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確定修路,國運轉向(1 / 1)

加入書籤

簡單聊了一下人員規劃之後,劉銘從懷中掏出一張大宋的簡略堪輿圖,得到趙恆許可之後往前走了幾步,繼續說道:

「陛下請看!」

「開封——靈州線路若隻求最小的施工距離,可以壓縮至短短的一千九百九十七裡左右。」

劉銘在堪輿圖上用手比劃了一條直線說道。

「但這條要道途經的都是一些偏僻之地,環境惡劣,經濟效益太低。」

「為使朝廷每花掉一枚銅板可賺回三門銅板,這半個月以來,臣與無數專業人士進行了深入的討論並充分地交換了意見,力求在施工難度和經濟效益上達到了一個最佳平衡。」

「便有了這條路線,臣打算將『開封——靈州』線拆分為開封——洛陽——陝州——京兆府——邠州——慶州——原州——靈州線。」

雖然要比原定的兩千六百裡路要長了四百裡,但途經了洛陽、京兆府等經濟中心還有陝州、慶州等軍事重鎮。」

「雖然遠了一點,但一旦打通,便能充分發揮這條要道的軍事作用,各州之間互成犄角之勢,兵力、物資調動迅捷如風,黨項人別想在靠近大宋西北邊疆一步!」

「非戰時,用做商路溝通,匯聚西北財勢,見滾滾銅錢向東來!」

嗬,剛開始的時候一口一個「朝聖之路」,現在就絕口不提,隻知道打打殺殺。

武夫的粗鄙!

「朝聖之路」是「入場券」,現在劉銘已經走進趙恆的心房了,還留著那張破紙乾什麼?

趙恆也配合著忽視了這一點。

「修路時,其中要翻越大小山嶺共八座,沙漠荒野七百餘裡...」

「目前我們還沒有相應的施工經驗,但也不是沒有解決方法,臣建議從龍衛中挑選出一些施工人材和熟練的技術工人整合在一起,建一個『工兵營』。」

「讓他們先去山地、荒漠地區積累鋪設水泥路的經驗,我們可以先從簡單的路段修起,比如『開封——洛陽』線。」

「開封到洛陽周圍的地理環境和開封到澶州類似,可以直接抽調一批施工經驗成熟的工人去修建通往洛陽的水泥路。」

「不僅是工人,寇相公在主持『開封——澶州』線時,深入一線,通過和工人們的溝通交流,寇相公也掌握了許多有關於水泥路的監督和驗收技巧。」

「『開封——澶州』線一但修建完成,就可以立即把經驗豐富的寇相公遷到『開封——洛陽』線的修建工作上去。」

「想來有熟悉的長官和工人,水泥路的修建工作必將事半功倍!」

劉銘說道。

趙恆連連點頭。

不錯,這計劃不錯。

作為「孤家寡人」的皇帝,其實趙恆內心對寇準的剛直之氣頗有幾分欣賞,甚至偶爾心中還會湧起一股沖動和寇準來一場直入心扉的交流。

但相比於這股「沖動」,趙恆更容忍不了寇準的固執和不解人意。

在寇準麵前,趙恆根本感受不到「人主」的威勢。

勸說無果,那就隻能將寇準逐出中央,眼不見心不煩了。

但刨去個人情緒,寇準的能力趙恆還是非常認可的,是個人物。

下放到地方...有些大才小用了,劉銘倒是給寇準找了個好去處。

工程這種事情...自古以來就是拿著塊豬肉來回放,一過一手油,寇準的「不解人意」用在此處正好,工程款的貪汙問題能壓到最低。

而且...被寇準壓力的再不是他趙恆了,可以站著說話不腰疼!

「還有如此...這般...那般...」

除《靈州—開封施工規劃》和堪輿圖,後來劉銘又從懷中掏出了三分輔助資料,滔滔不絕地講了小半個時辰他關於修路的設想和支撐他設想的資料。

七成以上都是劉銘在去靈州和回開封路上時親自記錄下來的,可信度十足。

雖然心中下了決定,但趙恆對「封禪」大業多少還有點留念,聽完劉銘的準備之後,再回顧自己的所作所為,趙恆覺得哪哪都是漏洞。

與其說是為「封禪」所做的謀劃,更像是他的自娛自樂。

「陛下,這是臣對『開封——靈州』線修建之事的一點小小的見解,具體方略...可等臣私下和您奏對。」

其實劉銘後麵說了些什麼,趙恆也已經聽不懂了,他沒去過靈州,也沒見識過高山、荒漠,對開封以外...甚至是這皇宮以外的自然環境的了解都是一知半解。

對劉銘所說內容實在提不出異議。

而且其中的專業內容...

