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針對儒門的布置(1 / 1)
有了對比之後,就算不問,慕靈風多少也能猜到些原因。
比如,姬青陽處理魚的方式有問題。
其他方麵就不好說,隻能歸根於每個人的口味不同,好像沒什麼說服力。
總而言之,兩條烤魚下肚後,自然而然便有了與人切磋的力氣,先前她主動提出,向姬青陽尋求指點。
尤其是方才又有許多積累的疑惑被解答。
收起擺放在一旁的瓶瓶罐罐,慕靈風率先站起身,以術法清除塵土。
她主動說道:「接下來便請學兄賜教。」
「嗯。」
姬青陽聞言亦自地上起身,兩人離開還在燃燒的篝火。
「進招來。」
「得罪了!」
話語落下,慕靈風率先出招,身形一瞬三化提掌直指對麵之人。
「嗯?」
三道身影各運劍指,自三方進攻,眼前所見確實一般無二的詭異景象。
正麵,正麵,還是正麵,就好像眼前之人隻有正麵這一麵,沒有側麵也沒有背麵,那她這招自然無法發揮出應有的效果。
此時隻見對麵青年從容抬手,劃掌成刀,隨意向下一斬。
左右兩道幻影在接觸剎那便被擊潰。
剩下的本尊劍指對掌刀。
蓬!
被直接擊退。
「這招等你成就先天,可以深化,能發揮出意想不到作用。」姬青陽平淡道:「繼續。」
「好!」
慕靈風並未因此灰心,止住退勢站穩後,再出妙術。
整體而言以水、火、風、雷為核心。
但雷法較之其他三者要弱不少,因為那畢竟是道門絕活,其餘人,除非有雷屬功體在身,不然能達到怎麼的造詣真不好說。
水、火、風三者中又以火屬術法為最,水與風皆是對火的輔助,兩者以防禦為主。
配合有,但不多。
這是因為經驗與底蘊的缺失,以其年歲與境界能到這一步,已是超人一等,但在姬青陽看來全是破綻,太過稚嫩。
以慕靈風體內真氣總量,十招便是極限。
術法的損耗並不會比武學更少。
所以。
第十招時,五色刀光破開層層火羽,宣告切磋終了。
「夏主事讓你主修術法,是擔心你分心,貪多嚼不爛。」
刀光在臨近慕靈風身前之時,絢爛氣刃散成一道道五彩霞氣,回歸天地。
姬青陽平淡的話語在此時悠悠響起。
這種情況,免不了要論及出身,慕靈風自修行開始便是以成就先天為目標,夏戡玄的教學計劃出發點同樣如此。
每個階段要學什麼皆有規劃。
等全部學完後,慕靈風再以之為資糧,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最終,水到渠成成就先天。
散修大多時候都是有什麼學什麼,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走了彎路,這就導致,雖然前期戰力可能更強,但也隻有前期能占據優勢。
他們之中的大多數,目標是活下去,既無人幫忙規劃未來道路……
也沒有那個資源。
雖然也有天資超絕者踏上那絕巔境界,可成材率確實要低太多。
姬青陽收手後繼續說道:「不過我建議你稍微多學些東西。」
「多謝學兄賜教。」慕靈風收招致謝。
接著。
一份卷宗被丟了過來。
「這些東西不會影響你再來之路,閒暇時可以稍作研究,定能有所收獲。你既要在此地靜心修行,我便不叨擾。有緣再見。」
待慕靈風接過卷宗時,不遠處那道身影已經從容離去。
她將之打開,其中內容主要有兩部分。
一部分詳細闡述陰陽五行變化之道,另一部分則是名為「氣兵之法」的術,並無任何招式,隻有道與護道術。
女子跺了跺腳:「走這麼快做什麼?修行很無聊啊!」
天知道,在這德風古道,能夠遇到的談得來的人究竟有多難。
好不容易休沐一次,遇到故人,接觸到新奇事物,結果這還沒玩多久人直接離去,代表她要在此地開始修行計劃。
對喜歡到處跑的慕靈風而言這就是折磨。
偏偏,她又沒什麼辦法。
隻能告訴自己,為了將來能四處玩耍,如今多將心力放在修行方麵。
「呼——」
峰巒起伏,慕靈風呼出一口濁氣,以術法將手中合攏的卷宗封存起來。
而後。
「四方定位·封!」
以真氣牽引天地元氣化作結界,將整片林地覆蓋,又進行過探查。
確定無事後準備下一步。
洗澡。
後天武者,實際上還是人,除了比普通人強之外吃喝拉撒都不可避免,做不到像先天人那樣無垢無漏。
修行某些武學,甚至會導致飯量暴增。
總之,剛動過手,自然免不了一身汗,天衣的自淨功能好用歸好用。
但慕靈風還是決定去下遊洗漱一番,池塘可以看作中遊,在下遊洗漱,不會影響池塘中生活的魚。
…………
當初與慕靈風分別之後,姬青陽便獨自一人在德風古道走過一圈,以他如今境界,以及在易道上的修為,隻要自己不想,就算十嶽峰頂那位老兄也很難找到蹤跡。
粹心殿內,夏戡玄正如往常那般加班,除了儒門諸事外他還兼著太史令。
而太史令的工作他可以在儒門做。
今日。
「夏主事可是在忙?」
姬青陽一路如入無人之境,踏入粹心殿,看到了當事人。
夏戡玄聞言,放下筆,起身:「我以為蒼皇還在昊正無上道。」
陽禽天堂鳥的到來他自然有感應到,正如出城必披甲,多年來,天堂鳥已成為一大標誌,能夠以此推斷蒼皇之行程。
「我也想啊,這不是被趕出來了。」君臣之間談不上多麼熟稔。
不過,殿中的姬青陽並未把自己當成外人。
「……」夏戡玄詢問道:「蒼皇此來,是要取卷宗還是另有要事?」
「我準備對皇朝進行改革,重整六部,禮部缺個尚書。」
卷宗方麵,自有問奈何跟進,所以姬青陽也就開門見山直抒來意,改革雖未正式定下,但提前打個招呼征求本人意見,有利無弊。
夏戡玄亦直接說道:「我記得,皇朝決策層並無三教中人。」
「是,如果你同意將會是第一人。」
讓三教中人進入決策層,帶來的影響,其實比製度改革還要大。
因為這個過程中免不了要牽扯到各方各麵。
儒門能進,道門呢?佛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