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4章 一下子拉高了全縣汽車擁有量(1 / 1)
正事說完,劉高樓又喝了半杯茶,喝完之後,自己給自己續上,這才叫起苦來:
「我給你說,李老板,我那個叔是真的考驗我,把車子開過來,白糖倒車拉走後,啥也不管了。為了找齊能開七台車的司機,我可是費盡心思!
你知道嗎?這一個司機多少錢?」
「多少?五十?」
光開過來的話,其實要不了多少錢。畢竟就算果子溝再爛,從那邊開過來也就是兩三天時間。
「一百!」劉高樓豎起一根手指頭說道,「整個霍爾果斯就找不到多少能開車的人!我還是跑到伊寧找的人,少了人家根本不乾!」
一百啊,頂普通工人一個多月的工資!
這些人還真的敢要!
「汽車半路上是不是出過毛病?」李龍問道。
「嘿嘿,的確出過,有個漏油,有個動力不足。」劉高樓也不隱瞞,反正這些車是打包出售,他就是再笨也知道這個價格李龍肯定有的賺,這車肯定能賣得出去,所以實話實說:
「不過都是小毛病,修修就能修好,最多換點小零件。」
這時候修車是技術活,技術的原因之一就是哪怕需要換零件,有些零件不是那麼適配,修車的人能想辦法讓它適配。
在修汽車不是通過電腦檢測問題的時候,零件還真不算特別專業的那種。
李龍也不好說劉高樓這種行為,是算實誠,還是有恃無恐。
不過這汽車他肯定要了,畢竟手續是全的,還這麼便宜。
汽車錢是兩萬一,李龍當場就給付了。接下來是三車物資的錢。
甘草和黃芪加起來六千塊錢,這個大差不差的雙方都沒意見。
那半車皮子,李龍和劉高樓一起數過,三百多張皮子裡,黃羊皮、羚羊皮加起來占大部分,馬鹿皮有幾十張,讓李龍有些意外的是車裡還多了二十多支馬鹿鞭。
這些皮子中殘皮依然居多,加上馬鹿鞭,李龍給估了兩萬塊錢。
羚羊角有一千對,價格沒變,三萬塊錢。
這樣加起來就是七萬七千塊錢。
李龍這邊付了錢,劉高樓把錢收了之後,也從自己的黑包裡取出六千美元交給李龍,這是買白砂糖的錢。
李龍把美元收了之後,問劉高樓:
「什麼時候去裝糖?」
「明天吧,今天我要帶著人去執行所好好休息一下。說實話,這些天吃住都在趕路,真的挺辛苦的。」
李龍猜測不光是趕路辛苦,這些車子恐怕也是毛病不少。
劉高樓帶著人離開後,李龍先把那些羚羊角拉到大院子裡,然後就打電話給運輸公司那邊,請人過來修車。
李龍弄回來幾台蘇聯車的消息在縣裡小範圍的傳播開來。
這時候縣裡有私家車的人極少,李龍一下子弄回來好幾台車,是真的挺哄動的。
李龍沒管那麼多,等運輸公司的人過來後,他把這七台車一個個介紹了一下,然後就讓他們在這裡修了。
運輸公司那邊來的是三個老師傅。公司和李龍合作的時間不短了,李龍這次明確表示,保養一台車五十塊錢,有毛病修,零件就從運輸公司來買。
七台車三百五十塊錢,對運輸公司來說,這錢就跟撿的一樣。
所以過來的老師傅也很給麵子。
