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來了,明軍來了(1 / 1)
李景隆搖頭道:「倭國那些銀礦,你們還是別想了,殿下早就預訂了。」
「殿下的武器,還有造船,全部需要錢。」
「倭國那些銀礦,正好是給殿下送錢的。」
他的話,使得他們一陣失望。
確實早就被朱允熥預訂了,倭國那些礦產,並不打算給他們勛貴開發,最多隻會分一部分給朱壽他們,再用來養海軍。
李景隆又道:「殿下開放海外,我們的商船可以出海了,你們還愁沒錢進賬嗎?」
郭英哈哈笑道:「說的也是,聽說海外還有金礦,數量還挺多的,到時候我們去找金礦,挖了就是我們的。」
他們的商船,早就出海了。
想到海上那麼龐大的收益,他們也不把倭國的銀礦當一回事了。
馮勝說道:「你去和殿下說說,讓殿下同意,我們去看一看那些火器吧?」
此言一出,得到所有人的認同。
新式火器的傳說,早就傳出去了。
聽說之前回來述職的沐春,已經去看過了。
隻有他們還是什麼都不知道,也隻是聽說過。
這一次火器威震海外,他們很想去看一看。
總不能作為武將,連火器怎麼用都不知道。
李景隆想了一會,道:「我進宮問一問,殿下同不同意,不敢保證。」
跟他們吹噓了一會,他這就進宮了。
同時也在他們麵前表現一下,殿下對自己能有多麼的重視。
以後他李景隆,就是殿下身邊,唯一的紅人。
來到了內閣,李景隆把他們的事情說了說。
朱允熥點頭道:「確實是我疏忽了,你帶他們去看看吧,告訴陶誌學,就說我已經同意了,讓他配合展示武器。」
「多謝殿下。」
李景隆說著又道:「殿下,那些倭人的俘虜怎麼辦?」
朱允熥把那些倭人帶回來,確實另有用處,道:「我會處理的,你先關著,別讓他們死就行了。」
「是!」
李景隆對那些倭人,同樣沒有任何好感。
就算全部殺了,也不過是五百多人,不值一提。
等到李景隆下去後,朱允熥想著就把鄭和傳進來。
「目前造船的人手是不是不夠?」
朱允熥問道。
「回殿下,確實不怎麼夠。」
鄭和點頭道:「但我們在大量買木頭,如果再大量地找人,怕資金不足,買不到更多的木頭。」
朱允熥說道:「前不久我們打擊倭人,捉了五百多倭人俘虜,倭國的造船技術,一定程度上可以借鑒參考,我把這批人全部送去給你,但必須要看管好。」
他想著又道:「我派一百人,幫你看管那些倭人,不用對他們太好,別讓他們死就行了,把他們的價值全部榨乾。」
俘虜回來的倭人,正好用來乾苦活。
像是造船這種事情,讓倭人去做就夠了,不需要對倭人太仁慈。
「實在用死了,丟出去餵魚即可。」
朱允熥又道:「那些倭人,不能當人。」
鄭和忙道:「奴婢明白了,有了這五百多人加入,奴婢能盡快做出可以出海的大型寶船。」
錢和木材,暫時不缺了。
但還缺人。
多了五百多免費勞動力,鄭和的產能可以得到質的飛躍。
朱允熥道:「你去找李景隆要人,他會配合的。」
鄭和躬身道:「奴婢領命!」
把這件事安排完畢,朱允熥便讓鄭和退下。
接下來,繼續等朱壽的好消息。
以及關注現在擠兌的情況,根據解縉送回來的數據,去換錢的人數,又上漲了一倍,但還不到錢莊的極限,目前還是扛得住,不會有問題。
等到朱壽回來時,那就差不多了。
倭國的銀子,都是他們的。
——
足利義和他們,狼狽逃竄。
一百多艘戰船出戰,最終可以逃回來的,隻有二十多艘。
回到長崎的時候,把倭人震驚了。
足利義滿一直留在長崎,等待足利義和攻占大明的好消息,然而等回來的,隻有一群殘兵敗將,一瞬間他還以為自己是不是還沒睡醒,做了一場夢。
但現實告訴他,都是真的,不是夢。
「義和,發生了什麼事?」
足利義滿不敢相信地問。
他們倭國海軍,浩浩盪盪,就算打不進長江,但要保存實力,自信絕對沒問題。
也不可能,那麼快就回來。
要和明軍打,足利義滿認為,肯定能打得有來有回。
可是現在……
他的戰船呢?
足利義和哭道:「大哥,我們一敗塗地。」
他這就把海麵上的事情,都對足利義滿說了說。
石山僚附和道:「明軍的火器,太強了,我們連靠近都還沒靠近,就被打沉了一半的戰船。」
足利義滿大叫道:「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大明怎麼可能,有那麼強大的火器?
大明的敵人在北邊,一直忽視海上。
明軍的海軍實力,絕對遠不如他們倭國。
足利義滿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石原大貴道:「將軍,真的!」
「我們連那些火器長什麼樣都還沒看到,就已經被打敗了。」
「要不是跑得快,我們都別想回來。」
想起當時海麵上的戰局,他心有餘悸,心裡慌的一匹。
不是他們太弱,是明軍太強了。
足利義滿有些失魂落魄。
怎麼忽必烈都打不了他們倭國,會被大明摩擦了?
足利義和道:「大哥,快準備吧!我覺得明軍一定還會打過來。」
足利義滿如夢初醒,認為明軍一定會打來報復。
換作是他,也絕對會報復。
「我聽說,現在大明是皇太孫說了算,皇帝已經不管事了。」
石山僚說道:「那個皇太孫,可不是好人。」
足利義滿大喝道:「全部快,準備防禦,別讓明軍打過來。」
整個倭國,是他說了算。
他們的後小鬆天皇現在就是個吉祥物,沒有任何權力,大權都集中在幕府手中。
聽了足利義滿的命令,下麵的人趕緊行動和安排。
都有一種,即將大禍臨頭的感覺。
他們馬上把各種東西拿出來布防,同時派人在海麵上巡視,一旦發現大明海軍要來了,趕緊回來上報。
緊張得不行。
足利義滿悔之晚矣,大叫不應該主動挑釁大明。
眨眼間,倭人準備了三天。
終於有船,從海上回來。
船剛剛靠岸,船上的人就大叫道:「來了,明軍來了。」
他們同時可以看到,五十多艘大船出現在海平麵上,正在迎著倭國駛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