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嘉獎,敲登聞鼓(1 / 1)
謝恩,謝恩!
經劉銘提醒後,衛明五人恍若初醒,行軍禮的、躬身的...甚至有人差點跪下!
好一會兒後才統一行軍禮說道:「臣多謝官家隆恩!」
「爾等都是功臣,大功臣,快快請起!」
五人的窘態逗得趙恆哈哈大笑,失了天子威儀,但沒人指責趙恆的半點不是。
人人臉上洋溢著喜氣,兩百步外破甲...神跡啊!
不知道神臂弩能在兩百步外破甲意味著什麼的...也跟著哈哈大笑。
大夥都在笑,難道你還敢哭去壞氣氛不成?
若是這麼乾了,準備到海南去喝椰汁吧。
笑罷,重新接過未來可以不斷量產的神臂弩,趙恆心底湧起更多的滿足。
他能拉開弩弦意味不了什麼,一人強不算強,一軍強才是真的強!
「若是在軍中分配十萬神臂弩,再組成軍陣...那十萬箭齊發的情景!」
至於裝備十萬把神臂弩的費用...趙恆不做多想。
錢?大宋財大氣粗的,太祖、太宗兩帝節儉,為他留足了積蓄,
「他果然是老天爺的嫡長子,耶律隆緒那廝是小妾樣的!」
有些得意忘形的趙恆高舉神臂弩問道:「遼國可有此物?」
劉銘隻有一個,提前將宋人智慧的結晶帶到了真宗朝,遼國當然是不可能有神臂弩的。
劉銘率先行禮,他知道趙恆此時想聽什麼,拜道:
「天佑大宋!」
還是劉銘的阿諛奉承聽得趙恆舒服!
「呸,奸臣!」見著劉銘那諂媚樣,有官員在心地暗罵道,豈能讓這小人爭先?
齊齊拜道:「天佑大宋!」
隨後是諸班直,就連一向和趙恆不對付的寇準也說了句「天佑大宋!」
這不是違心的,神臂弩出世...是真天佑大宋啊!
寇準突然變得警惕起來,趙恆那句「遼人可有此物」提醒了他,遼國確實沒有神臂弩,但沒說...不能想辦法從大宋手上弄到神臂弩的圖紙啊!
那將是災難!
提醒道:「官家,神臂弩乃大宋國之重器,得警惕遼人啊!」
劉銘對遼人密諜竊取大宋最高機密此事還算樂觀。
這可是在開封!
天子腳下,皇城司的大本營、十幾萬禁軍的駐紮之處。
若這能叫遼人密諜把神臂弩的圖紙偷了,那說明開封已經被遼人滲透成篩子了,遼人摸到趙恆的寢宮把大宋天子悶死算不得什麼難事。
劉銘如此樂觀更重要的一點是...遼人就是一群窮鬼,有什麼餘力在開封發展密諜?
他們的密諜不被開封的花花世界迷了眼睛,被策反都是好事了。
想培養一個有資格接觸到大宋軍方最高機密的密諜,其身份必然高貴,所要耗費的資源何以千萬計?
若有這人存在,他早在澶州之戰時暴了。
說道:「寇相公,無需多慮,神臂弩的製作過程是機密,但它的威力和外貌算不得機密。」
「說不定啥時候就能用了,宋遼友誼經濟圈的存在,讓那群遼人吃得滿嘴流油,但人的欲望是止不住的,說不定遼人那邊政局動盪,或是出了什麼天才,就想著在免稅額度上麵做手腳。」
「讓遼人能窺得一點神臂弩的皮毛,反而是一種威懾,有助於兩國間的和平。」
而且還能用它來掩飾更強殺器的存在。
「保密措施怎麼做,臣也有了一點粗淺的想法。」劉銘說罷,從懷中掏出一份奏疏交給趙恆。
做事竟如此周密?
趙恆打開奏疏一看,眉頭卻是一皺,直見上麵寫道:
神臂弩的製造由朝廷集中控製,優秀工匠被集中在京城的官方作坊生產,禁止地方或民間私造
戍邊軍隊需根據朝廷批準的數量領取神臂弩,不得私自增減。
若戰事不利,士兵必須優先銷毀神臂弩,或拆卸成零件丟棄,防止敵軍繳獲完整武器
丟失神臂弩的士兵將受嚴厲處罰,甚至軍法處置。
......