咱們這邊在相當長一段時間曾經和蘇聯是合作過的,所以那邊的汽車、拖拉機都是用過的,而且這時候的汽車原理通用,甚至有高手直接搞台發動機,自己都能攢出一台簡陋版汽車來。
所以修汽車對於這些開了幾十年車的人來說,真就非常的簡單。
「李龍同誌,這些車都有些老舊了,要保養的話,最好拉到我們車隊那邊去,那邊車台什麼的比較方便。」老師傅一一檢查完車子後對李龍說道,「有些零件我們那邊配套的沒有,可能需要改製。」
李龍自然沒意見,聽專業人士的。
老師傅借李龍這邊的電話給車隊打了一個,又叫來幾個司機,包括學徒工,把七台車開了過去。
按他們的說法,一個星期內肯定搞定,如果李龍要的急,他們可以加班,十月三號前肯定能完成。
汽車開走後,來賣東西的人還在院子裡討論著這些東西。
晚飯的時候,顧博遠對李龍說道:
「甘草和黃芪已經裝了兩個倉庫了,是不是讓賈天龍過來把藥材收了?」
「估計短時間他沒空過來,」李龍搖了搖頭,「他媳婦差不多要生了,要來至少也得一個月。」
「也就是最近淡季,收的東西不多,不然的話還真不好放哩。」顧博遠便不再提這個,「那些車你怎麼打算的?」
「顧叔,你要不要開?要開的話,給你整一台。」李龍笑著說道,「我打算是給李主任一台,供銷社送一台,我大哥那放一台,另外隊裡運東哥、大強、大成各要一台。」
賈衛東不要,他覺得自己還沒騷包到那個程度。原本還想說著給王明軍和趙宗明推銷一台,看這情況不夠了。
那剩下的一台就可以給顧博遠了。
「手續咋辦?我也沒執照啊。」顧博遠倒是想開車,雖然他每天基本上都是在收購站,但並不表明他不想開汽車。
「執照學就是了。手續,我看能能讓李主任幫著辦一個。這些汽車雖然是按報廢品過來的,但實際上都好好的的。」
這時候汽車隻要能開就沒有報廢那一說。國內的民營汽車工業才剛起步,私人汽車的擁有量極少,手續也好辦。
顧博遠自然心動了。
「那你看上哪一台了?」李龍問道。
「麵包車和那個軍車都不錯。」顧博遠沒去挑轎車,反倒從實用性上看著,「我就想著搞一台這樣的就行。」
李龍就這樣想著,伏爾加給李向前,身份在那裡放著。拉達給陶大強一台,另一台給供銷社。
大哥那邊估計和老丈人一個想法,不是軍車就是麵包車,都是實用性為主。
「你給你大哥哪一台?」顧博遠又問。
「我還沒問,等會兒打電話問他。」李龍說道。
「嗯。」顧博遠點點頭。
顧曉霞等他們說完,才開始問起這件事情。
李龍就把今天車到了的事又說了一遍,說現在車都拉去車隊保養檢修了。
顧曉霞先前聽李龍說過這件事情,這時候再說就不那麼意外了。就是比較關注這車開著合法不合法。
「那有啥不合法的,手續都全著哩。實在不行就補辦手續嘛,」顧博遠在收購站時間長了,也懂得變通了。
吃過飯,李龍給大哥打電話。
這件事情以前給李建國吹過風,但李建國沒怎麼在意,現在汽車拉過來了,他是十分的意外。
「你打算一台車賣多少錢?」李建國先問的是這個問題。
「給你的,顧叔的和給供銷社的三台不要錢,剩下的一台五千。」李龍說道,「都是自己人,不咋賺錢。」
「那我咋能白要你的車?」李建國不好意思。
