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新紙出(一更!)(1 / 1)
大宋景德二年三月七日。
一個月前,城外的那場「君子之約」吸引了足夠多人的目光。
新的綁係之法,讓開封的百姓們贊嘆劉銘的才氣。
細數劉銘乾的一樁樁事,砍遼狗、定盟約、發明新的綁係之法...都是實事!
對大宋百姓們的日常生活大有裨益。
那劉指使最近在軍中「教士卒識字」這也是實事嘍?
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出個結果。
自「太廟獻禮」後,「劉銘」這個名字再一次成為了百姓們的飯後談資。
尤其是最後那句「送給大宋百姓的禮物」,再搭配上劉銘寬鬆至極的賭注要求...
關心貧困家庭,資助困難學子...這哪是什麼君子啊,這分明是聖人!
這還是武人嗎?和他「和藹可親」的軍中前輩們簡直不是同一個物種!
劉銘的聲望頓時到達一個頂峰!
(張濤:他花的可都是我的錢啊,我的錢!)
這一個月來,劉銘家的巷門口都是車水馬龍,給他送禮的人絡繹不絕。
沒啥權貴,都是些窮鬼車夫,送得些雞蛋、鹹菜什麼的。
禮輕情意重。
劉銘很開心。
而最開心的屬那些說書人了。
說書三要素:地位崇高的人物、血腥的矛盾沖突、皆大歡喜的結局。
劉銘的這一場「君子之約」把上述要素集齊了!
稍加「一點點」的藝術改編,起碼後麵半個月都不愁沒飯吃。
如此大好局麵,最近又沒什麼大事,劉銘就把婚給結了,水到渠成的事。
送禮的人很多,好歹在大宋混了這麼久,乾了這麼多事,劉銘多少還是有些朋友的。
但誰送禮了,劉銘記得並不是很清楚!
誰沒送禮,他可是門清!
禁軍之中,隻有殿前司都指揮使高瓊和現上司王繼忠和師傅李繼隆遣人送來了賀禮。
這時候有人會說了,這是能力問題...那些個都指揮使、都虞侯什麼的很窮,沒那個閒錢給劉銘送禮。
被貶到崇信軍的王超都給劉銘送了一份大禮過來...
本地的禁軍將領實在是太不講情麵了!
總而言之,劉銘開封城外弄出的動靜足夠大,禁軍之中那些看他不爽的將領們隻能暫時歇了弄他的心思。
等這陣風頭過去了再說,這一等就是一個月。
新的綁係之法並不復雜,很快就大規模地推廣了出去,每個直接或間接從中獲益的百姓都很感謝劉郎君的恩情。
但城中對此的討論卻已經平息,它已經變成了大夥日常生活中一個習以為常的東西。
差不多到了再給劉銘添堵的時候了。
可劉銘的動作更快!
......
「這紙造得可真是不錯!」劉銘撚起一張李府送來的紙張,靜靜地欣賞。
韌而能潤、光而不滑、潔白稠密、紋理純淨、搓折無損等等優秀宣紙才能有的條件我們都沒有!(理直氣壯的)
紙張呈淡黃色,纖維短硬,紙質脆,不易長存。
古法所製造的宣紙,即使放到現在,那也是一等一的奢侈品,有錢都不一定買得到的那種。
當然,這是頂級的宣紙,是皇帝和富哥們的玩具,普通老百姓不會用這個。
而劉銘造出來的新紙質量比普通的都還要差一些,屬於是拿到現在沒啥人稀罕的那種,隻會被學校買去給那群怨種學生當草稿紙用。
湊到鼻尖嗅上一口。
「九九成,稀罕物~」
滿鼻子都是窮鬼的窮酸氣。
「窮點好啊。」劉銘感嘆道。
「姐夫,你這紙的質量怎麼看著比普通紙的質量還要差一些?」李虎問道,很是遺憾的樣子。
「你遺憾個什麼勁?」劉銘看出了李虎的情緒,笑罵道。
「俺隻是覺得...以姐夫您的本事,應該做出質量更好紙張才是!」
「傻蛋,質量差也有質量差的好處。」劉銘笑道,「你可知現在市麵上的紙張要多少錢?」
「三十文一刀。」李虎很快就答了出來。
祁建華同誌的《速成識字法》簡直是天才之作,三十天的時間裡麵,劉銘就把五百個有著「焚書坑儒」文化水平的將士們變成了常用字基本上全認識的半個讀書人了。
是半個讀書人,而且是一個比較窮的讀書人,李虎對筆墨紙硯的價格非常敏感。
「三十文一刀啊...開封天子腳下,富得流油,汴河邊上的纖夫隻要肯下力氣,一日拿百文的高薪不是問題。」
「但一刀紙就占去了他小半日的收入。」
這麼說可能沒什麼感覺,原來在首都、魔都這些地方,工地上的農民工從早乾到晚,一月拿萬把塊錢沒問題,一天就是三百多的收入。
而一包A4紙要你一百多塊錢,普通的窮鬼家庭舍得買?
而且A4紙好歹還有五百張,一刀麻紙可隻有一百張,要不了多久就寫完了。
「知道那是多少錢?出了開封到一個小縣城住著,夠吃三五天了,極端一點的話,能吃七天!」
「高昂的紙價已經成了百姓們提高文化素質的最大阻礙之一。」
李虎聽懂了:「所以姐夫,你這紙要比市麵上的紙要便宜一些?