劉銘給出的方案詳是詳細,但還是遺漏了最關鍵的一點。
趙恆掃了一眼衛明五人,將奏疏遞,說道:
「劉卿行事百密一疏,所奏內容都是實在之言,皆可采納,但還是遺漏了一點。」
「神臂弩出自匠人之手,劉卿怎麼能把他們忘了?朕再補充一條,參與製造的工匠均需嚴格登記,以防泄露細節。」
「官家聖明,臣一時糊塗,的確沒想到這一點。」劉銘恭敬地答道。
此時寇準正好看完了劉銘的奏疏,瞥了劉銘一眼,再看了看趙恆一臉春心盪漾的表情...
「大奸似忠啊!」
連戰敗之後,如何銷毀都想到的人...怎麼可能想不到要管製工匠?
恰到好處的馬屁話...寇準是看出來了,劉銘這混小子就是故意的!
官家可是親口稱贊衛明五人為「巧匠」,劉銘那小子遺漏的又剛好和「工匠」相關,故意讓官家指出,讓他在製度建設之中多了些許參與感。
有遠超於常人的能力、還能把握住天子的喜好,整日說寫討喜的話...
寇準覺得自己以後有必要多關注一下劉銘了,不能讓這才華橫溢的小子走上歪路,不然...這對大宋是場災難!
「陛下,臣曾聽聞前不久在開封北城軍營出現了一道『武德之門』,聽說那造門的木材是三皇五帝時期流傳下來,歷經無數大戰,染滿了兵煞之氣。」
「將士們隻要站在門邊,就會有有兵煞之氣護體,日常操練、騎馬砍殺,無往不利!」
「正是有著這股兵煞之氣的庇佑,我大宋的軍隊啊...才會越來越強橫,以後像神臂弩這等鎮國之器隻會越來越多!」
樞密使王繼英笑道。
北軍營的大門還是宋太祖時期修建的,這股兵煞之氣以前咋不庇佑大宋?
管他的,現在發力能哄好趙恆就行了。
「真是如此?」趙恆笑道,或許真有兵煞之氣吧,而且他這個天子分得的也不少。
軍中悍卒才能拉開能射兩百步的硬弩,而他現在也能拉開神臂弩。
四舍五入一下,他也有了軍中悍卒的實力了!
「娘希匹,這又是哪傳出來的謠言?」劉銘在心裡嘀咕道。
他天天從大門那兒過,看著圍在大門口的將士越來越多,以前誰都不想去軍營門口那兒站崗,現在想去站,還等乾掉幾十個競爭對手才行!
「大宋的封建迷信色彩...實在太過濃厚了。」
同時心中一陣慶幸,「還好自己三令五申,讓羅均管他們好自己的嘴巴,沒讓『三刀流』的傳說傳到民間。」
顏色小故事本就在市井之間十分流行,更別說事關於劉銘這種位高權重且年輕的傳奇了...
天知道那群說書先生會在本就十分離譜的故事上,又進行什麼樣的藝術加工。
到那時...他就得考慮一下帶著李姝遠遁深山老林的事了!
看著趙恆那興奮樣,劉銘覺得自己離那件事越來越近了。
「若真有兵煞之氣庇佑的話...保佑那件事早一點...等到適當的時機再來吧。」劉銘在心中默默祈禱道。
禱完之後,劉銘又變回了以前那個「實用主義者」,官家願意這麼想就隨他去吧,他正好能借著「天降祥瑞」的理由騙點研究經費。
說道:「王樞密使說得沒錯,像神臂弩這等鎮國神器日後定會越來越多,其中少不了兵煞之氣的庇佑。」
「但陛下,咱們可不能靠兵煞之氣去打仗啊...」
「像神臂弩這樣的神器,我龍衛的那些新兵蛋子們研究了不少,也有許多進展,但最近...他們遇到了不少麻煩,諸如材料短缺、人手不住...」
「有許多問題,但陛下,咱們龍衛一向是能打硬戰的,絕對可以克服!」
嗬,趙恆聽懂了,廢話這麼多,就是在要錢嗎!
直說不就行了?他是那麼小氣的人嘛!
大手一揮說道:「朕先賞你龍衛左廂三百萬金,日後多多努力,朕期待著你們的表現!」
劉銘想得沒錯,很是高興的趙恆大手一揮,給了他三百萬金。
聽著很多...其實也就四千貫左右,暫時夠用了。
「謝陛下厚賞!」劉銘大聲謝道。
他一點不擔憂這三百萬金能到手多少,娘希匹,敢他的軍餉的人在這世上還沒出生呢!
