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8章 真天才當然要一世成仙(1 / 1)

加入書籤

同年,一份情報被香九霞送上皇殿,其中詳細闡述了學海無涯儒生弦知音的「佛緣」。

太學主遍觀苦境佛門都未能尋得其源頭。

但……

軒轅神朝還真有線索,部份是昔年素還真口述的蛛絲馬跡,部分是一知半解書講述,就差香九霞親自去滅境實際驗證。

滅境有個勢力叫儒聖佛道,有一名修行者叫作「眾天」,與梵天、輔天並稱滅境三天,合著曠世古今的明聖天書,在素還真口述中眾天在慈航渡身亡後繼任滅境掌輪,繼續主導針對邪靈的戰局。

包括素還真之子素續緣亦拜其為師,得傳不凡聖功等高明武學,後又經歷一係列事情,最終在滅境羽化。

然而,眾天羽化時出了差錯,其因靈識被遊仙枕封印而未在轉世宿體重生。

眾天修行的法門叫做入度不轉輪,是一部極為特殊的轉世之法。

在軒轅神朝的地界與輪回體係完善之前,轉世輪回,覺醒宿慧,在苦境這地方並非奇事,隻要有師門或好友接引即可,轉世之後重回修行路不在話下,隻是這樣做的人終究是極少數,可能多少年都見不到一個。

絕大多數修行有成的修行者,對生死的態度本就嚴謹,很少給下一世留後手。

這是對生命的敬畏;

亦是對死亡的敬畏。

那些執著於生死的修行者,反而會因為太過執著,就算來世修行有成,也很難找回自己的前世,過往一切成空。

有人認為——

再世修行雖是一法,然重入輪回,必從童蒙開始,妙智未開,難免沾染俗情,更耽誤修行。

修行者所期望者,無非早證大道,早得一刻便是一刻。

入度不轉輪便因此而生。

靈識未降,肉體先生,也就是說,在修行者入滅之前,其之肉體已再世輪回,早降人世。待修行者入滅之後,其之靈識便能在已經轉世的宿體上重生,再入修行。

來自滅境的名為《入度不轉輪》的法門,從某種層麵來看,與「邪法」無異,但從另一種層麵而言這不失為一條大道。

「可惜落後了。」

皇殿之上,關於「天宮聖境」的第二階段研究暫時結束,姬青陽看過送來的信息,做出客觀評價。

「這是奪舍之法。」玉冰瑩說道:「轉世之前的「我」與轉世之後的「我」不同,肉身轉世之後必然會通靈,誕生屬於自己的元神以及三魂七魄,待自己身亡後直接轉世,優勢在於,若兩世元神合一,三魂七魄不會出現排異。

用青陽的話來說,這般情況,如果能夠將存在的缺陷解決,未嘗不能借助其特性證道。」

用姬青陽的話來說就是兩世道果或者多世道果合一,但諸多缺陷需要解決,否則容易被打成「邪道」,人人得而誅之。

不僅如此,入度不轉輪甚至違反神朝律法。

它與軒轅神朝的理念相悖。

「以神朝的情況,以這個時代的發展,何須轉世證道?能成就是能成,不能成,難道轉世就能成?」姬青陽在這方麵一向嚴苛:「素清閱情況特殊,屬於個例,對他來說這部法門同樣無法提供幫助。」

絕大多數修行者對「成仙」並不執著,證道飛升一世不成,從前轉世後都需要重來,更不用說現在。

真天才當然要證一世仙。

來到這個世界已經三千一百餘年,姬青陽給它帶來太多改變,但仍未能「改天換地」,這個世界並沒有「道果」,像兩世道果或多世道果合一是偽命題,兩世修為合一倒是可以,但實際意義不大。

在滅境能依靠這種手段疊加「數值」,在現在的苦境,實用性就要差太多,除非魔佛波旬將它搞到手進行研究。

可能如今就連魔佛波旬都看不上這部法門。

地界輪回體係確立,「九道輪回」確立,神朝對生死的看法更符合「生長生,死長死」。

除非眾天研究的不是《入度不轉輪》,而是輪回印,那還算有說法,至少比直接蠱惑人奪舍要強上太多。

可惜沒有除非,也沒有如果,在學海無涯加入軒轅神朝之後,哪怕是作為「自治州」都能夠給軒轅神朝提供大義。

所以——

玉冰瑩關心道:「青陽準備幾時對滅境用兵?」

「不急。」姬青陽淡淡道:「儀軌太快完成弊大於利,東龍定宗、我以及神朝,如今仍舊需要時間來準備。」

地紀已經是一個強大的「修行文明」,遠勝另一個時空的苦境,亦遠勝「劇情」中的苦境。

姬青陽有很多想法,但很可惜,太多想法不符合實際,隻能作為靈感,在「天庭聖境」的研究過程中他又一次想到這件事,卻沒有去修改已經定好的框架。

要建立起一套完備的、可供使用、可以普及的理論,太過困難。

現在,地紀集合全部的力量,為未來的「九道輪回」一步一步完善、鋪墊,直到它真正能普及的那日。

將來則是東龍定宗創立的四經體係,以及建立在其基礎上的「五界六天二十六宮」。

無論逆開九道輪回,或者正反九道輪回,都是未來的道路,就算姬青陽將之落實,也隻是像東龍定宗那樣以自己為實驗體,將其落實在自己身上。

玉冰瑩聞言又道:「既然如此,先讓司隸遣人前往滅境?」

「可以。」姬青陽頷首。

接著玉冰瑩談起一件舊事:「經過此事,滅境那卷奇書還會誕生嗎?」

「它是否誕生對神朝而言無所謂。」姬青陽卻說道。

其中內容,素還真已經講的非常詳細,神柱的位置隻能說不重要,找不到最好,真找到反而是個麻煩。

「也是。」

「如今有入度不轉輪這張牌,拿下儒聖佛道不難,具體如何做,交給那些後輩想吧。」

玉冰瑩輕嘆:「都是當年便提過的舊事。」

「這些舊事也該有著落。」姬青陽說道。

「東龍定宗那孩子總算做出些事業,逐漸跳出素清閱的樊籠,按照自己的需求、按照自己的想法做自己應該做的事。」

「他不需要成為誰,更不需要成為第二個誰,隻要做他自己就足夠。」

多年來,眾人雖然在研究「天庭聖境」,卻未曾忽視對東龍定宗的關心。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