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1 / 1)
唐朝詩人李商隱,有「詩鬼」之稱。
如此著名的一個人物,他的詩晏殊讀過,也深刻的理解過。
寫這首詩的時候,正是李唐王朝戰亂之際,詩人因奸邪誣陷而被貶,到樂遊原看夕陽之景有所感嘆,寫下此詩。
表達對美景的眷戀,和留不住夕陽美景的悲傷。
晏殊懂這詩,但這樣的詩詞他寫不出來。
不是因為文筆不夠,而是因為…
劉銘曾有言:「老莊哲學是中國官員心中最後一片淨土,當貶官失意之時,往往會投入老莊哲學的懷抱,而我…」
「正是在官家身邊混的風生水起的時候,哪來的貶官?哪有的失意!」
「讀個鳥的老莊!」
現在大宋戰亂已平,國中小問題很多,但都還沒有爆雷。
而且宋遼友誼經濟圈的建立,可以用飛速的發展掩蓋下許多問題。
國家太平!
至於晏殊本人?
小小年紀便得地方重臣看重,雖然沒有飛黃騰達,但也再也不用擔心生計,可以一心隻讀聖賢書。
家中父母現在都還健在,兄長仁愛,弟弟機敏。
是十裡八鄉都羨慕的對象。
這十四年的人生,晏殊基本上都是順風順水過來的。
唯一算得上挫折的就是進開封時運氣不好。出了車禍,擦破點皮但也有幸參與到馬車綁係之法的改良過程之中。
一線見證者!
這種景色留不住的詩詞他寫不出來…
那就不留了!
留景不如留人,懷念過去不如把握現在。
片刻之後,晏殊心中就有了文章,提筆潑墨,頃刻而成!
《浣溪沙》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閒離別易銷魂。親邀友請莫辭頻。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寫詩作詞重要的從來不是寫景,而是麵對景色,詩人,詞人所抒發出來的感情。
若是將題材局限於夕陽之景的話,反而落了下成。
何必要等到夕陽時分,太陽快落下時才去欣賞美景?
太遲,太遲!
晏殊可不想等到快失去的時候才後悔莫及。
父母、恩師、兄長,晏殊一路走過來,遇到的人對他都很好。
所謂「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晏殊現在所做的一切,是在實現吾輩讀書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宏願。
也是想成為所有看重他的、愛著他的人的驕傲。
他要憐取眼前人!
李商隱那時已是晚唐,國家的各種弊病已經顯現,個人能力對抗不了時代大勢,詩句裡麵有著無能為力的頹廢感。
這不是對失意之人的數落,畢竟不同的時代會造就不同的詩詞。
但它不會適用於現在的大宋。
大宋現在的社會是積極向上的,趙恆半推半就之下,親臨軍陣之中,搏得一場大勝,心氣提升了許多,尤其是現在中書的宰相是寇準那個狂的沒邊的家夥。
閱卷人更喜歡看到昂揚一些的詩詞。
所以晏殊《浣溪沙》直麵人生短暫與離別之苦,常人會感嘆天地渺小,人生短暫,而他卻以「不如憐取眼前人」收尾。
將悲情轉化為對當下的珍視。在有限的時光中把握眼前的美好。
豁達、樂觀,自信!
這場神童試…他必為先!
「呼~」晏殊長嘆一口氣,感覺渾身都暢快了許多。
或許是筆墨紙硯的問題?
殿試發的筆墨紙硯就是不一樣,用起來太順暢了。
不像竹紙顆粒感十足。
「要是能一直用就好了…」
「娘希匹,我怎麼有這麼墮落的想法?罪過,罪過。」
晏殊撚了兩塊糕點小口小口咀嚼著。
這是新封丘門大街兩側的商鋪所賣的榲桲、糍糕、團子等,每樣隻有一個,很甜,能撫平晏殊因用腦過度造成的疲憊。
短時間內寫出一篇足以傳世的詩詞也是很耗費精力的。
短暫的休息了一小會兒之後,便以充足的精力應對接下來的策論。
時間一點一點的流逝,大殿中的神童門在為了自己的前途奮鬥,而趙恆…
監考的過程太過枯燥,象征性地呆了兩刻鍾,便快活去了。
美其名曰,政務繁忙。
「哢嚓」晏殊將筆掛好,按了按自己有些發燙的手指,看向殿中的沙漏,隻有一小搓沙還在流淌,約莫半刻鍾的時間。
怎麼看出來的?這對神童來說不是必備技能嘛!
趁著還有一點時間再檢查一遍自己的考卷。
字跡工整、俊美,是劉銘不開掛,一輩子都趕不上的程度,小小年紀便有大家氣魄。
通篇沒有錯別字,每道題都用了十二分的精力去打,即使再簡單也沒有輕視。
晏殊有著一種預感:「穩啦!」
但想到劉兄告誡他「不能半場開香檳的話語,強行將這份小雀躍深埋於心底。
「哐」響亮的銅鑼聲響起,所有考生立即起立,不允許作答。
其中神童表情或有輕快,或是凝重。
晏殊是寫的暢快,但須知…天才也是有差距的!
這套試題絕不簡單。
等內侍收完卷子整理無誤之後,神童們便被放出了大殿。
離開了考場後,這些個最大年紀也不過十五歲的小孩們便恢復了自己活潑的天性,按捺不住的和周圍人對起了答案。
「你寫完了沒有?」
「沒。」那小孩愁眉苦臉的說道,「我覺得好難啊,應該沒人能答全。」
「我也沒寫完,你說關鍵出這麼多題目乾什麼,這不是為難我們嗎?」
「對了,那首詩詞你做的怎麼樣?」
「夕陽之景,那肯定是寫夕陽嘍。」
……
晏殊和這群神童沒有太多的交集,故沒有參與到他們的討論中去,但還是悄悄豎著個耳朵在一旁聽著。
聽到對的就高興,袖下的拳頭一下一下地握緊。
聽到錯的…不好意思,現在他還沒聽到錯的。
出宮的腳步都輕快了許多,而且是越來越輕快。
宮門外,劉銘早已在那等候,見晏殊出來笑問道:「考完了,考的怎麼樣?」
「很好!」晏殊有些俏皮地拍著胸脯答道,很是自信。
「那就行!」劉銘沒再多言,帶著晏殊往家的方向走去,「你嫂子今天做了一道叫有江南特色的魚羹,你得多嘗嘗。」
「那正是我喜歡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