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章 大漢將從桓溫的身上再次崛起(1 / 1)
「這家夥...來漢中乾嘛?」
「這家夥就這點本事...他沖這麼靠前乾嘛?」
直到周撫一個沖鋒將同樣沖殺在最前麵的李奕給斬了,他都沒想明白李奕這兵是怎麼帶的。
這益州都是什麼玩意!
天險之地,讓人快速盪平了...這得是多麼廢物的一群人湊到了一起才能做到這一步的。
周撫最後看著麵前的敗軍,直接搖了搖頭下令追殺,從漢中直接殺回了西川...
後麵的事情就非常簡單了。
雖然劉備幫助桓溫覆滅了成漢,不過成漢的問題依舊還有很多,各地還有許多沒有歸附的勢力,看上去也是一個麻煩。
不過周撫雖然名聲不顯,但也是真正有能力的。
在後麵接連幫助桓溫攻克益州的其他城池,平定逐漸開始的叛亂,收降了諸如王誓、王潤、鄧定等益州大將。
至於南中的蠻夷,巴地的撩人,周撫也在穩步推進,逐漸將這些隱患慢慢清理。
看著周撫有如此能力,桓溫也算是可以放心了,因此直接讓周撫留在了益州,繼續擔任他的益州刺使。
至於後麵的事情,他會回到建康幫助周撫解決,讓他可以名正言順的鎮守益州。
桓溫將李氏東遷建康,聽聞後麵建康的司馬朝廷封李勢為歸義侯,李廣也得到了一些富貴。
而此時已經到了永和元年的六月末,桓溫擔心後方再次出現什麼意外。
便以最快的速度離開了益州。
事實證明了桓溫的確是有些手段,恐怕早就已經在荊州和江州埋伏了人手。
也知道了庾翼的身體到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地步。
等到桓溫用最快的速度離開益州,順流而下回到荊州之後,就聽到了庾翼在七月初喪命的消息。
而在庾翼去世之前,果然是安排自己的次子庾爰之接手自己的一切。
當然,庾翼也明白自己的兒子沒有那麼高的威望,即便是有家族支持也無法將所有的權利握在手中。
因此,庾翼讓自己的長子庾方之占據了桓宣的兵馬駐守襄陽,卻沒有給他荊州刺史的身份。
而是讓自己的次子庾爰之接手荊州,並且願意讓出江州。
荊州於江州,就如同漢中於益州,占據荊州不愁拿不下江州的控製權。
庾翼相信自己的次子庾爰之有和自己一樣的能力。
隻可惜桓溫的突然出現讓這件事情出現了意外,先是北伐,再是爭蜀。
戰功累累讓桓溫成為了坐鎮荊州的最好人選。
而且桓溫在這個時候和諸葛亮以及諸葛背後的劉備還算是甜蜜。
在諸葛亮的幫助下,很快就有傳言出現,石虎想要借助庾翼病逝的機會再次大舉南下。
並且調動了大量的兵馬。
這些傳言說的有鼻子有眼的,讓司馬王朝的那些人終於感覺到了畏懼。
丹楊尹劉惔想要讓新任的會稽王司馬昱自領荊州,避免桓溫和庾家壯大的同時,也能夠讓會稽王司馬昱離開中樞。
隻不過司馬昱本身就不肯同意,現在聽到這消息之後就更加不可能前去了。
桓溫趁此機會,以押送李勢的名義回到了建康,然後主動承擔起了這件事情。
此時朝堂之中已經沒有人願意和他相爭了,而且桓溫也已經在暗中聯係了一些人,用親手打壓庾家,覆滅庾翼這一脈作為代價,換來了何充的鼎力支持,最終得到了荊州。
並且以戰事在即作為理由,不但征調了司馬勛等大將在身邊,還拉攏了周楚、孫盛以及袁喬這些中堅將領和謀士,逐漸組建出來了自己的一副班底出來。
同時還征辟了昝堅,李福等成漢將領,在荊州快速穩定局麵。
後麵用了半年的時間,先殺庾翼長子庾方之收回桓宣的部眾。
之後再廢庾翼的次子庾爰之,完成了自己對何充之間的許諾。
此時司馬家另外一位輔政重臣諸葛恢也已經病逝,桓溫在接手了諸葛恢的一切之後,還主動送給了何充一部分力量作為自己的誠意。
而何充也投桃報李,在桓溫獻上自己的投名狀之後,立刻送上了安西將軍、荊州刺史,持節都督荊司雍益梁寧六州諸軍事的權利。
後麵更有領護南蠻校尉,將長江上遊送給了桓溫,從此桓溫與何充兩人聯手,逐步控製整個朝堂。
可誰也不知道,隨著桓溫徹底掌控長江上遊,帶領著桓家一步一步真正崛起的時候。
何充的生命也即將走到盡頭。
「吾所欲者,非鎮守一地,而是掌控朝堂,讓天下之人再也無法阻攔吾之所為。
吾要北伐,要收復故土,要重振華夏之威!」
帶著這個目的與想法,桓溫用最為骯髒的手段不斷前行,硬生生走出來了一條血路。
不過這些和劉備都已經沒有關係了。
拿下成都,解決李廣,打通西川與漢中的道路之後,劉備就已經帶兵進入漢中了。
關羽和諸葛亮並沒有跟隨桓溫回歸。
在雙方徹底撕破臉麵之前,關羽成功從豫州刺史變成了梁州刺史。
隻不過他所能夠駐紮的就是漢中地罷了,配合劉備可以名正言順的駐守在漢中。
也算是雙方私下交易中,那一層薄薄的遮羞布了。
蔣濟和董昭等人會幫助桓溫完成最後一步,完成之後他們就會回歸漢中尋找劉備。
隻不過諸葛亮也明白,這些人可能不會全都回來。
因為以桓溫現在的性格,他不會給自己未來的敵人留下什麼機會。
在董昭他們幫助桓溫掌控權力之後,他們就該麵對桓溫的暗殺和種種算計了。
這一點,諸葛亮知道,但是諸葛亮依舊還是要幫桓溫走完最後一步。
「他是亮親手培養出來的,亮很清楚現在的桓溫想要什麼。
我等如果想要北伐,想要得到更多,想要穩定的拿下西川。
桓溫就需要有足夠的權力才行。
隻有桓溫真正掌握了權力,他才會為了自己的欲望和權力,以及他自以為是大義,實則隻是借口的那個想法。
和我等一次次的談下去....
我等需要桓溫這個人在外麵控製局麵,不讓司馬家徹底失控,大漢也需要足夠的時間再次出現在這個世間。
大漢....將從桓溫的身上再次崛起!」
公元346年,劉備正式踏入漢中,何充死於府邸,桓溫穩定長江上遊再入朝堂,麵見帝王。
而鐵甲覆麵的司馬懿,最後領了桓溫的命令,親自出手截殺董昭和蔣濟等人,最終董蔣等人失蹤。
而司馬懿手提郗慮的首級見到了桓溫,獲得了衛將軍的職位,成為了桓溫留在朝堂上的另一個人....
當然,在這個過程之中,西北最後的一位明君張駿也走完了自己人生的最後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