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1章 儒門經典拱火(1 / 1)
如果是叛亂,必然會裹挾百姓,讓百姓無法通過種地等方式活下去,隻能跟著一同叛亂,在史書中這樣的手段算是常用手段。
比如黃巾,軍中多為流民、山賊出身,衣食無靠,生死不知,初時聲勢浩大,攻城奪邑,焚燒官府,掃盪豪強地主塢堡,州郡失據,長吏多逃亡。在其鼓舞之下,又出現諸多同類組織,或打著黃巾名號,或自立名號。最終,雖取得一些勝利但仍以失敗告終。
再比如黃巢,在荼毒非統治階層的普通老百姓這方麵,還要勝過歷代先人,過大於過,不能因為它的小過而忽視大過。
如果黃巾是葬送大漢氣數,那黃巢就是將民族與時代的氣數一並葬送,大開歷史倒車。
改革要在鐵與血的較量中進行與完成,你沒將敵人消滅,敵人也不會對你手下留情,故農民鋌而走險,反抗強大的統治者,起義軍的頭目無不殘忍野蠻,無不殺人無算。
所以他們都失敗了,似這般行徑,隻能為王前驅。
因為,通過這種方式,哪怕勝利也隻是代替了原本仇視的存在。
這時他們已經成為了自己仇視的存在。
人心易變,勝利後難免產生惰性,生出「我不是他們不會犯那樣的錯誤」的想法,然後維持現狀不再前進。
哪怕明知怎麼做可以免去麻煩,絕大部分仍不願去做,少部分人做沒有作用。
這還是假設成功,實際上,出發點不正,很難成功。
不過,這同樣是史書中王朝更迭的規律。
後人通過歷史看前人,心態也差不多,想著我不是他們所以不會犯那樣的錯誤,實際上該犯的錯仍舊會犯。
不過,易天玄教沒有走那樣的道路,玉逍遙自一開始給它的定位,就不算高。
因此無需、也不會去裹挾百姓。
哪怕加入易天玄教的百姓,還是該種地種地該放羊放羊,隻是種地更換了方式,放羊升級了產業鏈,這些都在一點點革新。無需他們拿什麼鋤頭鐵鍬上陣。
而易天玄教做的事情……
「有點意思。」
青年看過報紙,做出評價:「果然還是應該出來走動走動。」
兩份報紙以不同的角度闡述了同一件事。
其中一份對易天玄教進行譴責,表示就算那些寺廟犯錯,也該由佛門按律處置,神毓逍遙的行為是在向佛門挑釁。
這顯然非是佛門出版的報紙,字裡行間更像儒門那套。
另一份,則是論證了史書中的起義,然後與易天玄教所為進行對比,有理有據,肯定了他們的積極性,然後對佛門進行譴責,並闡明儒門治下就很少這種情況。
出版社叫「天下報社」,比另一份更像儒門出版,其他人不一定清楚,但姬青陽清楚,這就是貨真價實的儒門報社。
可嘆,不止萬聖岩內部不是一條心,儒門的派係鬥爭更甚。
一名少女突然探頭詢問:「伯父,大師兄這樣做能夠成功嗎?」
隻見她著一身淺粉色衣裙,裝飾素雅,但用料十分講究,白發被銀色發飾與玉簪固定,目光落在那兩份報紙上,帶著好奇。
除了好奇還有擔心,擔心大師兄遇到危險。
雖然,本來就是玉逍遙自己挖了坑,然後毅然決然跳了進去。
姬青陽放下手中的報紙,平和道:「小鈴兒指哪方麵的成功?」
報紙最早是由軒轅皇朝刊印,是爭奪輿論高地的手段之一,其中內容包含各方各麵,從社會動態到政治、經濟、文化等等,讓治下百姓了解皇朝,了解皇朝之外,內容從淺顯到深奧,不全是由軒轅皇朝官府刊印,但是,凡皇朝所屬都要有營業資格證,要依法納稅。天下報社能開到北海靈洲,自然是皇朝治下的合法報社。
皇朝之外的報社那就是魚龍混雜,可以說什麼牛鬼蛇神都有,若非易天玄教根基淺,玉逍遙估計也是整一個出來打擂台。
而姬青陽麵前這兩份報紙,內容也不是全在譴責或支持易天玄教,還寫了其他。
比如,單鋒劍派再出新秀。
徐嵐撫浪·倦風盈,單鋒隱流少年英傑,年紀輕輕力挫隱流各派,獨樹一幟,並在論壇上擊敗顯流代表。
再比如刀域的綺羅刀族少主玉千勝,在刀界武鬥中連贏千場,一時風頭無兩。
還有各種招工、招生廣告在上麵,這些欄目皆要收費,報社也是要賺錢的。
君鈴伸手指了指上麵:「這個易天玄教。」
玉逍遙創立易天玄教一事,宏觀來說隻有不該知道的人不知道。
「成功不了。」姬青陽與她說道。
「啊?為什麼?」
少女對此很是訝異,在她的印象中,大師兄不說無所不能,但也很少有事情做不到。
姬青陽提起茶壺倒了碗粗茶,他與君鈴此時就在刀域,於野店叫了一壺茶幾碟點心,通過來往江湖人的談話,來了解江湖。
青年指著桌上的點心:「要不要來一塊?」
「吃不慣。」少女聞言神色惆悵,她倒不是討厭它們,隻是如果能選,絕對不會選這些。
「隻是用料稍微差上一些,手藝與味道都挺不錯。」青年說道:「野店能開下去,證明它必定有可取之處。」
少女麵露難色:「伯父確定隻是差一些?」
「是。」
姬青陽從筷筒中取了雙筷子,夾起塊點心送入口中,細嚼慢咽,然後飲了口粗茶,他並不覺得難以下咽。
「我記得書上寫過:失之毫厘,謬之千裡。」
君鈴也取了一雙筷子,往碟子中探了探,並未將點心夾起。
她在長輩麵前隻是沒那麼野,卻也不會覺得拘束,膽子比她兄長們大不少。姬青陽亦不會因此怪罪她,而是與她說道:
「書上還寫過,盡信書不如無書,好讀書但不能讀死書。」
不等君鈴再說什麼,青年平和詢問:「有沒有興趣聽一些先前沒聽過的東西?」
「有!」少女聞言目光微亮,興致相當高。
「在中原與北境交界,名為北疆的所在,有一個城寨,生活著名為提顱汗族的部族,你叔父曾去到過那裡,發現他們數百年、乃至上千年社會結構都沒有發生過改變。」
「簡單,穩定,沒有外力乾涉與破壞,形成了一個自洽的生態係統,自給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