趙恆聽得昏昏欲睡,但劉銘告訴他這才隻是開始?

「劉卿有心了,下次有時間了朕再召你進宮議事吧。」趙恆推辭道,隨後問向群臣:

「諸卿,聽完劉卿所言,你們可有異議?」

沒有資格提出異議!

這種專業的事情,他們其實也聽不太懂,不問還好,要是沒問道點子上...

而且得益於劉銘的身份,暫時還沒有外行人敢對他瞎指手畫腳。

群臣皆以沉默應對。

當時代的浪潮席卷過後,真到一錘定音的時候,反而有點輕飄飄的。

「那便就...依照劉銘所言行事吧。」

......

「官人,您回來啦!」劉銘一進院子,李姝就高興地迎了上去。

問道:「今日上朝如何?官家可同意了你的設想?」

劉銘自然牽過妻子的手往屋中走去,一邊走一邊說道:「當然是同意了,有你官人出手,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勸說之下,讓官家懸崖勒馬這不是手到擒來的事情?」

李姝幽幽道:「那太好了,以後我回家應該再不會聽到宅子被燒了的消息吧?」

當初劉銘借著「轉運、祈福」的名號,把一大家子的人全遷往了別處,當時李姝未曾有疑。

但當她一覺醒來,聽到自家宅子被燒,劉銘人也被困在裡麵的時候,當時就嚇得癱軟在地,幾乎暈厥!

自家夫君年紀輕輕便成了龍衛左廂都指揮使,未來也是前途無量...宅中為何會突起大火,劉銘為什麼會讓他們提前離開?

該不會是劉銘提前得了消息,朝中有大人物...打算扼殺他吧?

李姝火急火燎地趕回劉府,同時腦袋裡不斷思考著怎麼和宮中的那位搭上話。

畢竟她是官人的「姑母」,若劉銘真有個不幸了...那就得請她說情,讓背後黑手付出代價!

但李姝剛下馬車就聽到劉銘帶著從書房裡發現的天書進宮麵聖去了。

天書、天書...還是在書房發現的。

做為劉銘的枕邊人,他每日在書房裡做些什麼,李姝還不知道嗎?

當即就想明白了原因,但並沒有多問,為國家做事嘛,理解,理解。

而且官家派來的工匠七天時間就把宅子給復原如初了,沒讓她等上太久。

最主要的是劉銘從宮中回來之後,又馬不停蹄地和龍衛將士們商討修路的可行性,李姝也便隻和他聊些家長裡短的小趣事,幫忙緩解一下自家官人的壓力...

但現在劉銘說一切事了了,就可以稍微揶揄一下他了。

「這是天書降世!」劉銘打著哈哈笑道,「老天爺厚愛我們家,我一個小小的凡人能有什麼辦法?」

「但老天爺也忙得很,以後估計是不會再降天書了。」

「哦,真的是天書嗎?」李姝陰惻惻地說道,「那官人你半年以來在書房裡寫得是什麼?難不成是給哪家小娘子寫得情書?」

「也是,我進劉家也有兩年多的時間了,但官人身邊隻有我一個女子,說給外人聽了,還以為我善妒呢。」

「官人若是有心儀的小娘子,便把她帶回家中吧,有個妹妹還能陪我說說話,解解悶。」

劉銘握著李姝的手又緊了幾分:「我每日下衙後做了些什麼,你又不是不知道,哪來的時間去接觸別家的小娘子?」

「真要說情書...也隻給你寫過。」

李姝羞紅了臉。

......

