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為大元留過血的各族老兵(1 / 1)

加入書籤

漢中衛結束後,輪到了欽察衛。

作為兩都之戰中的功臣,使得皇帝之位重回武宗一脈,這支曾被燕貼木兒領導的精銳之師,出場之後,也受到了不小的歡迎。

聽著眾人的高呼聲,騎著馬的塔刺海情不自禁地昂首挺胸,緊緊握住姐夫陛下賜予的寶劍,塔刺海覺得全身充滿了力氣,如果此時能夠和唐其勢生死決戰,他一定可以將獨臂唐其勢斬於馬下!

想到這裡,塔刺海嘴角忍不住翹起。

在宮中以及撒頓的幫助下,塔刺海逐漸成為土土哈家族下一代話事人,唐其勢和答裡的勢力受到了打壓。

塔刺海相信,隻要抱緊宮中大腿,早晚有一天可以真正的家主,塔刺海微微晃晃頭,不能繼續想了。

那太爽了!

他打起精神,率領欽察衛前進,到達指定區域,收到侍衛傳來的消息,陛下已經揮手,他高舉寶劍!

下一息。

騎馬之人下馬,步兵收武器,而後流利的轉身,高呼陛下萬歲和大元萬歲的話語。

高台上麵。

望著即將成為土土哈家族的族長,燕貼木兒的兒子塔刺海親自出馬閱兵,一些人忍不住側目望了望皇帝左側的答納失裡,心中嘆了口氣。

燕貼木兒一世英名!

土土哈家族多麼的輝煌!

如今,卻變成了這個樣子。

女人為皇帝生孩子,男人為皇帝出征作戰!

你們怎麼也一點不支楞起來啊!

能不能再帶他們沖一次!

一些人心中再次嘆口氣,微微搖了搖頭,為土土哈家族感到悲哀,怒其不爭啊!

答納失裡伸出纖手,握住劉淵的手掌,泛紅的臉頰上掛著淺淺的笑容,迎上劉淵的溫柔目光後,心中更覺得甜蜜蜜了。

感知到另一側的視線,她微微轉移視線,對上元太後的目光,下巴微抬,瞧見元太後的視線落在她的手上,答納失裡握的更緊,看到元太後端莊的麵頰閃過一絲晦暗,她笑的更加開心了。

答納失裡鼻翼動了動,收回目光,暗道:「父親,您在天之靈,一定保佑女兒啊!」

她聞訊,元太後為了固寵,竟然無恥到把自己的親侄女和親外甥女都弄到了大都,準備送進皇宮。

她們來自弘吉剌部,威脅性極高!

元太後收回目光,咬了咬牙,深邃的雙眸閃了閃。

「快了,快了!」

......

一支支侍衛親軍不斷出現,時不時引起陣陣騷動。

每一支口號也不一樣。

比如,斡羅斯衛隊多了「忠誠」字眼,總之五花八門。

但是,都表達了對當今陛下和大元的服從。

堅決聽從當今陛下的統一領導。

當然,這是口號,落實到現實中,恐怕還需要一段時間。

整個閱兵時間為一個時辰,也就是後世的兩個小時,在長時間的激動後,有人已經累了,一些人貴族們圍湊在一起討論個不停。

他們的話題和閱兵相關,也沒有關係。

討論的話題是當年的一些戰爭,當時,是哪支部隊起到的作用更大。

這可是事關家族榮耀。

於是,可以看到一些人爭得臉紅脖子粗,擼起袖子,若不是場合不對,恐怕都要打起來了。

......

正當大家精神鬆懈,覺得再無任何新意的時候。

「哞~」

長長的動物叫聲,引起了眾人的注意。

四頭龐大而莊嚴的大象,宛如移動的城堡基石,穩健地踏著沉重的步伐,它們的皮膚在陽光下泛著溫暖的棕褐色光澤,充滿了力量!

「象輦!」

「這是天子出行時的象輦,怎麼出現在這裡?」

人們忍不住站立起來,踮著腳尖,伸長脖子探頭看。

一般朝代皇帝出行,大多采用馬拉車方式。

或許是為表示與眾不同,彰顯武德,也或許是表示對馬匹的特殊情感,忽必烈出行並不采用這種方式。

而是乘坐象輦!

象輦,也稱象轎,是由大象馱著的轎子,一般乘坐的象轎通常由四隻大象馱著。

後來一些元朝天子也會采取這種方式。

但比較少。

到達文宗時,已經采用馬拉車方式了。

但是,象輦是天子獨有,其他人不得僭越。

一些不知情的人們,他們距離皇帝較遠,甚至猜測道:「難道陛下在那個象輦裡麵嗎?」

「不可能吧,陛下應該在高台上呢!」

一些人看到高台上有人站起來,也起身,生怕因為不尊敬當今陛下而問責,於是,嘩啦啦的一大片,人們紛紛站立起來。

「來了!」

劉淵暗道一聲,他也站起身來。

其他貴族、文武百官也紛紛起身。

他們探頭,好奇陛下為何站起。

象輦上到底有什麼人?

他們實在想不通,可以有誰能在上麵。

不會把列祖列宗擺在上麵了吧。

隨著象輦接近。

他們終於看到了真麵目。

象輦上,差不多有十幾個人。

「老頭?」

一些大臣不知道深意,皺起眉頭。

不知道什麼意思!

大元也不是「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啊」!

「這群老人在上麵是什麼意思?」

此時,人們差不多都是這個想法。

有的老頭頭發須白,穿著簡樸。

有的沒了胳膊,有的人沒有一隻大腿,甚至有一個都已經癱瘓了,躺在上麵。

再加上位於天子座駕之上。

此情此景,著實怪異!

劉淵環顧四周,瞧見眾人的不解,朗聲道:「各位愛卿,可知象輦上麵是什麼人?」

他未等眾人回答,繼續道:

「象輦之上。」

「有蒙古人、漢人、康裡人,畏兀兒人......」

「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曾是為大元浴血奮戰的老兵。」

「李國來,兩次東征日本。」

「宋老二,參加對安南之戰,手上有十幾條戰功!」

「那順,在對緬戰爭中,多次身先士卒,一日破三城......」

「蘭克也不花,平叛乃顏之亂,殺敵無數。」

「基斯信,父子兩代,駐守和林,戰功卓著.....」

「......」

劉淵一個個說著名字以及事跡,全場高台上的侍衛也在大聲向著四處的人介紹著名字。

人們恍然大悟。

他們神色復雜地望著下麵的老兵。

「這些人,以身護國!」

「今日,朕特許他們乘坐象攆。」

「有他們這樣的人存在,大元才會更好。」

「......」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