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變現了,這麼少?(1 / 1)

加入書籤

夏原吉現在隻是國子監主薄。

他的人事關係,還在國子監內。

突然提拔到戶部右侍郎,一下子成為戶部三把手,是正三品官職,比起在國子監的高級多了。

正所謂樹大招風,越了那麼多級提拔,怕引來非議,也怕其他人不服氣,看不得自己被提拔起來,心裡有些惶恐。

朱允熥說道:「無妨,我用人,全看能力,如果夏先生擔心有人非議,那就拿出真本事,讓非議的人閉嘴,我相信夏先生可以做到。」

「多謝殿下!」

夏原吉感激地說道。

他是文官,但從來沒有站過隊。

以前朱允炆在文官當中,風頭正盛,他也沒有選擇站隊,隻是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不在乎誰當儲君,對朱允熥也不會反感。

如今被朱允熥賞識,得到提拔。

如此知遇之恩,一定拚盡全力報答。

「請殿下放心,臣一定盡快,把商稅做好。」

夏原吉又鄭重地保證,一定不會讓朱允熥失望。

朱允熥笑道:「我自然相信先生,你等吏部的任命下來即可,我還有別的事情。」

夏原吉恭敬道:「恭送殿下。」

朱允熥走出國子監,今天的收獲很大,夏原吉絕對是個經濟能臣,把他塞進戶部,未來要做點什麼經濟上的改革,都能方便很多。

最重要的是,夏原吉能夠認同,朱允熥提出的一些理念。

連攤丁入畝和官紳一體納糧,他都可以承認,此人未來,前途無限,可以重用。

回到了宮裡,朱允熥再處理一些新送來的政務問題,以及和其他官員商量政事,把事情全部辦好了,再回東宮看看。

隻見郭惠妃今天很意外地,來了東宮,正在和東宮四個小可愛聊天。

「郭奶奶怎麼來了?」

朱允熥問道。

郭惠妃笑道:「為了靈月的終身大事而來。」

朱允熥恍然大悟,這裡是古代,終身大事確實應該考慮了。

要知道朱靈月比朱允熥,還要年長三歲,今年已經十八了,再不談終身大事,怕是未來嫁不出去,這樣就不是很好了。

朱靈月臉色緋紅,還是很害羞的。

朱允熥問道:「郭奶奶為我選好姐夫了嗎?」

郭惠妃搖頭道:「還沒,剛和靈月聊聊。」

朱允熥道:「我有一個人選,長興侯耿炳文家裡的耿璿,我見過他的,配得上我大姐,郭奶奶有空可以去看看。」

現在耿璿回來了,得讓郭惠妃見一麵,免得轉身又出海。

耿璿這個人,他認為確實不錯,但為人如何,還需要郭惠妃查清楚,自己隻是初步的和耿璿見過麵。

「耿璿?」

郭惠妃聽了,努力回想片刻:「我對他,好像有點印象,靈月覺得呢?」

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特別是皇家的婚嫁,基本由不得他們自己決定。

隻要長輩說了誰可以,那麼隻能是誰,也不管那個人,見沒見過,好不好。

不僅皇家,古代的基本都是如此。

「我都聽郭奶奶的。」朱靈月低下頭道。

她不覺得被安排,有什麼不妥,從小就被教導如此。

郭惠妃笑道:「我找時間,見一見耿璿,再找人查一查他,如果確定沒問題,就這樣安排了,靈月不用害羞,男大當婚,女大當嫁。」

「沒有害羞呢!」

朱靈月說是這樣說,但臉依舊是紅紅的。

盡管不認識耿璿,也還沒見過麵,但還是會害羞。

看到這丫頭如此,郭惠妃便笑了。

不過她在東宮逗留的時間不長,很快回去了。

朱靈珆馬上過來,問那個耿璿怎麼樣,為人如何等等,對於這個可能是大姐夫的人,特別的上心。

使得朱靈月聽了,更感到不好意思。

好像對成親,也多了幾分期待。

第二天。

朱允熥正常的上朝,再正常地回文華閣處理政務。

如果有需要商量的,或者需要自己決定,比較特別的事情,再另外商量。

有內閣在,政務輕鬆很多。

再加上朱允熥讓內閣的官員,把所有的奏章,同類型的歸納整理,那些長篇大論的,全部總結中心和重點內容。

有些文官寫的奏章,總是喜歡裝逼,賣弄文學水平。

寫了幾千字,但重點可能隻是幾十字、幾百字,看這樣的奏章,很浪費時間、浪費生命,朱允熥把這些奏章給回那些文官自己看。

浪費他們的生命。

隻要能總結出來重點,那就足夠了。

決定權在朱允熥手中,內閣隻能看。

除此之外,再無其他。

這些事情,很快處理完畢。

李豐找到姚廣孝,說那些從海外帶回來的東西,全部變現完畢。

「那麼快?」

朱允熥有些驚訝。

到了醉仙樓一看,果然全部變成寶鈔,金沙銀子等,融了提純後,送去大明錢莊,他們知道是太孫殿下的東西,首先給朱允熥辦理了。

至於香料、瑪瑙等貨物,要出手還是很容易。

這些東西在目前還不是很多,大明範圍內都是少見的,李豐有專門的渠道可以出手,難度也不大。

「殿下,除去成本,一共變現了一千一百萬兩。」

李豐說道。

其實他從來沒見過,這麼多錢。

也沒想過,海外如此賺錢,隻是出去一趟,回來盆滿缽滿,他在想要不下一次,也搞幾艘船出去試試,但要出去,還是得和朱允熥提前登記好。

免得發生什麼意外。

「那麼少?」

朱允熥嘆道:「看來我們的貨物還不算多,更顯得整合資源的重要性。」

「還少?」

李豐心裡的震驚,沒辦法形容。

一千多萬兩了,這麼多是他想都不敢想的。

但是在殿下眼裡,居然少了。

他是不知道,朱允熥投入給鄭和和陶誌學他們,造船、造火器研究的錢,可能就不夠用了。

特別是做武器的,到時候的煤炭、礦石等等,都得花錢來折騰。

朱允熥在想,這些發展的資源,要不直接從海外搞吧?

「挑起一兩次海外的戰爭,然後打敗海外的人。」

朱允熥心裡規劃著,在想:「到時候海外戰敗的國家,就要給我們大明賠款,但我不要賠款,我要他們割讓土地,形成租界,專門割讓那些,礦物比較豐富的,有煤礦、鐵礦和金礦的地方。」

這個計劃,貌似可行啊!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