大中祥符元年七月五日,開封——澶州線。

「今天的進度不錯,提前完成了施工任務。」寇準擦了把汗,抬頭看了看天色,問向身旁的洪澤:「今天剩下的水泥還有多少?」

洪澤去看了看,心算一番後給出了一個具體數字:「回寇相公,還能修半裡地。」

寇準於是大喊道:「鄉親們,今天剩下了一點水泥,咱們就加快速度,把它鋪設好,不浪費國家資產好不好?」

「是!」工人們舉臂呼道。

「既然你們對大宋如此心誠,那本官也不能委屈了你們,今晚加餐!」

「多謝寇相公!」工人們高呼道。

寇準已經壓服了這些工人,掌握了絕對的話語權。

並不完全因為他是前宰相,主要是因為寇相公他身體力行。

雖然罷相致辭寫得漂亮並委以「修路」重任,但說到底寇準此行就是被貶!

但寇相公並沒有在他的知州府裡麵自怨自艾,而是跟著工人們一起下工地,監督水泥路的修建進度。

每日的暴曬和繁重的體力勞動,讓寇相公的身材都不似之前那麼「雄壯」了。

而工人們敬畏的就是這樣的寇準。

鼓舞了一番士氣之後,寇準喚來管後勤的官員,對他說道:「吩咐後廚,今天的晚飯有沒有提前準備,要多準備三隻羊的肉量。」

「若是時間上來不及,便拿著錢財去尋周圍的小商販們,在他們那裡買點肉食回來,一定要當場結清錢款。」

「是!」

又處理了幾條工地上的事務之後,寇準終於有了些許閒隙,抬頭看著地上這條蜿蜒出目光之外的水泥路...心中不自覺地湧現出一股成就感。

試問整個大宋,有誰能像他一樣將水泥路修得又快又好?

想到還有八個月左右的時間自己就要離開...寇準還有些不舍。

在寇相公離開開封之時,洪澤幫劉銘給他帶了句話,名義上他要負責把水泥路從開封直接修到定州去,實際隻要把到澶州的路段修好,官家就會把他調往別處。

畢竟官家是氣極了才會將他貶謫,等到澶州的路修好,過了一兩年了,趙恆的氣就消了,也便是寇準重新「回朝」的時候了。

「朝廷竟被王欽若那等人攪得七零八落、烏煙瘴氣的...」

想到最近不斷傳來的「祥瑞現世,官家要去泰山封禪」的消息,寇準的眸中閃過一絲冷色。

幾乎沒什麼益處,就是勞民傷財!

後來城中又冒出了叫《東遊記》的「天書」傳聞,寇準拿到了書籍,但每日政事繁忙,還沒來得及看。

想到此處,寇準又恨自己不能早點回去撥亂反正,但...劉銘沒給他這個機會。

就在寇準盤算著怎麼回去對付王欽若那個「奸臣」的時候,南邊有一信使乘馬而來,在寇相公麵前停下,將一封信交到寇準手上。

「這是劉銘那小子的信?難不成是官家請老夫回去了?」

帶著幾分竊喜,寇準把火漆拆開,目光掃過前三行...

哈哈大笑道:「劉銘那小子還是有點實力的,老夫低估他了!」

雖然不是官家讓他回朝這件大好事,但劉銘在信中最前列簡短地描述了一下他和王欽若鬥法的過程,而且王欽若還失敗了。

讓人心情愉悅。

寇準再看向中間三行...

「修一條從開封到靈州的路線...劉銘那小子竟然能說服官家和朝上的那群老頑固們?不錯不錯。」

自己行在水泥路上,寇準深刻地知道這東西對交通運輸能提供多大的便利,之間就和洪澤探討過若是邊疆都能用水泥路連接起來,那大宋的未來會如何如何...

總之那是一個光明的未來。

但當寇準看向信件的最後三行的時候,他變了臉色,那是修路的人員變動,他的名字正好在其中。

雙手用力將信紙捏成了一團吼道:「豎子安敢欺我?當初他在開封城外不是說修完這條路,官家就會讓老夫會開封的嗎?」

「怎麼修完一條又修一條?這會得修到洛陽去了!」

感覺自己被耍了的寇準須發皆張,就像一頭獅子,扭頭死死盯著洪澤,當時是他替劉銘傳的話!

洪澤畏畏縮縮地解釋道:「劉廂主說得隻是調動...」

調動,調動...可沒說往開封調啊。

......

與此同時的另一遍,劉銘掐著手指算算時間,信差不多送到了寇準手上,感嘆道:「希望寇相公能多理解一下我吧。」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