「不說這個,車就這幾種,你看拉達小轎車、69八座車和麵包車,你要哪一種?要不要過兩天把你拉到縣裡看看再挑?」
「不用挑,我就要那個六九八座車,軍車是吧?」李建國立刻就選定了自己的目標。
「是軍車,那邊邊防哨所的巡邏車退下來的。」李龍說道。
「就它了。」李建國不帶一點猶豫的,這車又能拉人又能裝貨,又是軍綠色,天然保護色,自然就是它了。
「那行。等車保養好之後,我看能不能搞到手續,最好有手續,有手續的話,你到時把你的拖拉機執照升個格,能開汽車,這樣咱們就完全合法了,不然你還隻能在鄉裡開。」
「那是不是得把車子漆給刷掉?」李建國還是懂一些的。
李龍忽略掉這個問題了。他開著軍綠色的212沒問題,因為這車子出廠就是這個顏色。
其他車子不一樣,除非掛靠在某個單位,否則的話,私人車子是不允許軍綠色的。
「應該是。」李龍反應過來了。
「刷就刷吧,咱平頭老百姓,能開汽車就不錯了,想那麼多乾啥?」
李龍想著還得給謝運東他們提醒一下安全問題。畢竟車子從自己這裡出去的,真要出了安全問題,就算自己沒責任,心裡也會不安。
第二天李龍帶著劉高樓去了糖廠,依然拉了十二噸白糖。劉高樓走的時候給李龍說,白糖在那邊算是硬通貨,不過可能再過一段時間,那邊需要其他的物資,希望李龍早點做準備。
李龍問需要什麼,劉高樓的意思是可能是水泥,也可能是防寒衣服等等。
沒辦法,隔壁那個老大帝國,輕工業整體都弱。馬上到嚴冬了,那是真的缺防寒的衣物的。
李龍心說這玩意兒,咋整?
其實從官方的角度講,是有和那邊的貿易的,毛紡織品、皮衣製品也在往那邊出口,結算也是用美元。
但是架不住這些東西輸過去大多數都是繼續往其他國家輸送,普通的老百姓想要搞到,要麼排隊,要麼就通過黑市花高價。
水泥也是一樣的。
農村的還好一些,城市裡失業率高,這種事情就比較普遍,不然的話劉山民也不可能搞到那麼多「廢品」。
這頭一回就弄回來七台車,其中一台還是「報廢軍車」,他那邊進展的比想象中的順利,已經接觸到關鍵崗位了。
可能再有一次或兩次,差不多就能搞到想要的東西了。
把劉高樓送走,李龍給胡科長這邊付了三千美元,剩下的用人民幣結算。
胡科長很高興。
聽李龍說後麵的交易不一定像現在這麼頻繁了,胡科長倒也沒有多少失望,畢竟這玩意兒,肯定要看雙方的需要程度。
這幾次交易糖廠這邊拿到九千美元,算起來不多,但能頂上事的。
所以他還是挺滿意的。
汽車保養還需要一段時間,糖廠這邊的事情搞完,李龍便開著車去了清水河子。
那邊的有些冬小麥已經種下去了,有些還在等著播種。
秋收基本上已經結束,剩下的就是收尾工作,準備冬天的煤和柴火,清理菜窖之類的。
孟海也在等李龍,李龍過來主要是商量修橋和閘門的事情。
「我覺得我們需要一個專業的指導。」孟海說道,「最好是學工民建的,不然光我們這樣搞,雖然有楊乾部的那個圖紙,也有可能搞壞。畢竟那橋是要過拖拉機的。」
李龍覺得也是,但搞工民建的,他也沒認識的人啊。
於是他想到二哥。
建築公司那邊應該有專業人吧?
