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什麼儒門美強慘劇本(1 / 1)

加入書籤

像夏戡玄這種太易絕巔沒機會出手,那就說明當今天下太平,哪怕不是絕對太平,但不需要他這個層次的人出麵平亂,無疑代表神州大環境非常不錯。

什麼?魔佛波旬?

欲界隻針對佛門而未與儒道雙方開戰,甚至沒有去動皇朝下轄的佛門勢力。

像什麼九代令公也配與夏戡玄鬥法?隻要世外書香掌教聖夫子,以及學海無涯太學主沒有親自下場,那儒門當下爭鬥也在掌控。

戰事減少,對夏戡玄這種理想主義者而言自然是好事,他們畢生所願,不就是這個?

兩人在天外空間簡單交談,便不再停留,回返德風古道飲了杯茶,姬青陽與夏主事請辭離開粹心殿。

此番切磋對夏戡玄多有裨益,讓他清晰了解自己當下進境。

往後,他也能通過復盤此戰自我提升,以完善招式與彌補缺陷,但是,不得不說,直觀體驗夠確實更能感受到蒼皇的強大。

天下武學,大致可以分成兩類。

一者模擬天象,師法天地;

一者升華信念,師法人道。

兩者並無高下之分,不同的人,也會選擇不同的道路。

夏戡玄修行了藺天刑開創的修行法,卻未與藺天刑一樣修出「書山學海」,而是將之化入自己創出的《春秋聖卷》。

過硬的能力,讓夏戡玄在處理事務之餘,還能分出心力精進自身。

…………

另一邊,姬青陽離開粹心殿後,在德風古道簡單逛了那麼一圈。

此地風氣確實相當不錯。

門人弟子基本不會勾心鬥角,也不會因為別人比自己優秀,就心生嫉妒,然後想方設法把人弄死,清除阻礙。

相應,更不會為了晉升戕害同門,都是堂堂正正贏,堂堂正正輸。

這樣的情況在儒門各脈也是相當少見。

但在夏戡玄的管理下,不僅真實存在而且化入日常之中,這是真正的君子之風。

而他之所以趁著機會與夏戡玄切磋,是因為驗證一件重要,又不那麼重要的事情,為了儒聖明德一脈的未來。

此事還要從「劇情」說起。

儒聖明德一脈有名為《神儒玄章》的傳承。

其乃由儒門先聖托付給藺天刑,學海無涯的先人,也就是復聖一脈,後來有拿到拓印本,進行研究且有所成果。

藺天刑的《皇天之行》亦能克製它。

某年某月,有妖魔作亂,自人心而生,殺之不絕。

因此,夏戡玄希望使用神儒玄章,此舉雖然能平定亂象卻會讓人失去心識,一經使用不知多少百姓會受到影響,然而因為災禍太過嚴重,縱使夏戡玄與藺天刑聯手,儒門眾人齊心同抗,要天下歸和也要耗時甚久。

隻是,妖魔依人之哀懼惡欲之情而生,殺之不絕,眾心難靜,此消彼長可能徒勞無功。

夏戡玄認為,使用神儒玄章,既能解除當下邪魔侵犯,亦能製人情欲,如此便能遏止妖邪自人心之中再生。

而藺天刑認為,無喜怒的人與死無異,不過是留著一口氣的空殼,使用神儒玄章,乃本末倒置之舉。

雙方僵持,於是便讓眾人共同決定,門內多數人支持藺天刑的決定。

最終,雖然成功平定亂象,但儒聖明德一脈幾乎斷代。

這樣的犧牲太過慘烈。

在這件事之前,夏戡玄之決策,每一件都被落實並起到相應的效果,未曾聽過門人謗言,而在這件事之後,門內起了議論之聲。

其實,以他性格不會在意他人看法,但他會在乎此事可能引發的一係列後果。

眾心是統領之基礎,眾人若存質疑,自相分離,終將潰散。

夏戡玄之初心並不是與誰分高下,其人清心盡瘁,是為天下守護大義。

時值門內凋敝,議聲潛在,為了儒門不會因為分裂,這位儒聖明德主事毅然決然自刎,以此將動盪扼殺在搖籃。

他不想傷害別人,即便理念不合,即便門人開始質疑他,他都不想這些門人再受到傷害。

於是他選擇自己傷害自己。

無怨無尤。

正因知道這段「劇情」,加上真實相處過,所以蒼皇對自己這位太史令兼禮部執首,還能兼半個老丈人的儒聖明德主事,用得格外放心。

有能力,有手腕,還是真君子,哪一位王者會不喜歡這樣的高端人才?

快進到同床而寢、抵足而眠都再正常不過。

換別的儒脈遇到這種情況,怕不是直接明爭暗鬥,然後另立山頭,致使一脈走向衰落,無法休養生息進而失去復起之機。

然而。

寧願自己死都不願儒門有機會分裂,進而擴大門內犧牲的夏戡玄,其佩劍劍靈,卻因主人用它自刎而生怨氣。

在「劇情」中受八岐邪神點化,把夏戡玄寧死都不願意做的事,給做了一件又一件。

就這還口口聲聲稱自己了解自己的主人。

廢物!

考慮到儒聖明德一脈日漸強大,夏戡玄身上肩負的責任越來越多,以防萬一,姬青陽才借著機會進行檢查,目前看來是不存在隱患。

這樣的人才若莫名其妙身死,哪怕是蒼皇都會感到心痛。

培養一個高端人才太難。

先天人壽命長,便需要足夠的時間,來考察與驗證一個人的德行、能力與功績,然後才能委以重任。

…………

在德風古道走了一圈,姬青陽回到昊正五道時並未直達玉鳳台,而是踏入第一道。

多年來,能夠闖過第一道的人少之又少。

幾乎沒有。

因為,無一例外,都敗在守關者手中,還經常被一頓毒舌打擊得體無完膚。

有些沒什麼經驗的儒生貿然闖關,甚至會被說到抱頭痛哭,之後不再前來挑戰,給儒生造成了不淺的心理陰影。

隨著姬青陽踏入,有詩聲響起——

「天之有命,清風溪瀾,縱微雨千載,難滌無瑕寶玉;

謂道有缺,個中妙處誰勘見?疊焰奏王全。」

金發青年儒衫外披有一件華貴皮草,容貌俊美如女子,額上道印呈金色火焰形,其人文質彬彬,儒雅貴氣,正是昊正五道第一道守關者:

玉儒無瑕·夏琰。

迎麵而來的青年見禮道:「夏琰見過帝君。」

在姬青陽所知「劇情」,這一位,在夏戡玄自盡之後,過了些年,將守關者位置傳出,自己找了個地方隱居然後服毒自盡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