「劉銘你小子可滿意了?」趙恆笑問道。
臉上的表情...仿佛劉銘口中吐出「不滿意」三個大字,趙恆就會動用他的天子權威不斷砸條件砸到劉銘滿意為止!
「臣滿意了。」劉銘答道。
其實還有劉銘還有一個問題,衛明幾人的功勞沒有敲定下來,但...
「祖宗朝」從沒遇到過這種事,趙恆不可能循規蹈矩,直接給出封賞,得先討論一番。
「千金買馬骨」嘛,有劉銘幫忙盯著,不會少了他們的功勞。
......
三日後。
就在寇準為大宋蒸蒸日上而開心之時,宣德門南街的西廊,登聞鼓前站著一人,一名衣服破爛、皮膚黝黑的老者。
如果劉銘站在一旁的話,就能認出他是自己前不久才幫助過的申宗古!
被劉銘拉了一把的申宗古,順利地在節節高紙鋪入了職,雖然沒到手幾個子,但已經吃喝不愁了,在開封站穩了腳跟,沒人敢觸劉銘的黴頭。
上一個惹到他的,那些潑皮...現在還在開封府的大牢裡沒有出來,
按理來說,日子本應過得越來越幸福的申宗古不應該出現在這個地方。
但他外形之慘、神色之切,隔著十幾尺外遠遠地瞥上一眼,心情都會為之一沉,覺得這人定有冤情。
同時慶幸於大宋「登聞鼓」製度還算完善,雖說不保證解決,但至少能讓平民百姓有一個上達天聽的機會。
最為經典的就是一件發生在太宗朝的事情。
有一人敲打登聞鼓,趙光義以為民間出了什麼大事,便喚他進宮來。
趙光義見到的是一名開封市民,聽他訴說冤情,卻發現並不是什麼大事,是他家的豬跑了,自己找不到,便來找皇帝訴苦。
而趙光義沒有生氣,耐心地聽他講完,完了還賜給他一千錢,算是補償。
由於特殊的歷史原因,趙光義對權力極其熱衷,不肯鬆手半點,對處理這種小事也樂此不疲,宋真宗趙恆顯然是沒有其父那麼好的精力的。
不會處理「幫百姓找豬」這種小事,但也會派遣官員去處理冤情。
所以這老農有何冤情?
申宗古在登聞鼓前站了一會兒後,毅然決然地抄起鼓槌敲響了登聞鼓。
「咚咚!」
登聞鼓鼓聲沉悶,聽著就像是一個飽受冤屈的貧苦老百姓在低聲抽泣,隻要是朝廷中人聽聞此聲就必須做出回應!
鼓聲響起沒多久,便有登聞鼓院的官員前來處理。
「唉,有人來了...」
申宗古一臉決然,而登聞鼓院來的官員則一臉苦相。
他還在屋中辦公的時候,就隱約看見屋外有一股黑氣冒出,心中頓覺不妙。
果然沒多久,那該死的登聞鼓就敲起來了,他們的麻煩就來了!
需知敲登聞鼓的刁民一般都是民告官,而且要告的那官地位還不小!
若是敲鼓的人本身有一定名氣,比如太祖朝時,舉子徐士廉在會試中落榜,隨即敲打登聞鼓,控告擔任主考官的翰林學士李昉徇私舞弊。
影響力極大,「被告之官」直接就從朝堂上滾蛋了,他們登聞鼓院的官員做好傳話筒就行了。
最麻煩的就是這種無依無靠的老農民...天知道他們抱有多大的決意、受了多大的委屈!
民怨沸騰,「背後之官」還不一定告得倒...一個不小心他們這些「傳話筒」就成安撫民意的代價了!
俗話說解決不了問題,就解決提出問題的人。
為防止自己去海南喝椰汁,登聞鼓院的官員們也想出了不少辦法阻止那些刁民去敲鼓,但這老農卻能越過層層阻礙,敲響了登聞鼓...
麻煩大了啊。
很不高興來處理此事的官員問道:「老丈,你有何冤情?」
申宗古搖搖頭說道:
「小人沒有冤情,是官家有冤情,大宋有冤情!」
「調子起得這麼高...不好!」
那官員猜得沒錯,壞事了!
下意識地想要去堵住申宗古的嘴,但還是慢了一步,
申宗古大聲喊道:「小人要告發寇準和安王趙元傑謀反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