「那這個星期,我去那邊打問一下。」李龍說道,「既然這樣那咱們先修閘門。」
閘門沒那麼大的技術含量,下好地基,把混凝土底子澆好,下好閘門,多用好料就是了。
周末在五號,李龍打算四號過去到奎屯找二哥打問一下,如果能找到人,直接把人拉到山裡,星期天指導著孟海他們把橋修了,至少把重點的地方給說清楚。
給足夠的指導費,想來應該會有人過來的。
和孟海約好,明天他們開著拖拉機到縣裡,李龍帶著他們到四隊。
至於修閘門的材料,閘門已經焊好了,砂子戈壁石已經堆了大堆,水泥就放在院子裡,用的時候車直接拉過去。
李龍回到了大院子,看時間還早,沒到下班時間,就給二哥那邊撥了個電話。
李安國院子沒電話,給李龍留的是值班室電話,隻要平時沒事,這些工人可以接電話的。
「你說找一個懂修橋的技術人員?行,我現在就給你問。」
「二哥,你問清楚後,給那邊說清楚,我這邊指導費肯定給得高,不過得找真懂技術的。」
李安國正好在,他積極性很高。主要是一直以來是弟弟李龍在幫他各種事情,他作為二哥,難得有幫得上弟弟的地方,所以必須要用心。
作為小組長,李安國的麵子還是有一些的,很快就問到了公司的一個新來不久的技術員。
人家還真懂橋梁修建的基礎知識,李安國問了幾句,就確定是他了。
主要是這個技術員比較踏實,對安全比較負責。李安國知道李龍修的橋比較重要,可不能出事。
技術員姓趙,名叫趙成峰,不到三十歲,從其他公司調過來的,乾活很踏實,技術方麵也挺過硬,懂得也多。
李安國帶著他去給李龍回電話,這個趙技術員沒提指導費,先問李龍關於建橋的相關情況。
李龍把橋要建的地方,圖紙什麼的都說了,還說了將要通行的交通工具後,這個趙技術員表示自己可以指導著建橋。
不過這個建橋一兩天肯定搞不成,他這邊還有事情要做,不好平衡。
李龍就說明,這個周末把他接過來,然後上山指導乾活,下午把他送回去,重點指導建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趙成峰想了想,同意了。
接下來就是指導費,李龍問五十行不行,趙成峰說可以,不過他下一次過去就得下一個星期了,這個橋人力和物資要是充足的話,一個星期就能建成,他隻跑兩天,可能李龍會虧。
李龍想了想才明白過來。他的意思是一天五十,趙成峰理解成了全部下來五十。
看來自己對於錢的概念,有點飄啊。
想想也是,趙成峰這算出來賺外快,出來乾兩天,賺半個月的工資,他肯定樂意了。
事情就這樣定下來了。
李龍順嘴提了一句閘門的事情,沒想到趙成峰也懂。可能他也覺得這錢賺得容易,便問起了閘門的事情,李龍給他說完後,他還提了幾點意見,讓李龍覺得這人請得真值!
明天李龍打算也裝一回專業人士,乾活的時候指導一下孟海,讓閘門子修得更穩固一些。
第二天李龍帶著孟海他們去四隊的時候,在鄉裡停了一下,把薑至瑜拉上了。薑至瑜和李龍說好的,真修閘門和橋的時候,要把她帶上,她要跟蹤采訪。
等到了四隊小海子,李龍就給孟海提前轉述了趙成峰說的那些話,孟海聽著連連點頭,更加佩服李龍了。
「李龍同誌,你竟然還懂這些?」薑至瑜比較聰明,問了起來。
「哈哈,我昨天請教了專家,人家給我提醒的。」李龍把事情揭破,孟海聽著也笑了起來。
不過沒降低他對李龍的觀感,人家敢於承認,沒硬說是自己研究出來的,正大光明。
閘門修起來挺快,先要把建閘門的地方挖開,一上午搞定,接下來就是建閘門的混凝土「外設」,也就是安裝閘門的框架。
一般的閘門口後麵還需要導遊的渠,因為下麵就是葦溝,這渠就不需要太長,兩三米就夠了。
但要挖的土方可不少。
李龍開拖拉機帶著兩個人拉來焊好的閘門,這玩意兒不比水庫東北側原來放水的閘門小。
這邊建好後,真有洪水來了,就可以把閘門提起來,讓洪水「一泄千裡」,對壩體就沒啥威脅了。
二號,閘門修好,薑至瑜投了一篇稿到北庭日報。
三號,汽車保養好了,運輸公司那邊服務很周到,把車開到了收購站的院子裡。
要分車了!