「不不不」劉銘擺擺手說道。
「難不成還要貴一些?」李虎驚嘆道。
劉銘以一種看傻蛋的眼神看著李虎:「你覺得我會乾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嗎?」
李虎笑笑,說得也是。
「不是便宜一些,是便宜很多!」
「現在的紙張一刀的成本應該在二十五文左右,一刀賺五文錢。」
「而我手上的這張竹紙成本隻要十二文,成本直接腰斬!」
「可質量也差了一些...」李虎挑刺道。
「我這竹紙隻要麻紙一半的成本,但有麻紙七成的質量,質量其實並不重要,這又不是給官家用的,足夠便宜就行。」
「十二文的成本,我隻賣十五文錢,降價還加量,一刀的數量足有一百二十張!」
「嗬,三十文本來隻能買到一百張麻紙,但現在可以賣兩百四十張竹紙,質量雖然差些,但完全不影響使用。」
「李虎,如果是你手上有三十文錢,你是去買一百張麻紙還是去買兩百四十張竹紙?」
男兒膝下有黃金,麵子大過天..
大家都用麻紙,你卻用竹紙?
我們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說什麼屁話呢!
用麻紙能有什麼有什麼優越感?有本事你咋不用宣紙!
再說了這也沒讓你跪下,就算跪了...男兒膝下有黃金,正是此刻變現時!
「我選竹紙。」李虎遵從自己省錢的本能說道。
「明智之舉。」劉銘鼓掌贊道,「這竹紙還有另外的好處,竹紙主打的就是一個薄利多銷,想要多賺錢,那就要多生產。」
「而造紙的原材料基本上都被那幾家大紙商給壟斷了,背後不是這個參政,就是那個世家,背景一個比一個硬!」
劉銘氣得牙癢癢:「若賣的是麻紙,我們根本擴大不了規模。」
「但竹紙不同,我們的原材料可主要產自南方...」
現在大宋的紙張市場上已經有竹紙產生了,但質量太過於拉胯,是屬於學校買去給怨種學生用,都要被懷疑是不是校長貪了他們學費的程度。
使用體驗一言難盡...憤怒的學生們會把這垃圾紙從校長下麵的嘴巴裡麵塞進去,讓他也分享一下這份痛苦!
現代的學生有這份底氣乾,但但大宋的窮鬼書生們實在太多了,竟然還有一些市場。
劉銘才能在短時間內收集起一批原材料造新紙。
「想要擴大規模隻需要將造紙廠搬到南方去就夠了,正好王節度使(王超)就在那裡,他可以幫幫忙...」
「地方上有人就是好辦事!」劉銘感嘆道。
這算不算是背景硬?屠龍的少年終成惡龍...
「這樣開封的那些紙商就算看著咱們賺錢眼紅,也無法阻止咱們?他們的手伸不了那麼長!」李虎興奮地喊道。
「而姐夫你一個月前還改良了馬車的綁係之法,馬車可以拉得更多,跑得更快!
「這就是一環套一環?姐夫你早在一個月以前...甚至幾個月之前就計劃好了這一切?」
李虎眼中滿是崇拜,這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咋這麼大呢?
「然也!」劉銘滿意地點點頭。
其實劉銘並沒想這麼多,改良馬車的綁係之法這真是一個偶然事件,但這並不妨礙他(無恥地)將李虎的恭維盡數收下。
誰說李虎憨的?這李虎太機靈了!
「你知道就好。」
李虎高看了劉銘一眼,但他也低估了劉銘許多。
造竹紙這件事上劉銘有著更多的考量,比如...他需要南方士大夫的支持!
禁軍裡麵有一堆看他不爽的武將,對劉銘的歧視可都沒藏著掖著。
好,那麼好!
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老子叛逃了,跟著文官混去!
要知道大宋文武歧視有,但南北歧視也弱不到哪裡去!
君不見王欽若為打破一個「南人不可為相」的桎梏都快把自己的靈魂出賣了嗎?
雖然做法不可取,但也能反應一些社會現象。
北人,尤其是開封人可是後周時候就跟著趙大混了,有些資歷深的,說不定趙大小時候還給他把過尿,正兒八經的從龍之臣!
而南方的場子是十國的,是後來打下來的,後娘養的,沒把你們全部砍了就算不錯,還要這要那的,做夢去吧!
這份北人對南人的優越感一直保持到現在。
想扭轉這個局麵,隻能往朝堂裡麵塞人。
走軍功路線?大宋的軍事重心常年在北方,整個長江以南的禁軍有沒有五萬都是個問題,這條路直接被堵死了。
那就隻能科舉!(晏殊:在想我的事?)
造紙廠建在南方,低廉的紙張價格為江南培養讀書人提供了足夠的底氣。
讀書人多,考中的進士就多,南方人在朝中的話語權就更大...妥妥的良性循環!
「這樣朝中的南方士大夫們不愛死自己?」想到這裡,劉銘不禁癡癡地笑了,「小樣,拿捏!」
這樣那群臭丘八對他發難的時候,於情於理,他們不過來幫上一幫?
南方士大夫勢力弱小,那是相對比北方士大夫群體而言的。
像資政殿學士王欽若,知製誥楊億、現在負責「宋遼友誼經濟圈」的翰林學士丁謂,功成回來就能升三司使!
他們的力量可不小,打不贏寇準還打不贏你們幾個臭丘八了?
這就叫把朋友搞得多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