百裡,就隻要六天就能趕到。

不要小看了義軍士兵,經過長時間的拉練義軍士兵的體能蹭蹭往上漲,再加上食物充足後便基本沒什麼問題了。

於是說乾就乾,眾人先是叫廚子大辦宴席讓將士們好好地補充一下營養,然後又吩咐士兵們趕緊收拾東西,明天準備出發。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間士兵們便吃得肚子溜圓,體力值瞬間恢復滿格。

易清山便從這六萬名士兵中挑選了兩萬名會騎馬的作為先行部隊的騎兵,他們則由易清山親自率領。

由於義軍有意識地教士兵火銃的原因,士兵們基本上個個都會用火銃,隻是精度堪憂而已,不過數量一上來倒是沒什麼大礙。

一支火槍騎兵隊便組建完成。

到了第二天早上。大軍集結在寧古塔城外,而伴隨著的是漫天的黃沙在肆意飛舞。

寧古塔城內大部分的戰馬都被拉了過來,上麵騎乘的都是英勇的義軍戰士,手裡正端著一把殺氣淩人的火銃。

而在隊伍後麵的則是數百輛的馬車,他們大部分都是義軍騎兵所需的軍糧,另外一部分則是笨重的大炮。

李拾壹等人也帶著義軍士兵來迎送,他們也會在次日出發前往朝鮮,而金聖賢則是很雞賊地留下來守寧古塔城。

眾人雖然有怨言,不過金聖賢卻義正言辭地狡辯,還拿出了大意失荊州案例說不該讓武將守城。

確實,如果當時守荊州的不是關羽而是諸葛亮的話確實很可能不會丟掉荊州,套到現在此時確實很合適。

時候也不早了,金聖賢便勸易清山快些上路,易清山點點頭表示讓大家保重,便揮動馬鞭驅使馬兒前進。

接著易清山一聲令下,義軍騎兵胯下馬兒的馬蹄開始擺動,騎在上麵的主人也有規律的搖擺起來。

好不容易才落下的黃沙再次漫起,遮天蔽日如同日全食,即便是寒冷的冬季也壓製不住這股勢頭。

太陽落下了又升起,月亮升起了又落下。

七八天便這麼過去了,義軍騎兵也來到了鴨綠江邊,隻是淘淘江水抵擋住了馬兒的腳步,令馬兒忍不住低頭喝水。

也不怪義軍騎兵超出時間預算,為了防止馬兒半道累死隻得走走停停,餓了還得尋找些營養豐富的草餵養。

「哎,江水攔路,這該如何是好?」姚義平嘆道。

易清山笑道:「去附近村莊征調來幾十艘漁船,等那一小部分人過河後,便讓他們去對岸搶一些大船便是。」

義軍騎兵果然照辦,姚義平先是帶領騎兵團從附近的幾個村子征調來了數十艘小漁船,然後自己先帶五十人過河。

待人和馬匹分別過了河,便四散去各地征集當地漁民們的捕魚船,之後又在姚義平的授意下攻占了一個小碼頭,竟在裡麵發現了幾艘大船。

這種大船看起來十分平整,船艙也分作好幾層,如果擠一擠的話一艘船一次能容納五百人,總共有三艘這樣的船。

姚義平帶人乾掉碼頭的守衛後便挾持了船長和幾名水手駕船。

朝鮮水手們雖然聽不懂姚義平等人說的話,但姚義平連說帶比劃,再加上旁邊幾名義軍士兵用黑洞洞的槍口指著他,還是被迫明白了義軍的意思。

隻見幾艘大船揚帆朝著義軍方向駛來,眾人還以為是被朝鮮官府發現了,都紛紛將手中的火銃上膛。

這時船上的的姚義平大聲喊叫,易清山馬上聽出了這聲音是姚義平的,趕緊吩咐義軍士兵們放下火銃。

易清山大喜,馬上命令士兵們分乘大小船過河,費了好大勁終於將一半的人馬運送了過來,而這時天已經黑了。

天黑渡河是絕對不可取的,於是暫時停止了運人工作,兩岸人馬便就地安營紮寨。

易清山也乘著船到達了彼岸,正想休息一下,可眼尖的他發現了一絲不尋常,不遠處有一點火光在閃爍。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